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良师益友
(昨天欠的三千字已经补充在239章后面了,凌晨3点之前看的书友可以重新看一下)
旁听的学生们目瞪口呆的看着你推我挤的大佬们,感觉自己的三观碎了一地。
你们的风度呢?
你们的矜持呢?
平时别人找你们作个序,哪个不是三请五求、托尽关系,还得看你们心情好不好、时间闲不闲?
就算是这样,十有八九还是要被婉拒!
怎么到了周硕这儿,就变成你们抢破头,甚至不惜搬出师承谱系来“攀关系”了?
难道这个序是非作不可吗?
这场景简直颠覆了他们对学术圈德高望重的前辈的所有想象。
一个博士生,他的作品竟然能让这群眼高于顶的学界泰斗们如此“失态”,甚至还有点……“卑微”?
“我是不是眼花了?”一个男生喃喃自语,揉了揉眼睛,“那位不是我在教材编者名单里才能看到的郑老吗?他居然在……赔笑?”
“还有那位李教授,”他旁边的女生接话,声音发飘,“上次他来我们学校讲座,校长亲自作陪,他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现在居然在跟人争论谁跟周硕的师门更近?”
“疯了,都疯了……”另一个学生喃喃自语,“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吗?我们还在为发篇普刊、争个保研名额绞尽脑汁,人家已经让大佬们为给他作序打起来了……”
而那群在学生们看来“失了风度”的大佬们,此刻心里却明镜似的。
能给这部注定名垂青史的巨著作序,乃是莫大的荣幸,是能在自己学术履历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甚至跟着一起被后人铭记的机会!
相比之下,暂时的“失态”又算得了什么?
这根本不是掉价,这是抢占学术高地的敏锐!
……
眼见几位学界泰斗为了一篇序言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快要捋起袖子理论,周硕好笑之余,也不由得有些无奈。
这场面既混乱又透着几分学术人特有的可爱。
归根结底,还是对真正学问的渴求与尊重使然。
被围在中心的周硕,终于微笑着抬了抬手。
他向前一步,声音温和却清晰地穿透了争论声:“诸位先生,请听我一言。”
“诸位前辈厚爱,晚辈愧不敢当。”
仅仅一句谦辞,就让激烈的争执瞬间平息。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带着期待与探究。
“拙作能得诸位先生如此青睐,是它的荣幸。”
周硕从容不迫地继续说道:“既然各位先生都对此书青眼有加,晚辈倒有个不情之请。可否请郑老、李教授、王委员,以及我的恩师刘清澜教授,四位共同为此书作序?”
这个提议让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联合序言在学术界并非没有先例,但通常极为罕见,尤其是由如此多位重量级学者共同执笔,在整个学术界,都是屈指可数的。
想一想,等学者们买到这部著作,都不用看作者和具体内容,光是那一长串的序言作者名字,就可以把人震得脑袋发昏。
周硕不急不缓地解释道:“郑老德高望重,可以作总序,定全书之基调;李教授深研学派源流,可梳理此书的学术脉络;王委员熟知出版传播,可阐述其对于当代学界的价值;恩师最知我研学历程,可从师承角度略述一二。如此,既可汇聚各家智慧,定考据学之基调,亦能成就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几位老先生:“不知各位老先生意下如何?”
刚才还争得不可开交的几位大佬面面相觑,迅速在心中权衡利弊。
单独作序固然风光,但难免得罪其他几家;联合作序虽看似分薄了荣光,实则却是强强联合,更能凸显此书的份量,而且谁都不吃亏,还显得自己大度。
更何况,这是周硕亲自开口定的调子。
“妙啊!”郑老最先击掌称善,“汇聚众家之长,此法大善!老夫附议!”
“周博士思虑周全,确是两全其美之策。”李教授立刻跟进,脸上哪还有半分争抢时的急切,只剩下一派学者风范。
“我没意见。”
“就按周博士说的办。”
转眼间,刚才还面红耳赤的几位,立刻变得一团和气,谦逊有礼,变脸速度之快,再次看呆了旁听的学生们。
“学到了吗?”一个男生木着脸,对身边的同伴说,“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情商。”
他的同伴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不光要会做学问,还得会端水啊……”
周硕见局面已定,微笑着向几位老先生颔首致意:“那就辛苦诸位先生了。具体事宜,可否容后再详谈?今日答辩已久,不敢再多耽误各位先生的宝贵时间。”
他这话说得漂亮又得体,既拍了板,又给了所有人台阶下,还适时地结束了这场过于“热情”的包围。
几位老先生心满意足,又寒暄了几句,这才陆续散去,各自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序言要如何下笔才能既显功力又不落窠臼。
刘清澜站在人群外围,目光始终落在被一众泰斗围在中央的周硕身上。
看着弟子从容不迫地化解争端,提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他嘴角不由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
欣慰之余,一抹难以察觉的惭愧悄然浮上心头。
作为导师,自己在文学创作和书法技艺上确实倾囊相授,但在学术圈复杂的关系网和隐形的斗争中,却鲜少能给周硕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甚至之前周硕还因此受到他们这一派系遗留恩怨的牵连。
他向来不擅此道,甚至有些刻意回避这些。
如今想来,竟是多少有些失职的。
然而这份惭愧很快便被更大的欣慰所取代。他
看着周硕游刃有余地应对着那些连自己都要礼让三分的学界权威,举止得体,不卑不亢,既全了礼数,又守住了立场。
这份远超年龄的成熟与智慧,显然不是任何人能教出来的。
刘清澜忽然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年轻人早已不再需要他的庇护了。
周硕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不仅闯出了一片天地,更赢得了整个学界的尊重。
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似乎正在悄然发生着某种转变,从指导与被指导,逐渐趋向于平等的学术对话。
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良师益友”吧!
刘清澜这么想着。
(https://www.yourxs.cc/chapter/13389/2252475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