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退去


他本意是施展些许外界压力让其下定决心,此时弄巧成拙。

宋溪只能安慰道:“某刚才的意思是你若不愿,那便随汝心意,没有其它意思。”

他本意为好,既然不行,那便放弃。

何必为难一个小胖子。

陈博实点头,相信了他的话。

只是这一哭就难收回去,旁的还有其余人在附近的马车内休息。

他不敢哭太大声,忍不住捂住嘴巴。

宋溪瞧着这略带滑稽的一幕有些想笑,道德和笑点在心中互殴。

他只能别过脸去,目不见而清。

等陈博实哭过了,宋溪才回过脸。

陈博实一时不敢看宋溪的眼睛,眼见如此,时辰也不早。

宋溪出言各自休息。

陈博实纠结着脸点头。

隔日,洪水依然未见退去,雨也未停。

泥黄洪水夹着两面山岸,奔腾如龙,朝着下游直冲而去。

午时,炊烟刚过,雨势渐微。

萧原不知何时回到了书院区域,宋溪此时正在望着洪水实景写诗。

他的诗只能说中上之姿,若是再精进一些,能让卷面锦上添花。

陈博实依然在旁,只是这回没有带吃的。银宝和宋榆一同去山上找果子去了,未在两人身旁。

洪水不知何时退去,如今安顿下来,山中便成了食物来源。

岐山县县令并未制止,他只让人把守在洪水最低处,防止有人跌落。

陈博实捧着书读,一卡壳下意识就想摸向怀里,摸到空落落才想起来未带糕点。

他忍住恐慌,硬着头皮继续读。

同窗几人早时与宋溪见了一面,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同进阶班的那些人交谈。

宋溪见陈博实面色发白,他也未有接触的意思,摇头婉拒。

几人未说什么,与他说了一声,相伴过去。

萧原一袭白衣飘飘,手中折扇轻舞,大步流星朝宋溪的位置而去。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萧原特意梳了高马尾,发带随风飘逸。

宋溪面色有些怪异,这不是他写的那谁爱干的事。

陈博实望着对方的出场,眼冒星星。

瞧向自身席地而坐一圈又一圈敦实的肉,又灭了一些。

“二弟!”萧原潇洒过来席地而坐,侧目望着宋溪,再看向隔一人距离的陈博实。

“胖兄。”萧原笑道。

陈博实点头,“萧大哥。”

两人都有事在忙,萧原也不打扰,拿出一本封面无字的书也读了起来。

洪水一日不退,众人便一日不能下山。

本以为这洪水会连绵不绝,最迟要十几日才能退去。

然到第六日,天光破晓,雨停。

七日,洪水退去。

又在山中等了三日,确定洪水不会卷土重来,岐山县令才下令让众人下山。

洪水退去的第一日便有人偷跑下山,被看守的衙役逮个正着,抓了回去。

除了这几人还有不少人偷跑,几乎都被抓了回去。

苦等三日终能归家,众人都兴奋不已,带着来时的家当下山。

山中时,百姓居于山腰位置,只能瞧见城墙,并不能完全窥见城内样貌。

多数人心中还抱着侥幸,祈祷那不可能的情况。

城门在洪水的推击下半开着,脚步快一些的百姓已经能瞧见县城内的风貌。

前头几人不可置信,再往里走一些瞧着几乎夷为平地的县城,悲从泪流。

后头的百姓蜂拥向前,推搡着前头呆立的人。

屋舍倾颓,泥污与断梁漂浮在积水中,余下浊流。

归县的百姓们望着面前的满目疮痍,心中止不住的燃起悲凉之色。

逃过洪水劫难,可如今遮风避雨的瓦房冲垮,还未收成的良田尽毁。

他们侥幸留得性命却不知往后的日子能否活下来,日后,日后要考何活下来。

“老天,你不开眼啊?!”两鬓霜白的老人跪倒在地,望着面前的洪水涕泪横流。

早年丧妻丧子,如今孤身一人没了赖以生存的房屋和农田他如何能活。

本就是苟活于世,现今存了死志。

“老丈,你可万万不要想不开啊。”旁边年轻一些的男子劝道。

老丈未曾听入耳,只沉浸于悲痛中。他本还有一处房屋可以苟活,如今没了赖以生存的屋子,如何再能活下来?

县城内哭声连绵不绝,有人怒骂老天,更多的是人在祈求。

他们经不住再一次的灾难。

宋溪跟着书院众人回了岐山县,书院也未能幸免,山长叹气。

短时间内怕是重建不起来,这些学生,只能暂时让其归家。

山长下了通知,学子们都表示理解。

山长为人厚道,书院中家境贫寒的学子都有登记在册。

平日里发放膏火银也给这些贫寒学子开一条小道,这些人只要达到一个名次,书院就会适当奖励银两。

临行前,山长给每一位家境贫寒的学子都退了一旬的学费。至于那些家境富裕的,他给戴了高帽。

宋溪也得了银子。

而后,宋溪与萧原告别。

同窗几人与陈博实都是平阳县内人士,自然想约一起走。

宋溪有事需要逗留一些时辰。

几人表示理解,因而暂时分开,相约到时在城门口相聚。

光靠腿力,很难找到人,费的时辰也长。不过有陈博实在,便没了这些顾虑。

他自然要跟着宋溪。

陈博实来书院读书陈地主给他安排了一个车夫,一个负责做饭的婆子,还有书童银宝。

原本之前还有金宝,不过金宝爹生病了,陈地主放他回了陈家。

一行六人到了薛家,宋溪确认姐姐一家无事,留下了五两银子。

足够姐姐一家撑过洪水余威。

宋荷本不要,不过宋溪态度强硬又着急走。

宋荷只能先收下,打算来日还回去。

宋溪和陈博实向着城外出发,与辛宏胜等人碰头以后,几人马不停蹄朝着平阳县而去。

此时的平阳县的状况与岐山县如出一辙,甚至比之还要“凄惨”。

年久失修的老城门摇摇欲坠,从前开了豁口的城墙用泥石勉强填补,在洪水的袭击下现了原形。

百姓们兵分两路,有的从门里进,有的从城墙开口处进。

平阳县县令瞧这破开的城墙口有些愁,本就紧凑的眉毛几乎连在一起,他使唤人上去比划一下高宽度。

那人量好小跑到平阳县令跟前,微躬着身子恭敬道:“回大人,两尺高,一丈八尺宽。”

“甚么?”平阳县令大惊!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516/4424553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