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徐州问题
半个时辰后,上千名学子被打得鼻青脸肿,全都老实下来了,至于不老实的已经被打的昏死过去了。
这时,高文彩带着锦衣卫押着曲阜县令曹文德、兖州知府黄炳一赶来。
二人看到眼前场景,吓得魂飞魄散,赶忙跪在江宁面前。
江宁冷声问高文彩:“小高,这俩人刚才在忙什么?”
高文彩神情古怪地答道:“曲阜县令曹文德正在家中寻欢作乐,那些女子还都是孔府后人的妻妾。
黄炳一则在家中与一群老夫子吟诗作对。”
江宁顿时大怒:“两个废物!
眼皮子底下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是不知道,还是存心给本侯添堵?”
二人吓得浑身抖若筛糠,连连磕头求饶。
朱由检笑问:“二哥,这曹文德是什么来头?
怎么还有好人妻的爱好?”
江宁想都没想:“曹操的四十五世孙。”
朱由检哈哈大笑:“曹文德啊曹文德,当年你老祖宗曹操杀孔融,朝廷让你当曲阜县令,是盼着你有他的手段,镇得住曲阜这帮人。
没成想你没他的手段,倒学了他的爱好,好人妻!”
曹文德脸色羞红,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
江宁冷声道:“当真是有魏武遗风,你老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他转向黄炳一:“黄大人,也说说吧,今天这事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诚心给本侯下马威?”
黄炳一诚惶诚恐:“侯爷明鉴!
下官绝无此意!
只是我大明向来宽容读书人,下官平日里疏于管教,没曾想他们如此胆大包天,冲撞了侯爷驾前,还请侯爷给下官一个机会,下官带回去严加管教!”
江宁冷笑一声道:“这事就不劳黄大人了。
身为一州知府,连治下读书人都管不住,整天只知吟诗作对,看来你更适合教学。
朝廷刚收复缅南省,那边正缺人,你就去当个学官吧。”
黄炳一顿时吓尿了,连连磕头求饶,缅南省可是化外蛮夷之地,去了缅南,哪还有如今的滋润日子?
江宁无视他的求饶,直接让人将其拿下,押解进京。
随后看向曹文德:“你身为曲阜县令,德行败坏,有失官体,也不用当官了。”
曹文德赶忙磕头:“多谢侯爷!
下官愿意去缅南省当学官,还请侯爷成全!”
江宁顿时气乐了,这曹文德真是个草包,还想着去缅南当学官,真不知他脑子里装的什么。
朱由检冷声道:“好你个曹文德,还有脸去缅南当学官?
就你这品德,只会误人子弟!
本王直接宰了你,也算除个祸害!”
说着就要拔剑,却被老魏拦住。
老魏笑眯眯地说:“殿下息怒。既然这位曹大人有魏武遗风,好人妻,侯爷也说了是祖传的,咱家倒能给他治一治。”
闻听此言,江宁和朱由检都愣住了,老魏啥时候成江湖郎中了?
只见老魏盯着曹文德,笑道:“曹大人呀,看你说话中气十足,阳气很旺,咱家希望你到了东厂之后还能保持这样。”
曹文德这才反应过来,只觉两腿间一股寒意直冲天灵盖,东厂是什么地方?
去了怕是兄弟难保!
江宁和朱由检也明白了,老魏这是打算这么治病,却也没多说什么,毕竟这曹文德实在是个草包。
江宁大手一挥,下令将曹文德扒去官服,押解入京送东厂处置。
他看着面前上千名读书人,陷入沉思:全杀了不合适,要是留着又早晚生事。
瞥见身旁的老魏,顿时有了主意,笑了笑问道:“魏公公,西山煤矿最近还缺人吗?”
老魏一愣,赶忙说道:“前段时间赵率教刚给咱家送了一万多人,这会儿都有点用不完了。”
江宁笑道:“接下来短时间内,老赵怕是没法给西山送货了,你可得自己想办法。”
见老魏仍愣着,江宁又道,“眼前这不就有一千多个现成的吗?”
老魏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笑道:“多谢侯爷提醒!
若是赵率教短时间不送货,咱家确实得多备点人手。
这些人嗓音洪亮,显然平日里不愁吃穿,正好去西山煤矿给朝廷发光发热!”
说完直接让人将这一千多名闹事学子全部拿下,押解入京。
官道两旁热闹的读书人见江宁等人如此强势,顿时收了起哄的心思,生怕下一个遭殃的是自己。
那些学子听说要被押去京城挖煤,顿时哭闹起来,有人试图逃跑,却被皇明卫当场按倒暴揍,最后全都老老实实就擒。
闹剧结束,江宁正要下令大军继续前行,又有两名穿蓝罗袍、戴进士巾的老者拦在路中。
一名老者厉声呵斥:“尔等身为朝廷官员,竟敢如此打压读书人?
天理何在?
公道何在?
今日我山东黄氏二贤在此,有胆量连我们一块儿抓起来!”
江宁微微一怔,也看出来了这俩人有功名在身,派头也不一般。
就在这时,郭允厚策马过来,神情复杂地说道:“侯爷,这二人是黄伯仁、黄伯义,兖州有名的儒学大宗师,书香世家,与老夫同是万历十五年进士。
但他们不屑入朝为官,一直在家乡做学问,威望很高,素有贤名。
如今跳出来,怕是也为衍圣公和孔府的事抱不平。”
江宁明白了,这俩老家伙是想借大义名分逼他就范,为此怕是没少下功夫。
他冷笑一声:“来人,将这两位儒学大宗师请入京城。
本官亲自向陛下保举,让他们满门前往缅南省,教化当地百姓,为国出力!”
