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熬夜的何雨泽
何雨泽等待吴军和胡建设的工作稳定后。
何雨泽的目光投向李组长带回的那批材料。
他走到实验室角落划出的原料暂存区,动作谨慎地打开一个个特制的密封容器。高纯度金属对储存环境极为苛刻,例如:镍粉需隔绝氧气,铬锭要防潮,钴片畏光,钨丝则对温度波动敏感。
何雨泽逐一检视,眼中渐渐流露出惊讶与赞许。
“李组长,”他转头看向正在整理东西的李秀梅,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这些材料的保存状况非常好。特别是铬锭的真空封装和钨丝的恒温处理,您居然都做到了万无一失。”
李秀梅脸上露出谦逊的微笑:“何总工交代的事,哪敢马虎。其实我们做研究的,讲究的就是一个仔细,这里的每种材料的特性都做了笔记。”她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金属的保存要求和注意事项。
何雨泽翻阅着那本笔记,内心震动不已。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李秀梅不仅记住了所有专业要求,还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条件达到了保存标准,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正是科研工作中最宝贵的品质。
“您做得非常出色,”何雨泽真诚地说,“有了您这位高手在,我们的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这时,何雨泽注意到吴军和胡建设已经完成了首批基础金属的溶解工作。熔炼炉中,银亮的金属液在恒温控制下缓缓旋转,散发出柔和的光泽。
“很好,现在开始添加辅助金属元素。”何雨泽走到他们身边,声音虽然疲惫却依然清晰有力,“胡工,请先加入万分之三的镍粉,注意要均匀撒入,同时搅拌速度提升到每分钟三十转。”
胡建设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粗糙的手掌此刻却异常稳定,精确控制着添加量和搅拌节奏。何雨泽在一旁密切观察金属液面的变化,不时发出调整指令:“现在降温五度,加入铬锭,分三次加入,每次间隔十秒...”
实验室里只剩下设备的嗡鸣声和何雨泽清晰的指令声。吴军负责监控温度曲线和气氛保护系统,额头上渗出的汗珠也顾不上擦。
李秀梅则接替了何雨泽的工作,在旁协助记录数据,准备下一轮需要的物料。
时间在高度集中的工作中飞逝,当实验室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半时,何雨泽才恍然意识到已经临近中午。
“大家先停一停,”他拍了拍手,“去食堂吃饭吧,实验暂停两小时。下午一点半准时继续。”
胡建设有些犹豫:“何总工,这炉子...”
“我会留下来看着,正哈我早上起晚了,现在也不饿,”何雨泽静静盯着路子,“材料的相变过程需要时间,正好利用这个间歇完成固溶处理。去吧,吃饱了休息好才有力气干活。”
等三人离开后,何雨泽又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毕竟所有的实验讲究的是循序渐进。自己必须控制好速度,不然系统任务完成不了。
过来大概20余分钟,吴军带着午餐来到了实验室,看见何雨泽还在忙碌,放下午餐变离开了。
其实吴军刚来,何雨泽已经发现他了,何雨泽将午饭放在身边,开始一口口的吃了起来,但是几乎食不知味。
他机械地咀嚼着食物,大脑却仍在高速运转,计算着下午实验的各种参数可能性。另外一边倒的胡建设和吴军显然也沉浸在实验思考中。
匆匆吃完午饭,何雨泽拉过一张凳子坐在角落,本想只是闭目养神片刻,却因极度疲惫而在不知不觉中沉入睡眠。
他的睡姿很不舒服,身体微微前倾,头一点一点的,眉头即使在睡梦中依然紧蹙,仿佛仍在思考着实验难题。偶尔,他的手指会无意识地在腿上轻微抖动,像是在操作看不见的实验设备。
下午一点二十分,李秀梅率先回到实验室,看到何雨泽这样睡着,不禁放轻了脚步。她悄悄从旁边的柜子里取过意见白大褂,小心地披在何雨泽肩上,但何雨泽立刻惊醒了。
“我睡着了?”何雨泽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
“才一点二十,何总工您再休息会儿吧。”李秀梅关切地说。
何雨泽却已经站起来走向实验台:“不用了,准备开始下午的工作吧。”
下午的实验更加复杂和精细。何雨泽指导三人进行多轮金属添加和热处理,每一次温度变化和成分调整都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结果逐渐偏离预期。
当最后一批试样从热处理炉中取出时,即便是经验相对较少的吴军也能看出问题,金属表面出现不应有的氧化斑,金相结构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失败了。”胡建设沉重地说,脸上写满失望。
吴军检查着测试数据,不甘心地摇头:“所有参数都是按照要求控制的,为什么...”
