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龙入海虎归山
皇孙朱允熥主动请旨前往钟山为皇祖母守孝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般传遍了整个应天南京城。
一时间,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市井之间,都在传颂着这位小皇孙的仁孝之举。
“四岁稚龄,竟有如此孝心,实乃大明之福啊!”
“太子殿下政务繁忙,皇孙代父守孝,这是成全了父子两代的孝道啊!”
这些赞誉自然传到了东宫。
吕氏听着宫女的禀报,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允熥这孩子,确实长大了。”
而在乾清宫内,朱元璋听着锦衣卫的汇报,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神色:“这才几天工夫,名声就变得这么好?看来背后之人,倒是很懂得造势。”
“皇上,根据锦衣卫的检查,并没有发现幕后推手。”
“哼!毛骧,你也太小看那帮人了,既然做了,就不可能让你轻易察觉。”
“是!皇上,锦衣卫会继续加大探查的力度。”
“记住!朕对你们锦衣卫期望很高,希望你和锦衣卫不要让朕失望。”
“诺。”
......
此时的主角苏宁,正在敬事房内进行着一项重要的准备。
“咱家黄狗儿给皇孙请安。”敬事房总管太监恭敬地行礼,“不知皇孙需要挑选什么样的内侍随行?”
苏宁目光扫过院内跪了一地的小太监,这些都是刚从各地选送入宫的幼童,年纪多在八九岁之间。
“识字的站出来。”苏宁稚嫩的声音在院中响起。
稀稀拉拉地站出了十几个小太监。
苏宁缓步走过他们面前,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神情。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身上:“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孙,奴婢叫马和,云南人氏。”小太监恭敬地回答,口齿清晰,举止得体。
苏宁心中一动。
马和?这不就是未来的三宝太监郑和吗?
“可会写字?”苏宁故意问道。
“奴婢略识几个字。”马和不卑不亢地回答。
“好,就你了。”苏宁点了点头,又挑选了另外几个看起来机灵的小太监,“你们几个,随我去钟山。”
马和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叩首:“谢皇孙恩典!”
苏宁心中暗喜。
能够在这个时间点招揽到未来的郑和,简直是天赐良机。
他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马和就是在洪武朝后期被选入燕王府,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不过如今的马和却是自己的了,接下来注定会随自己开创新的未来。
......
三日后,前往孝陵的队伍准备就绪。
按照皇孙出行的礼制,朱元璋特意下旨:
派锦衣卫二十人负责贴身护卫;
调京营精锐一百人沿途护送;
配内侍十人、宫女六人随行伺候;
拨御厨二人、太医一人随行……
这个规格既符合皇孙的身份,又不会太过招摇。
更重要的是,这一百二十名锦衣卫和侍卫都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心腹,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出发这天,应天府南京城门大开,仪仗森严。
苏宁坐在特制的马车内,透过车窗望着外面肃立的侍卫队伍。
“皇孙,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侍卫统领张来上前禀报,“按照旨意,我们将在孝陵东侧结庐而居,已经派人前去搭建营帐。”
苏宁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侍卫统领腰间的佩刀:“这一路上,有劳将军了。”
“卑职职责所在。”统领张来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带着疏离。
车队缓缓启程,沿着官道向钟山方向行进。
沿途百姓纷纷避让,跪在道路两侧,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特殊的队伍。
马车内,苏宁闭目养神,心中却在快速盘算着。
这一百二十名侍卫中,必然有朱元璋的眼线。
他必须在这些人的监视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马和。”他轻声唤道。
“奴婢在。”马车外传来马和恭敬的声音。
“到了钟山后,你负责整理带来的书籍。”苏宁吩咐道,“特别是学堂要用到的蒙学、算学和格物。”
“奴婢明白。”
苏宁的嘴角微微扬起。
他特意从宫中带出了大量书籍,其中不乏农工方面的典籍。
这些都是他未来发展和培养势力的宝贝。
车队行至半途,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骚动。
“报——”一名锦衣卫快马来报,“前方发现可疑人物,已被控制。”
苏宁心中一动:“带过来。”
很快,一个被捆绑的汉子被带到马车前。
那人虽然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但手上的老茧和挺拔的身姿,分明是行伍出身。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窥探?”苏宁隔着车帘问道。
那汉子抬头看了马车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异色:“小人……小人是附近的农户。”
苏宁心中冷笑,正要继续追问,却听锦衣卫里的蒋瓛说道:“皇孙,此人交给卑职审问即可,不必劳烦皇孙费心。”
“也好。”苏宁淡淡应道,心中却已了然。
这恐怕是某些势力派来试探的眼线。
而他前往钟山守孝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继续前进。”苏宁下令道。
车队重新启程,但气氛明显变得紧张起来。
苏宁靠在车厢内,望着窗外掠过的景色,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
钟山南麓,孝陵巍峨。
当苏宁的车驾抵达时,孝陵卫指挥使冯程早已率领一众将领和官员在神道前跪迎。
“末将孝陵卫指挥使冯程,叩见皇孙!”冯程声如洪钟,身后数十名将领齐刷刷跪倒。
苏宁在马和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目光扫过这群守陵将士。
只见他们虽然甲胄在身,却个个神色肃穆,显然都是精心挑选的忠勇之士。
“冯将军请起。”苏宁稚嫩的声音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本宫奉旨在此为皇祖母守孝,日后还要多劳将军照应。”
冯程抬头时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久闻这位皇孙顽劣不堪,可眼前这个举止得体、言语清晰的孩子,与传闻中大相径庭。
“皇孙言重了。”冯程恭敬回礼,“孝陵卫上下必当尽心护卫,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冯程的引领下,苏宁参观了为他准备的居所,位于孝陵东侧的一处清净院落。
虽然比不得皇宫奢华,却也整洁雅致,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
“这里很好。”苏宁满意地点点头,“本宫要在此结庐守孝三年,一切从简即可。”
“是!”
