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被逐出家门,全家跪求我给口吃的 > 第336章 按察使的提点

第336章 按察使的提点


按察使陈大人忽然又想到一件事,陛下在圣旨中说道朕览之甚悦,特加恩赏,以彰其才,但并没有特许其诗文刊行天下,更没有让礼部督办,国子监诸生传诵诗文,说的和做的明显不一样。

一念及此,按察使陈大人面色凝重,自己作为在场官职最高之人,听此圣旨,当为君父分忧,待会儿得好好跟王长乐说道说道,万万不可再做类似诗词了,多整点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文章...

王长乐恭敬叩首,声音洪亮:

“臣王长乐,叩谢陛下天恩!臣必当勤勉务实,安民守业,不负圣望!”

青州知府抹了把汗,按察使陈大人点了点头,看样子,王长乐年纪虽小,却是个聪明人,听得出圣旨蕴含的意思,自己稍微提点即可。

王长乐手持两道圣旨,只觉泰山压顶般沉重,火辣辣的烧心,自己已经被皇帝和朝廷注意到了啊,往后行事务必得更加小心,不能落人口舌。

王家众人蒙圈了,刚封了两个七品官,咋又整来个六品官啊,长乐这升官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还没等询问清楚,却见清兰县沈县令站了出来,众人一脸茫然,还来?

“王大人,还有文书。”

沈县令一开口,给王长乐整不会了,王大人...县尊你之前不是叫我长乐的么。

哦,原来我现在是六品官了啊,比沈县令还要高一品,再叫自己名字不太合适了。

王长乐作势欲跪,沈县令忙上前扶住,面带笑容,语气亲和,略显拘谨,毕竟王长乐已是六品官,地位高于他了,而且这又不是圣旨,再跪下就乱了上下尊卑,要被按察使大人批评的。

“青州卫百户、儒林郎王长乐,发明农具水车,灌溉农田千亩,惠及清兰县百姓。本县上报州府,经核准,特授王长乐‘劝农郎’衔(正八品虚职,无俸禄),赐县衙嘉禾旗一面,另赏官银二十两、细布十匹,以彰其功!”

相比前两个封赏,沈县令宣读的文书就不值一提了,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正八品劝农郎,对于如今的王长乐来说,一点用都没有,还有二十两银子,修一座水车都不够,皇帝真是抠门,但是这么多人看着呢,面子上还是要过的去。

上前半步,单膝微屈,双手接过文书:“长乐谢县尊抬爱,必当尽心农事,造福乡里。”

沈县令点了点头,至此,宣读圣旨,封赏结束,一车一车,一箱一箱的东西被衙役们抬进宅基地里,堆成了一座小山。

不用王长乐吩咐,母亲和姑姑还有小倩三人轻车熟路进了灶房,招呼着宅基地三个坊里的女娃子们准备饭食,这都是老规矩了。

王长乐请按察使陈大人,青州知府,青州卫指挥使等人进宅基地叙话,态度恭谨,沈县令低着头在一旁倾听,神情激动复杂。

小倩煮了热茶,为众人一一倒上,落落大方,行礼离去,按察使陈大人端坐首位,目露惊色,道:

“长乐,令妹便是曾舍命相救永安郡主之女吧?果然聪颖灵秀,懂得规矩。”

王长乐解释着永安郡主前些天在自己家里小住,教了弟弟妹妹些许礼仪。

众官员一听,立刻抓住机会奉承。

青州卫指挥使笑道:“王百户的妹妹自然灵秀,难怪能得郡主青睐!”

青州知府连忙附和:“是啊是啊,王小姐举止大方,一看就是大家风范!”

“王小姐这般品貌,将来必得良配!”

“王百户与郡主有旧,日后前途无量啊!”

想联姻的,打探关系的都开始了,王长乐才不给他们借题发挥的机会,谦虚摆手:“诸位大人过誉了,下官不过侥幸立功,日后还需各位多多提点。”

沈县令站在一旁,低着头,神情复杂,王长乐一直是自己看好的苗子,非常看好,想着未来多半成就会在自己之上。

可谁能想到啊,这才短短两个月不到,王长乐获封正七品百户实职,正七品云骑尉爵位,还有正六品的儒林郎虚职...

这他么升的有点太快了,一眨眼就把自己甩在了后面,还给了爵位,沈家三代为官,至今无人得爵,王长乐竟一步登天。

此刻望着王长乐和三四品大员围坐一桌谈笑风生,当真是世事难料,以前还想着在官场上,自己提携王长乐,从今天开始,怕是要请王长乐多多照顾自己了...

心中翻江倒海,既羡慕,又酸涩,更有一丝隐隐的敬畏。

世事难料,官场浮沉,莫过于此。

“长乐,怕是要成青州新贵了...”

按察使陈大人轻嗅茶香,赞道:“嗯,这茶倒是清冽,不似寻常粗茶。”

场面话王长乐还是能听出来的,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态势,果然见按察使陈大人开始步入正题。

先是高度表扬了王长乐救下郡主的功绩,随后说着皇恩浩荡,此次封赏并不常见,希望王长乐等人效忠朝廷,效忠陛下,王长乐点头称是。

一番拉扯后,按察使陈大人放下茶盏,目光微敛,语气依旧温和,却透着一丝深意,隐晦提点道:

“王百户,此次陛下对你格外恩赏,既是看重你的忠勇,也是爱惜你的才华。”

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杯沿,似在斟酌措辞。

“《大秦出塞》一文,慷慨激昂,确有振奋人心之效,不过...”

按察使陈大人抬眼看向王长乐,意味深长道:

“如今天下承平,陛下仁德,最重安民守成四字。诗文虽是小道,却也需合时宜,方能为国所用。”

话中之意,再明显不过。

王长乐神色不变,恭敬拱手:

“大人教诲,下官铭记于心。日后定当谨言慎行,以实务报效朝廷。”

语气诚恳,既未反驳,也未谄媚,只是恰到好处地表明态度。

按察使陈大人见王长乐如此识趣,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起身道:

“时辰不早,本官还需赶回齐州复命,就不多留了。”

王长乐连忙起身挽留,说家长辈中备了饭食,希望能赏脸吃些再走。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3528/2493724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