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对半岛用兵的策略
洪武十一年,春。
北平紫禁城,奉天殿。
大朝会的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龙椅之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
站在御阶下方的太子朱标,身着朝服,身姿挺拔。
虽然之前因过度操劳而病倒,但在太医的精心调理和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已然恢复。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司礼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
朱标深吸一口气,稳步出班,手持玉笏,朗声道:“父皇,儿臣有本奏。”
“讲。”
“启禀父皇,去岁至今,经李祺、四弟与儿臣共同督查,新军整训、水师操演、粮草辎重筹措等一应事宜,已基本就绪。
水师新式战船堪用,将士操练精熟,尤以新成立的参谋部所研新战术,颇有成效。
陆路进军所需之粮草、军械,也已分批运抵辽东及各沿海要点仓库,足支大军半年之用。
儿臣奏请父皇圣裁,开春之后,对半岛用兵之国策,可否依计施行?”
朱标的话音清晰沉稳,瞬间点燃了朝堂的气氛。
百官之中,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武将的眼神立刻变得灼热起来。
朱元璋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目光转向武臣班列:“祺儿,标儿所言,可是实情?军备果真已齐备?”
李祺应声出列。
他拱手沉声道:“回陛下,太子殿下所言句句属实。
水陆两军,士气高昂,只待陛下一声令下。
粮草军械,臣亲自核查过数目,并派有专人看守,绝无疏漏。”
“好!”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但随即又问道:“虽万事俱备,然兵者,国之大事。
此番用兵,缘由为何?
需得让天下人知晓,我大明并非穷兵黩武之辈。”
朱标看向李祺,微微颔首。
李祺再次拱手:“陛下圣明。臣以为,出兵半岛,其缘由有三,并非仅为开疆拓土。”
“其一,靖海安民。
近年来,半岛李朝虽表面臣服,实则纵容甚至暗中支持境内海盗、倭寇,屡屡袭扰我山东、辽东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无数沿海百姓家破人亡,渔不敢出海,商不敢通贸。
长此以往,我大明海疆永无宁日!此乃为民除害,护我子民!”
殿内不少出身东南沿海的官员纷纷点头,面露愤慨之色。
“其二,斩草除根。前元覆灭,其部分泛海东逃,窜入半岛及周边岛屿,
与当地势力勾结,时常散布谣言,甚至小股窜回,意图不轨。
此乃前朝遗毒,心腹之患,若不彻底铲除,恐遗祸无穷。
此乃为社稷除忧,绝后患!”
“其三,震慑四夷。半岛李朝,自立国以来,虽奉我正朔,然首鼠两端,时而恭顺,时而跋扈,对我天朝敕令阳奉阴违。
此番若不能使其彻底臣服,则西南诸夷,乃至更西之邦,皆会效仿,以为我大明可欺!
此战,不仅要打,更要打赢,要打得漂亮,打出我大明天威,让四方宵小闻风丧胆,方能换来真正的长治久安!
此乃扬我国威,定乾坤!”
李祺的第三条理由,瞬间将这场战争的立意拔高了许多。
文臣班列中,即便是有些保守的老臣,也不由得抚须沉思。
然而,就在气氛趋于一致时,文臣班列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颤巍巍地出列,正是以耿直敢言闻名的御史中丞涂节。
“陛下!老臣有异议!”
涂节的声音带着老迈,却异常清晰,
“李将军所言,虽有其理。然半岛山多地少,民风彪悍,兼有倭寇为患,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前隋炀帝、唐太宗之时,皆曾大军征讨,然耗费巨万,死伤惨重,最终亦未能长久。
我大明初立不过十载,国力虽复,然根基未稳。
此时大兴兵戈,远征异域,万一战事胶着,旷日持久,恐重蹈前朝覆辙,虚耗国库,动摇国本啊!
还请陛下与太子三思!”
涂节的话像一盆冷水,让一些原本热血上头的官员冷静了下来。
殿内顿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低声议论者增多。
朱元璋没有表态,只是看着朱标和李祺。
朱标正要开口,一旁的朱棣却忍不住了,他猛地出列,声如洪钟:“涂大人此言差矣!”
他这一嗓子,把不少人都吓了一跳。
朱棣环视众人,特别是那些面露忧色的文臣,大声道:“前隋前唐打不下来,那是他们没用!
咱们大明的水师战船,比他们厉害十倍!
咱们的火炮火铳,他们见都没见过!
咱们的将士,是跟着父皇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百战精锐,不是那些少爷兵!
凭什么说我们会重蹈覆辙?
还没打就先怯战,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他话糙理不糙,说得一众武将频频点头,脸上露出傲然之色。
涂节被噎了一下,但仍坚持道:“大将军和燕王的勇武,天下皆知。
然战争非匹夫之勇,粮草、后勤、民夫、疫病……桩桩件件皆可致命。
老臣并非怯战,实是忧心国事!”
李祺此时接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涂大人所虑,太子殿下与臣等早已深思。
后勤补给线,臣已规划完毕,依托海运,分段设立补给点,远比前朝单纯陆路运输高效可靠。
至于疫病,太医院已配制大量防疫药包,随军医师亦经过特训。
此次出兵,非是盲目远征,乃是精心筹备、志在必得之仗。”
他顿了顿,看向涂节,语气缓和了些:“大人忧国忧民,臣深感敬佩。
然正如太子殿下常言,有时,止戈方能为武。
今日一时之痛,是为了换取后世子孙百年太平。
若因惧怕艰难而纵容边患,才是真正动摇国本之举。”
此时,又一位大臣出列,是户部尚书。
他面露难色道:“陛下,太子殿下,大军一动,耗费钱粮如流水。
去岁各地税赋虽有盈余,然要维持各地水利工程、官仓储备……若再开辟半岛战场,国库恐难支撑长久啊。
能否……能否暂缓一两年,待国库更充盈些……”
朱标终于开口,他看向户部尚书:“傅爱卿所虑,亦是实情。
然战机稍纵即逝。如今水师新成,锐气正盛;
新军初练,求战心切;北方暂稳,暂无大战。
此乃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之时。
若待一两年后,水师锐气已堕,新军久闲生惰,北方若再生变,则机会尽失。至于钱粮……”
“孤已与李将军核算过,此次进军,主力乃借水师之利,奇兵突袭,力求速战速决,并非要陷入旷日持久的泥潭。
所需钱粮,虽巨,但仍在可控之内。且……”
“若战事顺利,半岛李朝百年积累,岂无库藏?
其地虽不甚富饶,然矿产、皮毛、人参等物,亦足可弥补部分军资。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策。
开源节流,未必非要苦等我大明百姓之余粮。”
眼看争论又要起,龙椅上的朱元璋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
“好了。”
大殿立刻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朱元璋目光缓缓扫过朱标、李祺、朱棣,以及方才出言的几位大臣,沉声道:“太子与大将军所言,深合朕意。
半岛之患,非止于海寇,乃在于其心!
其首鼠两端,摇摆不定,若不彻底降服,则我北疆、东海岸永无宁日,四夷亦会心存侥幸,效仿其行。”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这一仗,必须打!不仅要打,还要彻底打服他们!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的天威,不容挑衅!
大明定的规矩,就是这世间的规矩!”
皇帝一锤定音,再无争议。
所有文武百官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5610/4431963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