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904换房也是为了这个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能有这种感悟的一定不是年轻人,年轻人只想着振翅高飞,恨不能脱离父母的管控。
陶渊明写这首诗的时候自称三十啷当岁,实际嘛,唐植桐也不知道,但这句诗真切反映出了部分老年人的心态。
对于张桂芳的不乐意,唐植桐是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能搬还是得搬。
“妈,我奶奶当年从门头沟搬到这边,您说搬的好不好?”即便是得搬,唐植桐作为一个儿子,该疏导还是得疏导。
“当然好了,门头沟是什么地界,能跟城里比吗?”张桂芳回答的理所当然。
“按四九城的老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咱这属于又贫又贱的地界,咱搬到内城去,您说是不是要比这边好?”上一回已经从面积上劝过母亲了,唐植桐这次又换了个角度。
“你挖好坑,等着我踩呢?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咱这边修了路、通了车,也有自来水了。”听儿子这么说,张桂芳笑了,不过脸上还是有担忧,“内城兴许比咱这边好一点,可那边不是富人就是官,恐怕不好相处吧?”
“咱这边在建设,内城也没有停步不前,是这个理吧?
您不用担心不好相处的问题,您见过哪个干部不好好跟百姓说话的?
再说了,您儿子大小也是个干部,您儿媳妇也是干部身份,谁还能怎么着您不成?
您放一百个心,内城肯定比外城要好,要不然当年万家选宅子的时候也不会放着旁边的四进大院不住,跑西石槽住两进院了。”
虽然老万爷俩已经进去了,但这都不影响唐植桐拿他们举例子。
老年人的思维比较固执,有时候说破了天,都不如用身边的人和事打比方来的有效果。
“倒也是这么个理儿。”果然,有老万家珠玉在前,张桂芳勉强的点了点头。
“还有凤芝上学的问题,如果咱换宅子,凤芝也得跟着转学,内城的重点学校多,师资力量强。
就拿敬民来说吧,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出游、参观、观影等活动,能有效的开拓学生的眼界,咱这边有啥?在胡同里跑一跑就当上体育课了。
两边的差距很大,凤芝去了那边能涨不少见识。”
唐植桐又祭出了学区房的概念,普通百姓家为了孩子,最值得投资的就是学区房。
很多中介卖房的时候往往会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由劝客户买房,可唐植桐觉得这句话就是扯淡。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别人家孩子的起跑线就是自家孩子的终点线,比赛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拿什么跟人家比?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事情压根就没法比,但学区房不太一样,学区房绑定的是教育资源。
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在设施、教育投入上相差非常大,普通学校难得一见的高级职称在重点学校一抓一大把。
进了重点学校,不求孩子学习能有多拔尖,只要孩子能学会独立思考,学区房的价值就回来了。
张桂芳边听边点头,作为一个母亲,她肯定是希望儿女更有出息的。
“还有邻里间那些恩恩怨怨,其实大多数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算计产生的。内城那边居民收入普遍高一些,很多小事上都不会太计较。我觉得起码不会发生类似上次水费的事,因为人家觉得不值当的为了几分钱斤斤计较。”说完了教育,唐植桐继续说邻里关系。
其实唐植桐想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来着,可这句话出自歌剧《白毛女》,是反派污名化贫苦佃农,鼓吹财富决定道德优劣立场的用语,用在这并不合适。
事实上这句话确实有失偏颇,穷人里面有良心的不少,富人里面奸诈的也多,这玩意分人,或者说得看教化。
“不好说,不过咱家确实用水多,不怪街坊们有意见。”张桂芳是个讲道理的厚道人,并没有因为水费的事情忌恨那几个挑事的街坊。
“得嘞,那是您不计较。”唐植桐挠挠脑瓜子,想再榨出点汁来说服亲妈。
看到丈夫抓耳挠腮的模样,小王同学在旁边接茬道:“妈,内城和外城的卫生情况也不太一样,那边打扫的勤快一些。”
“对,对,今天早上我上班路上看到很多被冰雹砸下来的树枝和树叶,内城这一路有人收拾,外城就只能靠自己动手了。”唐植桐立马想起了今天早上看到的区别,更是想起了几十年后的老旧小区。
