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弹洗地 > 第663章 最狠的打脸

第663章 最狠的打脸


“林舟同志,”窦院士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语气听似客气,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你的报告,很精彩,很……科幻。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点,我们都很感谢你。”

他话锋一转,变得锐利起来:“但是,我们搞科学的,不能只抬头看天,忘了脚下的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今天,不想讨论你那座空中楼阁有多漂亮,我只想问问你,你的‘地基’,到底牢不牢固。”

他拿起桌上那本大部头,高高举起:“我这里,有一个很简单,很基础的问题,想向林舟同志请教一下。”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抑扬顿挫的,仿佛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的语调,一字一句地说道:

“请问,在三元铁-铬-碳合金相图中,当碳含量为0.3%,铬含量为13%时,其共析转变温度点,会比二元铁碳合金的A1线,发生多大程度的偏移?其形成的共析体,是珠光体,还是莱氏体?请从奥氏体相区稳定元素和铁素体相区稳定元素的替代固溶理论,进行阐述!”

问题一出,全场哗然。

大部分年轻人都听懵了,这问题,太偏,太刁钻了!这几乎是几十年前,北极熊帝国教材里的一个犄角旮旯的知识点,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纯粹就是用来考验学生基本功的。

而那些老专家们,则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来了,来了!正主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台上的林舟身上。

陈毅年部长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没想到,窦成芳会用这种近乎于“随堂测验”的方式,来公开羞辱林舟。

然而,林舟的反应,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没有丝毫的慌张,甚至,连思考的停顿都没有。

他只是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无奈,和一丝……看穿一切的戏谑。

“窦老,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背后的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极其潦草的三维坐标系。

“按照您刚才引用的,那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北极熊帝国的学者,伊万诺夫编纂的《合金相图原理》中的理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共析点下移约20摄氏度,形成以珠光体为主的混合组织。”

他顿了顿,话锋猛地一转,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重重一点!

“但是!这个答案,是错的!”

“什么?!”窦院士脸色一变。

“错得离谱!”林舟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伊万诺夫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固溶体模型上的,他完全忽略了,在高温下,铬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会形成一种短程有序的‘原子团’,这种原子团,会极大地阻碍碳原子的扩散,从而,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共析转变的能垒!”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共析点不仅不会下移,反而会‘上浮’大约50摄氏度!并且,由于碳扩散受阻,形成的根本不可能是珠光体,而是一种介于贝氏体和马氏体之间的,非平衡的,片状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组织,在你们的教科书里,连名字都没有!而在我的理论体系里,我们称之为——‘量子钉扎相’!”

他还没说完,又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了一长串复杂的微分方程。

“另外,窦老,我冒昧地提醒您一句。您在1958年,主持研发‘13铬’不锈钢时,遇到的那个铸锭中心区域,反复出现,无法用任何热处理方式消除的‘带状脆性偏析’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您沿用了这个错误的理论!您如果当时,能将淬火温度,提高60度,而不是降低30度,那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

“轰!”

林舟的这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礼堂里炸响!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台上的林舟。

这……这是什么情况?

这已经不是回答问题了,这是当着全国专家的面,指着冶金界泰斗的鼻子,说他几十年前的研究,从根上就错了!

这是……赤裸裸的,最狠的打脸!

窦院士的脸,“唰”的一下,从猪肝色,变成了惨白色。他张着嘴,手指着林舟,身体因为极度的愤怒和震惊,而剧烈地颤抖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你……你……你胡说!一派胡言!”

“我是不是胡说,您回去,拿一块‘13铬’的钢锭,重新做个热处理实验,不就知道了吗?”林舟摊了摊手,一脸的无辜。

“噗——”

窦院士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眼前一黑,要不是身旁的钱司长眼疾手快扶住了他,他恐怕就要当场昏过去了。

“林舟!你不要太猖狂!”钱司长扶着窦院士,自己也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林舟,厉声喝道,“你懂什么高分子化学?我来问你!聚丙烯的等规度,是由什么决定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是α型,还是β型?!”

林舟看都没看他,随口答道:“等规度由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决定,而您说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本身就不存在所谓的α或β活性中心,那只是早期科学家的猜测。它的本质,是四氯化钛与三乙基铝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空间构型的,双金属桥式络合物。您要是对这个感兴趣,我可以把它的量子化学模型,画给您看。不过,我估计您也看不懂。”

“你!”钱司长被噎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还有我!”孙教授也站了起来,“林舟,我问你,氮化硅陶瓷的烧结,为什么必须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林舟叹了口气,像一个无奈的老师,在面对一群不开窍的学生。

“孙教授,因为氮化硅在常压下,加热到1800度,不会熔化,而是会直接分解成硅和氮气。这个,是写在大学无机化学教科书第三章第二节的知识点。您,是不是忘了?”

“我……”孙教授一张老脸,瞬间涨成了茄子色。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1605/4415664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