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 > 第198章 报渭水之仇,成就天可汗!

第198章 报渭水之仇,成就天可汗!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东突厥突利可汗趁大唐权力交接,率军逼至渭水北岸】

【面对此等困境,李世民亲赴渭水谈判,签订渭水之盟,暂时稳住局势】

玄武门之变后仅一个月,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趁唐朝权力交替、军心未稳,率十余万骑兵南下。

突厥大军一路突破泾州防线,直逼长安城外的渭水北岸,扎营于便桥之北,京城震动。

消息传到宫中时,李世民正与房玄龄议事,侍卫慌张来报。

“突厥骑兵已到渭水,前锋距长安不足四十里!”

面对此等危急情况,房玄龄连忙提议。

“禁军主力尚未集结,城中兵力空虚,不如暂避锋芒,闭门死守?”

李世民起身踱步,沉声道。

“颉利以为我刚登基,必定胆怯,想趁火打劫,若闭门不战,反而让他觉得我可欺。”

他当即下令。

“传李靖、尉迟恭速带周边驻军驰援,同时让长孙无忌整顿城中禁军,摆出列阵迎敌之势。”

次日,李世民仅带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六骑,直奔渭水南岸。

对岸突厥骑兵见唐朝皇帝亲至,皆面露惊愕,阵脚微动。

颉利可汗在牙帐中听闻,亲自出营登高观望,见李世民立于河畔,厉声喝道。

“大唐皇帝,为何背约攻我部落?今日我大军压境,长安旦夕可破!”

李世民隔着渭水朗声回应。

“颉利可汗,昔日你与我父有约,互不侵扰。”

“武德年间,我朝多次赠你金帛,助你平定内乱,你却趁我朝有丧,新君刚立,引兵深入,这才是背约在先!”

他扫视突厥众将,继续道。

“你以为我长安无人?你看南岸!”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率禁军列阵而出,旌旗蔽日,军容严整。

李世民又道。

“我若闭门死守,你粮草能支撑几日?李靖的援军已在路上,到时候你退无可退,莫非想让突厥子弟尽葬于此?”

突利可汗在旁低声对颉利说。

“唐朝皇帝有胆识,军队也不像传闻中虚弱,若硬拼恐难讨好。”

颉利见唐军已有准备,又被李世民点破软肋,神色渐缓。

颉利打马至河边,沉声道。

“既然陛下有议和之意,可献金帛犒劳我军,我便撤军。”

“犒劳可以,但需先订盟约,你我两军各退三里,明日在此便桥之上,杀白马为誓,此后互不侵犯。”

次日,双方在便桥会面。

颉利带十余名亲信过桥,李世民也只留房玄龄、高士廉陪同。

桥上设案,摆好白马。

颉利先开口。

“盟约既定,大唐需赠我突厥羊马万匹、锦缎千匹,此后不得再干涉我部事务。”

李世民点头。

“金帛可以给,但你也要立誓——若再南侵,天地共诛。另外,你需放回近年掳掠的中原百姓,不得阻拦商旅往来。”

颉利犹豫片刻,终是应下。

随后,双方武士斩杀白马,以血涂唇,共誓遵守盟约。

仪式结束后,颉利率军北撤,李世民命人运送金帛至突厥军营。

站在便桥上,房玄龄问。

“陛下,此盟能保多久?”

李世民望着突厥军背影,冰冷的声音幽幽传出。

“暂稳而已。想要永绝后患,还需练兵强兵。”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登基后的一次妥协,暂时避免了战乱,但也让他深感耻辱。

渭水之盟后,李世民返回宫中,面对群臣的“议和”争议,他在朝会上直言。

“今日之盟,是权宜之计,颉利虽退,但其骑兵仍在漠南,若不练兵强兵,他日必卷土重来。”

魏徵进谏。

“陛下所言极是,但眼下民生凋敝,不宜大动干戈,不如先修内政,待国力充盈,再图北伐。”

李世民点头。

“爱卿所言极是,传旨——命李靖、李勣整顿边军,每日操练,命户部减免赋税,鼓励垦荒,三年之内,必让府库充盈、兵甲锋利!”

此后三年,李世民一边推行均田制恢复经济,一边让李靖秘密训练骑兵,模仿突厥战法。

某次李靖汇报练兵进展,李世民问。

“我军骑兵与突厥相比,胜算几何?”

李靖答。

“突厥善骑射,但纪律散乱,我军虽骑术稍逊,却号令统一,若以奇袭制敌,可一战破之。”

闻言,李世民拍案,眼中金光乍现。

“好!就等一个时机!”

公元629年,东突厥遭遇暴风雪,牛羊冻死大半,加上颉利可汗对其他部落横征暴敛,薛延陀、回纥等部纷纷叛离,甚至向唐朝求援。

消息传到长安,兵部尚书杜如晦上奏。

“突厥内乱,正是北伐良机!”

李世民召集群臣议事,长孙无忌担忧。

“突厥虽弱,仍有十余万众,若不能一战功成,恐引火烧身。”

李世民看向李靖。

“李将军以为如何?”

李靖起身道。

“颉利众叛亲离,此时突袭,必能瓦解其势,臣请率三千精骑,直捣其王庭!”

李世民当即拍板。

“准奏!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勣为通漠道总管,兵分六路,共讨突厥!”

公元629年冬,李靖率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趁夜突袭颉利可汗的王庭定襄。

突厥军毫无防备,四散奔逃。

颉利可汗狼狈逃至阴山,派人向李世民求和,假意投降。

李世民派鸿胪卿唐俭前往谈判,暗中却对李靖说。

“颉利是缓兵之计,若放他北逃,必成后患。”

李靖心领神会,对副将张公瑾说。

“唐俭在彼处,颉利必无防备,此乃破敌良机!”

张公瑾犹豫。

“陛下已许和,若进攻,恐伤唐俭性命。”

“战机不可失!若放跑颉利,才是对不起陛下与天下百姓!”

遂率一万骑兵继续追击,在阴山再破突厥军,斩杀万余人,俘虏十余万。

颉利带着残部西逃,被李勣在碛口截住,最终被俘。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立于太极殿上,对群臣笑道。

“三年前渭水之辱,今日雪矣!”

东突厥灭亡后,突厥、薛延陀、回纥等各族首领纷纷入朝,请求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在朝会上,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上前跪拜。

“陛下灭突厥而不杀,反而让我等保留部众,此恩比天高!我等愿奉陛下为天可汗,永为藩属!”

其他首领齐声附和。

“愿从天可汗号令!”

李世民看向魏徵。

“昔日你劝我‘以德服远’,今日看来,武力之后,更需恩威并施。”

魏徵躬身。

“陛下既灭其国,又安其民,各族自然归附,这‘天可汗’之号,实至名归!”

李世民接受称号,对各族首领说。

“从今往后,我为天可汗,尔等部落若有纷争,我来裁决,若遇外敌,我来相助,但有一条——不得侵扰中原,违者共讨之!”

众首领齐声应诺。此后,李世民以“天可汗”名义颁布诏令,在漠北设立都督府,由各族首领担任长官,实现了“华夷一家”的治理格局。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078470/2417962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