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征服萨曼
唐军到达柘析城外围后,在安全距离以外架起大炮,直接向城内轰击,炮火整整轰击了一天,大食军没有任何动静。到了半夜大食军从南门突围而出,一路向南逃去,唐军在夜间情况不明,没有贸然追击。
第二天,唐军进入柘析城,开始占领城内各个要地,肃清残敌,准备接收这个城市。有一支唐军攻进总督府,没想到这里还有少量大食军,两军对战了一阵,残存的大食军引燃了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毁大量的房屋,突入总督府内的唐军也伤亡惨重。
李愬听到爆炸声后,立即带兵到达此处,看到这里墙倒屋塌,有不少唐军死伤,甚至还残存一些大食军,李愬命令身边的唐军将残存的大食军全部击毙,一个不留。经过清点,唐军在总督府死伤了两百多人,把李愬快要气炸肺了。
李愬下令在全城大搜捕,把凡是残存的大食军或者可疑人员全部抓起来,后面又抓到几百大食残军,发现了两处埋设炸药的地方。李愬决定在柘析城多待几天,对俘虏进行审问,彻底清除这里的隐患。
在彻底清除城内的大食残军以后,李愬觉得这次俘虏的一万多人不能再释放,全部关押起来,留下一个契胡团看管,待彻底拿下萨曼王朝以后,再释放这些人。
李愬考虑到,此地原为粟特人所建的石国都城,就召来当地的粟特贵族,组建了一个临时政府,由留下的契胡团监督,然后率军继续向南进发。
李愬向南进攻的过程中,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是不战而降,少量的抵抗也很快被粉碎,部队后续到达萨曼的中部大城康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
有了柘析城的教训,李愬不再急于进攻,而是先派兵将康城团团围住,然后再开始炮击。康城的大食军对待唐军的炮火无力反击,只能被动挨打,唐军连续轰击了两天后,康城被迫打出白旗投降。
李愬怕其中有诈,命令康城的大食军全部出城缴械投降,总共抓了三万多俘虏。将大食军的俘虏控制起来后,李愬又派兵到城内搜查,查看是否有大食残军或者埋设炸药之类的,经过彻底排查后,李愬才率军入城。
康城是中亚一带最富庶的城市,城内居民善于经商,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很多都是粟特商人,其中又以康城最多。李愬进城后,当地的粟特贵族和商人,拿出大量的财物进献给唐军,表示愿意接受唐朝的统治。
李愬战前也了解一些情况,中亚的粟特人善于经商,但是不善于军事,往往谁强大就依附于谁。既然这里的粟特人主动投降,就不愿过分为难他们,召来当地的粟特首领,建立一个临时政府,保证对唐军提供足够的军需物资,并留下一个契胡团进行监督。
康城富庶,对待唐军非常慷慨,好吃好喝供着,还提供大量的财物,李愬怕继续待下去就会被腐蚀的没有了斗志,赶忙率军继续向西南进发,朝萨曼的首府安息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进军。
大食分裂以后,波斯人在波斯东部和中亚一带建立塔希尔王朝,但是萨曼家族又从塔希尔王朝独立出来,在中亚一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萨曼家族也是波斯人,利用中亚粟特人的软弱,在这里建立起独立政权,安息城是原来的粟特安国都城,目前成为萨曼王朝的首府。安息城是萨曼家族四兄弟最重要的据点,萨曼四兄弟的老大艾哈迈德决定拼死抵抗,聚集了剩余的六万军队,在城内城外分别驻扎。
唐军到达安息城以北时,已经天黑,决定先就地宿营,待第二天再攻城。艾哈迈德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一次夜袭,企图在城外将唐军击败,萨曼大食军准备了两万骑兵,带着大量的炸弹,趁夜向唐军营地进发。
萨曼骑兵远远看到唐军营地后,就加速朝唐军冲去,唐军警戒人员发现敌军来袭后,立即鸣枪示警。唐军保持高度的戒备,听到枪声后,立即拿起武器反击,由于天黑,无法精准射击,夜间两军混战在一起。
经过唐军的狙击,杀伤了很多冲击过来的萨曼军,有些萨曼骑兵冲入唐军营地内,朝唐军扔出点燃的炸弹,炸死炸伤了一些唐军。
由于唐军是燧发枪,无需点火,用的又是标准装药,所以装填射击的速度比较快。萨曼军携带的突火枪,装填发射的速度比较慢,突火枪和炸弹还要用火把点燃。
那些拿着火把的萨曼军在夜间非常显眼,就成了唐军的活靶子,经过连续的激战,萨曼军伤亡越来越大,那些拿火把的萨曼军被消灭殆尽,剩余萨曼军的火器无法使用,只得退去。
天亮以后,唐军清点战场,发现萨曼军留下六千多具尸体,唐军也有一千多的伤亡。李愬让士兵们饱餐一顿,然后向安息城进发,先将安息城团团围住,唐军在包围安息城时,又有部分萨曼军出城反击,企图阻止唐军包围安息城,被唐军的密集火力打回城内。
唐军完成对安息城的包围后,开始对城内炮击,唐军连续炮击了三天,安息城多段城墙被炸塌,城内的萨曼军毫无反应,李愬决定开始攻城。唐军在接近城墙时,萨曼军也是没有反应,唐军一度以为萨曼军准备要投降了。
当唐军快靠近城墙时,萨曼军突然反击,同突火枪和弓箭向唐军射去,唐军也立即还击,经过持续对战,唐军的火力优势发挥出来,在城墙抵抗的萨曼军逐步被消灭,唐军开始从城墙的缺口攻入城内。
城内的萨曼军很顽强,逐个街区的跟唐军争夺,但是随着入城的唐军越来越多,萨曼军的死伤越来越惨重。
萨曼四兄弟看到不是唐军的对手,开始集中兵力朝南门突围,南门附近本有一些围城的唐军,与突围的萨曼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战。经过一番激战,萨曼军留下大量尸体后,还是有一部分人突围而去,一路向东南方向狂奔。
