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眷村寻人
清晨的台北带着点雨后的微凉。
姜桂儿站在酒店房间的穿衣镜前,理了理浅青色亚麻衬衫的领口,衬衫是新中式剪裁,领口绣着极小的墨色竹纹,袖口被她挽到小臂中段,下装是墨绿色高腰直筒裤,裤型利落。
出门时,还特意把包包贴着身背。
走到酒店餐厅时,卢清团队正围着餐桌喝粥,见她进来,卢清笑着挥了挥手:“姜小姐今天这身真显精神,要出门?”
姜桂儿拉开椅子坐下,只盛了小半碗白粥,指尖轻轻搭在碗沿:“嗯,去办点事。谢谢昨天的照顾,后续要是有需要,再麻烦卢先生。”
她刻意没说具体去做什么,语气客气得带着点距离。
旁边的算法工程师小周咬着包子凑过来:“是去逛景点吗?台北故宫今天有特展,沈哥之前还跟我说过……”
“小周。”
卢清轻轻咳了声,打断他的话,目光落在姜桂儿身上,“要是需要帮忙,随时打电话,我们下午去甲方公司考察时间也不会太久,顺路的话也能绕过去接你。”
姜桂儿舀粥的手顿了顿,抬头时眼底带着浅淡的笑意:“不用麻烦了,我自己能处理。各位忙正事就好,我先过去了。”说完放下勺子,拿起包起身,转身时裙摆轻轻晃,没再给卢清追问的机会。
“卢总,人被你吓跑了。”小周的年龄最小,这会看到姜桂儿连粥都没来得及喝就走了,就忍不住嘲笑了一番。
“吃你的饭,明明刚才就是你话多。”卢清抬手给了他一下,低头给沈淮州发信息,他可是已经很努力了,可惜对方难以接近。
出了酒店,姜桂儿拦了辆出租车,报出“海峡两岸交流服务中心台北服务点”的地址时,司机师傅愣了愣,随即笑着说:“姑娘是大陆来的吧?这地方找的准,很多同胞都去那儿办事儿。”
姜桂儿笑了笑,没有接话。
车子穿过清晨的街道,路边的早餐摊飘着蚵仔煎的香气。
姜桂儿安静的看着街道两旁的变化,她希望今天可以一切顺利。
到了服务点,她走进大厅,对着穿浅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道:“您好,我想咨询一下眷村的相关信息。我太公是早年从大陆来台湾的老兵,之前在台北应该住过眷村,我想找他可能居住过的地方。”
工作人员请她坐下,递来一杯温水,语气温和,“您先别着急,能提供一下您太公的姓名、大致来台时间和曾住区域吗?我们这边有眷村档案库,可以帮您查询一下。”
姜桂儿把提前写好的信息递过去,指尖因为紧张微微发颤
工作人员对着电脑查询了十几分钟,期间姜桂儿一直攥着 hobo包的带子,目光盯着工作人员的动作,直到对方抬起头,她猛地坐直身体。
“如何?”
