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李家人,终究是站起来了
第88章
韦巨源的滑跪速度,饶是在同僚看来也是极快的。
不是,韦尚书,来之前咱们心照不宣的寒暄里头,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你韦氏一族的荣耀呢,野心呢?
都哪里去了?
你搁这这么腰一弯、好话说尽,那咱若是不附议,岂不是显得很不知好歹?
可恶啊,韦巨源你个老匹夫,竟然暗算我等,你别是早就投靠了皇党,来我们这里做细作的吧!
他们心里怎么诽谤韦巨源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儿上,那叫一个恭谨大义,纷纷出列作揖表态道,
“微臣深表赞同,韦尚书此议实乃定国安邦之策。”
“微臣亦深以为然。”
“……”
也只能说韦巨源道运不好。
韦氏在西汉时期三代连出三公,晋升观众名门。
东汉时期,号为三辅冠族。
自此以后,不论围巾南北京兆韦氏从不乏重臣,在步入隋朝以后,韦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饶是唐初便已经有了位列关中郡姓之首的征兆。
正史中的《旧唐书·韦述传》: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可见其辉煌。
只是如今的韦氏,以及韦巨源此人略有说法。
他们这一支韦氏的显赫,要追溯到北周大司空韦孝宽身上。
韦巨源是韦孝宽的玄孙。
且韦孝宽后为宇文泰所重用。
韦孝宽的发妻是弘农杨氏。
辈分、身份,两座大山压在韦巨源头上,任他如何舌灿莲花,他只要不想日后顶着不孝悖祖的名头,他就只能把想说的话都咽回去。
这……就也在赫连孛的算计内。
他出身蛮荒偏僻之地,于神都长安朝廷初来乍到,若是不再在背后多刻苦努力一些,他拿什么和这些出生就在长安的天官们比?
所幸他如今要办的事情都有陛下在后面兜底,所以赫连孛想要学什么、翻看什么,他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典籍。
不过赫连孛年纪也不小了,他也发现自己记东西再也不像年少时那样快了。
万卷藏书摆在眼前,可他已不再少年,这种遗憾让他彻夜难免。
只是他到底是习惯了受挫,他在草原上呼风唤雨,可那从来都不是他想要并为之满足的,所以赫连孛很快也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重新开启了缓慢、但又倍感香甜的学习。
经验使然,赫连孛分析,敢于第一个做出头鸟的朝臣屈指可数。
于是他有计划的押题,还就让他押中了。
诸位朝臣起初只是单纯的附和,见李唯还是没有发言的意思,便继续润色着自己的谏言。
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
登基大典的吉日定好了,七日后,
封后大典便也在当日一并办了,因着能蹭登基大典的丰厚典礼,它一定是隆重的。
其实本不该如此焦急的,但陛下应允了哇。
诸位朝臣觉着,可能陛下是准备从简办了,毕竟到底还在生母丧期内。
但实际上,天宁来的人心里都听出,登基大典的东西,他们足足筹备了两年多之久,如今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可为何哪怕是有着玄武门从龙之功的朝臣都迫不及待的、脚底抹了油的,急急忙忙的要把李唯和卓娜推上去?
只因讲着讲着,大家也就都敏锐的察觉到,
‘这群老谋深算的东西,早就把目光移到下一桌去了’——后宫嫔妃与宫中女官。
是啊,总不能一顿忙活,西瓜和芝麻一个都捡不到吧。
皇帝若弱势,那便是以朝堂为主战场,后宫为辅,将皇权架空。
皇帝若强势,那只能是以后宫旁敲侧击为主,使前朝揣摩圣意为辅,互相照拂。
如今自然是下策。
而封后大典都没办呢,皇帝哪怕是点了头,同意充盈后宫,那又该磨蹭到什么时候去呢。
谁都知道家中若有庶长子则使家宅不宁。
可谁不希望皇帝多一位有自家血脉的庶长子。
真正坐在这个皇位上的时候,便像是无师自通的一般,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应该以什么样的度去揣着明白装糊涂。
对于下首还算是和谐的勾心斗角,李唯自然是放任的。
“诸卿所奏皆合机宜。
朕躬自省度,再三酌量,拟于九月初一吉期采选秀女入宫备选。
所余时日虽促,然足备卿等筹措,特敕新晋礼曹有司专司其职。
诸卿以为妥否?”
韦巨源继续作揖,朗声表态道,
“臣等恭聆圣训,天威所及,洞鉴幽微。
九月初一采选之期,实合《月令》孟秋收成之义,更契《周官》嫔御择吉之典。
新晋礼曹诸僚皆国器之选,必能仰承明敕。
臣等谨奉纶音,敢不夙夜匪懈?”