何雨泽却表现得异常平静:“第一次试制,失败是正常的。新材料研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他拿起一个失败的样品仔细端详,“至少我们知道了哪种工艺路径不可行,这就是收获。”
只有何雨泽自己知道,这次失败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是他有意为之。在上午指导过程中,他故意省略了几个关键工艺步骤,调整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参数。
太过顺利的成功会引起怀疑,他必须控制研发节奏,既展示出技术方向的正确性,又不至于一下子拿出完整方案。
毕竟,在这个特殊年代,如果一个年轻人莫名其妙地掌握着超越时代的技术,等待他的很可能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难以预测的风险。
何雨泽深知,他必须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研究者,通过不断试错和积累逐步接近真理。
“今天到此为止,”何雨泽对团队说,“大家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分析失败原因,调整方案再试。”
三人离开后,何雨泽却留在了实验室。
他需要加快进程,不是在实际实验上,而是在“理论推导”上。他锁上门,拉上窗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验。
夜深人静,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声音和何雨泽书写的沙沙声。他按照脑海中早已成熟的技术方案,开始制备第一批真正的样品。高温炉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他专注的面庞。
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比,每一个参数都控制在最佳范围。他同时操作多台设备,手法娴熟得不像个初学者,仿佛已经这套流程重复了千百次。
凌晨三点,第一批合格样品终于出炉。
银灰色的金属表面泛着特殊的光泽,预示着非凡的性能。何雨泽迅速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测试,结果完全符合预期。
他在实验本上详细记录着整个过程,但故意加入了一些“错误”和“调整”,让整个发现过程看起来更加真实自然。做完这一切,天已微亮。
何雨泽没有丝毫睡意,反而精神焕发。只是脑袋有些昏沉,何雨泽不停地继续敲打着。
他继续准备今天“正式”实验所需的物料和方案,将夜晚取得的成果巧妙地融入到新的实验设计中。
早晨七点,当吴军第一个来到实验室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实验室整洁有序,所有设备已经预热准备就绪,各种物料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而何雨泽正站在实验台前,专注地进行着样品检测,眼中有细血丝,但精神饱满。
“何总工,您...该不会整晚都没回去吧?”吴军惊讶地问。
何雨泽抬头笑了笑:“回去睡了会儿,只是早上来得早。昨天的失败让我想到了一些新的可能性,迫不及待想验证一下。”
随后到来的胡建设和李秀梅也感到惊讶不已。
他们看到何雨泽已经准备就绪的实验方案,以及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新计算和数据,内心充满了敬佩。
“何总工,您这也太拼了。”胡建设感慨道,“难怪您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成就。”
李秀梅则注意到实验室一尘不染的环境和精心准备的物料:“何总工,这些准备工作您应该等我们来做的。”
何雨泽摇摇头:“思路来了就停不下来。来吧,今天我们调整配方比例,优化热处理工艺。我相信距离成功不远了。”
他看着三人敬佩的目光,内心既有一丝愧疚,更多的是责任感。
这个时代的科研工作者缺乏的不是智慧或勤奋,而是方向和机会。他所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共同创造那些本应属于这个国家的辉煌。
新一天的实验开始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855/2240509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