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从婴儿开始吃瓜成圣 > 第388章 新的权柄

第388章 新的权柄


  对于李众打晕自己让朝廷暂停下来的提议,李知行肯定是愿意的。

  现在这等烈火烹油的情况下,如若还不加以制止的话。

  那整个大炎的民意,就会被彻底的裹挟,变成是一匹脱缰野马一样。

  那个时候,就算是再醒悟过来,也没有翻盘的可能性了。

  所以现在让朝廷瘫痪,是最好的选择。

  而让朝廷瘫痪,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肯定是让自己这个当朝首辅暂时不能主持朝政。

  大炎的朝廷,现在里外都是李知行一把抓。

  李知行倒下了,大炎的朝政至少要瘫痪上一段时间。

  虽然未必会一直瘫痪下去,然而能瘫痪一会是一会,到时候说不定李众就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既然李知行没有意见,李众就直接动手了。

  所谓的动手,也并不是真的动手敲晕自己爷爷。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也太大逆不道了。

  李众只是以浩然正气,让李知行暂时昏迷了过去而已。

  对于这点小事,李众还是得心应手的。

  而且李众出手,可以保证李知行昏迷足够长的时间。

  李众弄完了这一切之后,也将黑暗收了起来,让光明重新回归。

  “爷爷,爷爷,你怎么了!”

  李众故作悲伤的苦吼道。

  政事堂其他人闻言,也都全部靠了过来。

  看着一点反应都没有李知行,众人也不知道李知行这是怎么了。

  “爷爷,爷爷,你怎么了!”李众故作悲伤的苦吼道。政事堂其他人闻言,也都全部靠了过来。看着一点反应都没有的李知行,众人脸上皆是露出了惊慌之色。

  内阁次辅王弘文率先反应过来,他快步上前,颤抖着手指探了探李知行的鼻息,见还有微弱气息,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首辅大人气息尚在,定是操劳过度,一时昏厥。来人,速传太医!”

  随着王弘文的一声令下,政事堂内顿时乱作一团。小太监们慌慌张张地跑去传太医,而一众大臣们则围在李知行身边,议论纷纷。

  “这可如何是好?如今朝局动荡,首辅大人这一倒下,诸多事务谁来决断?”一位老臣满脸忧虑地说道。

  “是啊,大炎如今内忧外患,正是需要首辅大人主持大局的时候,怎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了。”另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

  李众站在一旁,看着众人慌乱的模样,心中暗自庆幸计划顺利实施。但表面上,他却装出一副心急如焚、悲痛欲绝的样子,时不时用衣袖擦拭着并不存在的泪水。

  不多时,太医院院正带着一众太医匆匆赶来。他们围在李知行身边,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却都皱起了眉头,面面相觑。院正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首辅大人脉象紊乱,气息微弱,似是中了某种奇异的力量,但具体为何,下官等一时也难以判断。”

  此言一出,政事堂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有人开始低声议论,怀疑是不是有人暗中对首辅大人下了毒手。李众心中一惊,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露出破绽,连忙说道:“诸位大人,现在当务之急是救爷爷,而非胡乱猜测。还请太医们务必想尽办法,让爷爷早日醒来。”

  在李众的催促下,太医们开始忙碌起来,煎药的煎药,施针的施针。而此时,消息已经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宫。

  皇帝赵元彻得知此事后,也是大为震惊,立即摆驾政事堂。当他看到躺在榻上昏迷不醒的李知行时,脸色阴沉得可怕,“李卿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会突然昏迷?”

  王弘文将事情的经过简单禀报了一番,皇帝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他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了李众身上,“李众,你是首辅的孙儿,当时你就在身边,可看出什么端倪?”

  李众心中一紧,但很快便镇定下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哽咽道:“回陛下,孙儿也不知爷爷为何突然昏厥。爷爷近日为了朝政日夜操劳,孙儿猜测许是太过疲惫所致。孙儿无能,没能照顾好爷爷,还请陛下治罪。”

  皇帝看着李众悲痛的样子,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一些,“起来吧,眼下最重要的是让李卿尽快醒来。王弘文,从即日起,由你暂代首辅之职,处理朝政事务。务必确保朝局稳定,不可有丝毫差错。”

  王弘文连忙跪下谢恩:“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然而,李知行的昏迷,却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大炎的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那些平日里被李知行压制的势力,纷纷蠢蠢欲动。

  以吏部尚书周文远为首的一派,开始在朝堂上弹劾李知行,称其独断专行,大权独揽,致使朝纲混乱。他们要求皇帝彻查李知行的所作所为,并借此机会削弱内阁的权力,将更多的权力收归六部。

  而以御史台为首的言官们,也开始大肆抨击李知行的施政方针,称其推行的新政损害了众多士族的利益,导致民怨沸腾。他们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废除新政,还天下一个太平。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暂代首辅之职的王弘文有些应接不暇。他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与李知行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在各方势力的压力下,他只能疲于应对,朝局也因此变得愈发混乱。

