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攻寨堡势如破竹
若是在江北,统率数万大军从某一路的治所开拔,长途奔袭至敌对阵营的另一路治所,即便沿途未遭遇敌军的激烈抵抗,光是行军也至少需要耗时半个月以上。
但在水网密布,城池林立的江南,若是进展顺利,这个过程可能缩短到只需要数日时间。
这其中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自然不是江南交通条件好,便于行军。而是大元疆域辽阔,东西南北各地在经济结构、地理环境和政治传统上存在巨大差异,进而导致了管理模式的天壤之别。
如江南和江北的行政区划便有明显不同,江北和漠北又完全不一样。
以仅次于行省的“路”这一级行政区划而言,江北诸路多为“分领路”和“兵备路”,兼具军事防御与民政管理双重职能。
又因蒙元立国之初,江北地区历经战乱和灾荒,人口密度普遍较低,城池分布相对稀疏,税赋有限,为降低行政成本,各路的辖区范围通常划得比较广阔。
如红旗营治下的庐州路,便辖有三州十一县(包含三个路、州倚郭县)共计十一座城池;扬州路还要更大,辖五州十一县(包含六个路、州倚郭县)共十二城。
而这两路与辖十州二十二县的大都路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
反观江南诸路,则多为“分守路”和“分巡路”,其职能更侧重于民政与赋税征收。虽然辖区面积相对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在大元朝的经济地位比较重要。
如太平路仅辖三县;集庆路虽然号称江南军政要冲,实则也仅辖三县两州共四城(包含两个倚郭县);而与集庆路紧邻的常州路、广德路,则更为夸张,均只辖两县(州)。
在农耕时代,底层起义最初通常爆发于某一地,随后通过不断裹挟青壮迅速壮大,再通过攻打州县取得武备,如此便可练就一支可战之兵。
如此,不断重复开仓放粮、裹挟青壮、攻打州县的步骤,要不了多久,就能渐成不可遏制之势。
因而,底层爆发起义的初期,直接管理州县的“路”级行政机构,所拥有的常备军事力量,将直接决定了其能否迅速扑灭境内的反抗火种。
很明显,兼具军事和民政职能,又有更多城池可以作为反击据点的江北诸路,在这方面相比侧重于民政赋税的江南诸路,有着先天优势。
红巾军大起义初期,江北的庐州路仅凭一路之力,不仅挡住了境内多点同时爆发的“彭祖家”起义,屡次打败其进攻,最后还将“彭祖家”分割在含山、无为两地。
待到红旗营南下,进一步挤占“彭祖家”的发展空间,彭莹玉无奈,只能率残部渡过长江,却能迅速攻破池州路,极短的时间内便打开了局面。
而在江浙行省主力大军被调往江西、湖广等地剿灭徐宋政权的当下,江宁城虽然在元廷“修城令”颁布后加固了城防,并有意识地在集庆路屯驻了部分兵马,以防备红旗营渡江突袭。
但这种防御体系依然非常薄弱,集庆路守军兵力严重不足,只能依托江宁城周边的有利地形进行重点防御。
又因为红旗营进军速度实在太快,集庆路元军才刚刚收到太平路发来的紧急军报,还没来得及调集兵马与太平路守军内外夹击渡江的红旗营部队,采石矶和当涂城便接连宣告陷落。
红旗营这么快就在江南取得了前沿阵地,已经能随时突入集庆路内,在没有摸清红旗营兵马总数和具体行动之前,集庆路更不敢轻易调动兵马。
只能维持原有兵力部署,试图依托有利地形和预先修建的寨堡,层层阻截,试图迟滞红旗营的推进速度,为各地援军集结并反扑红旗营赢得宝贵时间。
由于红旗营进军速度远超元军预料,当常遇春率领先锋部队赶至江宁镇时,守军甚至还没有被收拢组织起来。
第一处寨堡甚至连寨门都没来得及关上,就被冯国胜所部一个突击直接冲入。
第二处寨堡倒是及时关上了寨门,但守寨的多为临时征召的乡勇,不仅兵甲稀缺,战斗意志也极为薄弱,哪里挡得住身经百战,如狼似虎的擎日卫将士的奋力攻打?
