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09章 林公

第409章 林公


福州,侯官。

    鳖峰书院。

    康熙年间由时任福建巡抚的张伯行主持修建的一所书院,后来又被康雍乾三位鞑帝轮流题字,基本奠定了后续鳖峰书院在福建书院的教育地位。

    只可惜,鳖峰书院在辛亥革命时,因为大火而付之一炬,只留下几处不容易烧毁的假山景物留存。

    “少穆兄,等等我!”

    一个少年学子刚从书院下学,准备回到书院宿舍,就被身后一人叫住。

    林少穆驻足回头,有些无奈道:“我这边才刚下学,还未出得书院,章钜兄长这时间掐的真准啊!”

    梁章钜笑道:“哈哈,明日好不容易是少穆兄休沐,为兄自然要过来与贤弟好好论道畅谈一番。”

    梁章钜并非书院学子,他这年纪再入书院读书,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他虽不是书院的学子,却是书院院长郑光策的女婚,所以就算自由出入书院,也无人会来阻拦他。

    而且,这梁章钜也并非傍着老泰山,不学无术的软饭之辈,这家伙也是有着真才实学,还拜师福建大儒陈寿祺。

    因为老师的影响,所以梁章钜跟林少穆也颇为谈得来,二者甚至就是通过大儒陈寿祺才认识。

    严格点来说,梁章钜算是书院以外,林少穆的师兄,而林少穆没有跟陈寿祺正式拜师,但深受陈寿祺的学术影响。

    梁章钜在书院门口,接到了林少穆,便随即引着对方来到自己家中。

    梁章钜家里已经摆上了酒菜,林少穆没有拒绝,他跟梁章钜虽是好友兼半个同门师兄弟,但梁章钜很有家资,书院的院长又是他的岳父。

    林少穆则是自小家贫如洗,全靠父亲在私塾教书养活一家老小,能跟大儒陈寿棋后面听讲学习,并非靠着家世出身,纯粹是父亲年轻时候跟陈寿祺是同窗好友。

    酒过一巡,就没吃上几口。

    梁章钜迫不及待就要找林少穆建政国事:“贤弟对当今福建之政有何感想?”

    “福建有救了!”林少穆放下筷子,一句话概括。

    梁章钜笑问:“弟何出此言?”

    “因为两样东西:**和银子。”林少穆说道。

    “**和银子?”梁章钜一愣,连忙追问道,“贤弟能否展开讲讲?”

    林少穆说道:“很简单,兄长近几年下来,在外购买米粮棉布时,可曾注意到了它们的价格浮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咱们福建的米价差不多为十五文一升,到了嘉庆五年,短短五年时间,福建的米价就上涨到了接近六十文一升,去年甚至涨到了八十文一升。这直接导致闽南百姓起义,就连咱们福州城的巡抚大人,都被迫造反,投奔了大汉。”

    梁章钜先是点头,但随即又说道:“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这米价上涨,属于乱世常有情况。大汉席卷江南,战争一起,粮米管控,米价自然会急剧暴涨。好在大汉及时拿下了咱们福建,不然这米价继续维持下去,我家怕是都得撑不住了。”

    何止他家撑不住,要不是有他的帮衬,林少穆早就在去年被米价上涨给逼着加入农民军了。

    林少穆说道:“兄长说的不错,但兄长似乎没有注意过。汉军拿下了咱们福建后,虽然很快拿出粮食,平抑本地米价,但米价还是维持在了二十文,比五年前还是足足多了五文钱,换算过来就是涨价涨了四分之一。”

    “这有什么不对吗?”梁章钜疑惑问道。

    林少穆摇头:“当然不对,这个米价的增幅有些太快了。我查过一些记载,康熙到雍正年间,全国米价基本都在一两银子或以下浮动,很少有超过一两银子一石的米价。”

    “就算到了乾隆年间,米价增涨也最多涨了一二百文,还是江浙富庶地区。但我们福建的米价,却涨了快一倍。”

    “这只有两个原因:第一,银贵钱贱。第二,**贸易的扩大。”

    梁章钜听罢也懒得费时间去想,当即直接请教问道:“何为银贵钱贱,是说白银更贵,而铜钱更贱?”

