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灵山请帖
光阴如水,静静流淌于辽城井然有序的街巷,轰鸣作响的工坊,书声琅琅的学院,以及那万亩试验田金灿灿的稻浪之间。
李承乾在辽东的游学岁月,便在这日复一日的充实与新奇中悄然滑过两月有余。
这两月,对他而言,不啻于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
褪去了东宫储君的华服与威仪,身着寻常青衫,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书院格物院的实验室,看那些狂热的学子们为了一道符文阵列的优化争得面红耳赤,也看他们因成功点亮一盏新型灵能灯而欢呼雀跃。
流连于工造科的巨大厂房,感受着熔炉的高温与锻锤的轰鸣,亲眼见证粗糙的矿石如何在格物之巧与符文之妙下,蜕变为精密的齿轮与坚韧的甲片。
蹲在农科院的试验田边,听老农与学子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调配的肥料与改良的灌溉符阵,让本就高产的稻种再增半成收成。
甚至跟着巡城的兵士走过辽城的每一条街巷,体味着这座新城在严谨律法与蓬勃生机交织下的独特脉搏。
陈曦的教导无处不在,却又润物无声。
他不再局限于书斋讲授,而是将课堂设在了辽东的每一处角落。
每一次观摩,每一次实践,甚至每一次与寻常工匠、农夫、军士的交谈,都被他引申出关于物理、民生、权责、秩序的深刻道理。
李承乾的眼界被极大地拓宽,思维也从以往经史子集的框架中挣脱出来,开始学会用格物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更加务实的态度去思考问题。
原本因腿疾而深藏的自卑与敏感,在日复一日的身体强健与学识增长中,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沉稳与自信。
他的筑基拳法已打得有模有样,气血旺盛,精神饱满,眉宇间那股属于少年人的阴郁早已被求知的光彩所取代。
这一日,李承乾刚在陈曦的指点下,完成了一份关于如何借鉴辽东工坊管理制度,优化长安将作监生产效率的策论初稿,自觉颇有心得。
正待请教细节,却见诸葛亮手持一份散发着淡淡檀香、材质非凡的金色帖子,步履略显急促地走入院中。
“山长,中央婆娑世界灵山,遣金衣使者送来法华大会请柬。”
诸葛亮将金帖奉上,神色平静,眼神却带着一丝凝重,“使者言,此次法华大会乃我佛门盛事,三界有缘者皆可赴会闻法。世尊如来特命,务必邀请勾陈大帝、大唐帝师陈曦陛下前往,共参妙法,论道菩提。”
陈曦闻言,神色不变,接过那金帖。
帖子入手温润,非金非玉,其上佛光隐现,梵文流转,透着一股祥和却不容置疑的庄严气息。
展开一看,内容无非是邀请之辞,言及法华大会将于七七四十九日后,于灵山大雷音寺召开,恭请帝师法驾。
“灵山法华大会……”
陈曦指尖轻轻拂过帖子上的梵文,目光深邃,“倒是好大的阵仗,竟将帖子送到了我这里。”
李承乾在一旁听得心中震动。
灵山!
如来佛祖!
法华大会!
这些对于自幼耳濡目染佛道传说的大唐太子而言,无疑是传说中的存在。
如今,这等至高无上的存在,竟亲自发帖邀请自己的老师!
他看向陈曦的目光,崇敬之中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震撼。
老师的影响力,竟已至如此地步!
诸葛亮沉吟道:“山长,灵山此番相邀,用意恐怕并非单纯论道。北冥之战,山长声威震动三界;帝师之位,更绑定大唐磅礴人道气运;如今西扩之略初定,潜龙计划悄然推进……凡此种种,想必早已入了灵山之眼。此次法华大会,或是试探,或是拉拢,亦或另有深意。”
陈曦微微颔首,将金帖置于石桌之上,语气平淡:
“如来相邀,若是不去,倒显得我怯了。且佛门势大,扎根西牛贺洲,与我大唐未来西扩,难免有所交集。借此机会,亲眼看看这灵山气象,会一会诸佛菩萨,于我而言,并非坏事。”
他看向李承乾,道:“承乾,你可知佛门?”
李承乾收敛心神,恭敬答道:“学生知晓。佛门自天竺传入,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因果轮回之说,于民间影响颇广。我大唐亦不乏高僧大德,译经弘法。”
“知其言,更需观其行,明其心,察其势。”
陈曦淡淡道,“佛门教义,自有其导人向善、安定人心之效。然其超脱出世,注重来世福报,与我所倡之格物致知、立足当下、自强不息的人道文明之路,根基不同。其势力盘根错节,深入西牛贺洲,乃至南赡部洲亦影响深远。未来大唐西扩,文明交汇,与佛门之理念碰撞、利益交织,恐难避免。”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番灵山之行,你便随我同去。”
李承乾闻言,先是一惊,随即涌起巨大的激动与期待。
随老师同往灵山,参加如来亲自主持的法华大会!
