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论道!
大雄宝殿内,那因燃灯古佛一言而泛起的时光涟漪渐渐平复,万佛诵经之音再次成为主导,浩荡梵唱洗涤着每一寸空间,仿佛方才那场关乎过去与现在的无形交锋从未发生。
然而,端坐于七品紫金莲台上的陈曦,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目光,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与好奇,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与认可。
能安然接下燃灯古佛蕴含过去时序之力的问心一言,且毫不逊色,仅此一点,便足以让在场诸多佛陀菩萨,将其真正视为可与他们平起平坐、乃至需要慎重对待的存在。
李承乾立于陈曦身后,手心微微见汗,方才虽不明就里,但那瞬间的心神摇曳与时空错乱之感,却让他真切体会到了这灵山圣地、诸佛汇聚之地的深不可测,也对老师陈曦的修为有了更直观的敬畏。
赵公明凑近些,压低声音对陈曦道:“帝师,好手段!燃灯那老……古佛的过去慧眼,等闲大罗金仙见了都要发怵,你竟能硬碰硬丝毫不落下风,嘿嘿,这下这帮和尚可得重新掂量掂量了。”
他语气中带着快意,显然对燃灯吃瘪乐见其成。
陈曦微微摇头,以神念传音回道:“赵兄过誉。燃灯古佛并未全力施为,仅是试探罢了。灵山底蕴,深不可测。”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大殿,尤其在几位气息格外渊深,周身道韵与佛法圆融一体的菩萨身上略作停留。
他能感觉到,方才与燃灯的交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虽涟漪散去,但水下暗流,已然涌动。
果然,片刻沉寂之后,位于如来宝座右下方,一位身着月白僧袍,面容俊朗,眉宇间却隐含一丝锐气的菩萨缓缓睁开双目。
他周身智慧之光流转,气息圆融中透着锋芒,正是以智慧辩才闻名三界的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并未看向陈曦,而是将目光投向大殿另一侧,那片由氤氲紫气笼罩的区域。
那里端坐着数位道门仙人,个个气息清静无为,却又暗合天道,与周遭佛光梵境泾渭分明,却又奇异地共存。
“南无阿弥陀佛。”
文殊菩萨口宣佛号,声音清越,如金玉交击,“今日法华盛会,三界贤达齐聚,共参妙法。我佛门广开方便之门,亦愿闻道门高士玄理,以资印证。不知玉虚宫门下,可有道友愿不吝赐教,论道一番,以启众智?”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微微一静。
佛道之争,源远流长,虽不至如封神之时那般势同水火,但理念之别,道统之异,从未消弭。
文殊菩萨此言,看似谦和请教,实则是将论道的焦点,引向了道门。
无数目光瞬间聚焦于那片紫气笼罩之处。
端坐于首位的,是一位身着八卦九章道袍,头戴芙蓉冠,面容古拙,气息混元如一的中年道人。
他闻言,缓缓抬眸,眼中并无波澜,仿佛早已料到。正是阐教玉虚宫门下,元始天尊座下首徒,十二金仙之首——广成子!
广成子目光平静地迎上文殊菩萨的视线,淡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直指大道的清冷与威严:
“文殊道友既有所请,贫道便僭越了。”
他并未起身,依旧端坐,但周身那股清静无为的意境却陡然一变,仿佛化为了承载万物、演化万法的混沌母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广成子开口,并非宣讲具体神通法术,而是直指道家根本经典《道德经》开篇!
每一个字吐出,都仿佛引动大道纶音,在虚空之中凝聚成一道道混沌色的符文,阐述着无与有的玄妙,演化着天地未开、鸿蒙未判之前的至理!
那混沌符文并非攻击,却带着一种同化与解析的力量,向着文殊菩萨,乃至其周身所在的佛门意境弥漫而去。
仿佛要将那璀璨的佛光、庄严的梵唱,都拉回那万物未生、一切归于无的原始状态!
这是道门无上玄功的体现,是以根本道理,直接撼动对方道基的法门!
文殊菩萨面色不变,眸中智慧之光骤然炽盛,他双手结智慧印,口诵真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梵音响起,一个个金色的卍字符文自他口中飞出,迎向那混沌色的道纹。
佛门真言阐述着“缘起性空”的妙理,指出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其本质为空寂。
那金色“卍”字与混沌道纹碰撞,并未产生惊天动地的爆炸,而是相互侵蚀、消融、转化!
道纹欲要将佛光化归“无”,佛光则欲要将道纹解析为“空”!
一时间,两人之间的虚空仿佛化为了道理交锋的战场,混沌与金光交织,道韵与佛理碰撞,演绎着“无”与“空”这两种至高理念的异同与交锋。
没有神通对轰的绚丽,没有法力激荡的狂暴,但其中的凶险,却远超寻常斗法。
这是道行之争,是各自对天地本源认知的碰撞!一旦一方道理被压制甚至瓦解,其道心必然受损,修为都可能倒退!
殿内诸佛菩萨、道门仙真,皆凝神观看,默默体悟着这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皆指向终极的道路。
李承乾看得目瞪口呆,他只觉那混沌道纹与金色佛文每一个都蕴含着无穷奥妙,看得久了便头晕目眩,若非陈曦以浩然之气护持,只怕早已心神受损。
他这才明白,真正的论道,竟是如此模样。
赵公明看得津津有味,搓着手道:“广成子这牛鼻子,还是这般喜欢掉书袋,一上来就搬出《道德经》总纲。文殊这小子……现在该叫菩萨了,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得了真传,空色之辩倒是犀利。有意思,有意思!”
陈曦静坐莲台,眸中星辰轨迹与文明光晕交替闪现,以格物之道默默解析着双方道理交锋的每一个细节。
“道门之无,乃天地未生之状态,是万物之始,是绝对的静谧与潜能;佛门之空,乃缘起幻化之本质,是万物之性,是动态的寂灭与无自性。二者皆指向终极,然路径不同,侧重各异。”
“广成子以‘无’化‘有’,欲归万法于本源;文殊以‘空’解‘有’,欲显万法之虚妄。看似对立,实则……在某些层面上,亦有相通之处。
格物之道,探究事物规律,亦可包容二者,认知规律之客观存在,亦明其在一定条件下之相对性与变化性。”
他心念电转,对这种直指大道的交锋获益良多,自身对秩序、规律、存在的理解似乎又深刻了一层。
【叮!宿主观摩佛道顶尖大能论道,解析大道本源异同,格物之道有所精进,稳健经验值+3000!】
【当前稳健经验值:85983!】
就在广成子与文殊菩萨道理交锋渐趋白热化,虚空中的混沌道纹与金色“卍”字已相互湮灭大半,看似难分高下之际。
异变陡生!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529/4418029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