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四合院:早穿20年 > 第418章 思祖山

第418章 思祖山


3378米的海拔,3378公里外是黄帝陵的直线距离。

这两个数字,并非巧合,而是大家反复测算的结果。

这是空间距离的映射,更是精神坐标的永恒锚定。

祖庙所在,便是南洋华人心灵版图上的“西北望长安”。

1962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十。

卡达神山,以后改名叫思祖山,海拔3378米处。

清晨的祖庙,笼罩在一片圣洁而肃穆的云雾之中。

凛冽的山风带着原始雨林的清新与寒意,吹拂着平台边缘临时竖起的旗帜——

一面特意赶制的玄色炎黄旗。

数十位受邀前来的南洋华人代表,早已肃立在祖庙前的平台上。

他们大多年过半百,甚至白发苍苍,来自婆罗洲、苏拉威西、苏禄群岛各个角落的华社领袖。

许多人穿着只有在祭祖大典时才舍得拿出的的唐装或长衫,神情庄重,眼神中却压抑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盼。

他们互相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投向云雾深处蜿蜒的山路,投向那座沉默而厚重的庙宇。

吉时将至。山风似乎也识趣地安静下来。

“吉时到——!”

随着一声悠长的唱喏,平台上的私语瞬间消失。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庙门方向。

云雾中,党建国的身影率先出现。

党建国并未穿着传统服饰,而是一身深青色立领中山装,

胸前没有任何勋章,唯有左襟别着一枚黄铜质地的炎黄龙纹徽章(临时赶制)。

党建国步履沉稳,面容肃穆。

在他身旁,陈秀梅紧紧相随。

陈秀梅没有披戴西式的婚纱,身上穿的,赫然是李春花亲手赠予的那套正红色秀禾服!

龙凤呈祥的刺绣,在稀薄的阳光下依旧熠熠生辉,鲜艳夺目,如同燃烧在灰白山岩间的一簇希望之火。

陈秀梅的发髻梳理得一丝不苟,簪着一支简单的白玉簪,脸上薄施脂粉,神情宁静而坚定,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代表,带着无声的安抚力量。

两人身后,八名精壮的华人青年,身着统一的深蓝色劲装,肩扛特制的步辇。

步辇之上,安放着覆盖着明黄色绸缎的炎黄牌位。

绸缎在风中微微起伏,仿佛下面蛰伏着古老而神圣的生命。

另有四人,两人一组,极其小心地抬着两个特制的木箱,里面正是那两株根系包裹着洪洞黄土的国槐幼苗。

队伍缓缓行至祖庙正门前,停下。

“吉时已到——!

恭请始祖归位——!”

司仪(由陈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侨领担任)的声音苍老而洪亮,穿透云雾,在山谷间隐隐回荡。

党建国与陈秀梅上前一步,并肩肃立于庙门中央。

党建国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告,声音洪亮,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

列祖列宗英灵不远!

今有海外不肖子孙,率南洋千万华胄,于赤道之阳,思祖山之巅,立此祖庙!

恭迎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圣灵,跨万里重洋,降临此间,永镇南洋,护佑我炎黄苗裔,生生不息,薪火永传!”

“恭迎圣灵——!”

随着司仪的高呼,八名青年肩扛牌位步辇,步伐沉稳而凝重,一步一步,踏着青石台阶,缓缓进入祖庙正殿。

殿内早已布置妥当,神龛庄严肃穆。

覆盖的明黄绸缎被小心揭开,两座金丝楠木牌位在烛火的映照下,散发着温润而神圣的光泽——

“炎帝神农氏之神位”

“黄帝轩辕氏之神位”。

牌位被极其恭敬地安放于神龛中央。

殿外平台上,所有华人代表,无论老少,齐刷刷地面向正殿,撩起衣袍下摆,推金山倒玉柱般轰然跪倒!

头颅深深叩在冰冷的岩石地面上。

没有口令,没有指挥,一种源于血脉深处的本能驱使着他们。

压抑了数十代人的乡愁、漂泊的孤苦、异域挣扎的血泪、对遥远故土的魂牵梦萦,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始祖啊——!”

“祖宗保佑——!”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呜咽声、压抑的哭泣声、喃喃的祈祷声,瞬间汇成一片悲怆而庄严的和鸣。

几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涕泪横流,激动得当场昏厥过去,被旁边的人手忙脚乱地扶住、掐人中、喂热水。

这哭声,不是软弱,是千年的乡愁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是漂泊的灵魂终于寻到了归依的殿堂!

这哭声,穿透云霄,回荡在思祖山的群峰之间,仿佛连亘古的云雾也为之动容。

以后没有卡达神山了,改名,思祖山!

牌位归位,焚香祭拜的庄严仪式过后,便是今日的第二个重头戏——种槐。

党建国与陈秀梅一起,走到平台中央预留的巨大树坑旁。

坑底,来自洪洞的黄土与思祖山的红壤混合在一起。

党建国拿起一把铁锹,陈秀梅则捧起一捧湿润的混合土。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点点头。

党建国将第一锹当地的土填入坑中,高喊道:

“一铲故土,万载根基!”

陈秀梅捧起一捧故土撒下,附和道:

“一捧新泥,叶茂枝繁!”

党建国将第二锹当地的土填入坑中,高喊道:

“根植南洋,心向华夏!”

陈秀梅捧起又一捧故土撒下,附和道:

“枝连四海,荫庇子孙!”

随着他们象征性的动作结束,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华人代表们,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白发苍苍的老者,

健壮的中年,

甚至还有几位被长辈带来的,懵懂却感受到庄严气氛的少年,

都争先恐后地拿起旁边准备好的小铲、甚至直接用手,

捧起那混合着故土与新泥的土壤,

颤抖着手,珍重无比地填入树坑,

覆盖在那两株代表着血脉源头的国槐幼苗。

一位老者老泪纵横,一边填土,一边对身边的孙儿嘶声叮嘱道:

“孩子,记住!

这是咱的老根!

是从洪洞大槐树下来的!”

一位中年汉子低声祷告,每一捧土,都如同捧着稀世珍宝,低声说道:

“列祖列宗保佑!保佑南洋子孙平安兴旺!”

一位妇人泣不成声,泪水混着泥土落下,哭泣道:

“爹!娘!

你们在天之灵看到了吗?

咱有根了!

咱们在南洋也有根了!”。

场面热烈而神圣,带着一种近乎原始的虔诚。

两株稚嫩的国槐幼苗,被无数双沾满泥土的手,小心翼翼地栽种在了海拔3378米、面向西北3378公里的地方。

它们稚嫩的枝叶,在山风中微微摇曳,承载着无数道炽热目光的期盼。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6937/4419566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