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清穿之御膳房咸鱼只想干饭 > 第171章 女帅的最后一战

第171章 女帅的最后一战


天刚亮,宫门还没开,宋甜就站在了乾清宫外。

她没换衣服,围裙还是那条破的,鞋上沾着地宫带出来的灰。

胤礽在里面等她。十四阿哥也来了,穿的是武将常服,腰杆挺得笔直。

大殿门一开,百官已经站好。空气很沉,没人说话。康熙走了才三天,国丧还没撤灵,可边关急报一夜连发三道:准噶尔骑兵破关,烧粮劫寨,守军溃退八十里。

兵部尚书出列,声音压得很低:“请太子殿下择将出征。”

胤礽看向门口。

宋甜走进来,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稳。她走到殿中央,把舆图往地上一铺,用两块砖头压住边角。

“我来带兵。”她说。

满殿哗然。

礼部老臣立刻上前:“女子不得掌兵,祖制有明文!”

“三年前霉米入军粮,三千边军活活饿死。”宋甜抬头,“你们记得祖制,怎么不记得他们?谁管的粮?户部签的条子,兵部盖的印,礼部还在那儿念‘天地君亲师’——可饭都吃不上,还讲什么礼?”

没人接话。

她指着舆图上的补给线:“从京城到嘉峪关,四千七百里。运一次粮,路上自己吃掉一半,牛马累死三成。等到了前线,米都霉了,水都臭了。士兵拉肚子拉到站不起来,你还指望他们打仗?”

工部尚书皱眉:“军粮自有定例,怎能由……厨娘做主?”

“那就试试。”宋甜拍手。

两个小太监抬上来三口锅,当场架火。

第一锅倒进普通炒面,加水一煮,糊成一团黑泥。

“这就是现在边军吃的。”她说,“冷了结块,热了发酸,吃三天嘴里冒血泡。”

第二锅她撒进一把淡黄色粉末,拌匀后松散如沙。

“这是油脂粉,牛骨熬油喷干制成,耐存半年。加这个,炒面不结块,热量翻倍。”

第三锅她扔进一小撮深色颗粒,汤刚滚就飘出酸香。

“酸菜粒,发酵七日,防夜盲、治牙龈出血。十天不坏,一口顶三口。”

她从怀里掏出一块灰褐色的方砖,当众掰开。

“肉干、坚果、米粉压成的军粮砖。一个重一斤,够吃一天。背三个月口粮,以前要六十斤,现在只要二十斤。”

兵部尚书脸色变了:“这……这不是祖制里的东西。”

“祖制能让士兵吃饱?”她反问,“你们定的规矩,是让活人用命填吗?”

十四阿哥突然开口:“她救过我的命。地宫塌了,是她把我拖出来的。她懂怎么让人活着回来。”

他退后半步,站回武将队列,却把正中间的位置空了出来。

宋甜没看他,只盯着兵部尚书:“你说祖制,我就问你一句——去年西北冻死的五百运粮民夫,他们的名字写进哪条祖制了?”

那人张了张嘴,低下头。

静了几息。

胤礽终于起身。他一步步走下御阶,靴底敲在金砖上,一声比一声重。

“父皇临终前说,能让百姓吃饱的人,才配治天下。”他停在宋甜面前,“现在敌寇犯境,最要紧的不是谁挥刀,而是谁能让刀后面的万人不饿倒。”

他从袖中取出两枚铜符。

一枚是调兵令,刻着龙纹。

一枚是粮仓印信,带锁钥。

“从今日起,三军粮道归你专断。”他把东西放进她手里,“兵部、户部、工部,任你调用。谁敢违令,以通敌论处。”

宋甜接过,没谢恩,只问:“何时点将?何时开拔?”

“明日辰时校场点兵。”胤礽说,“全军听你调度。”

她点头,弯腰卷起舆图。

“传令下去,三件事。”

“第一,各州府现存干粮总数,三日内上报。霉变、掺沙、短斤少两的一律登记造册,主官押送京审。”

“第二,征调民窑,连夜烧制密封陶罐。我要让每个士兵上战场前,喝上一口热汤。”

“第三,农政司即刻调配耐旱种子,战后第一批春耕必须抢在雪化前下种。土地不能荒,人不能散。”

户部尚书急了:“烧陶罐?这不在军费列支!”

