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干干净净
# 最后的守灯人
灯塔的光束划破浓雾,像一柄银剑刺穿夜幕。老陈眯起眼睛,望着那束已经旋转了六十年的光,轻轻吹散手中搪瓷杯里冒出的热气。茶是女儿上周捎来的龙井,他舍不得多喝,每次只捏一小撮,能泡上整整一天。
“再有三个月,”他喃喃自语,“就整整六十年了。”
灯塔建在孤悬海外的小岛上,从大陆坐船过来要两个小时。老陈二十二岁开始守塔,那时岛上还有五个守灯人。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他人陆续调走,只有他留了下来。十年前,海事局给他安装了自动控制系统,告诉他以后不需要常驻了,每月来检查一次就行。
老陈却一如既往地住在灯塔里。
“机器会故障,”他对前来劝说的领导说,“雾太大时,摄像头什么也看不见。海上的人需要眼睛。”
于是他又守了十年。
女儿陈静最后一次来看他,是在一个风急浪高的午后。她提着大包小包艰难地登上小岛,头发被海风吹得凌乱。
“爸,这次必须跟我回去了。”她一进门就说,甚至来不及放下手中的东西,“医生说你心脏的情况不能再拖了。岛上就你一个人,万一出事怎么办?”
老陈接过女儿手里的东西,给她倒了杯热水,“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再说了,谁来看灯塔?”
“现在是2023年了爸!灯塔全是自动的,卫星导航,哪个船还需要灯塔指路?”
“上个月大雾,GPS信号弱,‘鲁海渔378’就是靠着我的灯光找到港口的。”老陈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静叹了口气。同样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她知道再说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父女俩沉默地吃完晚饭,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填满两人之间的空隙。
临走前,陈静站在码头突然转身,“爸,你知道为什么我妈妈当年没有坚持让你离开灯塔吗?”
老陈愣了一下。妻子去世十年了,女儿很少主动提起。
“因为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守护的东西。对你来说,就是这束光。”陈静的声音有些哽咽,“但你现在也得让我守护你啊。”
老陈望着女儿乘坐的船消失在视野里,心里泛起一阵酸楚。他何尝不想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每当夜幕降临,他点亮灯塔,想象着海上的人看到灯光时心安的瞬间,就觉得自己不能离开。
那天深夜,老陈被胸口的剧痛惊醒。他挣扎着伸手去拿床头柜上的药瓶,却一不小心将瓶子打翻在地。药丸散落一地,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呼吸越来越困难。
就要这样结束了吗?他想着,感到一丝讽刺——自己担心海上的人无人守护,最终却可能无人知晓地死在这孤岛上。
就在意识逐渐模糊时,他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不可能,这时间怎么可能有人来?老陈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但脚步声越来越近,门被推开了。
“陈师傅?您没事吧?”
老陈努力睁大眼睛,看见一个年轻人的轮廓。他认出来人——是海事局新来的技术员小李,上周刚来检查过设备。
小李迅速捡起地上的药丸,确认后给老陈服下,又拨打了急救电话。一小时后,直升机将老陈送往市医院。
抢救很成功。医生告诉闻讯赶来的陈静,再晚半小时,就回天乏术了。
躺在病床上的老陈醒来后第一句话是:“谁在看灯塔?”
小李从病房角落站起来,“放心吧陈师傅,自动系统运行正常。我设置了远程监控,手机上一眼就能看到状态。”
老陈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你怎么会半夜来岛上?”
小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其实那晚我根本没回大陆。我在研究您那套老控制系统,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听到您屋里有动静,感觉不对劲...”
老陈住院的那周,小李每天都会来汇报灯塔的情况。第四天,他带来一个消息:气象台预报即将有一场罕见的浓雾,持续时间可能长达三天。
那晚老陈失眠了。他知道现在的导航技术已经很先进,但极端天气下仍然可能出问题。去年就有一艘货船在大雾中偏离航线触礁,幸亏离灯塔不远,得以及时救援。
清晨,老陈做出决定。他打电话给女儿:“小静,我要回灯塔一趟,就最后一次。”
陈静在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一句:“我送您去。”
浓雾如期而至,吞噬了海天之间的一切。老陈和小李站在灯塔里,望着窗外牛奶般浓稠的雾气。光束旋转着穿透雾障,为迷航者指引方向。
“为什么坚持回来?”小李问道,“您明明知道自动系统完全可以应对。”
老陈没有立即回答。他调试着老式的光学透镜,尽管这套系统早已被现代化的LED灯取代。
“你看过航海图吗?”老陈终于开口,“以灯塔为中心,周围有十三条常用航线。每天平均有六十艘各类船只经过这片水域。1949年,我父亲那辈人建的这座灯塔。建塔前五年,这里发生了十一场海难,七十九人丧生。建塔后第一年,只有一场事故,两人遇难。之后六十年,总共只有三起小事故,无一人死亡。”
他停顿了一下,望向远方看不见的大海:“这不是一堆石头和铁,这是活着的历史。每一道光都是一句承诺:我在这里,你很安全。”
深夜,警报突然响起。小李查看系统后神色紧张:“有艘渔船发动机故障,正在漂流向西礁区漂去。救援船至少需要一小时才能赶到。”
老陈立刻走到望远镜前,“能见度太低,雷达显示他们在两海里外,但看不见灯光。”
他想了想,突然走向那套老式的灯语系统——这是一套通过特定频率闪烁灯光来传递摩斯电码的设备,早已被现代通信方式取代。
“也许他们有人懂这个。”老陈开始操作。
灯光穿透浓雾,有节奏地明灭。
一海里外,渔船上一位老船员突然指着灯塔的方向:“看!灯在闪烁!”他年轻时学过灯语,仔细辨认后惊呼:“它说‘危险...西礁...转向东...保持距离’!”
船长立即下令转向。十五分钟后,渔船在安全区域抛锚等待救援。
事后统计,那场大雾中,灯塔共为七艘船只提供了额外指引。老陈的灯语虽只直接帮助了一艘船,但他的存在让海事局能够实时调整灯光模式,应对各种情况。
雾散那天,老陈的女儿再次来到岛上。这次她没有劝父亲离开,而是带来一个提案。
“我和海事局谈过了,”她说,“他们将保留这座灯塔作为有人值守灯塔,同时设立‘守灯人传统’教育基地。您可以做顾问,培养新一代守灯人。不过——”她强调道,“您得大部分时间住在家里,只有特殊天气和培训时才来岛上。小李会常驻这里负责日常维护。”
老陈望着蔚蓝的海平面,终于点了点头。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光消失在海平面上。灯塔的光束再次亮起,旋转着穿透渐起的暮色。
老陈收拾好他的搪瓷杯,最后看了一眼那束陪伴了他一生的光。现在他知道,这光不会随着他的离开而熄灭,它将由新的眼睛守护,新的手照料,继续对每一个在海上漂泊的人低语:
我在这里,你很安全。
小船驶离码头,灯塔的光在身后越来越远,却在他心中越来越亮。那不仅仅是一束光,是一种传承,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同类的责任,是黑暗中永不熄灭的承诺。
光束划破长空,周而复始,如同心跳,如同呼吸,如同人类最古老的守望——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有些东西,永远需要一颗跳动的心脏在后面守护。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3582/2257498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