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掺沙军粮与朝堂对决
宋甜抬眼看向眼前的小太监:“这水,是太子爷用什么容器泡的粮?”
“就……就普通白瓷碗,厨房新领的,没用过。”小太监声音发颤。
她点点头,把碗递还,转身就往乾清宫走。脚步不急不缓,可每一步都像踩在鼓点上。
殿门未关,康熙还在翻折子,听见脚步声抬头:“怎么又回来了?”
“皇上,”她站在殿心,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您前脚刚把军粮批出去,后脚这粮里就筛出了沙。不是巧合。”
康熙眉头一动:“你说什么?”
她从袖中取出那碗水,放在案上:“这是昨晚太子爷泡的压缩粮剩水。今早沉底的,是沙。三斗军粮掺一斗沙,人吃下去,胃磨得出血都不自知。”
殿内静了一瞬。
康熙盯着那碗浑水,没动。
“光凭一碗水,你让朕信这是军粮问题?”他缓缓道。
“那就验。”她说,“调刚进京的八百里加急军粮车来,当场过筛。若没有沙,我跪着出宫门。”
康熙盯着她看了两息,忽然抬手,对外喊:“传禁军,押运西北前线返京军粮十袋,入午门广场!当众查验!”
半个时辰后,午门外。
十辆军粮车一字排开,禁军列队两侧。文武百官陆续到场,有人皱眉,有人冷笑,尚膳监主事抱着胳膊站边上,嘴撇得能挂油瓶。
宋甜提着细眼铜筛,走到第一袋粮前。
“剪封!”她一声令下。
禁军刀起,麻袋口裂开,金黄炒面哗啦倒进筛子。
她双手持筛,左右轻晃。
起初只是细粉簌簌落下,接着,沙粒开始往下掉——灰白、粗粝,一粒粒砸在铜盆里,发出“哒、哒”的轻响。
第一袋筛完,盆底已积了一层。
第二袋、第三袋……每一袋都一样。
到第十袋时,户部尚书终于按不住了,冲上来:“住手!这沙许是路上沾的!厨房地脏,也可能是你们自己带进去的!”
宋甜停下动作,转头看他:“尚书大人,您天天喝米浆,要是碗底全是沙,您咽不咽?”
“你——”
“要不这样。”她不等他反驳,直接拎起一锅冷水架上炭炉,“咱们现煮一锅‘军粮粥’,您带头尝一口?”
没人接话。
她往锅里倒半瓢军粮,再抓一把刚筛出的沙,盖上盖子,小火慢熬。
片刻后,锅盖微颤,白气升腾。
她掀盖,舀起一勺灰褐色的糊糊,递到户部尚书面前:“来?这可是边军三天三夜盼着的一口热乎饭。”
尚书脸色铁青,连连后退:“荒唐!本官乃朝廷命臣,岂能试吃此等污物!”
“污物?”宋甜冷笑,“那您知道八阿哥的兵,在雪地里啃这种东西时,嘴里吐的是血还是沙?”
她猛地将整勺粥泼进铜盆。
“他们一天走一百里,饿得连马鞍都啃;他们在冰原上趴三天,就为等一口不带沙的干粮!可你们呢?在户部账本上划个数,就能把沙当粮发出去!”
她环视四周:“谁说这是防潮?防潮用石灰包,用竹炭,什么时候轮到往人嘴里掺沙了?!”
人群一阵骚动。
就在这时,一个穿杏红宫装的宫女突然从侧廊跑出来,扑通跪下:“皇上明鉴!这事……这事不全怪八阿哥!是西北粮商送的沙料,说是防霉,宜妃娘娘也是后来才知道,已经训斥过下面人了……”
宋甜一眼认出她是宜妃身边贴身伺候的。
她不慌不忙,从怀里抽出一张泛黄的纸角,高高举起:“那你家主子知道得可真早啊——昨夜我在冰窖角落捡到这张账尾,上面写着‘沙料三车,付宜记’。敢问,哪家西北粮商能不经户部、不走驿道,直接往军粮里送货?还得是你宜妃娘娘亲自签收?”