韦巨源在这一刻,莫名的厌恶自己竟然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以至此番被赫连孛点出来以后,至少在封后、选秀等宫闱之事上,他必须发言附和。
不然,他的无言沉默,是要被解读成对皇帝的不满吗?
谁敢对这位有太祖遗风的新帝当面表示不满?
他能竭尽所能的表示自己还有‘铮铮傲骨’,也就是挖下一两句坑:
‘新晋礼曹诸僚皆国器之选,必能仰承明敕’
新晋的礼部诸位官僚是谁,韦巨源不知道,但他自信一定不会是他。
所以若选秀一事办不好,办不妥当,那便是陛下你识人不清,或者任人唯亲,到时候皇帝与世家的权力,还能以此为由头,暗戳戳的再打上几个来回。
朝中自然有人听懂了。
饶是新学汉话的天宁人,在赫连孛与毕力格双重敦促下,也已经能在汉话与母语之间顺利切换了,他们虽然慢半拍,但也听懂了韦巨源这话中有话的用意,心中隐隐有了些压力。
而长安中在玄武门复变中出重力的一党,如张柬之,便拂袖、作揖,趁着动作遮挡间掩嘴一笑。
韦巨源这种老狐狸吃瘪,他是最喜欢看到的。
韦巨源的这话在张柬之看来,连威胁都算不上。
他敢私底下做什么小动作吗?
韦巨源不敢。
陛下会已经给礼部安排任务,还放那种撑不起的人上去吗?
陛下不会。
所以啊……韦巨源无非也就是梗着脖子、无能狂怒。
当在一向自诩老成的韦巨源和上述生动活泼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张柬之便感慨着,人活得久到底还是有好处的。
今后这朝会啊,不无聊。
“陛下圣明烛照,臣等顿首谨遵。即当移文太常寺,会同礼曹详定仪注,必使采选之典灿然有章。”
万众瞩目的封赏环节到了。
依照身份、地位,最先受封的,自然是李旦、其子嗣,再便是李老李牧元,以及坐镇后方有功的李兆。
这些李唯早就拟好了,朗读的事情谁来做都不会轮到李唯亲自上阵。
于是,便是苦了刘顺。
临上朝前,李唯特意赏了他一盏山泉水,等的就是这么一刻了。
“今奉敕封赏功臣。
皇兄李旦晋韩王,加授吏部尚书,立嫡子成器为嗣王。
诸子,成义授襄阳郡王,隆范授长沙郡王,隆基授太原郡王,隆业授广平郡王。
诸女皆赐郡主尊号,封授......
元勋李牧元勤恪殊甚,特晋鲁王,授宗正寺卿,总领皇族簿籍。
齐王李兆固守新都天宁功著旂常,领国子监博士,兼弘文馆大学士,以彰其敷教兴文之绩。”
这些个封号,李唯是动过脑筋的。
整个唐朝是注定不会出下一个秦王了。
硬封不要紧,天下认不认,自己有没有这个硬命扛住‘秦王’二字就有的说了。
既然李唯接手了这荒唐的女频世界,那李世民便可以是秦王绝唱了。
李旦的韩王,主打一个文化象征。
战果韩国枢纽地位,象征交通要冲,正应印李唯先前给他画的饼。
李旦的诸位儿子里,根据历史已有文献,李唯比较看好李成器和李隆基。
所以李成器作为嫡子,他无可争议的是韩王世子,而李隆基这里被夹带私货,被封为太原郡王。
唐朝主要以地名封王爵,以地理位置的优劣、历史背景、人文认知,再来隐喻该王爵是否贵重。
如今李隆基年岁不大,年十岁。
十岁的庶子无故被皇帝偏爱,对上对下都不是个好信号。
要事出有因,那也得日后在学堂表现突出。
而今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李唯对未来地区的行政规划,对太原一地名作为封号,并不太敏感。
就算察觉到了太原这一地略有特殊,但盖在一众分封中,也只觉得这是李唯给其兄长抬面子的。
李旦这一家的荣封,让大家都有些恍惚。
李家人,终究是站起来了啊……
新人只觉得变天了,而老人只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惆怅,和皇帝你终于回来了的敞亮。
李老劳苦功高,李唯也觉得他到了要功成身退,只做一些漂亮活儿的年纪了。
所以李唯给了他容封,并让他退居幕后,主要管理没什么人可以被他管理的宗亲。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不干净的事情,李老就别掺和了。
找些‘兼职’,混一混履历,再把自己洗一洗,不就白了?
