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红薯


即便侥幸有了含糖量稍高的甘蔗,如何高效榨取汁液?如何将汁液中杂质去除?如何将红糖提纯成更高级、更易保存、价值翻倍的白糖?

这一整套复杂的工艺技术,在这个时代是完全空白的。

但是,王长乐不一样!

他是挂逼啊,系统直接兑换出后世经过无数代优中选优、科学培育出的专用糖蔗品种。

这种甘蔗蔗糖分含量高达15%以上,抗病性强,再加上九州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完全满足高产糖蔗的生长需求。

这,就是王长乐敢于将甘蔗视为“白色黄金”和战略产业的底气所在,于是王长乐选择了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地区建立制糖工坊,这里气候适合大规模种植高产甘蔗。

靖武都督府在王长乐的带领下,又一次忙忙碌碌起来了。

嘎嘎就是发育啊,蓝汐,各级官吏,各种人才,老百姓忙得脚不着地。

至于他们的顶头上司,靖武国公又没影了...

要知道兑换庄稼种子,蔬菜水果种子,甘蔗制糖工艺,全都要消耗大量积分,总不能就用几千几百积分兑换一两袋种子吧...

那够谁吃的...

为了赚取积分,王长乐一头扎进了九州岛各大深山当中,这回找的不是凶兽,而是...鬼怪!

上次干掉‘山童’,给了五千积分,而且很轻松,若是干他一百个鬼怪,五十万积分轻轻松松到手啊。

说干就干,人马雕熊四兄弟再次出征,誓要踏平九州岛所有深山里的鬼怪精魂,将其全部变成积分!

嚯嚯嚯...

不光是九州岛在高速发育,高丽半岛南端的东莱府、巨济岛、釜山浦,以及孤悬海外的济州岛,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济州岛上,春意盎然。

王永书担任耽罗县农业司副司长已有半年,已习惯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公务。

去年深秋,他刚从山东来,那时冬小麦刚刚播下,如今已是四月中旬,眼瞅着麦苗返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本应是稍微喘口气的时候,可一道加急的指令从州府传来,让整个农业司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上面要求立刻组织人力,抢抓农时,大规模播种水稻和一种名为“红薯”的新作物。

这可把王永书折磨的够呛。

水稻他熟悉,稻子嘛,没什么难的,虽然济州岛气候水源略有不同,但总归是熟门熟路。

可这“红薯”是个啥玩意儿?

他翻遍了农书典籍,愣是没找到半点记载。

正当众人一头雾水之际,农业司司长从州府押运着十几辆满载的大车回来了,车上是沉甸甸的麻袋,里面装的便是那神秘的红薯种子。

王永书和几位同僚好奇地围了上去。

司长打开一个麻袋,王永书探头一看,愣住了。

只见里面装着的并非他想象中的颗粒种子,而是一根根长短不一、形态有些扭曲的块状物,这东西外皮呈淡红色,表面不甚光滑,些许根须,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土气。

“司长,这就是红薯?如何下种?”一位副司长疑惑地问出了众人心声。

司长在手里掂了掂,郑重道:“没错,这就是红薯,公爷亲自下令推广,重中之重,尔等切莫小瞧了它,公爷说了,此物耐旱耐瘠,不挑地方,山坡旱地都能种,亩产可达一千五百斤以上!”

“多少?!”

“一千五百斤?!”

“司长,您莫不是多说了一个‘千’字?是一百五十斤吧?”

几位副司长包括王永书在内,全都目瞪口呆,七嘴八舌惊呼着。

亩产一千五百斤?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济州岛上好水田,精耕细作,一季稻谷能收个七八百斤已是顶天了,就这看起来土里土气的玩意,产量比稻谷还多?

司长环视众人,斩钉截铁:“就是一千五百斤,只多不少!公爷说了,此物若能推广开来,可活人无数,乃是我靖武都督府未来的根基之一,重要性,犹在稻米之上。”

顿了顿,司长开始分配任务:“王永书!”

“下官在!”王永书肃然应道。

“你心思缜密,做事稳妥。这种植红薯的重任,就交给你专门负责,你立刻带人,按照这本《红薯育苗栽种简要法》,先在官田开辟苗床,精心培育薯苗。待苗长成,再分发各乡各村,指导百姓移栽,此事若成,你便是大功一件。”

“下官领命。”

王永书深吸一口气,肩头沉甸甸的。

他再次望向其貌不扬的“红薯”时,眼神不同了,这是能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祥瑞,他立刻召集几名得力的农事吏员和一批心思灵巧的农工,在官田划出了一块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专门的育苗区。

翻开那本《红薯育苗栽种简要法》,册子图文并茂,语言浅显,步骤却颇为新奇,与他熟知的稻麦种植大相径庭。

第一步是选种和催芽。

王永书挑了表皮光滑个头适中且芽眼饱满的红薯块作为种薯,按照册子所说,他们将种薯放入温暖的草木灰水中短暂浸泡消毒,然后捞出,紧密排放在铺了细沙的苗床上,再覆盖上一层薄薄稻草以保温保湿。

王永书几乎住在了苗床旁。

每日早晚都要亲自查看温度,湿度,起初几天毫无动静,心里不免有些打鼓,七八天后在一些健壮的种薯顶端冒出了紫红色或淡绿色的小嫩芽,王永书和手下吏员们欣喜若狂,比得了稀世珍宝还激动。

第二步是育苗管理。

嫩芽破土后,更需精心照料,天气晴好时掀开稻草让幼苗接受日照,眼看着嫩芽逐渐舒展,长成一片片心形的小叶子,茎蔓也开始抽条。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二十多天,薯苗已经长到一拃长短,茎叶茁壮,绿意盎然。

第三步是剪苗移栽。

王永书用了干净的剪刀,小心剪取健壮苗蔓,每段保留三到四个节,随即带领农工们按照规定的行距和株距将薯苗斜插入松软的土壤中,浇上定根水。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3528/4378655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