那宫女脸一下子白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更巧的是,”宋甜逼近一步,“这批沙料入库时间,正好比军粮早三天。也就是说——沙先到,粮后做。根本不是什么‘意外混入’,是算准了克扣分量,拿沙充数!每石粮少三成,银子进了谁的口袋,查一查户部采买记录就知道!”
户部尚书猛地抬头,眼神闪了一下。
康熙一直沉默,此刻忽然起身,大步走下台阶。
他走到铜盆前,伸手抓了一把沙,细细捻开。
“三斗沙。”他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够埋一个兵的坟。”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刀扫过全场:“户部即刻彻查军粮源头!所有经手人,一个不放!若有包庇,同罪论处!”
“嗻!”户部尚书跪地领命,额头冷汗直冒。
康熙又看向宋甜:“这事儿,你继续盯着。”
她没推辞:“奴婢有个请求——从今往后,军粮入库前,必须由御膳房派专人验质。不合格的,当场退返。”
“准。”康熙点头,“你挑人,报名单给李德全。”
人群开始散去,议论声嗡嗡作响。
宋甜站在原地没动。
十四阿哥的人刚走,这批粮又是宜妃背后动手,动作这么快,说明军粮这条线早就被咬穿了。现在揭了皮,对方绝不会坐以待毙。
她低头看着手中那张账尾残页,边缘已被手指摩挲得发毛。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宋姑娘,皇上让您留步,有话要单独交代。”
她跟着进了乾清宫偏殿。
康熙坐在炕边,手里捏着一枚旧铜钱,轻轻摩挲。
“你知道八阿哥为什么敢这么干?”他忽然问。
“因为他觉得,只要仗打得赢,过程没人管。”她答。
“还有呢?”
“还有——”她顿了顿,“他觉得您老了,懒得查。”
康熙没生气,反而笑了下:“聪明丫头。所以你现在站的位置,比你想的危险得多。”
“奴婢不怕。”她说,“只要还能做饭,就饿不死。”
康熙看着她,良久,点点头:“去吧。今晚就在宫里歇着,别回农场。”
她行了个礼,转身往外走。
刚到殿门口,迎面撞见李公公端着药碗过来,低着头不敢看她。
她侧身让过,忽然停住:“李公公。”
“啊?哎!”李公公一抖。
“您孙子要是真上了前线,记得告诉他——”她淡淡道,“吃饭的时候,先用手搓搓粮,感觉不对,就别咽。”
李公公僵在原地,药碗差点打翻。
她没再说话,径直走向宫门。
天色渐暗,风卷着落叶扫过砖缝。
她走出三道门,正要拐向御膳房偏院,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唤她。
回头一看,是个陌生小宫女,低着头,手里捧着个布包。
“宋姑姑,这是……太子爷让给您送来的。”
她接过,打开一看——是半块压缩粮,用油纸仔细包着,边角有些碎裂,像是被人反复握过。
小宫女低声道:“太子说,您要是今晚不回农场,就把它煮了吃,别饿着。”
她捏了捏那块硬邦邦的饼,点了点头。
小宫女转身跑了。
她站在原地,把布包揣进怀里,抬头看了眼东宫方向。
灯火未亮。
她转身朝御膳房走去,脚步比来时重了些。
刚进院子,就看见厨房灶台上摆着一只空陶罐,罐口朝下倒扣着,旁边压着张纸条。
她走过去拿起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
“今晚不来取,明儿就烂在地里。”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慢慢折好纸条,塞进袖中。
然后她走到灶台边,掀开另一只陶罐。
里面是半罐泡好的豆子,表面浮着一层细小的白沫。
她伸手搅了搅。
豆子底下,藏着一小撮灰白色的粉末。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490/1111105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