这是何等机缘!
但他旋即冷静下来,迟疑道:“老师,学生……学生身份特殊,贸然前往佛国圣地,是否会……”
“无妨。”
陈曦摆手,“你既入我门下,便代表我之传承。带你前去,正是要让灵山,让三界知晓,大唐的储君,走的是何等道路。更何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一番三界顶尖势力的气象,于你未来执掌江山,大有裨益。”
“学生遵命!”
李承乾压下心中激动,郑重应下。
诸葛亮羽扇轻摇,道:“山长既已决定,亮这便去安排行程。灵山远在西牛贺洲,虽可借遁法或飞舟,但以示尊重,或需提前动身。山长此行,需带何人随行?”
陈曦略一思索,道:“此行非为征战,人贵精不贵多。子业随行护卫,白起……他杀气过重,佛门清净地,暂且不便。赵公明道友若得闲,可邀他同行,他对三界各方势力了解颇深,且身份超然,或能有所助益。辽城及西扩诸事,依旧由你全权负责。”
“亮明白。”诸葛亮躬身领命,随即退下安排。
院中再次剩下师徒二人。李承乾心潮起伏,忍不住问道:
“老师,那灵山……究竟是何等光景?如来佛祖,又是何等神通?”
陈曦望向西方,目光似乎穿越了无尽空间,看到了那座传说中的佛山胜境。
“灵山,乃西方极乐之枢纽,佛门之根本。其地钟灵毓秀,汇聚西牛贺洲无量气运与信仰。大雷音寺更是庄严神圣,内有八宝功德池,七宝菩提树,诸佛菩萨、罗汉金刚汇聚,诵经之声不绝于耳,佛光普照,梵音浩荡。”
“至于如来……”
陈曦语气中带着一丝审慎,“其乃佛门现在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万劫而不磨,沾因果而不染。一言可为天下法,一念可动三千界。是真正屹立于三界巅峰的存在。”
李承乾听得心驰神摇,又感自身渺小。
陈曦看出他心中所想,转回目光,看着他道:
“不必妄自菲薄。如来虽强,其道亦有其限。我辈修持,贵在找到自己的路。格物之道,文明之路,虽起步维艰,然其根基在于人道,在于众生之力,在于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改造,潜力无穷。你身为大唐储君,未来更可能是一方仙庭之主宰,肩负担子尤重,更需坚定己道,兼容并蓄,而非一味敬畏他人之道。”
“学生受教!”
李承乾凛然,将陈曦的话深深记在心中。
接下来的日子,辽城依旧按部就班地运转着,格物的辉光日益璀璨。
而陈曦赴灵山法华大会的消息,仅在最高层小范围流传,却也足以让知情人心中掀起波澜。
赵公明得知消息后,果然兴致勃勃地表示要同去,言道:
“灵山法华大会,那可是三界难得的盛事,老赵我早就想去瞧瞧热闹了!顺便也看看,那帮和尚如今又弄出什么新花样。有老赵我在,帝师也好有个帮衬说话的!”
言罢,赵公明心中微微一叹:大师兄,我们终是又要见面了.........
临行前,陈曦再次检查了辽东各项事务的安排,确认无误。
又将李承乾叫到跟前,考较了他近日所学,并赐下几件护身灵符,嘱咐他此行多看、多听、多思,少言。
七七四十九日之期将近,这一日,辽城上空云开雾散,一艘并不起眼却内蕴玄机的青玉飞舟悄然升起。
陈曦青衫依旧,神色从容,立于舟首。身后跟着一身便服、难掩贵气与好奇的李承乾,气息隐晦如影的子业,以及一身财气宝光、笑容可掬的赵公明。
飞舟微微一震,化作一道青色流光,并不张扬,却坚定地撕裂云层,朝着西方,那传说中佛光普照的中央婆娑世界,疾驰而去。
舟行云海,下方山河渐次西移,中原的富庶繁华慢慢被边陲的苍茫雄浑所替代。
越是向西,空气中弥漫的佛门气息便越是浓郁,偶尔可见地面之上佛寺林立,梵唱隐隐,信仰之光如同涓涓细流,汇向遥远的西方。
李承乾凭栏远眺,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与一丝紧张。他知道,此行不仅是开阔眼界,更可能是一场关乎理念、关乎未来的无形交锋。
而他的老师,将在这三界顶尖的舞台上,再次展现何种风采?
陈曦独立舟头,目光平静地望着前方。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529/4420697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