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太平记 > 第303章 月旦评

第303章 月旦评


“数千里?”那青年张大了嘴巴:“当真?”

    “嗯!自然是真的!”士武点了点头:“数千里看起来多,但估计这次是走海路,海船昼夜不息,一日走两百里也不奇怪,三千里也就十五日便到了!”

    “走海路?”那青年咧开嘴笑道:“不管怎么样,这一次我绝对不能错过了,上一次跟着魏侯北上征讨蛾贼那一批人,最后打进了雒阳,现在爵位,恩赏都有了。论长枪,论弓矢,我也不比他们差!”

    “不过这一次领军的可不是魏侯,而是段颎!”士武冷声道。

    “这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你该不会觉得这段颎能比得上魏侯吧?”

    “自然及不上,不过魏侯素来能识人,能选拔良将于行伍之间,这段颎能比魏侯看重,肯定也有其过人之处吧?”

    士武看了看左右无人,压低了声音道:“也许你说的没错,但这段颎毕竟是凉州人呀!他此番前来,身边随员也有四五百人!”

    “士兄的意思是,这段颎只会用自己人?”那青年犹疑的问道。

    “也许会,也许不会,你可以自己看嘛!”士武说到这里,哈哈一笑,便转身离去,只留下那个神情恍惚的青年。

    ————————————————————————————————

    雒阳,南宫,朝堂。

    “今天下多乱,盗贼横行州郡,侵害良民,两千石不能治!故于各州郡选拔弓马娴熟,勇猛知兵法之士为追捕使,大郡百人,小郡五十,缉拿盗贼,由大将军府统之!”

    侍者清亮的嗓音在宏伟的朝堂上回荡,大臣们相互交换着眼色,没人敢出言反对。在场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知道这诏令意味着什么。相较于宋以后的州官县官,两汉时期的郡县一级的独立性大得多。各郡都有自己的郡兵,其指挥权在太守手中,虽然中央有征发各州郡兵的权力,但通常都是战时的事,和平时期中央是不存在一个大臣有权力直接插手地方军事力量的。而设立追捕使之后,这个惯例就被打破了,出现了一个大臣可以绕过朝廷,直接将其军事力量插手各州郡去,这可不是个好的先例。

    “臣遵旨!”魏聪恭谨的帘幕后的太皇太后跪拜行礼,他能够感觉到一道道投射到自己背后的目光,不过他早已经习惯了,接下来他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引来无数的反对,不过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就够了。

    朝议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持续了一刻钟左右,就结束了。在恭送太皇太后离开后,魏聪就下殿而去。冯绲小心翼翼的凑近了过来,压低声音道:“孟德,如果我是你的话,就把自己的卫队增加一些!”

    “冯公的意思是有人想要刺杀我?”

    “显而易见!”冯绲低声道:“以你现在做的事情,怎么会没人想刺杀你?说实话,我都有些像辞官回乡了,省的被你牵连!”

    “呵呵!”魏聪笑了起来:“冯公真要这么想的话,可以上书太皇太后嘛。反正你现在也已经当过三公了!”

    “还是算了!”冯绲苦笑着摇了摇头:“三公可以辞官,万户侯可退不了,我已经下不了船了,就算我现在辞官了,你要是完蛋了,新上台的也不会放过我!”

    “那冯公就在朝中再坚持两年,等段颎在南边打完了仗,回来接你的班!”

    “你还是那么乐观!”冯绲苦笑道:“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在各州郡设置追捕使,的确能够管到各州郡去了,但这也给了反对你的人攻击的目标。别忘了,当初在鹿谷密谋的人里可是有不少关东士族之人,他们在地方州郡可是有很强力量的,这可不是区区百骑能够对付的!”

    “那也总比像现在这样什么事都捂着的好!”魏聪笑了笑:“事情闹大了,才能出师有名嘛!而且我也不会一下子把天下州郡都派追捕使的!”

    “什么意思?”

