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明珠学堂
村里人的愿望是朴实的,都期望村里能出几个人才,让他们名扬一方。
“村正,这学堂外面,也得挂个牌匾吧?”有人出声。
“是该挂的!”村正回应道。
“起的什么名儿啊?”那人又问。
“还没起呢!”村正望向宋明珠,道,“明珠啊,这学堂你出的钱,你起名儿吧!”
宋明珠摆手。
“我就出了点钱,村里各位叔伯一起修的!大家都出了力,不如就叫‘宋家台学堂’吧?”
她倒是不居功。
“好孩子!”村正摸摸宋明珠的脑袋,对村里人道,“这学堂呢,能修成,大家全都有功劳!
不过呢,这事儿是明珠提起来的!要是没有她,就算我们空有一身力气,也修不了学堂!
所以啊,我想,这学堂……就叫‘明珠学堂’吧?”
村里人瞬间安静下来。
梅氏看到这一幕,心里感觉有点冷。
看吧,这就是他们村里的人……
但尾音还没出来,就听到村里人又沸腾了起来。
“明珠学堂!好名字!”
“是啊!明珠那么聪明!”
“要是我家孩子也跟明珠一样聪明就好了!”
“是啊!”
“叫‘明珠学堂’好啊!”
“……”
宋明珠跟城墙一样厚的脸皮,居然被村里人恭维得有点脸红了。
哎呀,大家这么夸奖她,她会飘的!
“明珠她娘,你生了个好女儿呀!”
“是啊!明珠她娘,你生的女儿真好啊!”
“明珠她娘……”
婶子们又去恭维梅氏,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娘……”宋明珠贴到她娘身边,仰起头望着她娘笑。
娘,你看,村里人都夸你呢!
梅氏悬着的心放下来,望着女儿发自内心地笑了。
村里的婶子们继续恭维伍老娘。
“婶儿,你有个好孙女儿呐!”
“婶子,你是个有福的!”
“老婶儿……”
伍老娘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热情,给大家弄得十分局促。
宋长河就在旁边,望着老娘、妻子跟女儿,乐呵呵地笑。
见气氛好,村里几个平时就喜欢拱热闹的,就喊:“长河,之前你娘六十大寿,说要请戏班子的,到现在还没请呢!”
“是啊!”
“再不请就到明年啦!”
也不怪宋长河,他手头的事是一件接一件,就没停过。
村里人也是跟着赶完了草帽,又赶着夏收、秋种,然后又赶上跟肖家村闹事。
接着又是秋收。
然后就是修学堂。
村里人仔细品了品,感觉有点不大对劲儿。
“不是!村正,咋觉得我们跟驴一样,一年到头被赶得团团转呢?”终于有人回味过来了。
其他人被他这么一说,也去闹村正。
“哎你不说还不觉得!你一说……那可不是吗?”
“村正!村正您给个说法呀!”
村正脸上笑着,嘴上骂:“吃饱了不是?个个懒得跟猪似的!不赶着你们,你们跑得起来?”
瞧瞧大家伙儿今年的样子,再想想去年的样子——
去年,大家伙儿那是收紧了裤腰带,面带菜色,咬着牙干活,苦中作乐。
今年,哪怕是村里收成最差的人家,稀粥也能管饱。所以大家干起活儿来,那是发自内心地快乐。
这变化,说翻天覆地也不为过。
“嘿嘿……”村里人讨了一通骂,也不恼,就傻笑。
“村正,我们都知道呢!”有聪明的赶紧找补,“我们都知道你是为了我们村子好!”
谁都知道村正是为他们好,大家就是嘴上调侃一侃。
要是谁真去骂村正,那就是良心被狗吃了,不配做人了!
“好了,我也知道你们!今年大家都辛苦,但好在今年的结果还不错!”村正简单做了个总结,把话头抛给宋长河,“那个,长河啊,你看那个戏……”
宋长河就笑:“我明天就去镇上请戏班子!”
书吏目睹了宋家台修学堂的全过程,心情激荡地忍不住在纸上落下一笔。
“宋家台人以朴实、勤劳的姿态,在黄土之上修起了一座宽阔的学堂,用他们的肩膀托起孩子们的将来……”
是的,书吏又回来了!
……唐知县听说宋家台要修学堂之后,就把他给派回来了!
“从此,宋家台的孩子们能两脚干干净净地走进学堂,捧起书本读书……”
想到那样的场景,书吏忍不住泪湿眼眶。
“村人们欢呼,互相庆贺!
他们对着苍天拜谢神明,对着北方拜谢陛下,对着南方拜谢知县大人!
他们还感谢村正与宋师傅!
他们并没有忘记是谁带他们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
比起书吏,镇上的戏班子更激动。
老天爷,他们等宋长河这场戏,从夏天等到秋天,又从秋天等到冬天,如今可算是等到了!
冬天了,除了镇上的庙会,周围村子请戏的少。
所以班主特别高兴,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宋师傅,还以为你们村的戏不唱了呢!”班主道。
“已经说好的,哪能不唱呢?”宋长河道,“就是村里直到现在才得空而已!”
“我们都听说了,你们在修学堂!”班主十分佩服地道,“不愧是你们宋家台啊,再难的事儿都难不倒你们!”
如今,说到宋家台,镇上谁不得夸一句有魄力?
说干就干!
就连原先镇上那几个敢跟里正打擂台的,听说新开的两家老号铺子跟宋家台有关联,都不敢上门去闹。
……他们倒不怕宋家台浑,但他们怕浑人有靠山啊!
如今朝廷是刚打完乡绅又打大户,哪怕他们再狗,也不敢在这时候冒头。
别回头跟肖家村那波人一样,被连根拔起,以后都别想再起来了!
镇上的汪掌柜跟李掌柜,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宋家台”三个字带给他们的好处。
他们听人说宋长河来镇上请戏班子,当即赶过来戏班这边。
“宋师傅,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们两家的叔伯今年又去了沿海走商!”
两人连连致歉。
“不然你们村学堂落成,他们肯定是要来的!”
宋家台修学堂的事,两人都在信里跟自家长辈说了。
但信到的时候汪郎君跟李郎君正要出发。
“哎呀,又错过宋老弟的大事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2074/2568499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