安顿下来后,苏宁立即开始了守陵的日常。
每日清晨,他必至享殿祭拜;午后则在院中读书习字;傍晚时分,还会在陵区内散步沉思。
这一日,他正在院中翻阅《齐民要术》,锦衣卫千户蒋瓛快步走来,面色凝重。
“皇孙,那日擒获的疑犯……”蒋瓛压低声音,“在押解途中服毒自尽了。”
苏宁翻书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可查出身份了?”
“此人齿间藏有毒囊,应是死士。”蒋瓛禀报道,“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但虎口处的老茧显示常年使用兵器。”
苏宁合上书本,目光深远:“蒋千户以为,这会是谁的人?”
蒋瓛神色一凛:“末将不敢妄加猜测。”
“无妨。”苏宁摆了摆手,“既然人已经死了,此事就交由你们锦衣卫继续追查。记住,要暗中进行,不要打草惊蛇。”
“末将领命!”蒋瓛躬身退下。
待蒋瓛离开后,一直侍立在旁的马和轻声问道:“皇孙,此事是否要禀报皇上?”
“不必。”苏宁淡淡说道,“既然皇祖父既然派了锦衣卫随行,自然会得到消息。”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孝陵的宝顶,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这个死士的出现,证实了他的猜测,某些人已经坐不住了。
“马和,你去把带来的书籍都整理出来,一个人学习真的是太枯燥乏味了。”苏宁吩咐道。
“奴婢这就去办。”马和恭敬应答。
接下来的日子,苏宁完全沉浸在书海之中。
他不仅研读农书,还开始整理记忆中现代社会的知识。
马和则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不仅将书籍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与他讨论书中的内容。
这一日,苏宁正在绘制一幅简易的水车图纸,冯程前来禀报陵区巡视情况。
见到桌上的图纸,这位老将军不禁好奇地问道:“皇孙这是在画什么?”
“这是一种改进的水车。”苏宁指着图纸解释道,“可以在水流较缓的河段使用,提高灌溉效率。”
冯程仔细端详着图纸,越看越是惊讶:“皇孙年纪虽小,竟对农事如此精通?”
“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罢了。”苏宁谦虚地说,“冯将军久在钟山,可知这附近农户收成如何?”
“这……”冯程犹豫了一下,“孝陵周边土地贫瘠,农户们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苏宁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他知道,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光靠皇孙的身份是不够的。
必须做出一番实事,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夜幕降临,苏宁独自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
虽然守孝生活清苦,但比起在皇宫中整日提心吊胆,这里反而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既然给了我这个机会……”他轻声自语,“那就让我在这钟山之下,悄悄积蓄力量吧。”
远处,孝陵卫巡逻的火把在夜色中闪烁,如同暗夜中的星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陵寝。
而在陵区东侧的这个院落里,一个改变大明命运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
……
这一日,孝陵卫来报,常茂、常升、常森联袂前来探望。
听闻三位舅舅齐至,苏宁难得地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亲自到院门外相迎。
“舅舅!”
常茂三人刚下马,就见一个身影快步迎来,紧紧抱住了他们。
这突如其来的亲昵让三位沙场悍将都愣住了。
他们记忆中的外甥,何曾有过这般真情流露?
“允熥……”常升轻轻拍着外甥的背,声音不禁有些哽咽,“在孝陵这些时日,可还习惯?”
