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北伐
(完了吧三角洲,感觉没啥意思)
兴华三年,夏。
北方汉军正式动兵了。
先是屯兵高邮州的第五师,接着凤阳府的第二师、光州的第七师,三路大军水陆并进,发动北伐。
经过了年初扩军以及阅兵整编后的汉军,又变得不一样了。不仅军队规模变得更大,而且编制上也更加正规化。
前几年的汉军虽然明确了师镇团营,并且全面装备火器大炮,开始往近代化军队快速过渡。
但也因为过渡的速度太快,没有一点缓冲时间,再加上汉军几乎连年打仗,导致各路汉军还是保留了很多旧式军队的陈规习惯。
今年汉军全面扩军,正规军的编制一次性扩充到了十三万人,而且后面还要继续扩军,起码扩军二十万才会停下。
聂宇遂即下旨兵部和都督府,对军队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现有的番号编制保持不变,但新增了骑兵师、山地师番号。
同时海军地位得到抬高,海军和水师之前是平起平坐,但今年以后,水师并入海军下属,水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合并,改为海军大都督府。
然后,还有“师镇团营”四级编制,这是基本军制,没有更改,但文教官制度的变化却是很大。
此前的文教官,虽然汉军各师都有配置,但这些文教官在各师的数量不定,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编制。
只是约定俗成在汉军各师都分了一些,协助做些军队士兵的思想工作,战前鼓舞士气,甚至攻下某个城镇后临时充当安抚百姓的文职官员。
今年的军制改革下,文教官制度得到正式确定,下放到每营必须有一名文教官。
按照汉军如今的扩军速度,要扩军到二十万正规军的话,那光是文教官就要有起码2000人,约等于汉军一个正规镇的人数。
用来培养文教官的讲武堂,已经分别在湖广、江西、安徽等省设立,就连闽粤都有了汉军的讲武堂。
而且,所有汉军师镇的旗号,正式统一为赤色汉字旗,不允许再有以师镇武将姓氏为旗号出现。
这当然不是聂字在针对杨遇春,杨遇春归顺之前的汉军,因为军队规模太小,就那么几路师镇,所以各路汉军武将用自已的姓氏代替番号大纛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本身也是中国古代军队的老传统,若是武将本身很厉害,甚至威名赫赫,那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遇春打廉州府的时候,就用了一杆“杨”字大纛,吓得廉州府官民光速投降,生怕把这尊杀神惹毛了屠城。
不过现在,汉军已经全面走向近代化,火器的装备比例越来越高,而且线腔枪和各种先进火炮的出现,也让汉军与这个时代的热武器出现代差。
武将的个人勇武对汉军整体而言,已经没那么重要,所以军队旗帜也必须统一化了。
杨遇春倒是没有因此受到责罚,只是聂宇亲自写信安抚提醒了一下,同时杨遇春又被并进山地师,他的个人勇武放到山地师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大运河上,杨芳已经亲率第五师经高邮坐船北上。
虽然清军已经提前封堵了运河,但运河的南段部分还是没有堵死。
清军也不敢往南走,南边可是汉军的地盘,别到时候运河来不及堵,自己就先被汉军给堵死了。
运河两岸,百姓见到汉军北上,纷纷踊跃参军做民夫,汉军说不需要,他们甚至自备粮食和渔船跟随。
这些自带粮食要做民夫的百姓,多是之前的运河漕工出身。大汉攻打江南,切断了伪清漕运,漕工们被断了衣食所系,起初还非常痛恨汉军。
直到这些漕工聚集起来,跟大汉官府闹事,大汉的官府不但没抓他们,治他们的罪,反而给他们都录入了户籍,又带他们去分田落户。
就算之前没田的,也能到官府领到一份田产,本地没田了,就分到外地,官府出钱带他们移民,帮他们建房子,借给他们种子和耕牛。
这么好的官府,如此像人的朝廷,他们此前可以说从未见过。
一开始被断了衣食所系的怨恨,在分到了土地后,立刻转成了对大汉的拥护。
什么狗日的鞑子朝廷,就被大汉灭了才好!