“姜小姐。”工作人员把打印好的资料递过来,“根据档案,早年的几个眷村,我们没找到符合的人员,那一带眷村后来部分拆迁,现在还保留着几排老房子,地址在文山区罗斯福路五段。”
“真的没有吗?能不能再查一查。”姜桂儿很焦急的再次表述了一遍需求。
“对不起,系统里面真的没有。”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很理解这些来寻亲的人,在找不到亲人下落时的心情。
姜桂儿反复看了两遍工作人员提供的地址,眼底闪过一抹光,她用手机拍下了地址,“好的,谢谢。”
工作人员看她的动作,心里有了猜测,定是想要亲自去看看,来这里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这么做,认为只有亲自去看看,才能证实,“姜小姐这是我们服务点的电话,如果去眷村遇到困难随时联系我们驻点人员。”
“谢谢。”姜桂儿拍下电话,走出去,她站在街边拦下了一辆出租车,报了地址,她心里依旧有期待。
出租车在一条窄巷口停下时,姜桂儿先闻到了风里飘来的麦香,不是台北街头常见的奶茶甜香,是带着点烟火气的、刚出锅的馒头味。
她往里走两步,才算真正踏进了这片老街区。
房子多是红砖墙搭的矮屋,屋顶盖着暗绿色的铁皮,有的地方锈出了黄棕色的斑,风一吹,铁皮接缝处还会“哐啷”响。
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遮掉了大半当年刷的旧标语,只在墙角留着“三民主义”四个字的残尾。
晾衣绳从这家的屋檐拉到那家的窗台,上面挂着蓝布衫、碎花裙,风一扯,像面小旗似的晃。
姜桂儿把 YSL hobo包往臂弯里紧了紧,这个环境有点杂乱啊,比上海弄堂还要换乱。
巷口的石墩上坐着位穿蓝布衫的阿婆,正低头择一把绿油油的空心菜,竹篮边放着个印着“青岛食品厂”的搪瓷缸,缸沿缺了个小口。
“阿婆您好,”姜桂儿轻轻走过去,把太公的照片递到阿婆面前,声音放得软,“您认识这个人吗?他叫陈铭瑞大概几十年前住在这眷村。”
阿婆眯起眼,凑着光看了半天,手里的空心菜梗掉在竹篮里也没察觉:“陈铭瑞?没印象哦。俺们这眷村住的都是当年从大陆来的兵,山东的、四川的、湖南的,人多着呢,名字记不清咯。”
她抬起头,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突然抓着姜桂儿的手,语气急了些,“姑娘,你也是来寻人的?俺老家在山东平度,俺男人当年跟部队走的,俺跟过来,一晃五十年了,俺还没见过俺娘家的麦子地呢……”
姜桂儿的手被阿婆攥得发暖,指尖触到阿婆手上的老茧,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下。
“问那老太婆能知道什么,拿来我们瞧瞧。”几个穿老头衫的老伯围在石桌旁下棋,其中一个穿灰色老头衫的,手里攥着个搪瓷缸,缸身印着“为人民服务”,字都快磨没了,正对着姜桂儿笑。
他们这里可很久没来过生人了,还是从大陆来的同胞。
姜桂儿谢过阿婆,往那边走。
老伯们见她过来,都停了手,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照片上。
穿灰衫的老伯接过照片,从口袋里摸出老花镜戴上,看了好一会儿才摇头:“这眉眼看着有点像老王,当年跟俺一起从郑州来的,前年走了,但老王是河南的,姑娘,你太公是哪的人?”
“上海人。”姜桂儿答得快,吓死她了,还好听到后面人是河南的。
“上海啊……我们这里头没从上海来的人,有也在一开始的时候跑了。”
老伯放下照片,叹了口气,手里的搪瓷缸在石桌上磕了磕,“我当年上海待过两天,吃的那个小笼包到现在还记得味。后来打仗,跟着部队跑,一路到台湾,跟家里断了联系,直到十年前,才通过大陆的亲戚找到儿子,他都当爷爷了……”
旁边的老伯也接了话,有的说当年从四川来,想老家的泡菜想了几十年;有的说从湖南来,最记挂娘做的剁椒鱼头,可惜家里早就没人了。
姜桂儿站在旁边听着,她没找到太公的消息,却听了一耳朵的故土故事,那些故事里的思念,像巷子里的麦香,绕在鼻尖,挥散不去。
太阳慢慢沉到眷村的铁皮屋顶后面,把墙面染成了暖橙色。
姜桂儿走了大半个眷村,问了十几个老人,手里的照片被递来递去,边角都卷了边,却还是没半点关于陈铭瑞的线索,只能失望的离开。
天色不早,她想着可以去夜市看看,于是打车去了附近的夜市,夜市里人挤人,甜腻的蚵仔煎香气裹着湿热的风往鼻子里钻。她想掏手机拍摊位上的红灯笼,手指刚碰到 hobo包的侧兜,就觉出不对劲。
早上还塞在这儿的小钱包没了触感!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7985/1111106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