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我……服了
怀疑,是最初的、最普遍的情绪。
但军令如山。
在林舟带着他的团队,以及一整套被严密封装的“玄鸟”小型终端,亲自进驻工厂后,一场前所未有的、以“土法上马”和“黑科技”相结合的、悲壮而又豪迈的总攻,正式打响。
第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便是那台被工程师们私下里称为“洪荒巨兽”的特高压变压器。
它的心脏——铁芯,要求一种当时闻所未闻的、具有极高磁导率和极低损耗的“取向硅钢”。
“我们没有这种钢!”炼钢车间的主任,一个壮得像头熊的汉子,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最好的硅钢,用在发电机上,损耗率都比图纸上要求的高了五倍!这根本炼不出来!”
“配方,我们有。”林舟拿出的,是“玄鸟”经过数亿次原子级别模拟后,给出的最佳合金配比和冶炼温控曲线。那张温控曲线图,长达数米,精确到了每一分钟,应该加入哪种微量元素,炉温应该提升或下降零点几度。
“这……这比伺候月子还精细!”炼钢主任看着那张图,目瞪口呆。
没有精密的温控设备,就用最原始的办法!
几十名经验最丰富的看火师傅,被召集到了那座被秘密改造的、小型的“特种钢一号高炉”前。他们不分昼夜,三班倒,像古代的剑师一样,死死地盯着炉口那不断变幻的火焰颜色。
林舟的团队,则带着各种奇怪的、连接着“玄鸟”终端的传感器,在炉体外侧,不断地测量、记录、计算。
“三号观察口,火焰颜色,青中带紫!温度偏高0.8度!立刻加入三号冷却剂,2.7公斤!”
“注意!第72分钟,准备加入‘稀土催化剂’,误差不能超过半秒!”
整个炼钢过程,变成了一场充满了原始与未来交织的、诡异的仪式。老师傅们凭借着几十年的经验,用肉眼判断着炉火的“气色”,而林舟的团队,则用超越时代的数据,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注入了神启般的精确指引。
七天七夜后,当第一炉合格的、闪耀着奇异金属光泽的特种硅钢出炉,并经过测试,其性能指标,竟然与“玄鸟”的模拟数据,相差无几时,整个炼钢车间,沸腾了!
那位壮硕的炼钢主任,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那块冰冷的钢锭,像是在抚摸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他转过头,看着那个始终一脸平静的年轻人,眼中,第一次,露出了深深的敬畏。
接下来,是绕组加工。
如果说铁芯是心脏,那绕组,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
1000千伏的电压,要求绕组的铜线,粗如孩童的手臂,而包裹着它的绝缘层,更是厚重得史无前例。更要命的是,长达数千米的绕线过程,不能出现任何一点的瑕疵、一个微小的气泡,否则,在恐怖的电压下,那里就会成为第一个被击穿的“阿喀琉斯之踵”。
没有那么巨大的、可以进行精密绕线的车床。
怎么办?
造!
机械车间的老师傅们,在林舟提供的、经过“玄鸟”优化的结构图纸指导下,硬是用厂里现有的材料,东拼西凑,焊出了一个巨大的、如同恐龙骨架般的、简陋的绕线平台。
绕线的那一天,整个车间,鸦雀无声。
数十名最心灵手巧的女工,穿着特制的、不产生静电的工作服,站在平台四周。她们的动作,缓慢、整齐,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庄严的舞蹈。
巨大的铜线卷,在她们手中,一圈,又一圈,无比顺滑地,缠绕在巨大的绝缘筒上。
林舟,则和他的团队,拿着一个连接着“玄鸟”终端的手持式扫描设备,像个幽灵一样,在平台内外,来回地、一寸一寸地,扫描着正在成型的线圈。
“停!”
他突然喊道。
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林舟指着其中一处,对身边的工程师说:“在第732圈,内层绝缘漆,检测到一个直径0.05毫米的气泡。立刻进行标记,并采用‘三号方案’进行修复。”
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0.05毫米的气泡?!
这……这是用什么眼睛看出来的?!
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扫描设备的屏幕上,“玄鸟”正用红色的警告框,清晰地标示着那个肉眼根本无法察觉的、致命的缺陷。
当这个巨大的、如同史前巨蟒般的线圈,最终完美地完成绕制时,所有参与其中的工人,都虚脱般地,瘫坐在了地上。她们看着自己的双手,脸上,是疲惫,更是创造了奇迹后的、难以置信的自豪。
如果说,变压器的诞生,是一场关于“力量”与“精密”的史诗。
那么,绝缘子的烧制,则是一场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完美合奏。
“雷霆脉络”所需要的,不是那种小小的碟形绝缘子,而是长达十几米、重达数吨的、巨型的复合空心瓷套。
负责这个任务的,是厂里一位国宝级的、名叫贺万山的老匠人。他烧了一辈子的工业陶瓷,脾气和他的作品一样,又臭又硬。
当他看到图纸上那个巨大的、造型奇特的瓷套时,他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烧不了!绝对烧不了!”他指着图纸上那流畅的、非线性的伞裙结构,吹胡子瞪眼地对林舟说,“这么大的玩意儿,这么复杂的形状,在窑里,一定会裂!神仙来了也烧不成!”
林舟没有和他争辩,只是递给了他两样东西。
一样,是“玄猴”推演出的、全新的高强度氧化铝陶瓷配方。
另一样,是一张精确到秒的、长达二十米的烧制与冷却温控曲线图。
“贺老,”林舟平静地说,“您只需要,相信您的手艺,以及……相信科学。”
在那个为此专门建造的、如同巨龙之口般的巨大窑炉前,贺万山,这位固执的老匠人,和林舟,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展开了一场长达半个月的、无声的较量。
贺老,凭借着他“望闻问切”的绝活,判断着窑内的火候。
而林舟的团队,则通过遍布窑体的传感器,为他提供着肉眼无法洞察的、内部的温度梯度变化。
从最初的彼此怀疑,到后来的相互印证,再到最后的全然信任。
当窑门开启,那根巨大的、通体洁白如玉、光滑如镜、在灯光下闪耀着温润光泽的巨型瓷套,完好无损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贺万山,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老泪纵横。
他颤抖着,伸出满是褶皱和老茧的手,轻轻地、无比珍爱地,抚摸着那冰冷的、却又凝聚了他一生技艺与全新科学结晶的“作品”。
他转过头,看着林舟,嘴唇哆嗦了半天,最终,只说出了三个字:
“我……服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1605/4436068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