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我在红楼骑砍无双 > 第65章 海盗、刘爱塔

第65章 海盗、刘爱塔


第六十五章  海盗、刘爱塔

关于这点,贾景除了把库内被系统使用过的银两拿出来,去山东浙江买粮外,也吩咐人将缴获的珠宝、文玩字画拿到金陵发卖。

同时,实行粮食配给制,不过战兵及匠户优先保障。

然后就是巡海哨船送来的报告。

记录了近期朝鲜海岸、辽东半岛沿岸建奴的动向,以及海盗的活动情况。

朝鲜海岸、辽东半岛沿岸建奴的动向照常,没什么值得关注。

不过海盗的活动情况却值得关注,比如如今盘踞在东亚海域的李旦。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海盗头目,手底下数十艘大型远洋海船,大小船只近五百艘,麾下船员、战兵估计在四千人以上,更别提还有依附于他的中小海商,短时间能聚拢万余人,其大本营在日本平户,掌控着庞大的海上贸易网络,其势力范围从日本延伸至菲律宾吕宋、台湾乃至东南亚。

不过李旦更像是一个武装贸易巨头,而非传统海盗,从事大乾、日本、东南亚间的三角贸易,生丝、瓷器、白银等。

朝廷视其为海盗,但疲于应付辽东的建奴和内地的天灾人祸,对海上的控制力降到冰点,只能时而剿,时而抚,也因此,让李旦彻底做大。

不过这对贾景而言,是一个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变数。

其实贾景与李旦的势力并未交接,甚至于连利益冲突都没有。

不过若能与之建立联系,甚至达成贸易协议,李旦那庞大的船队和网络,就能成为皮岛的私人后勤通道,东南亚那一年四熟且相当便宜的粮食,绝对能养的起自己这些军民。

若与之为敌,皮岛孤悬海外,生命线完全系于海上,若李旦舰队封锁航线,或对其运粮船队下手,皮岛顷刻间便会陷入绝境。

而且李旦与荷兰人、西班牙人乃至日本幕府关系暧昧,其立场一贯飘忽不定,若努尔哈赤许以重利,比如辽东的人口,甚至未来的贸易特权,很难说他不会掉转枪头。

“必须主动出击!”贾景瞬间做出了判断,等待和犹豫只会让主动权落入他人之手。

贾景立刻伏案,写出一道命令给巡海负责人:

“加派所有可用哨船,扩大巡逻范围,重点追踪监视李旦部主力船队动向,绘其航线,观其规模,探其意图,严禁与之发生任何冲突,若遭遇,悬挂乾旗,示以友好,观察其反应,所有情报,不分巨细,每日一报!”

..........

盖州参将府。

书房。

此时,被努尔哈赤调往复州的刘兴祚正与刘兴贤闲谈。

谈到刚刚刚刚在皮岛独开军镇的贾景。

刘兴贤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羡慕和一丝埋怨:“大哥,你听说了吗?之前攻陷镇江的贾景,听说才不到弱冠之年,如今竟在朝鲜独开一军镇了!朝廷这是摆明了要大力扶持他!早知道……早知道当初在镇江,咱们就该……”

刘兴贤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早知道就该趁机反正,说不定现在也能博得个类似甚至更高的功名,何必像现在这样,顶着个“汉将”的尴尬名头,在努尔哈赤手下听调,还要被调来调去,从金州换到这复州来。

闻言,刘兴祚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打断了他的话:“闭嘴!朝廷大事岂由得你胡咧。”

眼见大哥动怒,刘兴贤立刻鸦雀无声,不敢再言语。

而刘兴祚,虽然表面呵斥了弟弟,但神色还是有些复杂,他何尝不羡慕?何尝不后悔?

刘兴祚当初为何投奔建奴?不就是因为在乾朝这边,他身为低贱的军户出身,却胆敢冒用儒生衣冠,这在极度重视礼制等级的大乾,是逾越身份的大罪,前程彻底断送,还可能面临严惩,走投无路之下,才投奔了刚刚起势、求贤若渴的努尔哈赤。

因为粗通文墨,脑子灵活,再加上一点运气,他很快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从一个小卒被提拔为备御,甚至得到了努尔哈赤亲赐的女真名“爱塔”,以示恩宠。

那按理说,被努尔哈赤如此善待的刘兴祚,更应该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成为大金的忠臣才对。

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

刘兴祚的神色变幻不定,手指无意识的攥紧了椅子的扶手,他大可以跟李永芳那样,出卖良心屠戮同胞,在建奴这边活的有滋有味。

但他到底是幻想过成为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对高官俸禄感兴趣,对礼义廉耻、善恶是非也看得极重。

“大哥,辽阳那边的动静还是照常送往广宁吗。”

刘兴贤看出刘兴祚的脸色不好,随即谈起正事,他们在辽阳拉拢的汉将传信,努尔哈赤正准备进攻广宁。

“送!”刘兴祚回过神来,“不但要送,还要想尽一切办法,送得更快、更详细!”

随后,刘兴祚猛地站起身,在屋内快速踱了两步,压低了声音,语速极快的对刘兴贤吩咐道:

“告诉辽阳的人,务必查清努尔哈赤此次出兵的大致兵力、主将人选、预计进兵路线、以及具体时间,哪怕只是一个大概!”

闻言,刘兴贤心中一凛,明白了此事的分量,重重点头:“大哥放心,我这就去安排,必定做得滴水不漏!”

看着刘兴贤出了门后,刘兴祚重新坐稳,叹了口气,希望这次朝廷有了情报可以顶住努尔哈赤的进攻,别又损地折将。

...........

皮岛南部。

海风卷着湿冷的咸腥气吹过一片荒芜的土地,这里地势相对平缓,是岛上为数不多适合开垦的地方之一。

王一宁挽着袖子,官袍下摆沾了些泥点,正与几名被临时任命为“农官”的老者蹲在地上,这些老者多是随军而来的辽民,在老家时便是种地的老把式,经验丰富。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官抓起一把土壤,在手里仔细捻碎,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眉头微蹙:“王大人,您看这土……颜色倒还过得去,就是这味儿不对,咸气重,还带着股涩味,怕是地力不足,且离海太近,海潮起时,恐有返碱之患。”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323/1111105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