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摘桃子
鹏城,这座曾经的边陲小镇,已经是国际大都市了。
作为早期进入并深度参与特区建设的先锋,华兴集团控股的华鹏发展公司在这片热土上,已经埋头苦干了整整三年。
三载春秋,足以让沧海变桑田。
首先立起来的,是鹏城的门户与骨架。
在蜿蜒的海岸线上,一座现代化的深水港码头已初具规模,如同巨人的臂膀,伸向蔚蓝的大海。
巨大的起重机昂然屹立,取代了昔日小渔村里零星的木质渔船。
汽笛长鸣,迎来了载着大型机械和建材的万吨巨轮,也送走了一批一批“鹏城制造”的出口货物。
这座码头,不仅是物理上的通道,更是鹏城与世界连接的咽喉,标志着它“外向型经济”命脉的打通。
与此同时,华鹏发展公司推动的“三通一平”基础工程,让曾经泥泞的乡间小路,被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取代。
道路如同城市的血管,为后续的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紧接着,是城市天际线的革命。
在华鹏发展及其他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刺破了昔日低矮的天空。
其中,由华鹏发展公司主导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 成为了耀眼的地标。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建筑,而是信心与实力的宣言,向所有观望者证明:
华夏的经济特区,有能力创造现代化的奇迹。
脚手架林立、塔吊旋转的景象,是这片土地上最寻常,也最动人的风景。
硬件的完善,立刻吸引了软件的注入——资本与企业。
码头和高楼,构成了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港资的玩具厂、电子装配厂,日资的精密仪器车间相继在规划好的工业区内开工投产。
生产线的流水声,与建筑工地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工业化”的协奏曲。
一批批外资贸易公司、金融机构,开始在鹏城发展建造的写字楼里挂牌营业。
金发碧眼的外籍高管、夹着公文包的港籍经理,行色匆匆地出入其间,带来了全新的商业规则与管理理念。
为满足外来投资者和技术人员的生活需求,由华鹏发展参与建设的第一家涉外酒店、第一家超级市场也应运而生,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肌理与生活方式。
然而,当这片热土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财富摇篮时,嗅到机会的,远不止循规蹈矩的市场力量。
华鹏发展公司作为开拓者,刚刚将荆棘踏成坦途,一些背景特殊的“访客”便接踵而至。
他们携着来自内地某些部委、机关的批条或介绍信,气度不凡。
在华鹏发展总经理——刘光福办公室里,他们品着茶,语气温和却强势。
“刘总,你们华兴和市里的合作,是改革开放的典范,成绩斐然啊。”
为首的王主任笑着,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那片由华鹏发展完成“三通一平”、位置最佳的地块上,“这块地,未来将是鹏城的门面。
上面希望,能由更有‘全局规划经验’的单位来主导开发,确保其战略价值。”
另一个人则关切地提起:“听说港口码头的部分经营权招标在即?
我们这边,刚好有几家实力雄厚的国企,非常希望能参与到国家门户的建设中来。”
这不再是简单的“摘桃子”,而是一场针对合资公司核心利益的“精确切割”。
面对这些背景盘根错节的“关系户”, 刘光福脸上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语气却坚定如铁:
“王主任,非常感谢上面的关心。不过,华鹏发展的章程和与市政府签订的《合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我方在项目开发上的优先权与主导地位。
任何规划上的重大调整,都需要董事会根据合同表决,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可以单独决定的。”
他轻描淡写地将“上面的意思”化解为需要按合同办事的商业程序。
当晚,华兴方面迅速与鹏城市政府中的务实派进行闭门沟通。
刘光福向几位合作已久的副市长清晰地分析利弊:
“如果我们迫于压力,将最优质的项目和资源让给这些‘空降兵’,将严重打击华兴乃至后续所有外资的投资信心。这等于告诉全世界,在鹏城,规则不如关系,合同不如条子。
这对我们合资公司的未来,以及对鹏城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将一个商业项目之争,巧妙提升到了关乎特区信誉和改革形象的更高层面。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当初力排众议、促成合资并坚信“规则重于人情”的一把手梁广南,早已因建设有功,高升赴京。
他留下的,是一个已具规模、价值连城的鹏城,也留下了一个权力的真空。
新任市一把手赵立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空降而来。
他年纪四十出头,在这个遍地功勋老将的改革开放前沿,
他的火箭式提拔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这个职位,正是他背后的势力集团“摘取”的第一颗硕果。
他来自内地一个工业大省,那套政府主导、行政命令高于一切的模式在他脑中根深蒂固。
在他眼中,华鹏发展这家合资公司,更像是一个“不听调遣”、尾大不掉的独立王国。
上任三个月,他对华兴方面人员的“不懂事”早已颇有微词——不仅因为他们在关键项目上不肯通融,
更因为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事实:
华鹏发展虽说是合资企业,但市政府作为股东,却几乎拿不到真金白银的分红。
所有的利润,都被华兴以“扩大再生产”、“投入新基建”为由,又滚动投入了鹏城这个“无底洞”。
在赵立国看来,这简直是“用我们的地和政策,养肥了外商的腰包”,而他却无法动用这些钱来快速兑现他个人及其背后势力的政治与经济诉求。
所以,当那些“京城子弟”带着条子前来时,赵立国内心深处非但没有反感,反而视其为天赐良机。
他正好可以借这股来自上面的“东风”,名正言顺地敲打华兴,撬开这座他眼里的“金库”,重新划分利益版图,向他的支持者们证明其“摘桃”的能力。
于是,一场原本华兴与“空降兵”之间的商业博弈,骤然升级为华兴与这位手握重权、且意图明确的市委一把手之间的正面较量。
刘光福那套“特区信誉”、“投资信心”的道理,在赵立国听来,完全是避实就虚的托词。
赵立国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毫不掩饰地定了调子:
“我们要搞清楚,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合资合资,不能只合我们的地皮和资源,结果资方的利润永远‘在路上’。
要让他们明白,在鹏城,发展,必须是在我们主导下的发展!
不能为我们所用的发展,毫无意义!”
局势,瞬间凶险了数倍。
华兴面对的,不再只是几条凭着关系来蹭肉的野狗,而是获得了守林人默许、甚至为其引路的狼群。
赵立国开始运用手中的权力,在项目审批、土地划拨、乃至劳动用工等各个环节,为华鹏发展设置障碍,
目的只有一个:逼华鹏发展妥协,让出核心利益,并交出财政支配权。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6861/4419625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