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三十万大军压境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十万大军压境
暗渠的水冰冷刺骨,王白屏住呼吸,任由浑浊的水流裹挟着身体往护城河方向漂。
刚才若不是周大人提醒,自己此刻怕是已沦为阶下囚。
“将军,接下来怎么办?”
身旁的黑虎卫用手势比划着,声音在水下闷得发沉。
王白打了个手势,示意先浮出水面再说。
三人在护城河一处隐蔽的芦苇丛中探出头,大口喘着气。
“去周府。”
“既然周大人说证据在书房砚台里,我们就必须拿到。”
王白抹了把脸上的水。
可周府此刻定然是张显重点监视的地方,怎么才能进去?
王白望着远处那片灯火通明的府邸,眉头紧锁。
突然,他看到府墙角落有个不起眼的狗洞,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三更过后,周府的守卫渐渐松懈下来。
王白与两名黑虎卫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潜到府墙下。
那狗洞比想象中要小,王白身材高大,只能勉强挤进去。
身上的粗布短打被刮得破烂不堪。
府内一片死寂,原本应该巡逻的护院不见踪影,显然是被张显调走了。
王白心中冷笑,张显做得如此明显,反倒暴露了他的心虚。
周大人的书房在府邸东侧,门口挂着把大锁。
王白从怀里掏出一根细铁丝,三两下就将锁打开。
书房里弥漫着一股墨香,与外面的肃杀气氛格格不入。
他点亮火折子,借着微弱的光芒四处打量。
书架上摆满了古籍,墙上挂着一幅“天下太平”的字画,正是周大人的笔迹。
“将军,砚台在哪?”
一名黑虎卫低声问道。
王白指向书桌,只见那方端砚放在桌案中央。
砚池里还残留着些许墨渍,显然是周大人被抓前还在批阅公文。
他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砚台。砚台入手温润,底部果然有个不起眼的夹层。
王白用刀尖轻轻撬开,里面果然藏着几张折叠整齐的纸。他
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第一张是张显与北境可汗的密信,上面不仅约定了开城投降的日期,还写着“待破雁门关,以周老匹夫首级为信物”。
第二张是本账册,详细记录了张显这十年贪墨的军饷数目,竟高达五百万两白银,足够雁门关全军三年的用度!
“好个张显!”
王白脸色难看。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还夹杂着说话声。
“太傅说了,仔细搜查,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找到那本账册!”
“周老头藏东西的本事可不小,咱们得好好找找……”
王白心中一紧,没想到张显竟如此谨慎,竟派人来周府二次搜查。
他赶紧将密信与账册塞进怀里,对黑虎卫们打了个手势。
三人迅速躲到书架后面。
门被推开,几名手持火把的衙役走了进来,翻箱倒柜地搜查起来。
他们显然是想趁机捞点好处。一名衙役拿起桌上的玉佩,掂量了一下笑道:
“这玉不错,拿回去给婆娘戴正好。”
另一名衙役则盯上了书架上的古籍:“这些书看着挺值钱,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他们在书房里翻了半个时辰,将原本整齐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却始终没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
领头的衙役骂骂咧咧地道:“妈的,难道被周老头藏到别的地方了?走,去他卧室看看!”
“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快走!”
等人都走光了,王白才从书架后走出来。
三人刚从狗洞钻出去,就听到府内传来一阵喧哗。
显然是衙役们发现书房被人动过手脚。
王白不敢停留,带着黑虎卫们抄小路往城外跑。
一路上不知避开了多少巡逻的禁军。
直到天快亮时才抵达西城门。
“将军,咱们现在去哪?”
黑虎卫问道。
王白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沉声道:“去大理寺。明日午时,我要让张显在天下人面前身败名裂!”
次日午时,大理寺外早已挤满了百姓。
自从昨日王白在周府现身的消息传开后,京中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王白是来救周大人的,也有人说他是来与张显对质的,更有甚者。
说他已经带着黑虎卫潜伏在城外,随时准备劫狱。
午时三刻,监斩官的声音准时响起:
“带周显!”
周大人被两名衙役押着走上刑台,他依旧穿着那身囚服,头发散乱。
台下的百姓们看到他这副模样,纷纷议论。
“周大人可是个好官啊,怎么会通敌呢?”
“听说有密信为证,说不定是真的……”
“我不信!前几日周大人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背叛大夏?”
张显坐在高台上,眯着眼睛看着这一切,嘴角冷笑。
他早已安排好。
只要周大人一认罪,就立刻行刑。
到时候就算王白拿出证据,也为时已晚。
“周显,你可知罪?”
张显拿起那份伪造的密信,质问。
周大人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的百姓,朗声道:“我周显一生为国,从未有过半点私心!所谓的密信,不过是张显伪造的假象!他才是通敌叛国的奸贼,才是大夏的千古罪人!”
“放肆!”
“死到临头还敢狡辩,给我打!”
张显拍案而起。
“住手!”