先锋部队拿下江宁镇两处寨堡的全部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时辰。其中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了清点缴获物资、甄别俘虏上,真正的战斗过程可谓乏善可陈。
因此,常遇春向石山撰写报捷文书时,甚至懒得详细描述战斗经过,只是简单陈述了战斗结果和歼敌、俘获数目。
先锋在江宁镇稍作休整,常遇春便带着主力人马,继续拔除江宁城外的元军据点。
在此之前,他已经逼迫被俘获的乡勇,拆毁了寨门残破的第二处寨堡寨墙,随后,又将所有战俘集中到第一处寨堡内,统一管理。
常遇春还派人从战俘中选出一些表现顺从的“积极分子”,并对所有战俘进行了重新编组,留下一个营的兵力负责看守,等待主力部队前来接收。
其实,采石矶、当涂两场战斗下来,红旗营也先后俘获了四千余名战俘。
这么多经过一定军事训练的青壮,肯定不能轻易释放,而红旗营又不像其他义军那样需要靠招降纳叛来快速扩充队伍。如何处理这些战俘,便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所幸此次出兵江南,红旗营动员的兵力足够雄厚,可以分出部分控制新占领区,并消化战俘。
当涂县是大军进取江南的出发阵地,不容有失,既要稳住此地人心,又要为大军转运粮草辎重,还要消化大批战俘,非得力干才不可以镇守此地。
石山最终选定了参谋军事毛贵。
此人原本是芝麻李麾下的百户,起点很低,却极善学习。
石山将其发掘出来后,先经徐州大战的战阵历练,又在军令司近距离考察学习良久,发现毛贵军、政两方面都有所长,更难得的是他还有全局眼光。
红旗营现在的中层将领中,还有卞元亨表现出类似天赋,都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值得压更多的担子,以尽快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争取能早日独当一面。
石山授予了毛贵一个临时性职务——行军总管,并给他留下了四千兵马,让他接触民政,全面发展,同时任命汪广洋为当涂县令,协助毛贵稳固大军后路,继续负责甄别和消化战俘。
元廷已经开放了团练禁令,各地遇到紧急情况,正规军不足时,都会大肆招募乡勇应急。
不过,这些临时征募的“义兵”,一般军纪都不怎么好,也只能充作炮灰应急,各地官员对这些人既用又防,未加整训,根本不敢放他们进城协防。
集庆路在册百姓就有二十余万户,超过百万人口。在冷兵器时代,有了青壮男丁就等于有了兵源,不管其战斗力如何,战后如何处理这些被武装起来的乡勇,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战前,军令司根据集庆路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推测此战最终的俘虏总数可能高达三四万。
因此在战前制定的分批渡江计划中,就将战训营等非战斗人员安排在了第二批渡江序列,他们将协助当涂、江宁镇等地的留守人员,负责甄别和转化战俘。
甄别工作的重点在于这些乡勇的大小头目,原则也并不复杂:凡是有欺压底层乡勇、为非作歹、民怨极大的,一律就地正法;剩余的,也要谨慎使用,严加看管。
乱世当用重典,尤其是在新占领区,不杀人不足以立威。
但此举还有着更深远的目的——这些团练武装的大小头目,大多数本身就是地方豪强士绅,名下拥有大量田宅庄园,由是他们才会镇压起义军最为积极,本身就是红旗营需要重点打击的反动势力。
打掉这些人,石山才能光明正大的没收他们的家产,用于养军治民,为新政权在江南立足,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消化占领区,并不是要等到破城之后,坐在官衙中按部就班地分派任务。
攻破江宁城,只是在军事上确认红旗营对此地的控制权;在此之前,石山就必须下大力气整顿城外的根基之地,重新洗牌集庆路的利益格局,以确保自己对这片区域的绝对掌控。
——收服此地人心,恰好是比攻破城池更重要的任务。
这也是石山坚持要先取当涂,再命令徐达、胡大海、王弼三部分别攻灭龙窝水军,并夺取溧水、溧阳和句容三城的原因之一。
只有堵住了集庆路所有对外的门户,他才能安心收拾内部,推行自己的政策。
待解决了最为反动的团练武装上层头目,其下层的普通乡勇就容易处理多了。
方法也很简单,石山当初刚刚拉起队伍,在楮兰站中就曾用过;后来攻破五河城,急着回师虹县,也曾用过改进的方法,对此早已轻车熟路。
无非就是利用团练武装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首先发动底层乡勇斗大户狗腿者,分化瓦解其组织,清除掉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
然后择优选精壮本分的乡勇,送入战训营集中训练后,再补入红旗营。
其余乡勇,石山也没打算将他们放归原籍。
必须彻底打散其原有组织,由红旗营的伤退老兵带领,选取部分表现突出者自行管理,并接来乡勇的家属,重新建村。
而安置他们的田地也是现成的——之前被没收的团练武装头目田产,需拿出一部分就够了。
这些人一旦亲身感受到跟着红旗营,有田种、有饭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远胜以前,他们就会自觉成为红旗营立足江南的第一批最坚定的支持者。
所以,石山并不在意集庆路元军这段时间,到底编练了多少乡勇,甚至将所有青壮百姓都编为乡勇才好。
——那样,他就能更加名正言顺地改造这些被俘的乡勇,彻底摧毁集庆路旧有的统治基础。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元廷虽然放开了团练禁令,但下发的“义兵”元帅、万户、千户等官职告身却有定额,不可能真的任由各地官府肆意扩充兵马。
需要自掏腰包养兵的团练武装头领们也要考虑成本问题,不敢抽丁太多以致把自己吃垮。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指导下,新编练的团练武装战斗力通常都比较低下,难堪大任。待到石山率领中军主力抵达江宁镇时,常遇春所部先锋已经连续攻克了板桥、谷里两地,并派回了传令信使。
“报——元帅!先锋已攻克板桥、谷里两镇,攻破元军乡勇营寨两座,阵斩二百五十六级,俘获乡勇一千九百二十八人。常都指挥使已乘胜率军攻打敌军牛首山寨堡!”