  与此同时,民间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民众,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带领下,开始聚集在京城的街头,要求朝廷给个说法。他们高举着写有“废除新政”“惩治贪官”等字样的横幅,大声呼喊着口号,场面一度失控。

  李众看着这混乱的局面,心中焦急万分。他原本以为让爷爷昏迷,暂时瘫痪朝廷,就能给李众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料。

  就在李众心急如焚的时候,他的好友,也是翰林院的编修陈墨找到了他。陈墨一脸焦急地说道:“李兄,如今局势危急,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李众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现在各方势力都在趁乱兴风作浪,想要平息这场风波,谈何容易。”

  陈墨沉思了片刻,说道:“依我看,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朝局,安抚民心。你爷爷推行的新政虽然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大炎的发展是有益的。我们可以先将新政中一些不太成熟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向民众解释清楚,争取他们的支持。”

  李众眼睛一亮,觉得陈墨的话很有道理,“此计可行!但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争斗不休,想要推行新政的修改,谈何容易。”

  陈墨笑了笑,说道:“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分化瓦解那些反对势力了。比如周文远一派,他们之所以反对新政,无非是为了一己私利。我们可以许以一些好处,让他们不再反对。而对于言官们,我们可以通过皇帝的权威,让他们闭嘴。”

  李众听后,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他决定先从皇帝赵元彻入手,向他说明新政的利弊,以及修改新政的必要性。

  于是,李众求见了皇帝。在御书房内,李众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也深知新政对大炎的重要性,但如今各方压力巨大,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李众,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但如今朝堂之上,反对声一片,朕若强行推行新政的修改,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弹。”皇帝眉头紧皱,一脸忧虑地说道。

  李众连忙跪下,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若不尽快采取措施,恐怕大炎的根基都将动摇。新政虽有不足,但只要稍加修改,必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至于朝堂上的反对势力,臣愿出面说服他们。还请陛下相信臣,给臣一个机会。”

  皇帝看着李众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好!朕就信你一次。但你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再出任何差错。”

  得到皇帝的支持后,李众开始了他的计划。他先是找到了吏部尚书周文远,向他承诺只要他不再反对新政的修改,就会在官职升迁和利益分配上给予他一定的好处。周文远见有利可图,便同意了李众的提议。

  接着,李众又通过皇帝的命令,让御史台的言官们暂时停止了对新政的抨击。在解决了朝堂上的反对势力后,李众开始着手修改新政。

  他召集了一批有识之士,对新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套新的方案。新方案在保留了新政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一些过于激进的措施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容易被民众接受。

  在新政修改完成后,李众开始在民间大力宣传。他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向民众解释新政修改的原因和好处。同时,他还亲自到街头巷尾,与民众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李众的努力下,民众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他们开始认识到,新政的修改并不是要损害他们的利益,而是为了让大炎变得更好。

  然而,就在局势逐渐好转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人发现,在李知行昏迷的那段时间,有神秘人频繁出入政事堂。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朝堂上又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怀疑李知行的昏迷与这些神秘人有关,甚至有人猜测是李众为了争夺权力,暗中勾结神秘人对李知行下了毒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谣言,李众感到十分头疼。他知道,这一定是有人在故意造谣生事,想要破坏他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但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能消除民众的疑虑。

  就在李众一筹莫展的时候,昏迷多日的李知行终于醒了过来。当他得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看着疲惫不堪的李众,欣慰地说道:“众儿,你做得很好。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胆识和谋略。”

  李众连忙说道:“孙儿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如今朝局虽然有所稳定,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爷爷,您醒来得正是时候,还请您主持大局。”

  李知行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最要紧的,是要查出那些谣言的源头,还我们一个清白。同时,我们也要继续推进新政的实施,不可半途而废。”

  在李知行的主持下,朝廷开始对谣言事件展开调查。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查出,这些谣言是由一些不满新政的士族暗中散布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新政的实施,维护自己的利益。

  真相大白后,那些造谣生事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李知行和李众的清白也得到了证明,朝局再次恢复了稳定。

  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大炎的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在李知行和李众的努力下,大炎的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这段惊心动魄的朝堂风云,也成为了大炎历史上一段难忘的记忆。

  随着新政步入正轨,边境却突然传来急报。北境蛮夷趁大炎内乱,集结十万铁骑,直逼雁门关。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气氛剑拔弩张。李知行虽身体未愈,仍强撑病体站出:“如今内患已平,正是彰显大炎威严之时!”他力排众议,启用蛰伏已久的老将秦战,命其率军出征。

  李众主动请缨,愿随秦军历练。战场上,他凭借对兵法的钻研与浩然正气,协助秦军设下奇谋。在雁门关下,秦战与李众里应外合,以火攻大破蛮夷营寨,蛮夷首领仓皇而逃。此役大捷,不仅稳固了大炎边疆,更让李众在军中崭露头角。班师回朝后,百姓夹道相迎,李众望着欢呼的人群,深知守护大炎之路,道阻且长。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1024/2618538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