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考验
朱兴明面色转冷:“你只看见可能之利,不见实际之弊。朕再问你,海盐若建港,现有三大港口货物量必减,关税收入必降,此消彼长,何来百万之利?”
“这...”太子一时语塞。
“再者,海盐县地处杭州湾,此处水浅,大船如何停靠,还有码头需要驻军,若要增派水师,又是大笔开支。这些,你可曾算过?”
太子低头不语,他确实未曾考虑如此周全。
朱兴明语气稍缓:“壁儿,治国不是纸上谈兵。一个好的建议,不仅要看其利,更要虑其弊。你回去吧,好好想想朕今日之言。”
接连受挫的太子,心中郁结难解。他既怨父皇不给自己表现的机会,又气自己考虑不周。在复杂的情绪驱使下,他做了一個错误的决定——第三次上书,而且这次,他联合了几位江南籍的官员共同上奏。
这一举动,触怒了朱兴明。
乾清宫内,朱兴明将太子的奏折重重摔在御案上。
“好你个朱和壁!朕两次驳回,你不知反省,反倒结党上书,是要逼宫吗?”朱兴明雷霆震怒,吓得殿内太监跪倒一片。
太子从未见父皇如此动怒,连忙叩首:“儿臣不敢!儿臣只是...”
“只是什么?只是觉得朕老糊涂了,不采纳你的‘高见’?”朱兴明冷笑,“你以为联合几个江南官员,就能让朕改变主意?告诉你,就是满朝文武都赞同,朕也绝不答应!”
太子委屈得眼眶发红:“父皇,儿臣一心为国,为何您就是不肯给儿臣一个机会?”
朱兴明走下御阶,站在太子面前:“机会?朕让你监国理政,给你多少机会?你却为一个不切实际的建议,再三纠缠,甚至结党施压!这是为君之道吗?”
他深吸一口气,痛心疾首:“更让朕失望的是,你此举分明是为了在李岩面前逞能!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们书信往来,朕从不过问,是相信李岩的为人,也相信你的判断。可现在呢?你太让朕失望了!”
太子如遭雷击,原来父皇什么都知道。
“即日起,免去你监国之职,在文华殿闭门思过一个月!没有朕的允许,不得踏出半步!”朱兴明拂袖转身,不再看太子一眼。
太子泪流满面,叩首告退。
文华殿内,太子度日如年。监国之职被免,他整日无所事事,只能读书练字,但心中郁结难解。
他想写信向李岩诉苦,又怕触怒父皇。
更重要的是,他不知该如何向李岩解释建港之事失败。在李岩面前,他一直努力维持着聪慧明理的形象,如今却要承认自己的无能?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李岩的信却先到了。由于他被禁足,信件经朱兴明过目后,才转交到他手中。
信很厚,太子迫不及待地拆开,期望得到李岩的安慰和支持。然而,读着读着,他的脸色渐渐苍白。
“殿下启闻:
闻殿下为海盐建港事与陛下争执,乃至结党上书,被免监国之职,老夫闻之,心痛难当。
殿下可知,海盐建港之议,实为老夫与陛下商榷,对太子考验。
海盐县湾浅沙多,不宜建港,此乃常识;与现有港口过近,功能重叠,此乃常理;建港耗费甚巨,安全难保,此乃常情。凡此种种,稍有见识者皆知不可为。
老夫本以为,殿下监国多年,必能明辨是非,洞察利弊。岂料殿下不察实情,不听众议,一意孤行,乃至触怒天颜。
殿下如此行事,可是为了在老夫面前邀功逞能?若果真如此,则殿下心性修养,尚欠火候。
为君者,当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当权衡利弊,顾全大局;当忍辱负重,不逞一时之快。殿下今日所为,与此相去甚远。
昔汉武帝为太子时,每有建言必多方求证;唐太宗为秦王时,每有决策必集思广益。殿下欲为明君,当效法先贤,不可因私废公。
老夫教导殿下多年,今日殿下犯此大错,老夫亦难辞其咎。心痛之余,唯有直言相告:若殿下不改此性,他日何以担当江山重任?
望殿下深刻反省,向陛下诚恳请罪。他日若得原谅,当以此为戒,再不可犯。
李岩手书”
太子的手在颤抖,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这一切都是李岩的考验,而自己却如此轻易地失败了。那种羞愧,比被父皇责骂更甚百倍。
完了,原来所谓的建港,不过是李岩和朱兴明演的一出戏。
而太子为了表现自己,居然不顾实际考虑,坚持要建港口。
幸亏自己还不是皇帝,否则岂不又是劳民伤财。想到这里,朱和壁的汗水涔涔而下。
当晚,太子辗转难眠。李岩的信在他脑中反复回响,每一个字都像鞭子抽打在他的心上。
他想起第一次随父皇去杭州,李岩教导他“治国如治病,需对症下药”;想起在杭州市集,李岩告诉他“江湖与庙堂,看似两个世界,实则息息相关”;想起李岩赠他《治国十论》,谆谆告诫“为君者,过仁则懦,过刚则折”。
所有的教导,都是为了让他成为明君,而他却为了一点虚荣,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
深夜,他披衣起床,点燃烛火,开始给父皇写请罪书。这一次,他没有丝毫辩解,只有深刻的反省。
“儿臣和壁顿首泣血上言:
儿臣愚昧,不察实情,固执己见,触怒天颜,罪该万死。
今日得李岩先生来信,方知海盐建港之议,实为对儿臣之考验。然儿臣不辨真伪,不听众议,一意孤行,乃至结党上书,大失为君之道。
反思己过,儿臣实为在李岩先生面前逞能邀功,全无虚怀若谷之胸襟,更无权衡全局之智慧。此非为国之诚,实乃好名之私。
父皇平日教导,儿臣未能体会;李岩先生教诲,儿臣未能践行。今日之过,实乃平日修养不足所致。
儿臣恳请父皇重责,以儆效尤。自今日起,儿臣当日日反省,痛改前非,绝不再犯。
泣血再拜,望父皇息怒。
儿臣和壁谨奏”
写毕,已是黎明。太子亲自捧着请罪书,跪在乾清宫外,等候父皇早起。
乾清宫内,皇后沈诗诗早已泪流满面。
(https://www.yourxs.cc/chapter/15205/1110994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