    “诏书里说的很明白了,天下多乱,盗贼横行,州郡不能治,所以才派遣追捕使。所以哪里设置追捕使,哪里不设置,这完全是由我决定!”魏聪笑道。

    “那你打算往哪里派?”

    “豫州的汝南,颍川,兖州的东郡、陈留、东平,徐州的下邳、东海。还有河内的温县。”

    听到魏聪提到的这几个地名,冯绲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原因很简单,魏聪说的几个郡是当时关东地区经济文化最繁荣,世家大族势力最为强盛的地方,如果打一个比方,这简直是往一锅热油里泼冷水,魏聪你这是故意的吧?

    “呵呵,冯公以为我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魏聪笑道。

    “老朽还是想想怎么写告老书吧?”冯绲苦笑道。

    “不要这么悲观嘛!”魏聪笑道:“冯公你也是半生戎马了,怎么临老反而胆怯了?”

    “半生戎马打的是羌人、鲜卑、武陵蛮和盗贼!这次打的可是汝颍高士,百年之后,青史之上声名狼藉的滋味可不好受!”

    “想不到冯公还这么在意自己的名声!”魏聪停住脚步:“你知道吗?只要我创立的功绩足够大,就算后世史家再怎么不情愿,也不得不给我留下几笔的。”

    ——————————————————

    汝南平舆。

    从雒阳来的军队伴随着清晨的暖阳出发了,军队从原先的营地蜿蜒而出,就好像一条巨大的金属长河爬出它的巢穴。

    骑兵们穿着整齐的铁札甲,为了避免锈迹,他们的甲叶上涂抹着漆,在迎面而来的阳光下明亮闪闪发光,他们的旗帜和披风看上去色彩缤纷,在单调的田地,杂木林和裸露的土堆中隐约闪现。

    在骑兵们后面是长矛手和弓弩手,再后面则是数十辆四轮马车,还有驮畜,他们是辎重队,在这些后面是一小队皮盾兵担任后卫,以确保不会遭到敌人的袭击。路旁的农夫和经过的商旅纷纷给这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让开道路,他们能够感觉到这支军队散发出的杀气,这和平日里郡县里一年操练两次的县兵完全是两码事。

    钱文骑在一匹红色的公马上,他有些头疼的看着身后的那个青年,他正在马背上艰难的挪动身体,面颊抽搐,应该是大腿内侧磨破皮了。

    “二位公子,要不要先去后面马车上歇歇吧?”钱文问道。

    “好,好!”窦玄如蒙大赦的赶忙点头:“多谢了!”

    钱文跳下马,帮助窦玄下马,帮助其一瘸一拐的走到马车旁,待其上车后:“您再坚持坚持,我去传大夫来!”

    “罢了!”窦玄咧着嘴吸了口凉气:“这里距离平舆还有多远?”

    “平舆,应该还有个把时辰吧?”

    “行军快一些,中午前赶到平舆!”

    “应该问题不大!”

    “那好,到时候让军队绕过平舆?”窦玄问道:“我轻车简从进城就好了!”

    “这是为何?”钱文问道。

    “你没听说过月旦评吗?”窦玄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许氏兄弟就是平舆人呀!若是这么大张旗鼓,只怕会引起非议!”

    “不知道!”钱文有些茫然的摇了摇头:“我只受命将公子您安全送到这里,如果有人敢于抗命,将其弹压下去就是了!”

    “好吧,我都忘记了,你只是个兵家而已!”窦玄失望的摆了摆手:“自然不会知道这些!”

    钱文听出了窦玄语气中的鄙夷,不过他没有生气,毕竟对方是窦氏之人,自然看不上自己这样一个武人,不过他想起出发前的叮嘱,还是劝说道:“公子,您不要忘记了您这次来汝南的使命!”

    “当然记得,不就是缉拿盗贼吗?”窦玄冷哼了一声:“真不知道一个县尉就能做的事情,为何要我来。若非知道是来平舆,能见到许氏兄弟,我才懒得离开雒阳呢!”

