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自林红樱离开桂省后,实验室又来了一批研究员。周铭德作为实验室的实际负责人,把林红樱留下的长期项目重新划分了。

周铭德带头研究土壤改良、张温礼带头负责水稻防虫害(周铭德兼顾),江见青和梁素英带头负责猪饲料的研发,孔学儒负责优质种猪的培育改良、陈玉英负责高产经济水果引入与培育。

新来的十个研究员都是近年从农大、西大毕业的学生,年轻身体好,能吃苦耐劳。他们刚到实验室就赶上了村里忙碌的春耕,春耕完后又紧锣密鼓地盖实验室、盖宿舍。

石九村的村民人手不够,干活的时候研究员和村民并不分彼此,建设研究室的时候都要亲自上阵,打地基、拉水电、搬运砖头水泥……样样现学现干。

他们每天还要测量试验田,白天风吹日晒,夜里歇下来的时候整理数据,有时比村民还要辛苦。

来的时候大家还有点知识分子模样,等实验室落成后个个都是晒得黝黑,咧开嘴一口洁白的大牙,比石九村的村民还要更像村民。

陈玉秀在门口吆喝一声:“老孔,村支书找你。”

孔学儒不得不放下材料,哭笑不得地说:“这林支书三天两头往咱这跑,都快把这当自己家了!”

实验室盖在农村旁的优点是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刚萌生什么想法,回头就能到实验田验证。缺点是样样活儿都不落下,有时还得处理村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周铭德乐呵呵地叮嘱道:“赶紧去吧!咱们想要把知识传播给老百姓,这就是最好的途径。”

陈玉秀说:“林支书前段时间还给咱们送了鱼,还别说吃得可香了!我们可是跟着你沾了光。”

孔学儒迎了林远到办公室谈话。

林远颇不好意思地挠头,“孔老师,不好意思又要麻烦你……”

开春时仔猪价格便宜,大队购入了一批仔猪,仔猪夭折率高,需要人精心料理。林远起初一直是去镇上的畜牧站找兽医开药,去了几次之后发现效果不好,跑三回只管用一回。

有一次,孔学儒得知仔猪生病上山采了一把草药,熬药灌给猪喝,没几天猪就病愈活蹦乱跳了。

这一帮不要紧,之后人人都知道他是一把养猪好手了,猪一有事林远就上门虚心求教。

林远也知趣,每次上门请教都不会空着手,有时是一把米粉,有时是一条鱼,总不会空着双手,同事们偶尔能沾沾孔学儒的光,打打牙祭。

孔学儒还没等林远细说来意,便随他去猪舍看仔猪,不计较脏臭逐一检查,亲自熬药灌汤。

养猪的后生如释重负,后怕地拍胸脯:“还好有孔老师,不然这批猪是活不下去了。”

等孔学儒料理完病猪,已经是月上树梢,天色昏暗。

汗涔涔的孔学儒回到宿舍,来不及擦脸,只洗了把手便把几本厚厚的手札交给林远,“林支书,这是我工作多年积累养猪的笔记,这段时间我整理了一下。”

“村里以后要盖养猪场,养猪肯定不少,咱们村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兽医,但以后肯定少不了。我想着你们与其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学,不如系统地学一学。你找个几个识字的学生看看,以后我每周固定时间给他们上课。”

“我找了一些关于畜牧养殖的书籍,你看看图书馆里有没有得借,或者问问林同志能不能给你弄来,她那边肯定有方法。”

林远拿了他的手札,泛黄的手札厚厚地拿在手上,翻开全是密密麻麻的字,心里的感动自是不必多说。

“孔老师,您真是帮了大忙了,我替全村人多谢您!”

深夜。

风吹灯火晃,男人苦大仇深地抄着笔记,边抄边背。

迷迷糊糊中的冯秀丽给吵醒了,嫌弃地道:“她爸还没睡啊,点灯多费煤油!不如明天起早点多看看。”

林远说:“白天从早忙到晚都不得闲噢,只能晚上看看。”

冯秀丽问,“看的什么?”

“养猪的,队里没有得用的兽医,我自己学学。”

林远苦笑,全村数了一圈就没几个念过书,他的高中学历算是目前最高的,真是“矮子里挑将军”,先挑出他来了。

不过想来也正常,念完高中的大多奔去市里工厂端铁饭碗了,他有成分问题没办法只能留在乡下务农。

冯秀丽看到丈夫身上的汗衫破了好几个大洞,定睛一看,噗嗤一笑。

他整天只穿着这件破汗衫,破洞口的皮晒得黑亮黑亮,它一个色,别的地方又是一个色,身上那斑驳的印子像极了以前村口那条癞皮狗。

这段时间冯秀丽天不亮就去修水库,回到家倒头就睡,好长时间没仔细管管针线活。

笑完她叫他脱下衣服,“我给你补补,难为你总是跑实验室,人家研究员都不笑话你。”

“你好好干,看了书把猪养得白白胖胖,让我们大队年底都吃上猪肉!”

她起来凑在灯下,借着光把那件汗衫缝补起来。细密的针线穿过散了线的汗衫,一双巧手用几块珍藏的破布头,严严实实地封住了漏洞。

……

黑省,神农拖拉机厂。

沈卫把“微型插秧机”的再版设计图提交江有为和周庆山,征询他们的意见。

虽然这一次的微型插秧机的研发和工艺制造,二老决定不再参加,但仍旧会给年轻的工程师们把一把关。

沈卫轻咧着嘴,自信地侃侃而谈,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势:“我们设计的这款微型插秧机可以满足华国几乎绝大部分的地形如山地、丘陵、平原的要求,设计初步采用滚动接秧、滚动分秧、垂直插秧的设计。”

“它的机身小巧灵活、轻便、操作维修简单,无论是从节约材料成本还是节约劳动力成本来看都是极为优秀的。”

江有为听着耳边年轻人的奇思妙想,这个设计巧思不仅贴合国情,造起来成本代价低,可行性很强,心中深感欣慰。

他和周庆山对视一眼,彼此的眼里都有几分赞赏的满意。

向来习惯“鸡蛋里挑骨头”的周庆山,听到微型插秧机这个创意也不情不自禁赞成。

“不错!”

不过周庆山仍尽职地挑了几处方向和细节的错漏,提醒沈卫修改。

周庆山说:“这个拖拉机项目是农垦、机械部二部门协同拉起来的,当初谁也没想到这个项目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包括我。

如今你们有了神农拖拉机这枚定海神针,但并不止步于这个成绩,这是非常好的!如果你们再能把这个微型插秧机设计出来,至少能给拖拉机厂再续十年的辉煌。”

“你找个时间把同志们都召集起来,顺便把小林喊回来,项目结束老头子我要走了,我交代你们一些事。”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074508/4381721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