同样是老旧小区,一些单位的宿舍还能做到整洁,而那种单位都消失在民进潮中的职工宿舍楼则凄惨很多,小区里遛狗不栓绳、随地可见的狗尿狗便,流浪猫遍地,蟑螂蚂蚁满屋爬,楼下永远断不了翻垃圾桶的拾荒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堆满楼道,楼道里贴满通下水道、办宽带的广告。
在这种小区里住的几乎全是处在社会最底层,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可能会比同龄人早知晓生活的艰辛,但见识上也会比其他高档小区的孩子低一个层次,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个道理。
这让唐植桐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年在花市这边的一次免费体检。
大夫给某个孩子检查后,说这孩子缺钙,他的母亲却说:不缺盖,我家厚被子都是紧着孩子先盖。
同样起跑线的情况下,见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孩子更高的上限,为了凤芝,为了自己将来的孩子,唐植桐都是支持换房的。
“还有供应,内外城也有差别,内城副食品的种类更多一些。”嫁到铁辘轱把后,小王同学首次提到这个问题。
“妈,我有把握能从外地搞到粮食,但咱在铁辘轱把这一块这么个吃法,很容易被识破,人家面黄肌瘦甚至浮肿,咱家却一个个生龙活虎,到时候百口莫辩。内城的供应好一些,咱扎在人堆里,就没有那么显眼了。”唐植桐在旁边吭哧吭哧点头,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
因为冰雹的缘故,再有个三五天,菜的供应就会降下来;8月,饮食业实行将严格执行凭粮票就餐;9月,购买点心需凭点心票加粮票;大概等到10月,四九城居民将会降低定量;11月,浮肿将会从四九城周边的农村向城市蔓延……
唐植桐觉得虽然自己有荣誉、光环在身,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了,若是再下去几个月,街坊们都饿的肚子咕咕叫,自家却各个龙马精神,恐怕到时候会有更大的麻烦。
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强行家人饿肚子吧?
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种子能将头顶上的石块顶开,峭松树能扎根在没有土壤的石缝间,面对困境,人也会用脚选择新的活法。
内城的人收入高,能买到的东西就多,哪怕是饥荒最严重的时候,获取食物也要比外城容易。
起风后,那位建筑大师每月发150元生活费,当高层派秘书问及时,这位大师说150元刚够他买补品,没有吃饭的钱。
后来,清大如数给这位大师发了全额工资。(资料出自《秘书工作》2016年第6期成正荣/文)
发多少钱,都是人家该得的,唐植桐想说的是,每月150元买补品也就发生在内城,像东花市副食品店,卖的大都是基本的生活物资,海参、鲍鱼半点也无,有钱也没地方花。
粮食收成受天气和肥力影响,但眼下的海产品却只受运力的影响,海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不过没有那么多的渔船和运力罢了。
等到了冬天,海鱼进京,就是名正言顺补充营养的机会。
因为收入的限制,铁辘轱把这边没有人能顿顿吃鱼,但放在内城富人区,莫说吃鱼,就算顿顿海参肯定也有吃得起的,毕竟这年头的水发海参也才2.7元/斤。
这就好比同样都是读大学,有的人是真的读了大学,有着光明的前途,而有的人则只是恰好读了几年书而已。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
若是继续窝在铁辘轱把防着邻居,继续跟他们内耗,唐植桐反倒觉得扎进富人堆里更保险一点。
“听你们的,只要你们觉得合适,咱们就搬。”张桂芳不会形容自己的感觉,她在铁辘轱把生活了大半辈子,有些害怕改变……
尽管母亲没有说,但唐植桐能理解母亲留恋老宅,可接下来的大势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力为转移,两厢比起来,搬家更为重要。
张桂芳点头后,唐植桐开始着手炒菜。
郊区的菜田遭了灾,四九城的居民就有了口福,今儿的菜卖相不好,但量大管饱。
“哥,去了新学校,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凤芝在一旁瞅着唐植桐炒菜,有些担忧的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看见房梁了没?”炉子在正屋房门旁边,唐植桐一个后仰,隔着竹帘子指着房梁问妹妹道。
“嗯。”凤芝抬头看了一眼,不解其意。
“要是你跟不上,就拿根绳,绑住你两只手,把你吊在房梁上,然后用腰带打。”唐植桐身体回正,朝臭妹妹呲牙一笑。
“去,干嘛吓唬孩子?还以为你会说头悬梁呢。”小王同学在一旁哭笑不得,轻推了丈夫一把,她对丈夫偶尔抽风的脑回路很无奈,正常人会拿“头悬梁锥刺股”教育孩子,谁家家长拿腰带教育孩子?