衙役们刚要上前,突然听到人群中传来一声怒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王白分开人群,一步步走向刑台。
“王白?你果然来了!”
“来人啊,把这个劫狱的反贼拿下!”
张显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反贼?”
“张大人还是先看看这个,再谈谁是反贼吧!”
王白冷笑,从怀里掏出那几张纸,高高举起。
他展开密信,当众宣读起来。
当读到“待破雁门关,以周老匹夫首级为信物”时,台下的百姓们炸开了锅。
“原来是张显通敌!”
“怪不得他一直主和,原来是早就和鞑子勾结好了!”
“杀了这个奸贼!还周大人清白!”
“你……你伪造证据!这是污蔑!”
张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是不是污蔑,看看这本账册就知道了!”
“这里面详细记录了你贪墨五百万两军饷的证据。”
“每一笔都有你的亲笔签名,你还有什么话说?”
王白又展开账册。
台下的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捡起地上的石子朝张显扔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新帝带着禁军赶来了。
原来王白昨夜就派人将证据送了一份给新帝。
新帝虽年轻,却深知此事重大,立刻亲自赶来大理寺。
“张显,你还有何话可说?”
新帝看着台上的证据,气得浑身发抖。
张显瘫倒在地,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陛下。”
“周大人是被冤枉的,还请陛下为他免罪。”
王白走到新帝面前,单膝跪地。
新帝扶起王白,点头道:“王将军放心,朕定会还周大人一个清白。张显通敌叛国,贪墨军饷,罪大恶极,即刻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百周大人看着这一切,浑浊的眼中流下两行热泪。
自己没有看错人。
王白不仅守住了雁门关,更守住了大夏的公理。
三日后,周大人官复原职,继续主持户部事务。
王白则告别新帝与周大人,带着黑虎卫重返雁门关。
临行前,新帝将龙鳞刀还给王白,沉声道:“王将军,雁门关就交给你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守住大夏的北境。”
王白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龙鳞刀:“臣定不辱使命!”
归途中,春风渐起,冰雪消融。
王白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可北境的威胁仍在,雁门关的战斗还未结束。
.............
快到雁门关时,远远就看到秦校尉与李勇带着人在城门口等候。
两人看到王白,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迎了上来。
“将军,您可回来了!”
“李勇带来的玄铁已经铸成了破甲箭,一试就灵。”
“鞑子的铁甲根本挡不住!”
秦校尉脸上满是喜色。
李勇也挠着头笑道:“三哥,我还带了五千新兵,都是通州的汉子,个个能吃苦,您尽管调遣!”
“辛苦你们了。”
王白翻身下马,拍了拍两人的肩膀。
“将军,北境那边有动静了。”
“探子回报,北境可汗得知巴必汗战死,张显被抓,气得暴跳如雷。”
“现在已经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号称要踏平雁门关,为巴必汗报仇。”
秦校尉突然压低声音,继续开口。
王白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
三十万大军,这是北境最精锐的力量。
比之前的先锋部队要强上数倍。这场战斗,注定会异常艰难。
“通知下去。”
“全军戒备,加固城防,备好粮草。”
“另外,让铁匠营加快打造破甲箭,越多越好。”
王白的声音沉稳有力。
“是!”
秦校尉与李勇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雁门关上下都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
士兵们日夜不停地训练,熟悉破甲箭的用法。
百姓们则自发组织起来,帮忙搬运石头、修缮城墙。
周大人从京城送来的粮草和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关下,堆积如山。
王白则每日登上城楼,望着关外的雪原,思考着破敌之策。
鞑子的铁骑阵虽然勇猛,但也有弱点。
他们的战马怕火,只要能挡住第一波冲锋,就能打乱他们的阵脚。
“将军,您看!”
一名瞭望哨突然喊道。
王白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关外的雪原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长龙,那是北境的三十万大军正在逼近。
“来了。”
王白转身对身边的秦校尉道:“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
秦校尉点点头,转身离去。
很快,城楼上响起了苍凉的号角声,这是战斗开始的信号。
士兵们迅速各就各位,弓箭手们搭上破甲箭,瞄准了关外的鞑子大军。
陌刀手们则列成整齐的方阵,手中的长刀闪着寒光。
李勇带着五千新兵守在侧翼,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北境可汗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出现在大军前方。
“王白,本汗今日就要为我弟弟报仇,踏平你这雁门关!”
他怒吼着,拔出腰间的弯刀,向前一指,大喝道:
“冲锋!”
三十万鞑子骑兵同时发出震天的咆哮,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向雁门关。
“放箭!”
王白一声令下。
城楼上的弓箭手们松开弓弦,数万支破甲箭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这些箭头都是用玄铁打造的,锋利无比,轻易就穿透了鞑子的铁甲。
前排的鞑子骑兵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此起彼伏。
但鞑子的攻势并未减弱,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很快就冲到了关下。
云梯、撞木齐上,无数鞑子像蚂蚁般往上爬。
王白又是一声令下。
“陌刀队,出击!”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214/1111092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