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向阳而生
(第257/258两章今天都做了修改,增加了一些细节,这章还差点,我等会依旧连夜补!or2)
国内媒体对《龙族》的销量新神话几乎要吹上了天,国外媒体对此的报道虽然寥寥,但其中的有心人,都已经敏锐的注意到了其中的商机。
之前发行《小王子》的时候,和周硕合作过的莱茵河出版社里,一位老牌编辑的桌子上,正放着关于《龙族》销量奇迹的报道。
充满油墨香气的办公室里,汉斯·穆勒正仔细阅读着《出版商务周刊》上头版头条的报道:《东方幻想文学的销售奇迹》。
上面用充满惊叹和不可思议的语气,报道了《龙族》单月两亿册的销售奇迹。
“我的天!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汉斯·穆勒特意用醒目的红笔将这个数据圈了出来。
他知道龙国有着27亿的人口,但一本书的销量居然能够在单月达到两亿册,这仍旧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要知道,即便当初的《小王子》,也是在口碑不断发酵之后,才有这样的数据。
而且那是世界性的文学巨著。
现在,一本青春幻想文学,居然也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
“这真是个神奇的国度!”汉斯·穆勒惊叹着,“周真是个伟大的作家!”
发行了周硕的《小王子》之后,他们也曾试图将周硕的其他作品翻译过来,但简单尝试之后,他们都放弃了。
周硕的武侠小说,文化内核太强了。
不精通龙国文化,根本就读不懂。
至于那本历史小说,已经有同行翻译引进过了,历史终究是小众爱好,更别提是他国的历史,那就更小众。
它的销量表现,自然也是平平无奇。
唯一合适引进的就是那本学术专著《校勘学释例》。
虽然这本著作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学术毕竟还是很小众的,只有高校和少数的研究者对这本书有需求。
最后这部著作当然是交给了一所大学的出版社引进,莱茵河出版社并没有与之再次合作。
汉斯思考了一阵,还是拿着杂志走进了主编办公室。
汉斯轻轻叩响主编办公室的胡桃木门,在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
他将那本周刊放在主编卡尔·施耐德的办公桌上,翻开做了标记的那一页。
“卡尔,看看这个。”汉斯的声音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我们老朋友周硕的新作,在龙国创下了单月两亿册的销售纪录。”
施耐德主编推了推金丝眼镜,仔细阅读着报道,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半晌,他抬起头:“这确实令人震惊。不过汉斯,你应该记得我们之前尝试引进他其他作品的经历。他的大部分作品文化壁垒太强了,别说引进,就连翻译都是个难题。”
“不不不。”汉斯摇头道,“我了解过这部作品,虽然其中有着很多东方哲学内核,但它是以龙类的传说为基础创作的。”
“最妙的地方在于,这里的龙族,并不是东方神话故事中常见的那种龙。而是西方传说中,长着翅膀狰狞丑恶的巨龙,卡尔,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施耐德若有所思地点燃雪茄:“你的意思是,周硕在用西方读者熟悉的龙形象作为载体?”
“正是如此!”汉斯激动地站起身来回踱步,“他巧妙地将东方哲学的内核装进了西方奇幻的壳里。”
他指着报道中的插图,“这些龙族形象虽然借鉴了西方巨龙的外形,但背后的‘言灵’体系完全源自道家思想,在我们西方的读者看来,这又可以是吟唱的咒语。”
“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青春幻想文学!”汉斯越说越兴奋,“故事中探讨的孤独感、对自我认同的追寻,以及勇气、责任和成长的主题,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身上,都是共通的。”
施耐德沉吟良久:“这么说来,也许可行?”
“必然可行,翻译绝不是问题。如果我们的翻译团队不行,我们可以聘请龙国顶尖的翻译团队。”汉斯笑了笑,“三年前翻译《小王子》的时候,我们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施耐德苦笑:“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我好像是第一天认识你?”汉斯故作惊讶,“我居然不知道你还有着这样的节操!”
“高贵的的法郎,难道不比虚无的面子更实在?”
施耐德无奈一笑,最终说道:“那么,我们即刻组织专家论证分析。如果论证可行,就启动《龙族》的引进计划。”
汉斯欣喜地一拍手:“这绝对是个英明的决定!将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为今天的远见而感到庆幸!”