凤芝靠在嫂子身上,两眼咕噜噜乱转,压根就不信哥哥说的。
唐植桐“哇哈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小王同学的童年很幸福,没有接受过父亲的皮带教育,但不少孩子却真真切切尝过皮带炒肉的滋味。
吃过晚饭,唐植桐开始崩栗子,由于夏天只有一个炉子的缘故,这两项工作只能在正屋门外进行。
凤芝想围观蹭个试吃,却被母亲扭着耳朵拽回屋里写作业。
即便写作业,凤芝也心系零食,隔上三五分钟就会隔空向唐植桐喊话:哥,栗子好了吗?松子好了吗?
面对阳奉阴违的凤芝,张桂芳忍无可忍,让闺女立马吃上了栗子,用手指爆炒的那种。
凤芝进屋了,但小王同学仍坐在炉子旁的小马扎上,等着栗子崩熟。
自打怀孕以后,小王同学对零食的渴望明显比以前高了很多,但好在她的孕吐已基本止住。
也许是之前从未有过这么馋嘴的时候,小王同学有些不好意思,盯着炉子的同时,跟丈夫商量道:“恩生送福利院了,你说咱们要不要每个月再多捐五块钱?”
“行,这种事情你看着办,我没意见。”恩生是被遗弃女婴的名,由于没有只字片语,姓随了福利院那边的“党”姓,大名党恩生。
唐植桐说罢,从兜里把今天发的工资掏了出来,自己留下零头,把剩下的七十递给小王同学:“给咱妈生活费,剩下的你拿着。”
“嗯,那我可寄了。”小王同学接过钱,站起身来准备去给婆婆。
“寄吧,等你出来栗子就崩好了,正好尝尝咸淡。”听着高压锅里传来的闷闷的爆裂声,唐植桐掐着表卡时间。
栗子出锅,小王同学尝了,凤芝也跑出来凑热闹,即便这次没有放糖,她俩吃的也一个赛一个香。
唐植桐将栗子放在茶盘里,端进屋,分给母亲和凤珍每人一把,剩下的晾上,出去接着炒松子。
由于是在室外,炒松子的时候,唐植桐就留意了很多,薅着周围的空气,省的把隔壁小孩馋哭。
炒好后,依旧是家人先吃,剩下的存起来第二天待客用。
回到厢房,小两口先是讨论了一下明天做什么菜,有自家院子的菜打底,再加上这两天菜店供应充足,凑六个菜还是没问题的。
“咱攒了多少钱了?”商量好菜品的问题,唐植桐问道小王同学。
“加上刚发的工资,得有四百了。你问这干嘛?”从去年买了缝纫机后,小两口既没有买相机,也没有买收音机,花销并不大。
“下午跟化工原料公司商量换房的时候,我提了个要求,院子最好跟现在这套差不多大。如果再大一点的话,咱就得花钱把差额部分买下来。”唐植桐当时提了不止这么一个要求,还要求化工原料公司必须协调房管部门给新换的宅子改房本,让新房成为自己的私产。
现在很多人不太注重这一块,目前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现在不改,等改开后容易在产权上纠缠不清。
“哦,那这四百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去跟叶主任要。”小王同学一听是房子的事,立马打起了娘家的主意,虽然叶主任现在逐月往婆婆那边寄钱,但收入在那摆着,而且说过缺钱跟她张嘴的话,应该会有点钱吧?
“到时候再看吧,如果不是大太多,咱这点钱足够用了。”唐植桐摇了摇头,打算再等等。
虽然前两年有不少房屋进行了经租,但房屋买卖一直没有停掉,只是有所减少罢了。
私房买卖并不是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房管局那边是有指导文件的。
这份文件全名叫《城区房屋估价办法》,该办法从地段、面积、新旧、用料、折旧等维度对交易的房屋进行打分,分数乘以房价比数就是总房价。
房屋的各项分数仍以1950年2月房屋建筑工料费计算得出,所以按照这个分数得出来的房价是偏低的。
唐植桐前年去找老万说抵押房子的时候,老万说唐家这套宅子按估分估价一千块钱,就是这么回事。
按照黄礼仁最开始的说法,给唐家置换三间房,多出来的厢房会按照估分进行补偿,所以唐植桐下午的时候,也要求万一新院子有多出来的面积,也走估分程序。
既然你觉得这样很合理,那这样要求你也很合理,就是这个价格嘛,肯定要比民间流通价格要低一点。
这一点也不多,大概有个三到五倍吧……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142028/11433371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