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真正的好消息
几位二世祖背着厚厚的字典文稿回了京城,亲自上殿面见皇帝,把字典献上去。
宋明珠想得周到,直接给他们把样都打出来了,用的是竹笔小字,绿豆大,但是又看得很清楚。
就是很考验雕版师父。
京城书坊的雕版师父:“……”
眼睛都快瞎了!
皇帝收到文稿跟样书,先自己看了看,然后交由翰林院大学士题序,跟拼音读写规则一起在全大夏推行。
当然了,封赏是免不了的。几位主力编纂人员都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准入翰林院。官职没有,算个牛马打工人。
但他们爹娘都很高兴。
儿子总算是务正业了,多亏了明珠郡主啊!
几家凑了一车谢礼送给宋明珠,还有那几个小子显摆的信一起。
宋明珠收到信,提笔打包回了一封。
“诸君只到这里就满足了吗?可曾看见面前那座名为‘词典’的山峰?它就是你们现在要攀登的对象啊!”
各位二世祖们:“……”
呔,明珠郡主害他们!
想他们原先都是潇洒倜傥的公子哥儿,京城百姓见了谁不夸一声风流?
而今他们身上背着书包,随身携带纸笔,不管走到哪儿,想到一个点子就立马记下来,活像当代苦行僧。
哪里还有什么世家公子的风范?
但是!好像姑娘们看到他们……那眼神儿更加崇拜了耶!
二世祖们不禁挠头,哎呀,这事儿有点不好办啊。
要不就此为止?
不,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他们都编出了拼音读写规范跟字典,算是走到了半山腰。接下来就算是爬,也得爬到山顶上去。
只是词典的编撰工作更加庞大、复杂,短时间内编不完,根本编不完!
算了,还是听爹娘的,先成个亲,然后有了贤内助,再来专心编撰词典。
另一边,皇帝武德爆发,不仅从北辽那儿拿回了失地,还把北辽打得龟缩一隅。北辽拿了大夏几十年岁贡,如今也轮到北辽来给大夏上贡了。
大夏可不要绢布什么的,只要马匹跟粮食,都是实打实的东西。
民间一片沸腾。
不少先帝旧臣出来,涕泪交加地上书皇帝,高奏凯歌。
王师回朝那一日,百姓十里相迎。不少北人渡河寻亲,他们看到这边的生活,与这边的人抱头痛哭。
吐蕃那边本来想趁着大夏跟北辽开战,想咬大夏一口,然后喜迎陈老将军的铁骑一支。
如今大夏的行军都不是自己走的,而是厢兵先行,铺设滑轨,然后上面架设四轮车斗,辅以驮马和少量人力,溜着走的。
战斗的有生力量得到充分休息,到达目的地之后犹如猛虎出笼,剽悍无比,生生吃掉了吐蕃一半的国土,逼迫吐蕃王庭西移。
吐蕃再次求和休战,陈将军趁机讹了吐蕃数万匹军马,将士们从上到下都喜滋滋的。
馋得南方军直流口水,只盼望大理赶紧出来蹦一下,好给他们送点儿功绩。
大理:“……”
有种被虎狼盯上了的感觉,瑟瑟发抖。
如今,因为对北辽和对吐蕃的胜利,整个大夏都洋溢着一种好战的情绪。就是坐在民间的茶馆里,也能听到大家伙儿议论着怎么收复西凉。
西凉:“……”
它这几年还算安分,在大夏跟金朝之间保持了中立态度,大夏点它做什么?
第一批经过武学堂系统培养过的青年进入军队,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指挥能力都相对突出,很快就从普通士兵晋升到了小队长。他们欠缺的,就是实战。
而实战就是功绩。
此外,民间青年参军的情绪也日益高涨。
原因有二。
第一,自来水系统在这么多年的演化之下,已经在一些地区进化成了灌溉系统,使得灌溉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再加上陆农官这些年一直在培训高产量的稻种,大夏的稻种一直在更新迭代,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再加上洋芋这种作物,民间的粮食整体略显充盈。
另外,宋长河在宋明珠的鼓动之下,经过一整半的打磨,推出了脚踏插秧机。采用工械插秧、人工补种的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当今农耕的方式。
使得耕种变得轻松起来,提高了耕种的效率,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要。
那多出来的劳动力怎么办呢?
自然就往外出做工跟跟参军两方面转移了。
第二,大夏如今参军,要求虽然严格,但要是能选中的话,待遇也是不错的。
就算是普通士兵,每月也有三百文的月饷钱,还有七斗的月粮,以及春衣和冬裳。职级越高拿得越多。
另外,由于大夏基础建设的发展,士兵的装备及战车、弓弩等军事器械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加上大夏的医疗水平整体比从前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士兵的死亡率比十年前降低了许多。
另外,如果士兵死亡,朝廷也有相对丰厚的抚恤待遇以及家人安置政策。
如果士兵退役,朝廷会保留士兵的军籍,发放相应的补助金。
补助金有两种领取方式,一种是每月发从前一半的饷钱跟月粮,一直发放到去世。一种是一次性领取固定额度的安置费,怎么用随自己安排。
所以,如今在大夏参军这条路,已经从得已的选择,变成了一条光荣神圣的大道。
士兵们如今都想着建功立业,不负这一腔热血。
你只要去兵营里走一走,就能听到整齐划一的声音。
战吗?
战啊!
以华夏铁兵,踏破贺兰山缺!
甚至,赵宝珠还借着武学堂里的女武人没地方可去的由头,通过坚持不懈地争取,组建了一支女子禁军。成为大夏第一个也是唯一拥有女子禁军护卫的公主。
当然了,赵宝珠也没忘了宋明珠,送了一支女子侍卫给宋明珠。
如此,宋明珠就有了两支侍卫队。
与此同时,朝中经过三年的讨论、观察、辩论,以及各位大臣之间的角力,皇帝终于宣布,开设女子科考。
“朝廷今设女子科考,形式与男子科考一致,旨在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2074/2568470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