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被逐出家门,全家跪求我给口吃的 > 第722章 改革春风吹满地

第722章 改革春风吹满地


蓝汐眼睛微眯,眸中闪过一丝冷意:“看身形气度,像是东瀛人吗?”

“不像。”

赵武肯定地回答,“那几人身手寻常,走路的姿态也没有东瀛忍者那种刻意收敛的痕迹,更像是本地的地痞无赖,或是...别处派来的探子,我等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监视,并未打草惊蛇。”

蓝汐快速过了一遍靖武候府最近和什么势力起过冲突,心中思忖着,公子此刻不在府中,处事需格外谨慎,既要护得老爷周全,又不能引发事端。

沉吟片刻,蓝汐开口道:“今晚便动手控制他们,不必下死手,打一顿给个教训。”

“警告他们,从此不得再踏足青州府半步,若敢再犯,下次见面,杀无赦。”

“是!”

赵武领命,身形一晃,如黑暗中的影子,悄无声息消失在书房内。

烛火再次稳定,蓝汐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文书上,笔尖悬在半空,久久没有落下。

谁都清楚,随着靖武候的势力越来越大,暗处的眼睛只会越来越多,往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了。

日子一晃来到四月中旬,经过整整三个月的招募,靖武军规模已初见雏形。

来自山东各地以及河北、河南、江苏的青壮们陆陆续续汇聚而来,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留在军中的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

整个青州府驻扎了一万陆军,山东其他各府的陆军加起来共有两万,剩余的两万陆军则陆续迁至莱州,统统编入靖武军序列,由老兵们带着训练。

如此一来,靖武军的海军规模已达到三万人,陆军与海军合计六万,正好满额。

陆军的带兵权全部交由靖武军和平山军的老兵负责。

这些老兵身经百战,既有实战经验,又对王长乐忠心耿耿。他们被分散到山东各地,每个府分配几千人,再往下分到每个县,便只有几百人,到了县里再分驻几处,每处不过百余人,规模和之前的百户所差不多。

这样的布局看似分散,却能让王长乐的势力渗透到山东境内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繁华的府城,还是偏远的县城,都有靖武军的镇守。

至于山东刺史,各州知府,指挥使会不会不爽,靖武侯府才不在乎,不服?

忍着!

各地靖武军的待遇以青州府为最优,这里的兵卒每人每月能领到一两五钱银子,外加三十斤小麦或玉米,逢年过节,还有新被褥、衣服、棉袄等物资发放。

其余各府的待遇相对稍差,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外加十五斤小麦或玉米,但即便如此,也远超大秦其他军队的饷银标准。

更重要的是,所有军需、粮食、军饷都不走大秦官府和兵部的渠道,全由青州府的靖武候爵府直接发放。

蓝汐特意派了专人负责此事,制定了严格的流程,严禁任何人从中贪污克扣,务必让每一个铜板、每一袋粮食都实实在在地落到兵卒手里。

平日里,靖武军的兵卒们除了刻苦训练,便卫戍地方、镇压不法之徒,维护着山东境内安宁。

而屯田、开荒等事务,则交由那些当初落选的青壮负责,他们在官府的安排下,或耕种田地,玉米,小麦...或参与工坊劳作,日子过得安稳充实。

整个山东境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无论是军营里震天喊杀声,还是田地里忙碌身影,亦或是工坊里叮当打铁声,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靖武侯爵府的势力,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悄然扎根、壮大。

靖武侯爵府正借着春日东风高速发展,皇城的嘉佑帝却在对火炮的期盼中坐立难安。

几乎每隔三日,嘉佑帝就会传召兵部尚书与工部尚书,追问火炮研制进度,语气急切,催促个没完。

两位尚书愁眉不展。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做火炮不知道这玩意有多折磨人。

嘉佑帝只给了几张图纸,连个能参考的实物模型都没有,就要他们造出能轰碎战船的火炮,强人所难没边儿了。

负责具体研制的老师傅们对着洛时安传回的详尽图纸,整日直嘬牙花子,图纸上的尺寸、厚度标注得一清二楚,可“精铁”二字背后的门道,却让他们犯了难。

大秦官营铁坊产出的“精铁”,用来打造刀剑铠甲还算合格,可要铸造能承受巨大膛压的火炮,其强度、韧性和纯度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工匠们按图索骥铸出的炮管,看似完整,内部却布满气泡和砂眼,活像一根粗笨的“铁麻花”,别说发射炮弹,稍一受力就可能崩裂。

有人想效仿锻造百炼钢的法子,用反复锻打的方式处理铁坯,可面对如此厚重的铁料和巨大的铁砧,师徒几人合力也难动分毫,最后只能作罢。

更棘手的是炮弹配方,洛时安的图纸压根没提这茬。

工匠们按传统“烟花”的配比调制火药,装进炮弹试射,要么推力不足,弹丸软绵绵地滑出炮口几十米就坠地,要么燃烧过快,没等发射就引发炸膛,炸得铁屑满天飞。

硝石的纯度、硫磺的提纯、木炭的颗粒粗细...每一个环节都是横亘在面前的技术壁垒。

大秦的手工业作坊式生产,根本突破不了这些超越时代的工艺限制。

三个多月下来,皇城西郊的“特械监”耗费了无数钱粮,炸膛事故频发,工匠们个个都有了心理阴影,伤亡名单拉得老长,连一门能稳定发射的火炮都没造出来。

兵部尚书每次去视察都提心吊胆,看着堆满案头的失败报告,阵阵发麻,却还得硬着头皮去向嘉佑帝回禀。

嘉佑帝哪里听得进这些难处,在他看来,王长乐一介地方诸侯都能造出火炮,举大秦能工巧匠之力,没理由做不出来。

于是乎,在这位心急的帝王连番催促下,工匠们只能铤而走险。

四月二十三日,众工匠用传统泥范法好不容易浇铸出一尊红衣大炮的炮管,自以为打磨光滑后,兴冲冲地推着去了试射场,装药、填塞、点燃引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3528/2254581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