    林少穆说道:“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上要更复杂。因为银钱贵贱所影响的,不只是白银和铜钱的贵贱,还有百姓生计、商贩摊户,甚至是官府朝廷,都会受此剧烈影响。”

    这里就要再说回明清时期的钱币制度,大明前期基本是以铜钱和宝钞制度并行,而白银则属于法定以外的民间钱币,不受大明律法管制和保护。

    一直到了晚明,宝钞制度完全崩溃,张居正为了挽救崩盘的钱币体系,就在一条鞭法中将白银正式纳入国家钱币体系的本位。

    伪清窃据神器以后,全盘延续大明国策,白银、铜钱都被伪清定为官方钱币,实行银钱并行制度。

    白银价值变得更高,而铜钱价值也变得更低。

    这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琢磨,那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因为银贵钱贱实际代表的是白银购买力升高,而铜钱购买力下降。

    乾隆初年,一两白银还能够兑换出一千文的铜钱。而现在,一两白银,已经很难换的出来一千文的铜钱。

    说人话就是,几十年前,100块能换100个硬币,可现在的100块,换不了100个硬币。

    放到后世的纸币信用制度,这种变化当然没问题,也符合货币基本运行的规律。

    但把这放到明清时期就不一样了,这时的中国用的还是白银、铜钱这种金属本位钱币,而不是货币。

    货币和钱币是不同的,钱币本身就具备价值,货币就是货币,没有信用背书,它就是一张废纸。

    钱币具备价值,所以不应该会出现这种反常性的贬值。要是贬值了,只能说明市场上的白银在减少,而铜钱又在不断增加。

    白银和铜钱的储量失衡,直接导致了银贵钱贱。

    银贵钱贱,不只让白银购买力上升,也会让物价跟着一起飞涨,同时会对市场金融的运转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先说各地钱庄,肯定会因为银贵钱贱爆发银荒,商贾百姓会出现白银焦虑,从而对钱庄自发性的进行白银挤兑。

    所有人都会渴求价值日高的白银,而摒弃一日贱过一日的铜钱。

    大量存钱商民会从钱庄要求提出白银,短时间内钱庄不可能拿的出来那么多银子,这就会形成金融挤兑,钱庄要么信用做产,要么自己破产。

    钱庄遭到挤兑破产,那些大商贾也讨不到好。他们虽然用的普遍都是白银,但他们的商品可是要卖出去的,银贵钱贱的直接原因是白银减少,所以白银购买力上升,而白银的减少又会降低百姓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

    大商贾为了及时止损,不亏的太多,往往降价卖货,甚至半价出售货物,防止货物堆积造成损失。

    大商贾如此,虽然会血亏,但好歹不公于破产,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机会。

    可中小商贾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明清时期的民问中小商贾,往往采取低买高卖,赚取中间的差价利润。

    然而,随着银贵钱贱,这些中小商贾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买来货物,但卖出去的银钱又会跟着减少。

    互相兑换之下,中小商贾的利润会急剧压缩。

    再说最后的那些普通摊主,他们多为民间手工业者,能接触的钱通常都是铜钱。

    铜钱越来越贱,他们这些与市场高度绑定的手工业者,所能得到的利润也会跟着紧缩。

    就连官府征收赋税的时候,也会因此而面对各种问题,最后总会亏上不少。

    梁章钜此时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他不仅惊叹于林少穆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渊博实学,还对林少穆以点观面看出来的问题,感到相当的震撼。

    梁章钜半开玩笑的说道:“想不到,这小小的白银和铜钱,居然能有这么多讲究。若是如此说来,那岂不是为兄现在就得回去囤积一些白银,以备不时之需了?”

    林少穆摇头:“这倒不用,大汉已经接管了福建,现在正在全福建的毁**田复耕作物。再加上大汉已经在福建推行新的银圆,所以这些问题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解决。”

    梁章钜闻言又问道:“这跟**还有关系?”