锦衣卫领命上前,直接将二人架起,顺便堵上了嘴。
黄伯仁、黄伯义当场傻眼,他们还准备引经据典,却没料到江宁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把他们满门打包快递送往京师。
在场众人全愣住了,郭允厚也没料到江宁如此果断,忍不住道:“侯爷,二人贤名远播,您如此行事,怕不合适吧?”
江宁冷哼:“沽名钓誉之辈,没把他们痛打一顿,已是给面子了。
他们有功名却不愿为官,如今倒想跳出来搞事,正好让他们满门去缅南,让当地百姓瞻仰一下儒家‘浩然正气’!”
郭允厚无言以对。
闹剧彻底结束,江宁下令大军继续前行。
官道之上,只留下一地狼藉,和空气中尚未散去的火药味。
大军继续南下,目标直指徐州。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徐州,古称彭城,因扼守中原南北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天启四年,这片土地上,似乎又将重演史书里那些惊天动地的情节。
江南士绅虽被朝廷死死压制在江南,却不甘坐以待毙,徐州运河沉船堵塞便是他们给朝廷出的难题。
朝廷虽已改漕运为海运,但徐州运河一日不通,终究是块心病,这也是江宁南下必须解决的事。
此外,徐州还是漕运总兵官陈启的驻地,麾下号称十万漕兵。
这陈启说起来是名门之后,先祖乃平江侯陈瑄,当年追随成祖永乐起兵靖难,文武全才,屡立军功。
自永乐元年起,陈瑄便担任大明漕运总兵官,更是漕运制度的创立者。
此后,陈瑄后人一直世袭明朝徐州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职,朱由校登基之后又将平江伯陈启加封为漕运总兵官,希望陈启能像他老祖宗陈瑄那样能干。
然而朱由校显然看走了眼,如今的平江伯陈启,早已没了先祖的英明神武,反倒整日花天酒地,与地方官府勾结,靠着运河大发横财。
先前朱由校询问如何解决徐州运河堵塞时,陈启竟出了个馊主意,掘开运河,说这样能在短时间内疏通。
连如此离谱的主意都想得出来,可见这陈启是何等货色。
当天夜里,江宁率大军就地安营,众人围坐商议如何处理徐州运河堵塞一事。
郭允厚神情凝重地开口:“侯爷、魏公公、殿下,大明运河积弊已久,背后利益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今徐州运河被堵,若要疏通,只能依靠平江伯陈启及其麾下漕兵,再加上当地百姓。
他若不配合,咱们总不能带着五万大军去挖运河吧?
这事难办啊。
更何况还有南漕帮,这江湖帮派号称有四十万帮众,声势远超北漕帮。”
江宁面无表情,温体仁开口道:“郭大人此言差矣。
陈启身为漕运总兵官,若敢不配合、私下使绊子,便是自寻死路。
至于漕帮,就算有四十万帮众,终究是江湖帮派。
正德年间,武宗皇帝连运河八大漕帮都能镇压,如今咱们为何不能效仿?
别忘了,咱们带了五万大军,只要他们没公然造反,便是大明子民,就得听朝廷号令。”
见温体仁打算动武,郭允厚赶忙反驳:“温阁老,咱们此次南下目标是江南士绅,若在徐州大举兴兵,把江南那群人逼急了,他们扯旗造反,得不偿失啊。
老夫意思是,处理此事须得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大军。”
随后,温体仁与郭允厚展开激烈辩驳。
江宁一言不发,两人各有考量,倒也都在理。
就在这时,朱由检猛地一掌拍在桌上,冷声喝道:“吵什么吵!”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徐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言说。
但历代史家都注意到,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决定了多少王朝的兴衰存亡、此兴彼落,故而古来有问鼎中原之说。
当年太祖北伐,征北大将军中山王徐达率三路大军会合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前元末帝便见大势已去,仓皇北逃。
正德六年,白衣贼刘六、刘七作乱,
朝廷调边军平叛,在徐州城外大获全胜。”
“我不明白,为何大家都在说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咱们注定凶多吉少?”
朱由检语气激昂,“天启二年,本王随二哥率军出征,平定西南,西南数省遂归安定。
大军所到之处,百姓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犹在眼前。
短短两年,难道这徐州就成了咱们的葬身之地?”
“无论怎么说,咱们麾下五万大军都是精锐,足以以一当十。
反观陈启麾下,号称十万漕兵,实则一群酒囊饭袋,能拉出两万人,都算他能耐。
再加上漕帮那四十万废物,咱们五十万对他们四十二万,优势在我!”
他目光扫过众人:“若你们还觉得徐州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妨上书辞官,去西山煤矿挖煤,给朝廷发光发热!”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场众人全愣住了。
江宁却满意点了点头。
此次南下,本就是军事手段为主,政治手段为辅。
郭允厚思考问题太过政治化,毕竟是传统文官,缺了他与朱由检这般的决心魄力,也没有温体仁那种对进步的渴望。
一旁的老魏全程一言不发。
当初朱由校提拔他对抗文官时,他便清楚自己只是皇权的代言人,天子手中的一把刀,为此愁白了头。
老魏虽有些手段,却文化太低,动脑子向来不是强项。
自打江宁入朝,这难题才彻底解决,他也在“动脑子”和“动刀子”之间选了后者。
这几年一路走来,多少事都是江宁在背后摆平,他自然不会耗费脑力去琢磨徐州的事。
帐内一时寂静,唯有烛火摇曳,映着众人各异的神色,徐州这关,看来是非过不可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8564/4417394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