苏宁抬起头,眼中闪着光芒:“有舅舅们记挂,允熥一切都好。”
常茂仔细端详着外甥,发现这孩子比在宫中时清瘦了些,但眼神却更加明亮有神。
他大手一挥,身后的亲兵立刻抬上来十几个箱子:“这些都是你舅母们准备的吃用物件,还有你最爱吃的蜜饯。若还缺什么,尽管派人回府说一声。”
“多谢各位舅舅舅母。”
众人走进院内,常森打量着这简朴的居所,不禁皱眉:“皇孙,这也太过简陋了。要不要舅舅派人再添置些家具?”
“三舅不必费心。”苏宁请三位舅舅坐下,“这里清净,正适合读书守孝。”
寒暄过后,苏宁屏退左右,正色道:“今日三位舅舅来的正式时候,外甥正好有一事相商。”
常茂见外甥神色郑重,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允熥但说无妨。”
“允熥想在应天府开设一家商行,取名‘明熥商行’。”苏宁目光扫过三位舅舅,“希望舅舅们能助我一臂之力。”
常升闻言一愣:“商行?允熥为何突然想要经商?若是缺银子使,舅舅们……”
“二舅误会了。”苏宁打断道,“允熥不缺银子。只是守孝期间,总该做些实事。况且……”
他压低声音,“有些事,明面上不好做,通过商行反而方便。”
常茂若有所思:“你需要舅舅如何相助?”
“首先,需要几位精通账目的账房先生,还要一些可靠的奴仆。”苏宁条理清晰地说道,“最重要的是,希望常家的亲军中能挑选些好手,进入商行担任护卫。”
常森忍不住问道:“允熥,你究竟要做什么买卖?需要动用亲军护卫?”
苏宁微微一笑:“三舅不必多问,日后自然知晓。只需记住,这些人手必须绝对可靠,而且最好不是常家明面上的人。”
这番话让常茂三人面面相觑。
他们忽然发现,眼前这个年仅四岁的外甥,言谈举止间竟带着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老成。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方才苏宁说话时的神态语气,竟让他们恍惚间看到了洪武皇帝的影子。
常茂深吸一口气,率先表态:“既然允熥有此打算,舅舅自当鼎力相助。府上的老账房周先生跟了我十几年,明日就让他来见你。亲军中也确实有些好手,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常升也点头道:“我府上也有几个机灵的小子,都是家生奴才,忠心可靠。”
“护卫的人选就交给我来安排。”常森拍着胸脯,“保证都是战场上见过血的好汉子,一个能打十个!”
苏宁起身,郑重地向三位舅舅行了一礼:“允熥在此谢过舅舅们。不过还有一事,今日所言所行,还望舅舅们能够守口如瓶。”
常茂神色一凛:“允熥放心,常家上下,绝不会走漏半点风声。”
送别三位舅舅时,夕阳已将孝陵染成一片金黄。
常茂走在最后,忍不住回头看了眼站在院门口的外甥。
那个瘦小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竟让他生出一种面对雄主的感觉。
“大哥,你怎么了?”常升注意到兄长的失神。
常茂摇了摇头,翻身上马:“回府后立即挑选人手,要最可靠的那些。”
他望着孝陵的方向,喃喃自语,“咱们这个外甥,怕是要做一番大事了。”
而此时,苏宁正站在院中,手中摩挲着马和刚刚送来的商行选址图。
明熥商行,这将是他走出深宫后的第一步棋。
有了常家的支持,他总算有了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初步资本。
“马和。”
“奴婢在。”
“明日你亲自下山,去看看商行的选址。”
“诺。”
夜色渐浓,孝陵的灯火次第亮起。
而在陵区东侧的这个院落里,一个年仅四岁的皇孙,正在悄然编织着自己的势力版图。
……
孝陵东侧殿,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处别致的学堂。
朗朗读书声从殿内传出,十余名年纪与苏宁相仿的孩童正襟危坐,认真聆听着讲台上大儒的授课。
这些孩童个个衣着朴素,却坐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
他们都是常家从军中挑选的老兵、伤兵之后。
“皇孙此举,倒是颇有深意。”讲台上,受邀前来的大儒刘三吾抚须颔首,对身旁助教低语,“这些孩子虽出身寒微,却个个知礼守节,可见家风严谨。”
殿外,苏宁在马和的陪同下静静观察着课堂情况。
这是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培养这些军中子弟,既能收获他们的忠诚,又能借此与军方建立联系。
“马和,你觉得这些孩子如何?”苏宁轻声问道。
“回皇孙,奴婢观察多日,这些孩子读书都很用功。”马和恭敬回禀,“特别是那个叫赵铁柱的,虽然开蒙晚,但算学一点就通。”
苏宁满意地点头。
他特意在课程中加入了算学和格物,就是要培养一批不同于传统儒生的人才。
......