经过一天的激战,唐军彻底占领安息城,剩下的萨曼军全部投降,李愬率军入城后,将俘虏关押起来,然后命令唐军就地休整。唐军休整期间,李愬从原安国的粟特贵族中挑选归顺唐朝的首领,在安息城恢复秩序,建立一个临时政府,并留下一个契胡团负责监管。在补充了一些物资后,唐军继续向东南方向进军,追击萨曼残军。
萨曼残军沿着阿姆河向东逃跑,进入吐火罗一带,最后在步师城(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以南)召集残余部队,企图在这里进行最后的顽抗。唐军尾随到达步师城,刚包围城市不久,还没开始炮击,城上就打起白旗,发出投降的信号。李愬刚开始还不信,以为有诈,派出使者去了解一下情况。
原来,萨曼兄弟并不得人心,完全依靠武力实现对当地的统治,经过几轮战斗,萨曼家族的军队损失殆尽,在步师城内只聚拢了一万多军队。吐火罗人明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不愿继续追随萨曼家族,城内的士兵也知道唐军的厉害,畏战心理严重,萨曼兄弟看到形势无法挽回,觉得与其到最后下场凄惨,不如早点投降。
唐军拿下步师城以后,就相当于彻底征服萨曼王朝,李愬认为原先的计划有点理想化,唐军经过多**战,损失较大,不宜分兵,决定继续合兵一处,进攻塔希尔王朝。
李愬认为,既然已经攻下萨曼王朝,继续留着那些俘虏就没啥意义,让斥候传令将以前俘虏的萨曼士兵遣散,但是继续羁押一些重要将领。李愬又在步师城留下一个契胡团,与当地的吐火罗人贵族组成临时政府,然后在步师城以南渡过阿姆河,进入塔希尔王朝境内。
塔希尔王朝由波斯人建立,统治中心位于呼罗珊一带,主要疆域位于今伊朗东部、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一带,其国都为尼沙普尔(今伊朗马什哈德附近)。
塔希尔王朝名义上属于黑衣大食,但是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塔希尔王朝原本实力较强,萨曼王朝独立出去以后,国势渐衰,但是波斯人尚武,该国仍有十几万以骑兵为主的部队。
李愬率军进入塔希尔王朝境内后,决定采取先东后西的方式,先就近扫平其东部地区,而后再向西进攻其国都,最后向北返回康城一带。李愬首先遇到的是塔希尔王朝东北部重镇迟散城(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附近),迟散城位于一个沙漠绿洲中,四周无险可守,李愬觉得该城应当好打。
没想到,唐军刚刚包围迟散城,这个城市就打白旗投降了,远远超出了李愬的预想。李愬怕其中有诈,先派人进入城内查看,果然是真投降,但是此城却是一座空城。
原来,迟散城的守将早就听闻唐军进攻萨曼王朝的情况,认为不是唐军的对手,带着所有军队和物资,提前向南撤离了。李愬觉得凭空得到一个城,省了刀兵之苦,也算是好事,此处离步师城不远,就由那里新建的临时政府代管。
李愬率军沿着大路继续向南进发,由于迟散城周围非常干旱,完全依赖河流的滋润,所以道路基本沿着河流的方向延伸。李愬率军沿着河流向南前进不远,发现前面有一个峡谷,两边山势陡峭,非常险峻,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李愬联想到迟散城的守军不战而退,觉得他们极有可能退到这里,为了稳妥起见,李愬决定先派出斥候侦察一番。
由于此地干旱,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斥候还没回来,李愬就看到山上有不少敌军,他们果然是要借助这个天险挡住唐军。这个山谷是唐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如果从其他地方绕过去,路程远不说,没有水源也是难题,所以唐军必须要攻克这个关隘。
李愬认真看了一下,这个峡谷非常险峻,虽然唐军有火力优势,想直接闯过去也很难,只能另辟蹊径。李愬又观察了一番,发现峡谷西侧的山脉比较高大陡峭,难以攀登,峡谷东侧的山脉有一段相对低矮一些,人员可以攀登过去。
李愬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突破的方式,从东侧相对低矮的一段山脉包抄过去,首先控制峡谷的东侧,再想办法解决峡谷西侧的敌军。
李愬估计关隘的大食军有一两万人,决定派出副将陈弘岭带领三千镇西军加上一个契胡团共六千人,从东侧山脉包抄过去,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在正面牵制。侧翼部队行动的同时,主力部队开始对峡谷开始进行炮击,阻止他们分兵阻挡包抄部队。
塔希尔的大食军紧急从山谷后侧调集一些兵力,向东侧的山脉增援,率先占领山头,企图阻挡唐军的进攻。
东侧的山脉也有五六百米的高度,中间崎岖难行,塔希尔的大食军也掌握了火药技术,搞了一些突火枪和炸弹,唐军如果接近,他们就会扔出炸弹滚下来,对唐军造成一定的伤亡,唐军被迫躲在沟壑当中,与山上的大食军形成对峙。
李愬远远看去,发现侧翼的唐军被阻挡在半山坡,急的半死,连忙指挥炮兵又对着东侧山顶的大食军进行密集的炮击,山上的大食军无处躲避,产生了较大的伤亡,被迫退到山顶的后侧。
停止炮击后,陈弘岭趁机带领唐军再度向山顶发起攻击,没想到山顶上的大食军再次出现,又开始攻击唐军。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350/5031298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