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手榴弹的行家
没办法,轻步兵所能携带的物资也就二十来公斤,再重就会影响穿插和快速行軍了。
而这样的重量按照一把步枪四公斤,再加上大概三十发步枪子弹以及不到六到十枚的手榴弹,再然后就是装炒面的粮食袋了,这些加起来大约二十公斤左右。
没错援潮軍入潮的时候就是三十发步枪子弹,和米軍人均三百发那是十倍的差距。
虽然比抗战初期的人均三发子弹就得上刺刀的那种情况要好得多,毕竟也接受了全啯尤其是东苝兵工厂,当然因为时间太短的缘故,再加上才刚刚打完解防战争因此子弹消耗并没有缓过来。
但是要是和米軍打消耗战那也是痴心妄想。
不过还好的是虽然子弹不多,但是手榴弹却是不少。
这点和米軍那是截然相反的,米軍子弹带上两三百发,手雷却是只有人均两三枚,但是援朝軍那基本是六枚起步,如果是突击手更是十枚到十二枚,因为在长时间的作战中发现手榴弹作战要更为划算。
而且和子弹不同,手榴弹的制造更为简单,材料也更容易获得,所以手榴弹的储备以及制造速度要原大于子弹,因此援潮軍才能装备如此多的手榴弹,并且还是改良版本的手榴弹。
要知道早在一九三八年,八路軍在山茜地区建立的兵工厂,就开始研究改良得制木柄手榴弹。
工人们发现原版的木柄过长不便携带,于是将其缩短至二十八厘米,这一改动让投掷更加灵活。
同时,还改良了引信结构,将得制五秒延时缩短为四秒,这个细微的改动在后来的游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着在一九四零年的佰团大战中,八路軍将手榴弹战术与游击战相结合,创造了"三三制"投弹配合战术。即三人为一组,第一人负责投掷,第二人负责观察,第三人负责补充弹药。这种战术在破袭小鬼子碉堡时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仅在第一阶段战斗中,八路軍就用这种战术摧毁了小鬼子据点二百多处。
然后到了解防战争时期,手榴弹战术进一步发展。一九四六年,第一野战軍在运动战中发展出"连续投掷法"。这种战术要求士兵能在快速移动中连续投掷三到四枚手榴弹,每枚间隔仅一到二秒。到了一九四七年廖沈战役期间,第四野战軍在攻坚战中首次采用这一战术,一举突破了老鳉軍队在铁岭的防御工事。
随着手榴弹在作战中显得越发重要,于是到了一九四八年,各根据地的兵工厂开始推广"标准化生产"。
太岳区的兵工厂率先采用模具压制技术,将手榴弹弹体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同年底,晋区开发出改良型木柄手榴弹,其特点是采用双层弹皮设计,爆炸后可以产生大量破片,杀伤力显著提升这点有点类似于以后的钢珠手雷。这种改良型手榴弹在萍津战役中表现出色,成为后来五一式木柄手榴弹的重要参考。
然后在一九四九年初,第三野战軍在渡江战役前夕,专门组织了手榴弹投掷训练。他们在长江岸边设置模拟船型靶,要求每名战士能够准确投掷到二十米外的移动目标。这种专门训练为后来援潮軍的手榴弹战术奠定了基础。
如此一年以后的一九五零年十月,援潮軍入朝之初,装备情况并不理想。
不仅仅是没有制空权,没有重炮,甚至连子弹配发也是稀少每个援潮軍只有三十来发子弹。
但在手榴弹方面,却拥有着相当充足的储备。这得益于一九五零年初期,栋苝軍区就开始着手研制新型手榴弹。沈羊、蛤尔兵等地的兵工厂在原有木柄手榴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更适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改良型号。
这种改良型手榴弹采用了防潮木柄设计,即使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五一式木柄手榴弹的研发过程充满技术突破。在一九五零年初,沈羊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发现,传统木柄手榴弹在极寒天气下存在引信延时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改进了引信装置,采用双重密封结构,有效防止了潮气侵蚀。同时,将木柄改用经过特殊防寒处理的桦木制作,显著提高了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
所以在第二次战役中,很少有见到援潮軍的木柄手榴弹出现哑火炸不响的情况。
当然不仅不哑火,其爆炸威力以及杀伤甚至还要更强于米軍的菠萝手雷,毕竟此时的手榴弹已经不是一九四零年时李云龙所说的那个一炸两半的黑火药手榴弹了。
当时李云龙之所以嫌弃边区造的手榴弹威力差,除了是因为当时没办法制造TNT不得已之下用黑火药代替之外,还有铸铁外壳设计的不合理。
光滑的外壳并没有设计出预爆痕,导致爆炸时,只能炸成两半,但是经过多次改造之后的五一式手榴弹,不仅仅把黑火药换成TNT,还有双层壳体,能够产生更多的破片,让其爆炸威力还要更强于米軍的菠萝手雷。
不过因为工业还是有差距,所以在投掷方便上,还是逊色于菠萝手雷,因为菠萝手雷的保险弹片,因此可以把保险销拔掉的情况下一直握在手里都不用担心爆炸,甚至在不需要投掷的时候还能把保险销插回去。
而小鬼子的香瓜手雷以及木柄的手榴弹都没有办法做到如此,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的手雷才会都采用米啯的菠萝手雷的设计。
在部队携带与分配方案上,援潮軍也有独特之处。每名战士标准携带量为六枚,班组长携带八枚,而突击组成员则可携带多达十二枚。
为了解决携带不便的问题,援潮軍特别设计了改良型弹药包。这种弹药包采用多层帆布制作,内部设有专门的手榴弹固定槽,既保证了行軍时的稳定性,又便于快速取用。
当然携带大量的手榴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子弹携带量的不足,甚至手榴弹更为适合援潮軍的作战方式。
尽管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有限,哪怕是优秀的手榴弹投掷手也不过五六十米的距离,远远比不上步枪子弹几百甚至是上千米的有效射程。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3033/1111079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