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63章 年后的较量与远行

第663章 年后的较量与远行


院落的后院可谓别有洞天,安静的院子内,踩着青砖小径,进了前堂。

    捧着茶杯的夏刚看见贾琏进来,笑眯眯的起身抱手:“贾兄,幸不辱命!”

    贾琏笑着抱手回应:“此番有赖夏兄援手!日子还长,感激的话就不说了。”

    夏刚哈哈一笑,二人各自落座后,夏刚道:“叔父走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主动让贤去做个闲职,外人看来倒是免了一场灾祸。可惜的是宫里的人没了性命,胡敏这条忠犬,行事缜密,自然容不得知情者活着。自己人做的丑事,为了保密灭口,宫里再寻常不过了。”

    贾琏听了叹息道:“把名字留下来,有家人的话,一定安排照顾妥当。”

    夏刚低声道:“确切的消息,皇后与今上闹了一场,不欢而散。今上起了废后的心思,被太后压回去了。”

    贾琏沉默了一会才道:“夏兄今后有何打算,继续在闲职上耗着,还是谋求上进,或者换个地方。”

    夏刚道:“我哪都不去,叔叔留下的家当,足够这一辈子用度,儿子孙子若能安分守己,也不缺用度。只是这前程……。”

    贾琏明白了,立刻笑问:“书读的如何?”

    夏刚摇摇头,贾琏这才道:“军校优先录取附属小学的学生,贾兄两位公子,可以先读小学。能凭本事读军校就读,进不去也能结交一些人脉,将来也好安排一些差事。”

    夏刚听了露出笑容,起身抱手:“如此,拜托了!”

    贾琏抱手相送,夏刚来的隐秘,走的也隐秘,并无外人知晓。这个人情,贾琏却是结结实实的认下了。

    到了贾琏这个地位和身份的人,说出来的话是要负责的,是要算数的。

    国人有众诺的传统,即便是现代社会,说话也都非常的慎重,对内对外说话是要算数的。

    从这个角度看,西方政客说话就跟放屁一样,没法辨别真假,完全是按需发言,发展到懂王,直接没啥信誉可言。

    古人有一诺千金,也有李白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讲的就是古人重诺!

    到了朝廷里也一样,我可以不说,也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不停的打太极,但是一定承诺了,就必须做到。

    背信弃义在古代是很严重的指控。

    所以说,现代人各种批评儒家如何,在构建一个道德社会的层面,今人远远不及古人。

    至当下,更是毫无廉耻可言,诬告者几乎零成本,收益却极大。可恶的是,诬告者背后还有撑腰的,无论如何都在死死的扛着要保住她。

    礼义廉耻,如今的社会还剩下多少呢?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想想都觉得恐怖。

    无论发生多少事情,乾正三年还是来了。

    皇帝李元在初一大朝会上,首次强调了昔日乾坤不稳,父皇承太祖之辉而扶之,朕登基以来,欲正乾坤,有赖诸君,切勿懈怠。

    从李元大年初一的开篇看,皇帝对当下朝廷的很多问题并不满意。

    强烈的暗示了朝廷的懒政怠政,这对于内阁以及各部而言,都是一次信号明确的敲打。

    可见李元觉得当下的国家,发展的还是慢了,需要加快速度。

    这个慢了,指的都是哪些呢?自然是指承辉帝期间,提出的各种新政。

    年前发生的事情,让所有官员都产生了一个印象,那就是不要轻易去惦记不该惦记的东西,否则皇帝不会手软的,国舅又如何,老忠顺王又如何,不都拿下了么?忠顺王也是个长寿的,七十多了,居然流放极北之地,可见悲催。