杨芳从高邮出兵北上,只带了八千正兵,又有七千多民夫营,合计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
但现在又加上了沿岸诸多百姓们的加入,这些百姓甚至还自备粮食,跟随做汉军的民夫,汉军的总兵力一下子就扩张了起码三倍。
淮安府衙,已经处于军管状态。
“什么?高邮城的伪汉出动十万大军,沿运河北伐准安府?”康基田不敢置信看着眼前急匆匆报信的清兵。
报信清兵也是一脸惶恐:“千真万确啊!大人,小人就只是远远看去,那乌压压的一大片,人马绝对不少。。”
康基田陷入沉默,铁保也是一脸凝重,不说话。
随手让报信的士兵退下,两人开始商议应对之策。
再怎么紧张担忧,那麻烦也不会凭空没了,总归是要面对的。
“南兵打来了,我们怎么办?”康基田问道。
铁保咬牙说道:“还能怎么办,南兵打来,我们总不能弃守淮安。淮安防线一溃,黄河以北怕是都难以守住,皇上又岂能放过你我二人。”
康基田没有去管皇上怎么想,而是直白问道:“要守淮安,就要跟南兵开战,怎么打得过?”
对啊!怎么打得过?
铁保也皱着眉,苦思冥想半天,想不出解决办法。
他们都已经不再蔑称大汉为伪汉了,而是干脆直呼南兵,什么叫南兵?就是南朝皇帝的军队。
说句大逆不道的,打心眼里他们实际已经认可了大汉的正统性,汉军就是来一万,他们都得担忧打不赢,何况现在一来就是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里面肯定有夸大成分,但去掉夸大的,四舍五入应该也有五万了。
五万大军打过来,别说他们有没有五万大军,就算朝廷立刻给他们十万大军,他们都没信心能打得赢汉军。
打不赢,那也得打啊!
现在退了,跟皇上那边交不了差,总得先试着打一打再说。
不过两日,汉军前锋就已进抵淮安府城南的杨家庙集。
该镇百姓见到汉军杀来,不但不害怕,反而夹道欢迎,就连镇上的士绅地主,都拿出酒肉来劳军。
实在是伪清压榨太狠了,为了筹措军需钱粮,那可真是对淮安府刮地三尺。
不止百姓活得艰难,士绅地主同样更难。
因为百姓没有油水,地主们油水可是足得很,而且康基田和铁保说是死守淮安,但心里其实已经默认淮安守不住。
既然守不住,那淮安早晚都是汉军的地盘,那他们也没必要藏着掖着,趁现在赶紧能刮就刮,反正后面都要丢给汉军,便宜不占白不占。
乱世就是如此,百姓命如草芥,势力不够大的乡绅地主,同样也是军阀诸侯眼中的蝼蚁。
杨家庙的百姓夹道欢迎汉军到来,就连地主杨文杰杨老爷,都拿出金银酒肉来劳军。
杨芳百忙之中接见了对方一面,收下了送来的粮食,但回绝了酒肉金银:“我大汉军中有军规章程,打仗期间不能饮酒,不能对百姓抢劫掳掠,肉食我们自己带了,酒肉金银你们就自己挑回去吧!粮食我们收下,就当是借的,回头军需官会给你们立个字据,里面有本将军的印信盖章,回头仗打完了,你们可自去官府兑现。”
听到杨芳的回复,杨老爷只觉不可思议。
这年头居然还有见到金银酒肉,不仅不嫌少,反而还拿军规说什么不要的,就连唯一收下的粮食,都要打借据。
活久见,真真是活久见了!
待汉军军需官真的打出了借据,交给那杨老爷,同时也没有士卒去搬那些酒肉金银,只是搬下那些粮食。
虽然对借据不是很当回事,但杨老爷依旧还是觉得这汉军跟清军一比较,当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前者与民秋毫无犯,收粮食都打借据,后者是干脆比明抢都过分,对他们地主士绅都是敲骨吸髓。
杨老爷还想坚持一下:“将军,这些金银您们不取,但酒肉实属小老儿为我汉家天下光复的一点心意。尤其这猪都宰过了,要是将军不收,只怕都要烂在家里……”
杨芳闻言摆摆手:“算了算了,军需官。”
“在。”
“把钱拿出来,买些他们的肉食,就当给将士们加个餐了。”
“是。”
“……”
一看汉军宁愿掏钱买他们带来的肉食,也不愿意白收他们的肉,杨老爷终于彻底服气相信了。
等到被汉军送出军营,杨老爷对着陪同自己过来的小儿子杨理说道:“等官军回头打下了淮安府城,你便立刻前往投效,官军新复淮安,肯定很缺人安民抚顺,你可自告奋勇,官军应当不会拒绝。再不济,也可做个吏员,为父已经提前打听过,南边就算是吏员,也能正常升迁做官,比咱们这做官升迁都还容易些。”
杨理细思了片刻,才理解父亲说的“官军”是哪个,忍不住问道:“父亲这么确定大汉能得天下?”
