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点评李世民
嬴政清楚,他曾耗费无数国力,只为探寻长生之法,甚至因此扰动民生,百姓怨声载道,骂他暴君、苛政。
这些流言蜚语,他从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不屑与无知之人争辩。
但今日,面对李长安的点评,他却难以淡然。
同样忐忑的,还有人群中那位出身寒微、却最终一统天下的大明帝王——朱元璋。
“不知咱家在他口中,又作何评价?”
朱元璋起于微末,一手钵盂走天下,从南打到北,最终登基称帝,成就大明江山。
这段传奇人生,无人能否定。
但年岁渐高,为了稳固皇权,他也确实做过不少旁人眼中的“狠事”。
如今,听闻天机公子要评点帝王,他也不免心生好奇:不知那位公子,会如何说他?
人群之中,还有一名女子,眉目精致,气场凌厉,眉间隐隐含着几分思虑。
她轻声道:“评点帝王?倒也有趣。”
周围不少人见她容貌出众,又气度不凡,还以为她是靠姿色混入天机楼的寻常女子。
毕竟,今日来此的美貌佳人不在少数。
可没人知道,她便是大周王朝的女帝——武曌。
虽说大周并不在九大皇朝之列,但其国力、疆域、文治武功,皆属上乘。
既然是评点天下帝王,她自然也难逃其列。
因此,武曌也颇感兴趣,想听听李长安会如何评价自己这位女皇。
正当众人思绪各异之际,李长安再度开口。
“诸位,九州之内,王朝林立,不可胜数。”
“若一一详述,未免太过冗长。”
“因此,我决定先讲九大皇朝之主。”
“其余王朝,择其有趣者略作点评。”
“至于其余,则暂且略过,若诸位仍有兴趣,日后再议。”
虽说评点帝王能为他带来天机点数,但九州王朝实在太多,一一讲述,不现实,也无意义。
他必须提前讲清楚,否则稍后又有人质疑遗漏、不满评点。
随着他语气平稳下来,原本紧绷的气氛也随之缓和。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天机公子说得在理!”
“那些小王朝的帝王,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我赞成!”
“就讲九大皇朝之主吧!”
“那九大皇朝之中,也未必个个都是明君,公子只管直言无妨。”
这些人已在天机楼中听了多日秘闻,早已深谙其中门道。
只要不触李长安的逆鳞,这天机楼,便是最值得来的地方。
通常来说,事情都不会有什么差池。
若真有外人想要对他们不利,天机楼也会出面干预。
只要进了天机楼的地盘,就能稍稍松口气,不必担忧脑袋什么时候会搬家。
因此,此刻的气氛也就显得随意了不少。
待众人渐渐安静下来,李长安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
“既然是大唐护国陆地神仙亲自发问——”
“那这第一位,便说说大唐的帝王,李世民!”
“李世民年少时便聪慧过人,对事物的看法,远超同龄人。”
“年纪轻轻便投身军旅,虽然武艺平平,却对兵法战策了如指掌。”
“十六岁那年,前朝皇帝被困危局,李世民挺身而出,巧施计策,成功将其救出。”
“十八岁,前朝大势已去,李世民力劝其父李渊起兵反叛。”
“他被封为敦煌郡公,担任全军统帅,统御三军。”
“他为人礼贤下士,凡遇贤才谋士,或武艺出众之人,皆不惜放下身份,亲自延揽。”
“若部下遇到困难,他总是尽心尽力为其解决。”
“久而久之,他赢得了极多的忠心。”
“当时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听闻他才德兼备、待人宽厚,纷纷前来投奔。”
“他的势力迅速扩张,从起初的七千人马,迅速增长至十余万。”
“十九岁,其父李渊登基,建国号为大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正式掌握大唐所有军事力量。”
“可调用的兵力高达四十万。”
“虽说他自身修为不过后天境界,但身边高手如云。”
“大宗师六人,宗师五十四人。”
说到这里,李长安顿了顿,端起王语嫣递来的茶水,轻抿一口。
昨夜一战,让他元气大伤。
尽管服用了不少调养的丹药,身体依旧有些虚浮。
言归正传。
九州大陆是个融合了各种武功流派的世界,因诸多武林人物的存在,历史进程也变得格外复杂。
在这样一个强者如云的环境中,李世民一个武功平平的人,能一步步建立大唐帝国,其难度可想而知。
若非手段高超、善于用人,断难成就如此霸业。
李长安话音刚落,周围的江湖中人便低声议论起来。
“才十八岁就统帅全军?真是了不得!”
“虽然修为不高,但能聚拢人心,难怪他能成为九大帝王之一!”
“自身实力几乎等于没有,却能让众多宗师、大宗师效命,这本事,绝了!”
“年仅二十,手下竟有数十万大军,简直是传奇!”
“能建立大唐这样强大的王朝,李世民果然非同凡响!”
一开始,众人听说天机公子要讲的是那些没有高强武功、只会谋略的帝王,心里多少有些不屑。
可听完李长安所言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刚才的议论有些轻率了。
李世民十九岁才达到后天境,这在武者眼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他所展现出的手段和胆识,却让在场不少武林人士心生敬意。
能在无强横武力支撑的情况下,掌控六位大宗师、五十四位宗师,统率数十万兵马。
这等魄力与手腕,实在令人折服。
再回想自己二十岁时还在做什么,心里的敬佩之意,便更甚一分。
于是,原本对李世民经历并不感兴趣的江湖豪杰,也纷纷打起精神,开始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人群中,大秦皇帝嬴政、大明皇帝朱元璋、大周女帝武曌等人,皆微微点头。
作为一国之君,他们各自的经历都不简单。
但李世民的崛起之路,依旧值得他们给予敬意。
不多时,李长安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这才只是开始呢!
众人虽然议论纷纷,反应也并不冷淡,但天机点数的增长依旧缓慢。
得再加把火才行!
自然不能在此处耽搁太久。
待四周重归沉静,李长安神色依旧平静,缓缓继续说道:
“大唐初立,局势动荡不安。”
“各地手握兵权的将领纷纷自立,战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为稳固皇权,李世民亲率数十万大军出长安,踏上一统天下的征途。”
“他谋略过人,帐下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
“一路挥师南下,战无不胜,所有割据势力在他面前皆俯首称臣。”
“平定叛乱之后,李世民并未赶尽杀绝,而是任人唯贤,收纳可用之才。”
“正因如此,他的势力在平叛过程中不断壮大。”
“再加上他心系天下,忠君爱民,引得无数高手甘愿为其效命。”
“他踏遍大唐每一寸土地,可以说,大唐江山,几乎全是他亲自打下的。”
“二十五岁,李世民便基本肃清大唐境内的各路反王,真正稳住了大唐的根基。”
“亲手铲除的叛军势力,不下百支。”
“他用七年时间,以一己之力将大唐皇朝牢牢立于九州之上。”
“所有人都以为,他归来之时,将是万民敬仰,功盖千秋。”
“然而,李世民大军尚未休整,他便被急召入宫。”
“其父李渊在太子李建成的挑拨下,以‘抗旨不遵、藐视皇权’之名剥夺了他的兵权。”
“他手下一位大宗师级别的将军,更是因此含恨而终。”
……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859/2256637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