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治国之道
“陛下,为何对皇儿如此苛责,他可是你儿子啊。”
沈诗诗弄不明白,朱兴明为何如此心狠。
朱兴明叹了口气:“他是我儿子,更是储君太子。”
为了大明天下,朱兴明只能对太子严苛。
朱兴明看到太子跪在宫外,初时不解,接过请罪书读后,方知缘由。
“起来吧。”朱兴明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
太子不敢起身:“儿臣有罪,求父皇责罚。”
朱兴明叹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如此深刻反省,朕心甚慰。”
太子抬头,泪流满面:“父皇,儿臣让您失望了。”
朱兴明扶起太子:“失望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欣慰。为君者最难的是认清自己,你能在挫折中醒悟,这比建一百个港口都重要。”
他携太子走入宫内,命人奉茶:“其实,朕早知道李岩在考验你。”
太子惊讶:“父皇如何得知?”
朱兴明微笑:“李岩是何等人物?他若真认为海盐宜于建港,必会亲自上书,详陈利弊,怎会通过你转达?再者,以他对沿海情况的了解,怎会不知海盐不宜建港?朕当时不点破,是想看看你如何应对。”
太子羞愧难当:“可惜儿臣让父皇和李伯伯都失望了。”
“不,”朱兴明摇头,“这正是李岩高明之处。他知道你监国以来,事事顺利,未免心高气傲,故而设此考验,让你受些挫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次教训,对你来说是好事。”
太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朱兴明正色道:“壁儿,你要记住,为君者手握天下权,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丧邦。故每做决定,当时时自省:此心是为国,还是为私?此议是利民,还是利己?若能常保此心,则离明君不远矣。”
太子躬身受教:“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一个月后,太子禁足期满,恢复监国之职。经历此次教训,他处事更加沉稳,不再轻下判断,而是多方求证,集思广益。
但他心中仍有一个结:如何面对李岩?自己辜负了他的期望,还有何颜面与他通信?
就在他犹豫之际,李岩的信又到了。这次,太子几乎是颤抖着拆开信件。
“太子殿下:
闻殿下深刻反省,得陛下宽恕,老夫欣慰不已。
殿下不必为前事愧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老夫设此考验,非为刁难,实为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此一事,殿下必有所成长。
殿下可知,为何老夫要出此难题?因见殿下监国以来,政事顺畅,赞誉日多,恐殿下心生骄矜,故以此事警醒。为君者最忌骄矜二字,骄则失众,矜则不容。昔唐明皇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后期骄矜自满,酿成安史之乱。前后判若两人,皆因心性变化。
殿下天资聪颖,若能常保谦冲自牧之心,将来必为明君。
另,海盐虽不宜建大港,但可设小码头,供渔船停泊和地方贸易。此事已得陛下允准,命地方官办理。殿下可关注此事进展,学习地方政务处理之道。
江南春暖,西湖花开,望殿下保重。
李岩手书”
太子读罢,热泪盈眶。李岩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如此用心良苦。他当即提笔回信,感谢李岩的教诲,并详细记述了自己这一个月的反省和感悟。
从此,太子与李岩的书信往来更加密切,内容也从政事探讨,扩展到心性修养。太子在这些书信中逐渐成熟,而李岩的每一封信,都如明灯般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康正七年春,朱兴明决定再次南巡,携太子同行。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太子实地考察海盐县,亲身感受为何此地不宜建港。
龙舟沿京杭大运河南下,沿途经山东、江苏,进入浙江地界。太子站在船头,看着两岸日渐繁盛的景象,感慨万千。
“还记得第一次南下吗?”朱兴明走到太子身边问道。
太子点头:“记得,那时儿臣还是个懵懂少年,见什么都觉新奇。”
朱兴明笑道:“如今你已能独当一面。这次到海盐,你要仔细观察,多问多想。”
抵达杭州后,休息一日,朱兴明便命浙江布政使安排,前往海盐县考察。
海盐县令早已接到通知,率众在县界迎接。见到皇帝和太子驾临,激动得手足无措。
“不必多礼,朕此次是微服来访,不必惊动地方。”朱兴明嘱咐道。
在海盐县令陪同下,众人来到海边。但见海湾开阔,浪涛拍岸,远处有点点渔船。
“这里就是拟建港口的选址?”太子问道。
县令躬身回答:“回殿下,正是。去年朝廷准建小码头,供渔船使用,现已初具规模。”
太子仔细观察,发现海湾虽开阔,但岸边水浅,远处才有深水区。若要停泊大船,需大量疏浚,工程浩大。
“此处最大能停泊多大的船?”太子问。
“回殿下,目前最多能停泊二百料的渔船。再大的船,就有搁浅之虞。”县令回答,“且湾内多沙,水道易变,需时常疏浚。”
太子又问:“若遇大风大浪如何?”
县令苦笑:“不瞒殿下,去年台风,码头受损严重,重修花费不小。此处面向东海,无遮无挡,风浪直扑湾内,实非良港。”
太子若有所思。他这才明白,为何父皇和李岩都反对在此建大港。实地所见,远比纸上谈兵来得真切。
当晚,太子与朱兴明在海盐县衙住宿。县令设宴接驾,但朱兴明只要求简单膳食。
饭后,父子二人在院中散步。
“今日观感如何?”朱兴明问道。
太子诚恳回答:“儿臣今日方知,为何海盐不宜建大港。水浅沙多,风浪直扑,确非良港之选。儿臣当初只凭地图和文字,就妄下判断,实在可笑。”
朱兴明点头:“你能明白就好。治国之道,重在实际。地图上看,海盐地处要冲;实际一看,方知不宜建港。这就是为何朕常要你多走多看的原因。”
(https://www.yourxs.cc/chapter/1278507/1110994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