    好在现在有火车可直达东平府,否则真的要受老罪了。只能说李元也算是手下留情了,流放地是可以坐火车去的。

    大年初四,忠顺王一家老小,以及两位王室族人,多位此前在央行任职的宗室,前后运了整整三天,每天两趟列车,才算全部运走。

    这个季节运过去,那是真的遭罪了,这季节的东平府,那可是滴水成冰的,要冻死人的。

    可见,李元的手软是有限度的。

    这个事情让绝大多数臣子都形成了一个认知,当今比先帝要狠多了。虽然还是不轻易杀官员和权贵,但能叫你生不如死。

    东平王那边其实也不白接纳这些流放的人,他管朝廷要了不少物资做补偿。远东物产丰富,严重的缺少加工制成的工业品。

    这不,人还在装车的时候,大年初五,李元好好的年不过,把内阁大臣们都叫来了。

    人到齐后,李元拿了一份奏折请众人传阅,待众人都看过了,这才问:“东平王奏本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因为与沙俄多有摩擦,军火消耗不小,需要补充。东平府无法自产军火,尤其是线膛枪炮。朕想听听诸公的意思,要不要满足他的要求。”

    贾琏在内阁里属于低调的那一派,不喜欢发言,所以安静的坐着,看看大家怎么说。

    林如海对岳齐道:“岳相知兵,你先说说。”

    岳齐不能不接,无奈的开口:“东平府并无大规模生产军需的能力,军火补给确实困难。这两年来,综合各种战报显示,漠北以及东平二王属地,也确实与沙俄频繁发生小规模冲突,其中有多少真假,细节无从得知。昔日先帝之时,对外重点在海路,窃以为,少量军火不足为患。”

    方颂听了忍不住道:“这个不好说,东平王这些年从朝鲜和日本没少抓壮丁,加之本地的土著彪悍是最好的兵源。真要起事,三五个月内拉起五万兵马,一点都不难。一年之内,只要不惜民力,至少能拉出十万人马。对东平王,可以宽和一些,但不能放弃警惕。”

    岳齐被怼了,倒也没生气,主要是觉得方颂不懂军事,打不出多少伤害。甚至很耐心的解释:“方大人有所不知,有山海关在,东平王想入关,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关外还有辽阳沈阳两座重镇,现在的东平王府,生活物资上严重依赖关内产出,完全没有造反的理由。依我之见,这批军火不但要给,还要用援助的名义。毕竟昔日西宁王处,先帝便大力援助。”

    林如海和李清听了纷纷点头,方颂也不说话时,李元便道:“如此说来,援助倒也说的通。”

    眼看众人要同意了,贾琏立刻开口:“且慢!”

    众人的节奏被打断,不免愕然,顿时聚焦过来,李元道:“贾卿有话只管说。”

    贾琏道:“昔日西宁王主动让出河西乃至新省之地,并非他心甘情愿,而是碍于朝廷强大的军事压力,又不肯放弃自治所致。先帝宽和,为避免当兵相见,故而允之西去,并给予大量的援助。然而并不能改变本质上西宁王当时处在听调不听宣的状态。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昔日先帝援助西宁王,那是看在他主动让出地盘的前提之上,当时对东平王以及漠北王,都给予了相当的援助。现在情况变化,不能照老黄历。”

    岳齐被驳斥后,很是不悦,奈何当面之人是贾琏,想说他一个外行不要乱讲吧,这话太打脸。只好闷闷的坐下。

    李清见状道:“先帝以宽仁之道待各王,甚至漠北李逆愿意低头也都放过了,这才有北地多处熄灭干戈,国家安泰。”

    贾琏冷冷的看了李清一眼道:“没有朝廷将士浴血奋战,于张家口、大同两仗打败草原各部,李相觉得他们能甘心拜服称臣?拿现在的太平作为证据,这不是倒果为因么?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那是因为他们被打过,被打怕了。不是因为他们天性如此。”

    一番话,一个贾字不提,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贾琏军事成绩的辉煌表现之一。手里有真实过硬的成绩,说话就是硬气。

    李清被怼的无话可说,只好坐下不语。

    林如海无奈道:“以你之意呢?”

    贾琏淡淡道:“援助可以,但是要拿东西来换,东平王至今还欠着铁路修建的款子没还上,还想白嫖朝廷,美不死他。”

    林如海笑道:“听说东平王一直拿豆油和豆粕还账,还没还上么?”

