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汉使故计
李宽只是觉得老程的办法挺不错,却担心老头子不同意。
原因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老头子和朝廷不一定会认可亲王国的存在。
朝廷本来就对贞观五年时皇帝大肆分封皇族和功臣十分的不满。
当年皇帝还只是明确了皇族王爵的封地、增加了藩王的食邑而已,并没有给藩王放权。
即便是这样,也遭到了一致的反对。
连房玄龄、魏征、刘正会和戴胄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当年的分封诸王的事情中,真正受益的其实只有楚王、涪陵郡王、广信郡王、凉州郡王等封地在偏远地区的王爵,关中、河北、河南、蜀中等富庶地区的藩王只是多封了些土地罢了,人口、职权等要害的资产和权力几乎与大分封之前没有任何区别。
加上后来皇帝也回过味来了,认为这种分封藩王的事情不靠谱,又反过来对藩王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大部分的藩王食邑都被削减到了六百户以下。
李宽的那些个亲戚之所以一个个名头响亮却一个比一个穷的原因便在于此。
在林邑设立亲王国,根本就是在朝廷和皇帝的麻劲儿上捅咕,几乎不可能通过。
老程只是给了一个思路,具体如何实现,还要李宽跟老头子勾兑。
李宽为了减少老头子和朝廷的抵触情绪,提出把亲王国的范围框定在本土以外的地区。
受封的亲王也只是遥领国王的职务,相当于亲王只是领授了一个刺史、都督一类的名头而已,具体的管理交给朝廷指派的官员,军事、经济等则直接归皇帝管理。
这样一来既照顾了朝廷的面子,也能让老头子有动力去跟朝臣们斗法。
皇家多一块领地就多一份力量,李宽相信老头子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这样还不够保险,李宽需要做两手准备。
给老头子发完电报,他又起草了一份电文发给罗漾和冯智相。
电文的内容是让他们想办法让那几家当地的豪族“主动”放弃林邑立国的想法,他想办法给这些家伙弄个一官半职,权当是给他的奖励了。
老头子这边的回电和罗漾的回电都是三天后到的。
老头子表示临邑三郡本来就是大唐国土,没有搞什么亲王国的可能。
林邑故土光复,朝廷决定在林邑地区设立两州,分别为象州、南州,州府治所为九真城和林邑城。
朝廷已经派出了两州的刺史和别驾,其他官员从岭南选拔。
他难得抓住李宽犯错,可是理直气壮的把李宽骂了一顿。
李宽还没来得及怼回去,罗漾的来电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罗漾收到他的命令后,立刻与冯智相一起,去找了几家豪族商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过双方的分歧太大,非但没有达成一致,还爆发了严重的冲突。
交州折冲府都尉唐博遭遇围攻受伤,罗漾部被迫反击,炮轰三家豪族,将他们的村寨堡垒给送上了天,唐博与冯智相带着三千多人去镇压剩下的几家豪族了,不日定可凯旋......
李宽担心的问题因为几家豪族的消失不再成立。
他相当无语,越琢磨越觉得事有蹊跷。
他让李承乾帮着查了一下那个唐博的背景,很快就破案了。
唐博,出身并州唐氏冀州房,他有个远房堂叔,名叫唐俭......
李宽又找来刚到任巴陵县丞的唐善识和唐善叙打听了一下他们唐家的情况。
按照二人的说法,自从老唐家在颉利牙帐被坑死了一群族中才俊后,唐俭为了让老唐家尽快恢复元气,从各家支脉挑选了十几个年轻后辈带在身边悉心培养,并通过各种关系把优秀的后辈送到地方上接受锤炼。
唐博就是其中之一。
他今年初才到交州都督府任职。
老唐本打算让唐博进入都督府做个文职参军,跟当地的越人山民打交道积累经验。
只是交州的职位只有一个折冲府都尉的空缺,唐博只能先到交州折冲府过渡一下,等都督府有了缺额再补上。
李宽敢肯定,罗漾他们所谓的“被迫反击”肯定是这个姓唐的搞的鬼。
唐家人就没几个老实的!
唐博分明是在林邑重演了一把昔日汉使的故计罢了。
虽然很不爽唐博的冒失,但他的的确确帮李宽和朝廷解决了问题,李宽也不能说什么。
眼看到年底了,李宽事情还是挺多的,发报给罗漾,让他趁着季风还没转向,跟秦良去南洋转一圈,好早日回来,继续壮大舰队的力量。
老头子给他送来的人才到齐了,李宽需要给这些人做一下岗前培训。
第二批游学班的教学步入正轨,基本上不需要他操心了。
除了偶尔给新来的预备干部们上上课,李宽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迎来送往上。
年底交账的时候可能是他最忙的时节了。
郝明又带回来了十几船的财物,宋连生那边的会账也开始了。
看着王府账目上疯长的财富,李宽奋斗的动力都减少了很多。
他有时候会想,直接带着老婆孩子和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跑海外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总会有懈怠的时候,李宽也不例外。
不过长安那边不时传来的消息却在时刻鞭策着他,提醒着他,现在还不是躺平的时候。
贞观十年算是过得平静无波,但是贞观十一年注定不是个平静的年份。
虽然贞观时间还没有过完,但贞观十一年的火苗已经燃起。
年底大朝会前,世家官员无比繁忙。
除了要忙年底的各种工作,他们还要为转过年的科举做准备。
长安遍地是前来长安行卷寻找进身之阶的读书人。
所有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学识再好,见识再高,没有世家门阀的举荐,科举考场上的表现再好也是无用。
所谓行卷,更像是用自己的才学给掌握着官员选拔权的世家门阀递交投名状。
举荐者和被举荐的双方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双方都十分的谨慎。
但也有一些完全没有关系背景的人,他们只能选择在长安的高门大宅之间盲目投卷,以期望有人慧眼识英才。
休假结伴回到长安的游学班学生看到满街到处徘徊的读书人,一个个的摇头不已。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4286/4436542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