    钱文低下头,以避免自己脸上的怒气被对方看到,他小心的关上车门,翻身上马,喝道:“全军加快步伐,目标平舆县城!”

    ————————————

    每个月的初一对于平舆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城中哪怕是寻常发的贩夫走卒也会得意的向外来的人提到本地的许劭、许靖从兄弟会在当天和河中沙洲与群贤相聚,命题清议,褒贬时政,对在朝在野之人物予以褒贬品评,由于是每个月的初一举行,所以世人称之为月旦评。被评论到之人,无不声名大噪。而四方名士,多有慕名而来,久而久之,在这河中沙洲附近便形成了一个集市。

    这天早上,许劭便如平常一般登舟上沙洲,来到亭中。此时已经来了百余人,都是汝南以及相邻州郡的有名士人,他们看到许劭,无论年龄是否长于他的,纷纷起身相迎。

    “子将兄今日来的比平日还要早些呀!”

    “听说文休(许靖的字)兄前几日染病,不知身体如何了?”

    “听说本月评价的是一位京师的大人物,不只是何人,是否可以预先透露一下呀?”

    “对,可否透露一下,让我等心里能先有个底!”

    许劭微笑着向发问的人一一点头,不过他并没有回答众人的问题,而是依照平日的习惯,走到亭中自己的位置坐下,闭目养神起来,主持一场清谈可也是很耗费心神的事情,今天兄长许靖因为身体还没全好没来,沙洲上只有自己一人,可更要养好气力。

    “子将贤弟!”

    许劭睁开眼睛,却是县吏樊子昭,他本是贩卖头巾的小贩,因为许劭品评而声名大噪,得以踏上仕途,只见他面露忧虑:“子将贤弟,你听说了吗?前几日雒阳朝中有诏,令各郡皆设追捕使,以缉拿盗贼。你若是再这么品评人物,只怕会惹来祸患,不如先停一段时间,看看风色吧?”

    “那怎么可以!”许劭摇了摇头:“听见点风声就闭口不语,那还是汝南许子将吗?要是这样,我宁可死了!”

    “这——”樊子昭顿时语塞,不等他再说些什么,许劭已经站起身来:“时间到了,莫要挡我的路!”

    樊子昭没奈何,只得让开路。许劭径直走出亭来,外间等候的众人见状,赶忙迎了上来。许劭向众人拱了拱手,道:“今日诸位前来,有劳了。来人,将今日的题目亮出来!”

    “喏!”身后的奴仆应了一声,将许劭身后蒙在一块白木板上的蒙布揭开,露出下面的一行字来:“义利之辩”。

    众人顿时交头接耳起来,许劭说的“义利之辩”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老话题了,从春秋末期到战国的诸子百家,乃至两汉时期的儒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然,许劭这里肯定不是玩学术讨论的,他写这个是为了接下来品评人物做准备的。

    许劭在当中的几案后坐下,咳嗽了一声,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许劭指了指那四个字:“先贤关于义利之辨的说法,诸位应该都听过很多了,今日之所以要列出这四个字来,是因为品评的人物与我大汉甚有功绩,这是有利,但其行与义不和。这个人就是段颎段纪明!”

    许劭话音刚落,众人便喧哗起来。段颎的名声,众人自然都知道,只是许劭平日里品评的主要是关东名士圈子内,或者汝南乡党圈子的,一下子拿出一个凉州人,而且是刚刚平定凉州羌乱的朝廷重臣,着实是很罕见的事情,

    “羌乱绵延数十年,荼毒四方,朝廷耗费数十亿钱而不得平,段纪明能平定羌乱,有大功于天下,这不光是有利,也是有义!”

    “不错,羌贼可不只是侵害凉州,益州、三辅、河内,并州都蒙其害,段公建此功业,自当青史留名!”

    “可是我听说此人素来目无法度,好行诈术,当初为了击贼竟然伪造诏书,后来平羌时也多有屠杀降虏妇孺之事,此等人岂可为世人楷模?”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09899/1111081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