……
不只是莱茵河这样有着跨国发行能力的出版社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一些小出版社,同样也被两亿册的销售奇迹点燃了热情。
这些出版社大多数都抱着“大出版社未必敢承担失败的风险”的想法,地想要在第一时间抢夺《龙族》的发行权。
在伦敦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新锐出版”的创始人艾玛兴奋地指着世界地图对员工说:“那些大出版社还在没完没了地开会论证,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主打'东方神秘主义'的卖点,这在西方市场一直很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米兰的“青春文学工坊”出版社里,社长马里奥精心准备着谈判策略:“我们要强调意大利读者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记得把去年《龙国神话选集》的销售数据整理出来,这可是我们的谈判筹码。”
华沙的“东方之光”出版社则另辟蹊径。社长在会议上提出:“我们可以将《龙族》与斯拉夫传说中的龙形象进行对比营销,这样更容易让本地读者产生共鸣。”
阿姆斯特丹的“幻想之舟”出版社采取了更创新的方案。
总编建议:“我们可以承诺制作豪华插图版,邀请当地知名插画家为小说配图。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能有效降低文化隔阂。”
这些小型出版社各显神通:有的提出分期支付版权费的高灵活性方案,有的承诺投入更大比例的营销预算,还有的准备利用社交媒体发起读者众筹,以证明市场潜力。
在这场版权争夺战中,小出版社们充分发挥了“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当大出版社还在谨慎评估时,他们已经主动出击,用各种创新方案向版权方展示着自己的诚意和实力。
邮件如雪花般飞向周硕的工作室。
-----------------
周硕对此并不用太过操心,他的助理和专业的谈判团队,会处理好这些事情。
他只需要在最后签字确认就可以。
所以,现在他还算比较闲。
周硕没事的时候,就会潜水在书评区看读者们如何评价这本书,如何讨论剧情。
《龙族》的实体受众,特别是龙三的实体书受众,要远远的超过连载版电子书读者,所以,关于《龙族》的讨论,也大都集中在《龙族》相关的贴吧和围脖的超话里。
这一天,周硕正靠在学姐的大腿上刷着围脖,突然看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帖子。
那是一张朋友圈的截图,一张教室窗外的秋日阳光照片上面,配着很长的一段文字:
“今天语文课上,当我朗诵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时,教室后排平时最沉默的王明同学突然举起了手。这个来自农村的男孩轻声说:‘老师,这让我想起爷爷。他当了一辈子护林员,临终前说要把骨灰撒在后山的松林里,说要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后面的内容详见前文257章)
这条朋友圈有着几百个密密麻麻的点赞,下面,还有很多家长的回复。
原来是那位叫作李静的中学老师,把她的这条朋友圈截图发到了围脖上。
这条围脖的热度还算可以,几万点赞,几千评论。
看了看发表日期,大约是九月份,而周硕居然在十一月份才刷到它。
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来周硕平时刷围脖的时间不算多,所以这种帖子的推送,对他的账号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来嘛,虽然《龙族》的热度很高,但是《我爱这土地》的热度也一直没有完全散去,如今还有很多信息滞后的人在讨论它。
周硕从学姐的大腿上起身,正襟危坐,正在追剧的学姐感觉到了他的异动,按下暂停键之后,奇怪的问:“怎么啦?”
“你看,这位老人说的多好。”周硕轻轻念着护林员的遗言,“……把骨灰洒在后山的松林里,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李清清也点点头:“真是一位可敬的老人,用一生去热爱他的工作。”
周硕想了想,于是转发了这条围脖,并提了一首绝句:
赠护林员
青山坐老白云姿,赤心守到月落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然后写道:谨以此诗,表达我对这位护林员老先生深深地崇敬。
李清清全程在旁边看着,这一刻,她的眼睛突然亮的吓人。
周硕甚至感觉,她随时可能会“吃人”。
……
最先看到这首诗的,还是那位中学语文老师李静。
她正好在回复网友的评论,突然收到特别关心的提示“您关注的作家周硕转发了您的围脖”。
李静的指尖一点,很快就跳到了周硕转发的围脖正文。
眼尖的她很快就发现了这首绝句,以及周硕的题注。
“青山坐老白云姿,赤心守到月落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她轻声念着,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护林员,虚弱的老人在闭上眼睛之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那句“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写得真好。”她轻声说。
这比她在课堂上讲解过的任何一首诗都要来得震撼——因为它就诞生于她分享的那个真实的故事。
她立刻截图发到了语文教研组的群里:“你们快看!周硕为我们班那个护林员爷爷的故事写了首诗!”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是官方认证啊!”
“李老师,你这堂课的价值太大了!”
“这首诗写得真好,把守护的意义写透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得太棒了!”
……
(https://www.yourxs.cc/chapter/13389/4424427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