与此同时,南京紫禁城内,朱元璋正听着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禀报。
“皇上,皇孙在孝陵东侧殿开设学堂,聘请刘三吾为启蒙老师。”毛骧呈上一份详细的名单,“学生共十二人,皆为常家旧部子弟。”
朱元璋接过名单,目光扫过一个个名字,最终停留在“赵铁柱”这三个字上:“赵德胜的孙子?”
“正是。”毛骧躬身道,“赵德胜阵亡后,其子赵勇也在去年征漠北时负伤退役。这个赵铁柱是赵勇的独子。”
朱标在一旁忍不住开口:“父皇,允熥此举是否太过招摇?聚集军中子弟,聘请当世大儒……”
“让他去。”朱元璋摆了摆手,眼中精光闪烁,“咱倒要看看,常家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他指着名单对毛骧吩咐:“给咱盯紧常茂兄弟三人,特别是他们与哪些将领往来。至于允熥那边……”
朱元璋顿了顿,“只要他不越矩,就由着他去。”
“是!皇上。”
“儿臣不明白。”待毛骧退下后,朱标疑惑地问道,“常家如此明目张胆地结交军中旧部,父皇为何不制止?”
朱元璋冷笑一声:“标儿,你可知钓鱼最重要的是什么?”
“愿闻其详。”
“是耐心。”朱元璋缓缓起身,“现在收网,只能抓到几条小鱼。等他们自以为得计,放松警惕时,才能一网打尽。”
他走到窗前,望着孝陵的方向:“允熥这孩子……倒是给了咱一个看清朝堂的好机会。
“……”
......
孝陵学堂内,刘三吾正在讲解《九章算术》。
这位当世大儒起初对教授算学颇为不解,但在与苏宁深入交谈后,反而对这个年幼的皇孙刮目相看。
“皇孙以为,算学之道,所为何用?”某日课后,刘三吾忍不住问道。
苏宁放下手中的《营造法式》,正色回答:“先生可知道,前元之所以失天下,除了暴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请皇孙赐教。”
“就是不懂得算学的重要性。”苏宁指着书中的图纸,“治水需要算学,筑城需要算学,就连行军打仗,也离不开算学。若是朝廷中多几个懂算学的大臣,何至于黄河屡治屡溃?”
刘三吾闻言,不禁肃然起敬:“皇孙见识,老臣佩服。”
……
如今的明熥商行已经成立,常家派来的老账房周先生,正在孝陵向苏宁汇报商行的经营情况。
“按照皇孙的吩咐,我们已经收购了三家濒临倒闭的工匠作坊。”周先生递上账册,“特别是那家专做水车的李记作坊,他们的老师傅手艺极好。”
“很好。”苏宁满意地点头,“告诉李师傅,不要吝啬材料,尽快按照我给的图纸做出样品。”
“老朽明白。”周先生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只是皇孙……咱们做这些水车、纺车,真的能赚钱吗?”
苏宁微微一笑:“周先生,赚钱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这些技艺。”
待周先生退下后,马和轻声禀报:“皇孙,锦衣卫最近在商行附近增加了人手。”
“意料之中。”苏宁不以为意,“让他们看就是了。我们做的都是正经生意,不怕人查。”
“是!”
“另外,我交给你的香皂和酿酒方子好好的研究,这才是我们商行未来的主业。”
“是!皇孙。”
苏宁走到窗前,望着南京城的方向。
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明面上开办商行、设立学堂,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
而朱元璋的默许,正是他需要的保护伞。
“马和,你说皇祖父现在在想什么?”苏宁突然问道。
马和谨慎地回答:“皇上圣心独运,奴婢不敢妄加揣测。”
苏宁笑了笑,没有继续追问。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场祖孙之间的博弈中,他必须把握好分寸。
既要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又不能引起朱元璋的忌惮。
“传话给舅舅,”苏宁转身吩咐,“让他们继续搜寻那些孤苦无依的老兵和残兵,然后把他们的子弟搜罗到孝陵学堂,那些老兵和残兵也都挑选有能力的进入明熥商行做事。”
“奴婢这就去办。”
夜色渐深,孝陵的灯火在风中摇曳。
苏宁站在学堂外,听着里面传来的读书声,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自己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淮西勋贵的效忠,还有所有大明将士的尊重。
有的时候,这些不起眼的丘八才是关键,一定是在某天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如今的明熥商行会慢慢的成为那些老兵和残兵的后盾,到时候只要自己振臂一呼,一定会获得大明将士的效忠和追随。
当然,朱元璋和朱标虽然看出了苏宁是在收买人心,但是也不认为这些丘八们能做出什么动静,于是便无视了苏宁的这番出人意料的行为。
……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751780/85916602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