    贾琏冷冷的看着李清,淡淡道:“豆油和豆粕装一船才值几个钱?一条钢轨便价格二百银元!又要股份,又要欠账,还要援助,尽想好事。”

    说话为何看着李清呢,原因很简单,东平王世子此前来京,没少贿赂这厮帮忙在朝廷里说话。实际上内阁诸公,都拿过东平王的好处。

    李元听明白了,所谓的先帝对诸位边地王爷的援助,有当时的特殊情况。

    贾琏站出来说明白情况,就是不想让东平王白白占朝廷的便宜。实际上贾琏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只是在这里说没必要。

    援助军火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两边的生产。

    当初铁路修到东平府,东平王一分钱现金都没掏,只是出了大量的枕木,以及劳工和口粮。即便如此,还欠了一大笔的债务。贾琏也没催他还钱,就是让他用物资一点一点的偿还,利息都没算他的,已经非常够意思了。

    关键的一点,贾琏还是想逼着东平王主动向外扩张,挤压沙俄在远东的地盘。这个原因对漠北王李逆也是一样的,要物资可以,要军火也行,拿物资来换。与沙俄冲突也无所谓,朝廷肯定支持。现代社会的远东,那真真的是物产丰饶。西伯拉亚还有大油田呢。

    眼下沙俄的目标在西边,不抓住这个机会趁机扩张,毫无行动力,你们凭啥来要援助。

    总之一句话,西北东三位王爷,去抢啊,去扩张领地啊。

    其实最艰难的还是西宁王,中亚那个地方,因为帕米尔高原的缘故,交通太难了。想获取物资,那真是一年也运不了多少。

    现在就算有铁路,这边也修不过去,最多修到玉门关。

    贾琏知道李元的心思,不就是有两个国舅在流放的名单之内么,面子上别太难看了,让东平王稍稍照顾一下。

    别让两个国舅和忠顺王真的冻死在远东,那就不太好看了。

    会开到这里,李元也明白了,白给人家也未必谢谢自己,只会觉得自己是傻子。毕竟名义上东平王是大周朝廷的臣子。

    “这样,一半算是朝廷赐予他的,一半拿物资来换。赐予的一半,朕出内帑。”李元还是要面子的,决定赐予一半。

    这个看清单就知道了,东平王这次要的有点多,单单是前装线膛燧发枪开口就是一万支,还有火炮五十门,棉布、茶叶、丝绸,都不是少数。

    李清立刻抓住机会道:“全出内帑不妥,户部承担一半。”

    贾琏这次没说话了,只是默默记账,回头东平王去天津买战船的时候,给他价格加一成。

    流放几个人过去,你都趁机开口要好处,惯的你。

    东平王世子这边闻讯之后,大喜过望。本意是要讨价还价的,谁知道皇帝答应的很干脆,直接以赐予的方式给一半,另外一半用物资交换。

    赶紧亲自去办手续,忙活了几天后,高兴之余觉得哪里不对劲。

    等他派去天津的人回来,才反应过来是哪不对了。天津船厂那边提价了,并且一次提价十万银元。

    东平王世子这才彻底的明白,狗日的贾琏入阁了,有他在肯定没好事。

    正月刚过,李亨就开始动身了,先要去京城谢恩并辞行,然后转车往天津,开启一趟万里之行。

    李元自然无法阻拦,还要热情接待,毕竟周太后一直在期盼着小儿子的到来。

    李亨进宫后,先拜见了李元,过程极其寡淡,毕竟兄弟俩的感情还剩下多少,无从得知。

    李亨拜见周皇后时,过程非常的感人,抱着亲娘的腿,那是嚎啕大哭啊。

    周太后特许李亨在京留十日,每日都要进宫陪太后,算是最后一段母子相处的时光了。

    这个要求没法拒绝,甚至李元还要按照周太后的请求,再赐李亨战船十艘,武装商船五十艘。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3982809/1111045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