著书传唱李唯新法,出席宴会彰显李唐威仪的同时搜罗情报,游说世家做那‘哎呀我还能不为你着想’的老好人,配合李兆一同宣扬汉文化,设立‘国企’充盈国库制造大量就业……等等。
按照李唯的计划,李老这一跳水,就也不用上岸了。
鲁王与韩王的用意相似,鲁国为孔子故里,象征着文化正统,强调文教治理。
李牧元算出身,只能说是中游偏上,封王且给个鲁字,是封大了的。
可李唯的开国基金是他给的,开国第一笔劳动力也是他给的,这份从龙之功是他应得的。
只是可惜,李老年事已高,没有什么医学奇迹,以后只能靠过继嗣子来维系香火了。
不过作亲王嗣子,也不是个难受的活儿,白捡的亲王爵位,有的是人愿意孝敬他。
李兆的荣华基本已经到顶了,他还年轻,还要很多磨砺。
所以给个国子监博士的职务,让他一点点的谦逊的往上爬、不耻下问,对他日后而言,将会是传唱千年的美名。
【齐王兆,弱冠之年,幡然悔悟,乃弃浮华,潜心经史。尝悬梁刺股,昼夜不辍,兼以虚怀若谷,虽寒士布衣问难,必降阶执礼。三载之间,精进如飞鸿踏雪,帝闻其贤,特擢国子监博士。
兆既掌庠序,更以敦品励学为务,讲经时必焚香正冠,释褐弟子未尝见其愠色。
乾元中累迁祭酒,整饬学风,重订六馆规程,天下士子望太学如瞻北斗。春秋四十有五,拜入内阁,犹自手不释卷。】
李唐封完了,那便轮到皇后娘家。
“特敕宇文安禾晋代国公,授上柱国勋,判礼部尚书事。(‘判礼部尚书事’→判某职事。)
敕宇文吐屯擢工部尚书。
特敕宇文县伯督运粮秣功在军国,进封县公,迁礼部主客司员外郎。”
宇文吐屯这个人,除去天宁自己人,大家对他都毫无印象。
所以这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两人。
哪怕不用特意去了解,仅听两个‘特敕’就知道,这是两位女官。
朝堂大臣下意识的屏息、左右环顾。
他们很惊讶。
荣封皇后娘家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可这么封?也就只有宇文安禾本人敢想也想对了。
没有人敢想,在经历了妖后武氏以后,陛下竟然还敢肆无忌惮的任用女人。
陛下任人唯亲,可他们不怕啊。
国公这种爵位也就罢了,还任实职礼部……
选秀?
陛下果然是年轻,就算再勇武狠辣,到底还是在权术上落了下乘。
也有少许嗅觉敏锐的,在这份任命中嗅出阴谋的味道。
比如张柬之,甚至比如最开始提出‘礼部官员可得好好干哦’的韦巨源。
韦巨源在思考。
首先,宇文安禾不会是个简单角色。
其次,皇帝这么做他的用意是什么?瞧瞧朝中这么多磨刀霍霍的……皇帝是要继续清剿朝中不服的势力吗?还是说要继续借蛮力打压世家?又或者是……?
韦巨源想了很多,只是如今任命封赏也才刚刚开始,他能揣摩的圣意太少了,于是他恭谨的站着、目不斜视、甚至面无表情。
再看看,不急。
而李唯本人自然是另有打算的。
这打算是什么,继续封下去,总有人能看懂。
不过只可惜,武泽天注定是看不到这场面了。
日后画下来烧给她吧。
妈,这才是朝堂女官,你看懂了吗?
恪尽职守、执掌外朝权力、为皇帝与天下人共同办事的‘官’,而不是随随便便提拔个有且仅有一个的小秘。
礼部的职能不多,但都是李唯当下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后宫遴选算一项。
本职中包含了国家礼仪、祭祀、科举。
他妈还在烧着呢。
后事自然也要准备妥当,长安的武氏田也还在规划着,曌碑也还在刻着,
这都要礼部去监督,务必使其分毫不差。
科举是比处理好祭祀与选秀更头疼的。
科举本身设立的目的,就是与世家门阀博弈,从被他们垄断的饭碗里,强行开辟出一条基层人向上爬的通道。
做好了不一定有美名,但做坏了那一定是千古骂名。
那些没上车的人会骂,上了车准备锁门的人骂,本就在车上被挤占了利益的人更会骂。
能完全一心跟着李唯脚步走的人不少,可能委以重任且身份能力压群雄的太少,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每个身上都已经身兼数职。
所以李唯想到了宇文安禾的头脑与谨慎。
这是李唯最看重的,她的个人能力。
她可实在是太小心了。
把她放上去做靶子,李唯不担心她会马失前蹄。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189662/2656005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