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烂在肚子
那是一种物证般的沉默,冰冷而确凿。
苏晚萤没有试图去温暖它,而是选择用更深的寒冷去解读。
她戴上深蓝色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用特制镊子从周工微张的口腔中取出了那块已经凝固的封蜡。
它像一枚琥珀,包裹着一个未曾出口的秘密。
回到博物馆的生物实验室,低温离心机发出平稳的嗡鸣。
苏晚萤将样本置于零下七十度的环境中进行高速分离,空气中弥漫着液氮散发的白雾,让她感觉自己仿佛也在一个巨大的冷库中,与那些被封存的真相为伴。
分析结果很快呈现在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
正如她所预料,蜡质中含有有机物残留,但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除了一些常见的口腔细胞代谢物,一种微量神经递质的结构式被系统高亮标出。
数据库比对显示,它的分子结构与人类在长期、极度压抑特定情绪时,大脑杏仁核分泌的一种特殊压抑素高度相似。
这种物质,理论上只会存在于活体脑组织中,绝无可能出现在一块封口蜡上。
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电泳检测图谱显示,这种压抑素分子竟然像一个载体,其内部嵌套着一段极不稳定的RNA序列。
苏晚萤立刻启动转录程序,几秒钟后,一行由碱基对翻译成的文字出现在屏幕上,主语的位置是一片空白,像一个被刻意挖去的空洞:“……本应上报,但我选择了归档。”
归档。
这个词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苏晚萤记忆的闸门。
她猛地想起了林秋棠案发前提交的最后一份异常行为预警报告。
那份报告如石沉大海,从未进入任何正式的调查流程。
档案科的同事曾私下透露,它被某位高层直接批示“内部消化”,随即消失无踪。
苏晚萤立刻切换到自己的工作站,调出电子日志的备份。
她熟练地绕过几道权限,潜入系统回收站的最底层。
无数被删除的数据碎片像宇宙尘埃一样漂浮着,她输入关键词“林秋棠”和“预警”,加密的碎片开始重组。
很快,一份报告的扫描件残片拼接完成。
在审批意见栏,一行遒劲有力的钢笔字迹赫然在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同意,杜Z.Y.执行。”
几乎在苏晚萤看到那个名字的同一时刻,城市的另一端,阿彩的身影在杜志远旧居所在的“红星小区”里闪现。
这是一个即将被拆迁的老旧小区,墙皮斑驳,楼道里堆满了废弃的家具,空气中混杂着霉味和尘土的气息。
阿彩无视这一切,她径直走到三号楼二单元的楼道墙壁前,掏出一罐特制的喷漆。
她没有喷涂任何文字或图案,而是一组复杂的声波图谱。
那是她根据周工身上“言不出户”刺青的文字震动频率,经过数天计算,逆向生成的可视化声场。
喷罐在她手中稳定地移动,发出“嘶嘶”的轻响,在死寂的楼道里显得格外清晰。
当最后一笔完成,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整栋楼的窗户玻璃,从一楼到六楼,在同一瞬间发出了低沉的嗡鸣,仿佛被一个无形的音叉敲响。
紧接着,从门窗的缝隙、墙壁的裂痕中,渗出了一缕缕灰白色的絮状物,它们轻飘飘地悬浮在空气中,如同无数被凝固的叹息。
“谁在外面吵!”二楼的一扇门猛地被拉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探出头来,满脸怒容。
但当她的目光触及墙上那幅完整的声波图谱时,所有的怒气瞬间凝固,取而代代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她的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颤抖,嘴唇哆嗦着,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旧日幻影。
她踉跄着退回屋内,片刻后,颤抖着从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捧出一本泛黄的日记。
“那天……那天我听见他在电话里说……”老妇人喃喃自语,眼神涣散,“他说,‘这事不能报’……我听见了,但我没敢作证……”
话音未落,她猛地咳嗽起来,一团棉絮状的东西从她口中吐出,落在积满灰尘的地面上。
那团棉絮并未散开,而是在落地的瞬间如折纸般自动展开,形成一张微型纸条。
上面有一行字,笔迹与苏晚萤在报告上看到的如出一辙:“知情者,编号186。”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应急指挥中心地下机房,小舟正戴着耳机,眉头紧锁。
他发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被察觉的异常:城市应急广播系统,每晚凌晨三点零七分,都会出现一个长达0.3秒的信号空白期。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是转瞬即逝的静默,但在小舟的频谱分析仪上,这片空白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他将这段空白期的信号录制下来,进行降噪和增益处理,然后将其逆向播放。
