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子厚当真是个厚道人啊!
第四百六十一章
曹真这番慷慨陈词说完,曹丕陷入深深的沉思。
这时,一阵掌声打断了皇帝的思绪。
只见司马懿拍手称赞道:"子丹将军这番话振聋发聩,令我等羞愧难当。将军今日所言,将来必定载入史册,收入将军列传之中,实在值得我们鼓掌称颂。子丹将军,我们四人今日也算沾了您的光,跟着您名留青史了。"
其他几人虽然一时不明白司马懿的用意,但多年的默契让他们知道跟着司马懿做准没错,于是也纷纷鼓掌附和。
曹丕见状,也跟着鼓起掌来。
这一来,曹真开怀大笑,甚至还有几分不好意思:"哈哈哈哈哈!诸位过奖了。只要我们为了大魏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败汉贼,消灭徐坤!"
曹丕顺着曹真的话,郑重地点了点头:
"子丹的话,朕记在心里了。你放心,朕绝对信任子启。"
五人继续享用着甘甜的甘蔗,品尝着醇香的果酒,开始闲话家常,不再谈论朝政大事。
甘蔗含糖量高,果酒里面也含糖量高,这五个人胰岛素面临巨大考验。
此刻曹氏族内,曹仁和夏侯惇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正在祠堂主持族中重要会议。
曹仁因早年征战失去一臂,夏侯惇则在战场上失去一目,两人虽然身有残疾,却也因此得以早早卸下军职,远离战场纷争,在族中安享天伦之乐,每日与孙辈嬉戏为乐。
曹仁面容严肃,不苟言笑,而夏侯惇则显得和蔼可亲。
他们分别作为曹氏和夏侯氏两家的代表,端坐在祠堂两侧的首席之位。
正中央的主位特意空置,以示对当今魏帝曹丕的尊崇。
曹仁突然厉声喝问:"曹子丹为何迟迟未到?"
他的长子曹泰闻言立即躬身回禀:
"启禀父亲,方才宫中来人传话,陛下留子丹商议军机要务,特命孩儿代为告假。"
听到儿子的解释,曹仁将目光转向对面的夏侯惇。
"既是陛下亲自留人,那就不必再等了。"曹仁沉声道,"想必是有紧急军务缠身。"
夏侯惇微微颔首,随即起身走到祠堂中央,正准备向在场的晚辈们训话。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通报:"丞相大人到——!"
只见庞统神采奕奕地大步走入祠堂,英姿勃发,气度不凡,任谁见了都不禁要赞叹一声"真乃人中龙凤"。
庞统笑吟吟地看着两位老将军说道:"两位叔伯这是把侄儿当外人了?我好歹也是曹家的上门女婿,族中议事怎能不叫我呢?"
见到庞统到来,曹仁和夏侯惇顿时笑逐颜开,笑的连眼睛都看不到了。
夏侯惇慈爱地说道:"这不是怕你公务繁忙吗?如今大魏朝堂,谁人不知离了你王子启,许多大事都难以推进。"
曹仁更是打趣道:"都说丞相府的管家都是二千石的高官,我们这些闲散之人,哪敢轻易打扰啊。"
在场的曹氏族人无不目瞪口呆,他们何曾见过向来严肃的曹仁如此和颜悦色?
平日里板着脸的族老居然也会说笑,当真是活久见了。
庞统连忙告罪:"两位叔伯这是在责怪侄儿来族中走动太少,日后定当多多前来请安问好。"
庞统话锋一转,正色道:
"想必两位叔伯今日召集族人,是为了商议赎回夏侯石等人的事吧?"
曹仁和夏侯惇同时点头,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族人被敌军生擒,家族自然要设法营救。
见两位长辈点头,庞统立即说道:
"两位叔父,不如先让族人们散去,侄儿有要事相商。"
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虽然令人费解,但基于多年来的信任,两位老将军还是给了庞统十足的面子。
曹仁板着脸喝道:"没听见吗?子启让你们都退下!"
夏侯惇也严肃地说道:"都散了吧!别耽误我们商议正事。"
在两位族老的命令下,曹氏和夏侯氏的族人们纷纷退出祠堂,很快殿内就只剩下庞统与两位老将军三人。
庞统从怀中取出一叠书信,恭敬地递给曹仁和夏侯惇:
"这是夏侯石他们的亲笔信,请两位叔伯过目。"
两位老将军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良久。
曹仁叹道:"子启啊,我们虽然识字,但毕竟年事已高,老眼昏花。看了半天,只勉强看清两行字,不如你给我们说说吧。"
庞统闻言笑道:"是侄儿考虑不周了。这六封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说徐子厚想留下他们六人,让其在刘备那边重建曹家和夏侯家的分支。"听到这番话,曹仁和夏侯惇顿时面露惊诧。
"这......徐子厚这是何意?"夏侯惇不解地问道,"难道他不报灭族之仇了?"
庞统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道:
"徐子厚对夏侯石他们说,他的灭族之仇只报到你们这一代人,与夏侯石这些晚辈无关。"
听到这里,夏侯惇突然跌坐在地,眼中含泪道:
"子厚当真是个厚道人啊!其实先帝在世的最后三年,就常常后悔当年徐州屠城之事。倘若没有那场屠杀,徐坤和诸葛亮不都是我大魏的栋梁之才吗?真是造孽啊!年轻时不觉有错,如今年迈,反倒时常梦见那些冤死的亡魂。"
曹仁也深有感触地点头:
"其实当年并非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三十万青州军,即便日子紧些,熬过那年也就好了。那些裁撤的老弱都去屯田,第二年就有收成。我们对屯田客征收五成、七成的重税,只要熬过一年就好。说到底,当时我们也是起了贪念。如今大汉未灭,频频骚扰我大魏,这恐怕就是上天对我曹家的惩罚啊!"
庞统连忙扶起夏侯惇,为他铺好坐垫,又为曹仁也准备了坐垫,搀扶两位老人坐下。
夏侯惇看向庞统问道:"子启,此事你有何高见?"
庞统沉思片刻后说道:
"侄儿以为不妨答应徐坤的要求。如今大魏能否一统天下尚未可知,若能让曹家和夏侯家在两边都留下血脉,也算是为家族留一条后路。万一将来......"
曹仁和夏侯惇交换了一个眼神。
曹仁低声说道:"反正也就是曹家三人,夏侯家三人,他们在族中也不算核心子弟。"
夏侯惇补充道:"正好让妙才的养女在蜀汉那边有个娘家照应,我觉得可行。"
见两位长辈同意,庞统趁热打铁道:
"既然两位叔伯赞成,侄儿就秘密安排他们六人的家眷前往长安。但此事必须严格保密,绝不能让陛下知晓,否则恐怕会引起陛下对宗室忠诚的猜疑。"
曹仁和夏侯惇连连称是,都称赞庞统考虑周全。
庞统得到两位族老的同意后,立即着手安排此事。
与此同时,曹丕在彻夜权衡后,最终还是决定采用司马懿的计策,而非丞相庞统的方案。
在他看来,眼下制衡庞统的权势比什么都重要。
大汉已经出了一个曹操,大魏绝不能重蹈覆辙也出一个曹操。
说到制衡之术,就不得不提到东吴的孙权。此刻的孙权也已经得知徐坤和诸葛亮攻占长安的消息。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4719/2231547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