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建港
太子回京一月后,朱兴明在养心殿召见孟樊超。
“樊超,太子自杭州归来,变化颇大。你全程相伴,以为李岩教导效果如何?”朱兴明问道。
孟樊超躬身回答:“回陛下,李公子教导有方,太子殿下收获颇丰。臣观太子如今处理事务,更加沉稳周全,常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朱兴明满意地点头:“朕也察觉了。前日朕考他漕运改革之事,他不但提出疏通运河、整饬吏治,还建议鼓励海路运输,分流漕运压力,确是见解独到。”
孟樊超道:“李公子才学渊博,且熟知民情,半月之间,将经世致用之学倾囊相授,实是太子之幸。”
朱兴明叹道:“可惜李岩不愿入朝为官,否则朕必以国士待之。”
正说着,太子求见。朱兴明宣他进来。
太子行礼后,呈上一份奏折:“父皇,这是儿臣近日撰写的《江南见闻及治国策》,请父皇过目。”
朱兴明接过,细细阅读,越看越惊喜。奏折中,太子详细记录了在杭州的见闻,并针对漕运、盐政、丝织业、农事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虽稍显稚嫩,但见解独到,切中时弊。
“好!好!好!”朱兴明连说三个好字,“壁儿,你这趟江南之行,确实收获不小。”
太子恭敬道:“全赖父皇英明,准儿臣随李伯伯学习。儿臣才知,民间疾苦,远非深宫所能想象。”
朱兴明欣慰地看着儿子,忽然道:“朕决定,今后每年让你外出巡视一次,体察民情,了解地方实情。”
太子大喜:“谢父皇!”
待太子退下后,朱兴明对孟樊超说:“樊超,太子的武功近来可有长进?”
孟樊超答道:“太子殿下勤学苦练,进步神速。尤其剑法,已得李岩先生太极剑真传,刚柔并济,非同一般。”
朱兴明若有所思:“李岩的太极剑...”
康正六年初春,紫禁城内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太子朱和壁坐在文华殿的暖阁中,仔细阅读着来自杭州的信件。
这是李岩寄来的第十六封信了,平日里。二人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
信纸上是李岩那熟悉的挺拔字迹:
“太子殿下钧鉴:
江南春暖,西湖波平,遥想京师应尚余寒意,望殿下保重贵体。
近日得闻海上商船日增,南洋诸国来朝者不绝于道。大明海运之发达,已远超历朝。然东南沿海港口多集中于福州、南通,浙商货物需辗转运输,耗时费力。
老夫思之,若于杭州府海盐县设立港口码头,必能带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之经济发展。海盐县地处杭州湾北岸,水深港阔,宜于泊船,且背靠富庶江南,货物集散便利。
此事若成,则浙丝、杭绸、龙井茶等特产可直接出海,免去陆路转运之耗;海外珍奇亦可直抵江南,互通有无。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殿下监国理政已有时日,若能将此利国利民之策上达天听,既可展殿下治国之才,亦可为江南百姓谋福。
望殿下慎思之。
李岩手书”
太子读罢,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近年来他参与朝政,多是在父皇既定政策下执行,少有独立建言。
李岩此议,正是他展现才华的良机。
他立即铺纸研墨,开始起草奏折。笔走龙蛇间,仿佛已看到海盐港千帆竞发的盛况。
三日后,乾清宫内,朱和壁将精心准备的奏疏呈给朱兴明。
“父皇,儿臣近日研读各地奏报,发现海运日益繁盛,然现有港口已不敷使用。杭州府海盐县地处要冲,若在此设立港口,必能促进江南经济发展,望父皇恩准。”
朱兴明接过奏折,仔细阅读。太子在奏折中详细列举了海盐建港的诸多好处: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货物成本、增加朝廷税收、促进地方繁荣...条分缕析,言之有据。
然而,朱兴明的眉头却渐渐皱起。
“壁儿,此议可是受李岩启发?”朱兴明放下奏折,若有所思地问。
太子心中一紧,如实回答:“确是李伯伯来信提及。但儿臣也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此议确实可行。”
朱兴明站起身,踱步到悬挂的大明疆域图前:“李岩才学,朕素来敬佩。但此次,他恐怕是久居江南,只见地方利益,未见全局。”
他指着地图上的沿海各点:“你看,北方有胶州海曲港,控扼渤海;中有南通港,连接长江水道;南有福州港,辐射八闽。三大港口分布合理,已覆盖我大明主要产粮区和手工业区。”
他又指向杭州湾:“海盐县虽地处杭州湾,但湾内水浅多沙,大船进出不便。且与南通港距离过近,功能重叠,实无必要重复建设。”
太子急道:“父皇,江南乃赋税重地,货物输出量极大。现有港口已不敷使用,增设一港有利无弊啊!”
朱兴明摇头:“你只知建港之利,可知建港之耗?码头、仓库、衙署,哪一样不需巨资?更须派驻官兵,设立海关,这些都是开支。朝廷近年来虽国库充盈,但北方边防、黄河治理,处处需钱,岂能轻掷?”
“可是...”太子还想争辩。
朱兴明摆手打断:“况且,港口集中,利于管理。港口分散,易生弊端。前朝市舶司之乱,你难道忘了?”
太子低下头,心有不甘:“儿臣明白父皇顾虑。但此议确实利大于弊,望父皇三思。”
朱兴明看着儿子倔强的表情,叹道:“壁儿,为君者当权衡全局,不可因一时兴起而轻下决断。此事不必再议。”
太子悻悻退下,心中满是委屈。他自觉奏疏准备充分,论证详实,却遭父皇全盘否定。更让他难堪的是,此事该如何向李岩交代?
思前想后,他决定再次上书。这一次,他搜集了更多数据,引经据典,将奏折写得更加厚实。
然而第二次上书,依然被朱兴明驳回。
“壁儿,你如此执着,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真为国家考虑?”
太子跪地恳求:“父皇,儿臣确是为国考虑。若海盐建港成功,每年可为国库增收百万两白银啊!”
(https://www.yourxs.cc/chapter/1278507/1110994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