    他好像记得刚刚自己这位贤弟说了,福建米价的问题好像跟**也有关联。

    林少穆说道:“很简单,自**在闽粤盛行以后,外洋便不再以洋钱交易我中国的纹银,而以**为奇货,其为厉于国计民生,尤堪发指。”

    此话一出,也就是聂宇不在福州,否则高低要被这些话给惊掉了下巴。

    因为这是直接点明了**走私,背后除了毒害百姓以外,对国家的最大危害。

    四十年后的一鸦战争之所以爆发,原因不光是伪清禁绝了**贸易,同样还有**贸易的本质,就是英国佬在利用**贸易,来反向攫取中国的白银。

    因为此前的中国,一直是在利用茶叶,来不断吸收英国佬手里的白银,造成了英国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手里的白银越来越少,还直接引爆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及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

    可以说,英国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种可以扭转贸易逆差的商品奇货,结果伪清却告诉他们*有害身体健康,居然强行禁绝了**贸易,英国佬当然会破防发动战争。

    不发动战争,英国佬就没钱了,国内必定爆发白银危机。

    时代不同,至少现在的英国佬,是真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他们不光对外卖**,同样也喜欢自己吸食**,就算到了一战二战都没改掉这些坏毛病。

    林少穆还在解释说道:“这些外洋商人实在可恶可恨,他们以**为奇货,而不再以洋钱来交易白银。通过这些**的走私贸易,不断将中国的白银运会他们本国,变成他们的白银。”

    “长此以往,中国的白银会迅速枯竭,所有白银都掌握于外藩诸国之手。届时的后果,便是中国百姓将无钱可用,不是没有钱了,而是没有足够白银可以拿来交易买卖。”

    “没有白银,虽然还有铜钱,但铜钱太小了,百姓日用还好说,可大宗的交易卖货,必定变得无比繁琐。国家征税也会因此而陷入混乱,甚至倒退回曾经以粮为税。”

    “以粮为税,则百姓受害!”

    这么一解释,梁章钜懂了,就是外藩洋人用**在赚走他们手上的银子。

    都不用全部赚走,只要赚走了大半,他们手上的银子就变成废物了。

    因为市面上大半银子都没了,带来的可就不是银贵钱贱了,而是白银无法承担钱币本位,最后很可能会失去钱币属性。

    毕竟,白银不比黄金,黄金是天然储量就很少。不只中国少,欧洲殖民者也少,所以黄金价值才高。

    而且,黄金就算到了明清时期,它也算不上是钱币,只是价值很高,可以用黄金去兑换白银和铜钱。

    真正要拿黄金花出去,那压根就花不出去。

    真正的金本位体系,要等到145年后,才会真正建立起来,维持的时间也很短,不到三十年就崩盘了。

    梁章钜说道:“为兄之前只以为这**是害人之物,却不想**不光害人,还祸国,果真是如朝廷所宣传,**祸国殃民,真乃天生的害人邪物!”

    两人讨论了一番福建时政,之后就点到即止,开始推杯换盏,喝酒吃饭。

    又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梁章钜问及林少穆:“如今福建已然被大汉朝廷所光复,不知少穆贤弟今后有何打算?”

    林少穆知道梁章钜这话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打算如何入仕大汉朝廷。

    当前的大汉朝廷,要做官有三个选择。

    第一是主动投效,可以就地分配在福建,但起步偏低,必须先从小吏做起。不过干的好的话,不影响正常的仕途升迁,可以由更变官。

    第二是进入大汉创办的学府读书,学府读书必须要读数理化在内的新学科目。只要能够正常毕业,出来就能授予官职。

    第三是参加新朝科举,新朝科举已经删掉了乡试以下的考试,但因为包括江浙闽粤在内,许多省份州府都是去年新复,所以仍然承认伪清时期的秀才功名(只承认一届)。

    新朝科举考出来的进士,直接授官,最低都是品官。

    林少穆毫不犹豫给出回答:“我要去考新朝科举。”

    梁章钜有些意外:“贤弟这般年轻,我还以为贤弟是要先在新朝学府读书,以此入仕呢!”

    林少穆摇头:“那样太慢了,弟不是看不上学府,但学府还是从小进学为好,我今年已经十六,再过三年就到弱冠之年,实在等不及那么久了。”

    梁章钜对此理解,胸有才华的人,肯定不甘心在此鼎革盛世,白白浪费耽误时间,就连他都打算参加新朝科举入仕。

    梁章钜高举酒杯:“那为兄就先预祝贤弟,明年一战金榜题名!”

    林少穆同样举杯:“愚弟也祝兄长,金榜题名,荣归故里!”

    二人对饮,一直喝到了快晚间。

    梁章钜再三挽留歇息,还是被林少穆婉拒。

    目望对方离去,梁章钜许久才来了一句。

    “好一个少年英才……林则徐啊!”

    少穆只是小字,其名则徐。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8013/1111070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