经过上百次的尝试和解码,一段微弱到极致的低语终于被他还原出来:“我说了……也没用。”
声音的来源让他不寒而栗。
经过交叉比对,这段语音的背景杂音,竟然与殡仪馆冷藏系统因低温异常自动触发的报警录音完全吻合。
他立刻扩大搜索范围,排查全市所有使用同型号制冷设备的大型设施。
结果令人震惊:共有十七处设施,在每晚同一时间,产生了完全相同的信号干扰。
小舟将这十七个点位在城市地图上标注出来,当他把这些点用线连接起来时,一条隐秘的轨迹赫然呈现。
而这条轨迹的终点,直指一个让他呼吸停滞的地方——市政府地下档案馆B区,正是当年多部门联合签署“静音协议”的会议召开地。
更诡异的是,当他调取这条线路上所有监控摄像头的历史录像时,发现在每日凌晨三点零七分,摄像头都会记录到一次短暂的、仿佛有人影被拖拽而过的画面扭曲,但现场勘查却显示,那个时间段内并无任何实体移动过的痕迹。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杜志远,那个签下“同意执行”的男人。
为了寻找他可能留下的更多线索,苏晚萤再次回到了他生前工作过的社区诊所旧址。
诊所早已废弃,但隔壁的快递站还在运营。
她以调查为名,进入了快递站的员工休息室,在一个堆满旧物的箱子里,她意外发现了一台老式录音笔,上面贴着发黄的标签:“心理评估备用设备”。
苏晚萤的心跳开始加速。
她将录音笔接入便携读取器,屏幕上显示只有一条录音文件。
她按下了播放键。
一个冷静而公式化的声音响起:“患者林秋棠,第三十七次面谈记录……”
声音到此戛然而止。
后续是长达一个小时的空白。
苏晚萤皱起眉,但她没有放弃。
她将音频导入专业分析软件,放大了文件的波形图。
在看似平直的静音区,她注意到了一连串极其密集的微小震动痕迹。
这不是电流噪音,而是物理残留——是手指在极度紧张和犹豫的状态下,反复、快速地按压暂停键留下的痕迹。
她启动了音频修复程序,将这些微震信号作为关键帧进行剥离和重组。
经过漫长的运算,一段被淹没在无数次“暂停”与“开始”之间的、极轻的自语,被奇迹般地还原了出来。
“我不想签……可他们说,这只是流程。”
苏晚萤立刻对这段自语进行声纹比对,结果与数据库中杜志远的声纹样本完全吻合。
那一刻,苏晚萤彻底明白了。
所谓“D38”,那个被内部认定的第38位协议破坏者,或许并非主动的加害者。
他只是一个被庞大体制胁迫的沉默执行者,一个在流程的巨轮下,连说“不”的权利都被剥夺的个体。
而在城市的心脏地带,市政府大楼的外围围墙下,阿彩仰望着那面巨大而光滑的幕墙玻璃。
她知道,个体的忏悔和被动的揭露远远不够。
真正的“残响”清算,需要一场盛大而公开的言语释放。
她打开了另一罐涂料,这罐涂料的颜色很奇特,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结晶质感。
她将从周工封蜡中提取、并由苏晚萤分离出的神经递质结晶粉末,小心翼翼地混入了其中。
然后,她开始在冰冷的玻璃墙面上,喷涂一幅巨大的嘴巴轮廓。
那双嘴唇的线条,由无数个细小而扭曲的“启”字串联而成,仿佛在呐喊,在挣扎。
而舌苔的部分,她则一丝不苟地填满了林秋棠生前最后一次脑电波扫描的波动图。
当最后一笔落下,整面数百平米的玻璃幕墙突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它不再反射天空和城市的倒影,而是变得像水一样完全透明。
透过幕墙,大楼内部的景象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的眼前:一间密闭的会议室里,十七个身穿旧式制服的身影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他们的面容模糊不清,但动作却整齐划一。
他们同时低下头,齐声低语,那声音仿佛穿透了玻璃,在空气中回响:
“我们知道了……我们承认……”
而在那间会议室的门牌上,一行冰冷的编号赫然在目:“B186”。
这惊世骇俗的一幕,在发生的瞬间便通过无数路人的手机镜头,如病毒般扩散至全城。
城市交通系统因这突如其来的异象陷入了短暂的瘫痪。
苏晚萤的通讯器疯狂震动,屏幕上弹出的,正是那面诡异的、仿佛通往另一个时空的“忏悔之墙”。
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对身边的助手下达指令:“封锁所有相关频道,截取最高清的原始影像资料,我要立刻进行逐帧分析!”
她死死盯着屏幕上那十七个模糊的身影和那个刺眼的门牌号,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从脊背升起。
这不仅仅是一场行为艺术,也不是简单的幻觉。
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面墙所映出的,或许是一段被尘封的时间本身。
而她接下来要在影像中寻找的,可能远比一个真相更加恐怖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9867/5034296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