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麻烦上门!14K来收保护费了!
这些国际采购商发现,韦东毅提供的这些货物。
其质量稳定性、工艺水平和设计感,都远远超过了当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这得益于后世大型商超极其严格的供应链管理标准!
韦东毅手里的货甚至比许多欧洲本土产品的品控还要严格。
完全达到了出口欧美高端市场的苛刻要求。
因此,这些精明的商人在验货后。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纷纷抢着与韦东毅签订长期的采购合同。
生怕下手晚了,货源就被别人抢走。
韦东毅的办公室(暂时设在物流公司内)一时间门庭若市,各种肤色的商人进进出出,合作协议如同雪片般飞来。
不过,所有这些货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全部被清除了任何可能暴露来源的商标、产地标识、甚至是成分说明标签,光秃秃地如同“白牌”产品。
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心照不宣的产业链环节:贴牌加工。
这些采购商在拿下货物后,并不会直接将其运往海外。
而是会在香江本地寻找合作的工厂或作坊,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为这些优质的“白牌”货物重新设计并贴上他们自己的品牌标签,或者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包装。
完成这道工序后,这批“焕然一新”、有了合法“身份”的货物,才会堂而皇之地装船,出口至欧洲、北美乃至世界其他地区。
为这些国际采购商和韦东毅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
韦东毅,这个初到香江时还只是一个为厂里采购设备的小科长。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悄然构建起一个以神秘货源为核心、辐射多品类、连接国际市场的商业雏形。
而韦东毅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未被官方渠道过多关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作为自由港的独特政策环境。
在这个时期,除了少数特定商品如酒类、烟草、碳氢油类(汽油)和甲醇需要征税外,绝大多数货物的进出口都是完全免税的!
这使得香港成为了一个极其高效和低成本的商品流转中心。
正因为如此,韦东毅那些通过“特殊渠道”出现在仓库里的货物,尽管没有任何正规的报关记录,理论上属于“来历不明”。
但实际上却压根没有引来海关或税务部门的深入稽查。
原因很简单:无税可收!
对于海关而言,他们的核心任务是征收应缴的关税。
既然这些商品不在应税目录上,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违禁品(如军火、毒品)。
他们自然缺乏动力去耗费大量行政资源追查其具体来源。
只要货物在本地流通或再次出口时手续形式上过得去(比如通过合作的采购商进行贴牌后的“正常”出口)。
大家便心照不宣,相安无事。
工商部门也更关注是否有店铺无牌经营、是否出售伪劣商品直接影响市民。
对于仓库区大宗货品的幕后流转,只要不闹出乱子,也通常是“民不举官不究”。
这种宽松的环境,为韦东毅的快速崛起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
就在韦东毅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资金如同潮水般涌入。
几个大仓库日夜不停地吞吐着各种紧俏货物时。
麻烦,还是不可避免地找上门了!
而且,这麻烦并非来自政府层面(海关、工商),因为他们“无利可图”。
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嗅到金钱味道的民间团体。
确切地说,是盘踞在码头和仓库区一带的地下势力。
这些地头蛇、社团人物,眼睛毒辣得很。
葵涌码头及周边仓库区每天进出的货物量有多大,哪些是新面孔,哪些生意突然变得异常火爆,他们都一清二楚。
韦东毅这边,短时间内租赁多个大型仓库,各种肤色的商人频繁往来,货物进出量巨大且看似毫无规律(因为补充货物全靠韦东毅意念操控,根本没有常规的运输车队)。
却又明显是利润丰厚的紧俏货。
这种“不合常理”的繁荣,很快就引起了某些势力的强烈关注。
在他们看来,韦东毅这块没有深厚本地背景(至少明面上如此)、却突然冒出来的“大肥肉”,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摇钱树”。
不来找点“麻烦”,收点“保护费”或者强行“入股”分一杯羹。
简直对不起他们“维护码头秩序”的“职责”。
这天下午,韦东毅正在临时办公室里与一位北欧的采购商洽谈一批日用品的合同。
几个穿着花衬衫、戴着金链子、一看就并非善类的男子,大大咧咧地推门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神色倨傲的壮汉。
他们无视了正在进行的会谈,目光直接锁定在韦东毅身上。
“喂!边个系呢度话事人啊?(喂!谁是这里管事的?)”
刀疤男操着流利的粤语,语气不善地问道
他眼神扫过办公室里略显简单的陈设,却带着贪婪的光芒。
他们显然已经摸清了这里的主事者是一个说普通话的“北佬”。
麻烦,终于还是来了。
韦东毅的心沉了一下,但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
他知道,在香港做生意,尤其是涉及大宗货物和巨额利润,迟早要面对这一关。
如何应对这些地头蛇,将是他能否在这里真正站稳脚跟的又一重大考验。
他示意有些紧张的北欧客户稍安勿躁,冷静地迎向了那几个不速之客。
面对这几个明显来者不善的“访客”,韦东毅心知不能硬碰硬,尤其是在自己根基未稳、对方背景不明的情况下。
他脸上挤出一丝客套而疏离的笑容,用不太流利但足够沟通的粤语回应道:
“几位大佬,有咩事慢慢讲,我初到贵宝地,有咩唔啱规矩嘅地方,还请多指教。”(几位大哥,有事慢慢说,我初来乍到,有什么不懂规矩的地方,还请多指教。)
他一边周旋,一边暗中给身旁的助手(娄振华安排给他帮忙的本地年轻人)使了个眼色。
助手会意,悄悄退到一旁,立刻拨通了娄振华的电话。
韦东毅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争取时间。
他拿出好烟招待,言语间透露出自己也是正经做生意,愿意交朋友,但绝口不提具体业务和利润。
那几个社团成员见韦东毅态度“上道”,气焰稍微收敛了一些,但话里话外依然围绕着“码头规矩”、“邻里关照”和“管理费”等话题,进行着赤裸裸的敲诈暗示。
没过多久,娄振华便带着几位在香港本地颇有声望和能量的朋友匆匆赶到。
娄振华毕竟是老江湖,在香港经营多年,虽然主要在上层商业圈活动,但也认识一些能跟三教九流说得上话的“场面人”。
经过娄振华和他朋友的居中斡旋、递话。
并当场象征性地支付了一笔不算多的“茶钱”(暂时性的安抚费)。
那几个社团成员总算暂时被“请”走了。
但临走前那个刀疤脸意味深长的眼神明确表示:这事没完,我们还会再来。
麻烦暂时被打发走,韦东毅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他立刻让娄振华通过他的关系网去深入打听,这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消息很快反馈回来:果然是14K的社员,活跃在葵涌码头这一带,专门向新来的、背景不够硬的商户收取保护费,甚至强行入股,手段狠辣。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850/4398326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