牛首山最高处虽仅有七十余丈(约230米),却不是一座独立的山峰,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占地范围甚广。
战前,军令司的众参军们研究江宁城周边地形后,认为城外最有可能被元军用来集中屯兵驻守的三个区域,分别是牛首山、方山和钟山。
其中,牛首山占地面积最广,地形也最为复杂,最能屯驻大军。
虽说太平、集庆两路的团练武装,现阶段战力不够红旗营正眼相看,但蚁多咬死象,若是敌军凭借有利地形固守,仍有可能对连续作战的红旗营造成相当的伤亡。
石山对常遇春如此迅猛突击不禁有些担心,问道:
“尹队率,牛首山寨堡内究竟有多少守军,伯仁(常遇春表字)可曾探查清楚?”
前来报捷的骁骑卫队率名叫尹时,舒城人,接受任职轮训期间表现较为突出,曾受到过石元帅的亲自嘉奖,也算是在元帅面前混了个脸熟。因而在石山面前没有拘束,应答自如,道:
“回元帅,据俘虏供述,牛首山山上约有三千守军。冯镇抚(冯国胜)已经派人前去探查过,情况大致属实。”
当前,被先锋部队击败和发现的团练乡勇总数已近八千人。
虽然主要原因是红旗营进军神速,导致集庆路元军来不及收拢兵马,重新部署防御。但按常理推断,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平均布设兵马,放任敌军逐个击破。
如果团练武装的主力不在牛首山上,那么大概率就会在方山上。
另一处适合屯兵的地形钟山,位于江宁城东北角,虽然可以屯驻部分兵马用以牵制攻城的红旗营,但元军若是将大部分乡勇布置于钟山上,就等于放任红旗营大军长驱直入,进抵江宁城下。
方山占地面积虽小,但其东南两面有秦淮河和句容河环绕,更外围靠近牛首山的一侧,还有牛首山河、百家湖、九龙湖、东毛湖等众多水系,地形错综复杂,很难被突袭,确实适合屯驻大军。
而先锋部队渡江之后,就连续行军,又接连攻破敌军数处寨堡,士卒已然比较疲惫,若不顾疲劳继续扩大战果,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以逸待劳的敌军所趁。
石山在心中迅速做出了判断,对尹时下令道:
“你现在立即返回前线,告诉伯仁,攻下牛首山寨堡后,先锋部队务必就地休整,等待主力部队汇合后,再统一进行下一步行动!”
石山用兵向来持重,自起兵以来未尝一败,更带领红旗营有弱到强,打下偌大基业,底层将士对元帅已经产生了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崇拜。
尹时见石山如此慎重,也担心先锋兵马有失,不敢怠慢,忙抱拳应诺:
“末将领命!定将元帅钧令一字不差地带到!”
当尹时快马加鞭赶回牛首山前线时,红旗营先锋部队正遭遇自进入集庆路以来的第一场硬仗。
守卫牛首山寨堡的,虽然仍旧是那些兵甲不全的乡勇。但该堡垒依托险峻山势而建,可供红旗营将士进攻的正面非常狭窄。
擎日卫连续发起两次猛烈进攻,都被守军打退,伤亡近百人,却连敌军寨墙的边都没能摸到,此刻正在组织第三轮猛攻,已然打出了真火。
“元帅有令!”
尹时策马抵达擎日卫的将旗之下,却没有看到主将常遇春的身影,顿时暗道不妙,焦急地喊道:
“——常都指挥使何在?”
“在那里!”旁边掌旗的将士抬手一指。
尹时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身披铁甲手持圆盾的魁梧身影,正如同灵猿攀岩般,沿着云梯快速地向上攀爬,其动作之敏捷,与那身沉重的铠甲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一刻,那身影已然矫健地跃上了堡墙!
随即,堡墙之上的守军便陷入一片混乱,刀枪交击之声,伴随着凄厉的惨叫,鲜血与残肢断臂四处飞溅,仅仅十数个呼吸间,堡墙上便被清出了一片空地。
旁边几架云梯上的擎日卫锐卒趁机攀上城墙,掩护那人扩大战果,而在堡墙下军阵中的众将士则跟着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都指挥使威武!”
堡墙上,那战神下凡般勇不可挡的身影,不是擎日卫都指挥使常遇春,还能是谁!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678/1111088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