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228章 风水宝地宋家台

第228章 风水宝地宋家台


京中,皇帝下了朝,喊上唐尚书一起去尚书房。

无他,唐知县的折子又到了。

唐知县这人很有意思,给他亲爹跟老泰山的信都走的皇帝的渠道,十分不见外。

主打一个坦坦荡荡。

搞得皇帝倒不好去查他什么了。

皇帝先把唐知县托他转交的家信交给唐尚书,唐尚书心知儿子既然敢这么干,就代表家信里面没有什么。

于是当着皇帝的面就拆开了。

……真要有什么,那必定是自家心腹亲自送回来。

只看了一行,唐尚书的胡子就翘起来了。

“均一的信里写了什么,爱卿这么高兴?”皇帝奇道。

“他媳妇有孕了!”唐尚书也没隐瞒,乐呵呵地道。

哎呀,澧阳县真是个风水宝地呀!他儿子一去,第一年就靠自来水挣了一功。

过了还没三个月呢,又来折子说脚踏犁的事。

当时皇帝喊唐知县一起来看折子,可把唐尚书惊讶到了。

那宋家台可真是旺他儿子呀!

没白费当初他给宋家台的牌坊拨银子拨得那么痛快!

然后,这又才三个月,就又得了个大喜讯!

唐尚书觉得这事儿来得真好,比他儿子让陛下夸奖还让人高兴。

“哎哟,那是好事呀!”

皇帝也很高兴,立即吩咐内侍,给唐尚书赐了一堆补品,让他给捎去澧阳县。

“多谢陛下!”唐尚书喜滋滋地替儿媳妇收了礼,末了,脸色一转,又十分担忧地道,“臣的孙儿女玉珠,去年来信,说她爹初到澧阳县时水土不服,瘦了好多……”

皇帝:“……”

去年的事你早不说晚不说,现在拿来说,是想干什么?

“我看均一在澧阳县过得挺好的,还有人给他送稻花鱼吃……”皇帝酸溜溜地把折子递给唐尚书,“稻田里养的鱼呢,朕都没尝过呢……”

唐尚书接过折子一看,哎呦,这形容是不错!

但是,儿子呀,你不该写得这么详细呀!

至于那个“微微一嚼,稻花香气萦绕口中”……突然就想尝尝是怎么回事?

“哎,算了,爱卿你也别走了,留下来吃饭吧!”皇帝把这份折子看了两遍,是真的不想忍了,“朕请你吃蒸鱼!”

君臣二人都不知道,图文版的宋家台稻花鱼,已经在路上了……

----------

宋家台,宋明珠骑着她的脚踏车,在村里到处溜达。

身后跟了一群小屁孩,个个都眼馋得要命。

“明珠,你这车,能给我骑骑吗?”有个跟宋明珠岁数差不多的小丫头,鼓起勇气问。

“不行!”二狗子就在一旁拦住那丫头,“这是明珠的!弄坏了你赔呀?”

那丫头挨怼,弱弱的就想哭。

宋明珠拍了二狗子的胳膊两下,笑盈盈地对那个女孩儿道:“可以给你骑呀!”

“啊,真的?”那女孩瞪大让泪水糊住的眼睛,不敢相信地问。

“我宋明珠什么时候说过假话?”宋明珠就道,“不过呢,你们得排队,一个一个来!哦,对了,二狗子、二毛二壮,你们到前头来!”

这几个是自己人,自然是要排在最前面的。

然后,宋明珠又点出人群里所有的女孩。

“你们排在中间。”

女孩儿们十分欣喜。

其他男孩再排在后面。

“都排好了!不准抢!不准推推嚷嚷!”

所有小孩都不敢有意见,都一个个围过来,听话地排成一条。

二狗子见宋明珠把自己放在最前面,兴奋得脸都红了。

……他一直没敢说,他也眼馋宋明珠的脚踏车好久了。

“先说好,从这里到牌坊下面,一个来回算一圈。”宋明珠选了最平整的一段路,安排道,“一个人骑一圈,下来就换另一个。”

她这车后面有辅助轮,基本上摔不了。

二狗子先上。

老实说,他很紧张,坐上脚踏车之后身体僵硬,跟个木桩一样。

“胳膊放松,但是肩膀不要晃!”宋明珠传授二狗子诀窍,“背挺直,用腿使劲儿!对,就是这样!屁股不要扭!用腿!腿——”

骑了半圈,二狗子终于找到了点感觉,再回来时就顺畅多了。

可惜一圈到了,他要让给二毛了。

……他是真心不想下来呀!

其他孩子纷纷围过来问。

“二狗子,感觉怎么样?”

“二狗子,脚踏车好骑吗?”

“二狗子……”

“哎呀,都别问了!”二狗子既兴奋又烦恼地道,“你们自己去骑一下就知道了!”

主要是他词穷,说不上来。

“反正吧,就跟乘着风一样!”

听二狗子这么一说,孩子们更加兴奋了。

一个骑上去,剩下的就跟着一起跑。

“哇——”

大人们从田里抬起头,看着一群丫头小子在村道上玩,也没人再去说什么“丫头片子也跟着玩”之类的话了。

顶多就是喊上几句。

“你们小心点!”

“玩会儿就回去!”

“回去的时候别忘了在路上捡几根柴火!”

玩就玩吧,反正跟着宋明珠玩也差不了!

但在宋家台之外,在镇上所辖的其他村,在澧阳县的其他乡镇,在大夏朝的其他州县,还有无数丫头片子在水深火热里挣扎。

她们或从小不受待见,在叱骂中长大。

长到七八岁被送到乐坊,或十一二岁被卖入烟花柳巷,又或被卖入大户人家当丫环,或者以豆蔻之龄给老汉做妾……

这是下层普通人家的女儿之现状。

但富贵人家的女儿又何尝没有自己的艰辛呢?

就算是士大夫家的女儿,也被要求以孝谨贞淑为先,同时还要习女红、刺绣、烹饪等等。

她们是一件物品,生下来就被爹娘估以价钱,摆在某个位置上。

无非是价钱估的有多少,赖以生存的根本有所不同,摆的位置有高低而已。

但书吏却在宋明珠身上看到自由生长。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宋家台跟别处的不同,在他的日志里记了一笔。

“吾以为,宋家台村人在此一事上,已经超过了许多人和地方。

孩童们不分男女,跟在明珠小儿身后,欢快地呼喊。

吾从他们的声音里,感受到了……力量。

他们就像田里的稻子一样,在农夫的精心呵护下,自由地生长……”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2074/2568503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