“国库拨款。”胤礽淡淡道,“照办。”

工部官员又拦:“民窑停工多日,一时难复。”

“那就派人去挨家敲门。”宋甜看着他,“告诉窑工,每烧一个罐,记一功。战后换田契。”

十四阿哥咧嘴笑了:“行啊宋姐,你这是要把厨房搬上战场。”

“本来就是。”她说,“打仗打的就是饭。人不吃不喝撑不过三天。我把饭管好了,兵就垮不了。”

胤礽忽然问:“你需要多少人手?”

“工部调五十个账房,户部派三十个查仓使,再抽一百个能写字的太监。”她顿了顿,“还要三百个会擀饼的妇人,马上招。”

“招这些做什么?”兵部尚书忍不住问。

“做锅盔。”她说,“厚三寸,直径一尺,烤干水分,能存三个月。中间挖个洞,穿绳挂在腰上,饿了就啃一口。我在地宫炸面粉的时候就想好了——这玩意儿还能当盾牌使。”

有人想笑,笑不出来。

她转向胤礽:“我要在出征前见所有副将、参领、粮官。一个都不能少。谁对粮事不上心,现在就给我滚蛋。”

“准。”胤礽说。

她转身走向偏殿军议厅,手里抱着舆图和粮册。

十四阿哥跟上来:“真让你当统帅,你不怵?”

“怵什么?”她说,“我又不用冲第一排。我只管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热的。”

“可你是女人。”他说,“将士们未必服你。”

“他们不服我,就得饿着。”她回头看了他一眼,“你当年在御膳房偷饼被我抓到,罚你扫灶台三天,你服了吗?最后不还是乖乖扫完了?”

十四阿哥挠头:“那是我偷吃太多,拉肚子了……”

“那就对了。”她说,“谁不听话,我就断他三天伙食。看谁扛得住。”

偏殿里已经摆好沙盘。西北地形堆得精细,山口、水源、驿站都标了红点。

宋甜把手里的东西往桌上一放,拿起一根木棍。

“来,先算算这一路要多少粮。”

工部主事凑过来:“按旧例,每人每日一升米,三两盐……”

“不够。”她打断,“风沙大,出汗多,盐要加倍。每人每日至少六两。再加酸梅粉,一小包兑水,防脱水。”

“那得带多少?”

“原来五千石,现在要七千二百石。”她说,“但我能省下运力。”

她指沙盘:“传统运粮车载重四百斤,牛拉人赶,日行三十里。我改用双轮推车,一人可推六百斤,加防滑轮齿,沙地也能走。”

“而且我不全程运生米。”她画路线,“前段运压缩粮砖,轻便耐存;中段在补给站现磨炒面;最后三百里,每个士兵自带锅盔,随身带一小袋干菜末,热水一冲就是一顿饭。”

户部官员算了一圈,抬头:“这样……能省下三分之一运力。”

“省下的运力干什么?”她冷笑,“运药、运水、运伤员。战场上,活下来的人比杀敌数重要。”

胤礽站在门口听完,没进去,只是对身边太监说:“传旨,即刻腾出西华门外三座仓库,归宋大人专用。另拨五百辆板车,两千民夫,随她调遣。”

太监应声而去。

宋甜在沙盘上划了一条线,从京城直插西北。

“这条线,不能断。”她说,“谁要是让我断了粮道,我不砍他脑袋,我让他全家三年吃不上一顿饱饭。”

没人再质疑。

十四阿哥低声问:“你要不要选几个亲兵?我给你挑几个狠的。”

“不要。”她说,“我要的是会做饭的。会腌菜、会晒肉、会熬汤的。战场上,厨师比刀客有用。”

她低头翻开粮册,手指在数字上划过。

“明天点将,我要所有人知道——我不是来凑数的。我是来救命的。”

外面传来钟声,午时到了。

她合上册子,抬头看沙盘。

指尖落在最后一段补给线上,轻轻点了三下。

“传令下去。”

“征调全城会擀饼的妇人,明早卯时前到西华门集合。”

“带擀面杖,带铁锅,带柴火。”

“我要让十万大军,每人出发前,吃上一口热饼。”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490/1111095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