杨老爷一笑:“你都叫他大汉了,你觉得呢?”
这说的倒是在理。
虽然古代大部分时候,百姓在统治者的眼里都不算回事,可真要是民心所向,连士绅地主都向着汉军,那这伪清江山也该换换人来做了。
汉军进驻杨家庙,迅速在此建立营盘,又役使民夫到处砍树,抓紧时间打造攻城器械。
算上前面随军而来的三万多漕工出身的民夫,汉军已经完全不缺民夫,打造攻城器械的速度简直飞快。
短短两天,汉军就带着大批攻城器械,兵临淮安府城。
康基田和铁保二人,闻听消息后立马前往城楼查探敌情。
待见到汉军军阵三分之二都是民夫,不仅没有因此而松口气,反而瞬间心下一沉。
汉军确实来了四五万人,里面三分之二都是衣着各异的民夫,只有区区不到三分之一,是穿着兵服的正兵士卒。
这理论上应该值得高兴,因为他们预估害怕的五万汉军,居然只有一万多是真汉军,其他全是充数的百姓民夫。
可问题是,一万汉军他们也怕啊!
汉军只有一万人是正规军,他们同样也只有差不多一万多算正规军,战斗力更是完全没法保障。
而且,汉军招募的几万民夫,他们定眼看去,纪律性实在太好了,明显就不是普通百姓,起码也是运河沿岸招募的漕工河工。
只有这二者有着极强的纪律性,正常民夫肯定做不到这些。
汉军居然招募漕工为民夫,而且沿岸漕工还应征了,一来就是好几万人,这让他们还怎么打?
康基田看了一会,便说道:“我早说过了,不要舍不得钱粮,不能把沿岸的漕工让给伪汉。现在好了,伪汉带着这些漕工过来打我们了,淮安府拿什么去挡?”
铁保听的心中烦躁,反问道:“我们手下也有漕工募兵,为什么不能打?”
“这能一样吗?就算都是漕工,南兵带了三万多漕工,我们手上顶多就那么一万多,这要怎么比?”康基田闻言顿时没好气道。
铁保怒道:“无论怎么比,都只有先打过一场再说了。一仗不打,你就不怕吃朝廷挂落,被万岁责怪问罪?”
这两个人还在城楼上争吵,城墙下面,汉军已经把大炮给推了出来。
因为有运河水路的便利,所以第五师北上是能带几门攻城巨炮的,就算没到淮安城就要放下,那三万多漕工民夫也不是白跟来的。
几十个漕工拉着炮车,又有几十个负责推车掌握平衡,两天时间就把大炮给杨芳同步送到了。
当汉军的攻城巨炮推上来,康基田和铁保都是一脸茫然加震撼。
这特么什么玩意?
“好……好大……好大好长的炮!”有个识货的清兵喊了出来。
这确实够长够大,不仅炮车大的离谱,炮管子也是长的离谱,完全不该是这个时代该有的火炮。
不等康基田和铁保琢磨清楚什么情况。
“轰轰轰!”
三门攻城巨炮,同时三声巨响轰炸。
巨型实心炮弹,朝着淮安府城墙就打了过来。
炮弹实在太大,炮口和炮管也实在太长,又是近距离放炮,炮弹几乎就不会失准。
三发炮弹,直接命中城墙。
这么大的冲击,给城墙都撞得仿佛摇摇欲坠。
这真是火炮?
已经不用康基田和铁保怀疑,因为汉军正在清理炮弹,准备再来一轮。
这俩终于不敢再站城楼里了,那么恐怖的炮弹打过来,真要打中了城楼,再厉害的砖墙怕是都难挡得住。
清军这边两个主帅,就这么灰溜溜逃下城楼。
他们逃下去,就算提前留了亲信指挥,可主帅都先躲起来了,让他们这些小兵去打那么大口径的巨炮,真是痴人说梦。
主帅躲起来,士卒也跟着低头蜷缩避战。
任由将领如何弹压激励,压根没人敢起来,就连将领自己都是半弯着腰,不敢起身。
“轰轰轰!”
汉军也没闲着,索性拉出所有加农炮和迫击炮,对着淮安府城墙狂轰。
能不能有效果不清楚,反正就是老规矩,火炮做掩护,民夫上去填平护城河,同时挖掘地道准备炸城墙爆破。
一切都是进行的有条不紊,汉军完全没把淮安府城放在眼里。
哪怕这里面有两个伪清总督坐镇,在杨芳眼里跟空城没有什么区别。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8013/1111068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