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7章
四人齐声应道:“下官明白。”
宗元纬点头,指着那张“东”字问道:“诸位都是长安书法名家,过往可曾见过类似的字迹?”
大吴盛行楷书,讲究法度严谨、结构端正、笔力遒劲,其中蕴含的是秩序、威严与气度。
可眼前这个“东”字,虽属楷书,却走了一条剑走偏锋的路子。
笔法独特,锋芒毕露,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戾气,是前人从未有过的风格。
也正因这般独特,郁修明才会对那份左手书的供词印象深刻,记了好几年。
三司官员此前已围着这份字迹研究了许久,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特殊的字体。
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四位书界名家。
顾嘉良等人凑上前,仔细端详着那个“东”字,手指忍不住在空气中虚摹着笔画走势。
片刻后,四人交换了个眼神,齐齐摇头,“从未见过。”
虞建元见他们神色不似作伪,便对着郁修明吩咐,“把东西拿上来吧!”
方才展示的只是他临摹的字迹,现在该上“真章”了。
郁修明捧着一个黑漆托盘上前,托盘上放着两份文书:一份是卷起的纸卷,另一份是装订好的簿册。
宗元纬示意众人看向托盘,神色凝重,“这两份文书,一份是早年案件的供词,一份是匿名投书,有劳几位先生鉴别,此二者是否系同一人所书。”
大吴官署行文,虽无明定书体,却素来推崇工整端正的楷书,重在清晰可辨。
祝明月当年写下的左手书供词,除了字体特异之外,从格式到内容,皆严守官文书规制,不见丝毫逾越。
顾嘉良等人起初只当是某位书法爱好者,公务之余别出心裁的笔墨游戏。
直到看到熊玉山交出来的那份匿名投书。
他们虽官卑职低,却也有幸列席大朝会,更不是闭门造车之人,近来长安最热门的少府监贪腐案,早已街知巷闻。
此刻方知,眼前之物便是一切波澜的源头。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连三司中不谙书道的官员,都能看出两份字迹的相似之处,遑论在场的四位方家。
顾嘉良率先开口,语气笃定,“这两份文书,确系同一人手笔,并且均以左手书写。”
众人仔细对比,果真发觉两份“真迹”与虞建元的仿本存在明显差异。
摹本只得其形,却失了那份浸透纸背的锐利。
宗元纬没有接话,反而追问:“除却笔迹相同,诸位可还看出了其他端倪?”
坊间流传的测字断命之说,往往被渲染得神乎其神。
可在真正的行家眼里,所谓“解字”,核心不过见微知著四个字。
四人中资历最深的历宜然,说起来,他比看起来老态的顾嘉良还高一辈。
他轻咳一声,率先发言:“以老朽拙见,书写人近来际遇,定然有不小的变化。”
宗元纬目光微动,流露出赞同之色,“本官亦有同感。笔划间那股愤激不平之气几乎扑面而来,想来他这些年的光景,很是不如意。”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历宜然年过古稀,又是长安文坛耆宿,自不必如年轻官吏那般,在宗元纬这等高官面前过于拘谨。
外行就是外行。
笔锋变化,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他们该聊一点内行的话题。
历宜然语速平缓,干瘦而指节分明的手掌轻抚过两份文书,指尖在纸面稍作停留,仿佛在品鉴其肌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974/4313691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