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我武大郎,单挑梁山很合理吧 > 第532章 丧事喜办

第532章 丧事喜办


一晃数天过去。

就连最底层的小兵都知道,梁山军肯定是真的走了。

唯有童贯还在怀疑。

这天探马来报。

“启禀大人,梁山大军主力已退回济州,卢俊义、关胜二人已入城。”

消息确凿无疑。

童贯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他身边的几名偏将见状,立刻围了上来。

“大人神威。”

“卢俊义逆贼,定是被大人天威所震慑,不敢攻城,只能灰溜溜逃回济州!”

“没错!大人坐镇郓州,便如定海神针,贼寇闻风丧胆。”

马屁声此起彼伏,一个比一个响亮。

这些话,连童贯自己都听不下去。

他很清楚,自己是什么德性。

别说天威,连城头都不敢上。

但听着听着,他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异样的神采。

对啊!

卢俊义为什么退兵?

没人知道。

既然没人知道,那原因,不就由他童贯说了算吗?

先前还在担忧如何向官家交代。

现在不就有办法了吗?

“来人!”

“笔墨伺候!”

他当即口述,命人写了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报。

军报的内容,与事实截然相反。

他说自己退守郓州后,并未坐以待毙。

而是积极收拢城外溃散的兵马,重整旗鼓。

面对卢俊义的大军围城,他童贯身先士卒,亲上城头指挥。

郓州军民在其感召下,士气大振,与梁山贼寇苦战多日。

梁山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锐气尽失。

最终,卢俊义无计可施,心生退意。

他童贯抓住时机,果断率领一支精锐夜袭梁山大营。

一战功成,大破贼军。

卢俊义仓皇逃窜,一路退回济州,再也不敢窥伺郓州。

一封颠倒黑白,荒谬绝伦的捷报,就此写成。

童贯看着这封信,满意地点了点头。

“立即送往汴京,不得有误!”

……

汴京,垂拱殿。

宋徽宗赵佶,正拿着那封来自郓州的“捷报”。

他的表情十分古怪。

疑惑,不解。

他将信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字迹是童贯的亲信所写,帅印也是童贯的。

做不了假。

但内容……

赵佶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童贯能击败卢俊义?

开什么玩笑!

前几天他手握十万精兵,兵甲齐备,粮草充足,被卢俊义打得落花流水,跟条死狗一样躲进郓州城。

现在靠着一群残兵败将,守着一座孤城,就能反败为胜?

把卢俊义打得败退济州?

这谎言,编得也太离谱了。

赵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这封奏报狠狠摔在地上,再派人去郓州把童贯那个阉货抓回来千刀万剐。

但他忍住了。

因为有一个事实无法辩驳。

卢俊义的大军,的确已经退回济州。

这是探子传回来的确切情报。

如果不是被童贯打败的,那又是为什么?

赵佶捏着奏报,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突然,他想到了蔡京之前的提议。

对,一定是方腊!

卢俊义定是听到了风声,担心方腊会发兵攻打济州。

所以他才不得不放弃唾手可得的郓州,急匆匆回师济州布防。

对!

一定是这样!

只有这个解释,才合情合理。

想通了这一点,赵佶心中豁然开朗。

童贯的谎言虽然可笑。

但从结果来看,郓州保住了,童贯也活下来了。

这对于连番惨败的大宋朝廷而言,总算是一件好事。

而且,这个谎言,对他赵佶也有利。

若是公开说卢俊义是怕了方腊才退兵,岂不是显得他这个大宋天子无能,要靠一个反贼来解围?

但若是童贯“击退”了卢俊义,那便是朝廷天威浩荡,主将用兵如神。

这面子可就太大了。

想到这里,赵佶打定了主意。

他决定将这个谎言进行到底。

“众卿家,都看看吧。”

赵佶将童贯的奏报,递给了身旁的内侍。

“童大人的捷报!”

内侍高声唱喏,将奏报传了下去。

满朝文武,挨个传阅。

每个看过的朝臣,脸上都露出了和赵佶之前一般无二的古怪神情。

这……也太假了吧?

这种鬼话,骗骗三岁小孩还差不多。

然而,当他们看到龙椅上赵佶那一脸欣慰和赞许的表情时,所有人都瞬间明白了。

官家要认下这份“功劳”?

一时间,大殿内鸦雀无声。

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赵佶见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童大人临危不乱,以残兵拒十万之敌,力保郓州不失,实乃我大宋的擎天玉柱!”

“传朕旨意,加封童贯为太傅,赏金万两,绸缎千匹。”

“其麾下有功将士,一并论功行赏。”

赵佶的声音,回荡在殿中。

听着这番毫不吝啬的夸赞和封赏,一众大臣的嘴角都在微微抽搐。

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一个“不”字。

他们只能躬身行礼,齐声山呼。

“官家圣明!”

一场弥天大谎,就这样在君臣的默契中,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咸州城。

城主府内,萧赤伶一身戎装,正在向武植汇报最新的情况。

“夫君。”

“经过这段时日的整编与操练。”

“从咸州、银州、兴州三地收拢的一万余名金军降兵,已经彻底归心。”

“他们家眷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再无反叛之忧。”

“另外,按照夫君的安排,我们在三州之地招募新兵。”

“三地百姓苦金久矣。”

“听闻我梁山军在此,皆踊跃报名。”

“短短半月,便又招募了一万五千名精壮。”

“如今,我们三城的总兵力已经达到8万。”

“比起刚来的时候,还多出了一万。”

这番话,若是传出去,足以震惊天下。

深入敌国腹地,孤军作战。

非但没有被消耗,兵力反而越打越多。

攻下一座城,便将此城的兵源与资源化为己用。

这种事情,纵观史书,也闻所未闻。

也就只有武植,敢这么想,敢这么做。

换了任何一个将领,占领了敌人的城池,第一反应必定是小心戒备,防范降兵降将作乱。

谁敢像武植这样,直接把降兵打散重编,还敢在敌人的地盘上大规模招募新兵?

这种魄力和手段,独一份。

武植听完萧赤伶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赤伶,你做得很好。”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手指,点在了咸州的位置上。

“军师已经给我传来密信。”

“他在燕云十六州,同样大力招募新兵。”

“各地的义军,豪杰,都在不断向燕京汇聚。”

“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命卢俊义统帅十万精锐,一路向北,凿穿金国的防线。”

“我们自然也不能干等着。”

“也要在此地,打造出一支足以与金国主力抗衡的铁军。”

“到时候,卢俊义从南向北打,我们从北向南迎。”

“两军会师之日,便是打通燕京到咸州这条生命线之时。”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7692/1111059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