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02
神山上人合什还礼,说道:“小僧当年来到宝刹求戒,固然是仰慕少林寺数百年执武林牛耳,武学渊深,更要紧的是,天下传言少林寺戒律精严,处事平正。”突然双目一翻,精光四射,仰头瞧着佛祖的金像,冷冷的道:“岂知世上尽有名不副实之事。早知如此,小僧当年也不会有少林之行了。”
少林寺千余僧众一齐变色,只少林寺戒律素严,虽人人愤怒,竟没半点声息。
玄慈方丈道:“师兄何出此言?敝寺上下,若有行事乖谬之处,还请师兄明言。有罪当罚,有过须改。师兄一句话抹煞少林寺数百年清誉,未免太过。”神山上人道:“请问方丈师兄,少林僧侣弟子众多,遍于天下,不论武功强弱,是否均须遵守武林道义,不得恃强欺弱?”玄慈道:“自当如此,贵寺弟子,谅必也是这般。”
神山眼望如来佛像,说道:“我佛在上,‘妄语’乃佛门重戒!”转头向玄慈方丈道:“出得江湖,无处不见少林弟子。敝派清凉寺门户窄小,众僧侣日常所务,重在修习佛法,礼佛参禅,武功传承可远不及少林寺了。不过凡是从清凉寺出去的僧俗弟子,人数虽少,却均严守敝派戒律,不敢滥伤无辜,戒杀戒盗。少林派弟子众多,难免良莠不齐,戒律废弛,亦在所不免,可惜,可惜!可叹,可叹!”说着连连摇头。
少林群僧听了,尽皆变色。虚竹听神山指摘少林弟子“良莠不齐,戒律废弛”,当是指自己破犯荤戒、淫戒、杀戒等等而言,一颗心只吓得怦怦大跳,心想方丈若坦言查究,自己必须直陈诸般罪行,绝不可推诿掩饰,又多犯了一项“妄语戒”。
玄慈道:“请问师兄,何所据而云然?请师兄指出实证,敝派自当尽力追究整肃。”
神山叹了口长气,说道:“倘若只是朝夕间之事,师兄寺大事忙,疏忽失察,那也情有可原。然而这件事由来已久,受害者尸骨已寒,普天下沸沸扬扬,群情汹涌,贵派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莫非自恃是武林中最大门派,旁人无可奈何,这岂不是很有点‘强凶霸道’吗?难道今后江湖之上,唯力是恃,只要人多势众,就可为所欲为吗?”说时神色严峻,语气更咄咄逼人。
玄慈神情淡然,不动声色,缓缓的道:“师兄所指,是哪一件事?请道其详。”
神山道:“敝派门中有一位徐师兄徐冲霄,是小僧的师兄。他辈份甚高,为人忠厚诚实,多年前投入丐帮,勤勤恳恳,积功升为九袋长老,在丐帮中素来受人敬仰,丐帮历任帮主,对他都好生看重。前年四月间,丐帮在江南无锡聚会,说到帮主乔峰身世之事,徐师兄不畏强御,挺身而出,拿了丐帮前任帮主汪剑通的一封旧书信出来,证明乔峰乃契丹胡虏。丐帮大义灭亲,废了乔峰的帮主之位,此事震动当世,武林之中可说无人不知。徐师兄做这件事,明知凶险之极。乔峰武功惊人,出手残忍狠辣,又兼是少林弟子,师门势力庞大,学武之人无不畏惧。徐师哥为国为民,挺身揭露这个大阴谋,确是把性命豁出去了。
“果然到前年七月初,徐师兄在家中给人害死。他上身胸背肋骨齐断,显是给少林派刚猛掌力击毙的。丐帮的几位长老查得清楚,写信到清凉寺来,要小僧主持公道。小僧心想少林派是天下武学正宗,戒律精严,既出了这等不肖子弟,自当妥为料理,整肃门户,用不着旁人多嘴多舌。但清凉寺等得望穿秋水,始终见少林寺一无示意,这才迫不得已,约请了大相国寺、普渡山、东林寺、净影寺诸位大师一同前来少林,想请问方丈大师,到底是什么原因?”说罢,双目炯炯直视玄慈方丈,竟不少瞬。
玄慈转头向戒律院首座玄寂大师道:“玄寂师弟,请你向六位高僧述说其中原由。”玄寂应道:“是。”从座上站起。他执掌戒律,向来铁面无私,合寺僧众见了他无不畏惧三分。虚竹这时已知讲的不是自己,但仍不敢向他望上一眼。
只听玄寂朗声道:“丐帮徐长老年高德劭,武林中众所敬仰,他老人家在卫辉家中为人杀害,我们闻之均感震悼。方丈师兄当即委派小僧,会同玄渡师兄、玄因师兄、玄生师弟,四人连夜赶往卫辉徐长老府上,负责查明真相,倘若确知是乔峰下的手,便即会同玄垢师兄、玄石师弟,他们两位正奉方丈之命,追查乔峰害死玄苦师兄的大逆案,命我们六人合力,或擒或杀,诛除乔峰,以肃严规。”观心、道清、觉贤、融智等四位高僧听到这里,连连点头,说道:“原该如此。”
神音大师问道:“后来怎样?”
玄寂说道:“我们四人赶到卫辉时,玄垢、玄石两位还没到,我们在客栈中等了一天,到第二天七月初七他两位才到。我们六人一碰头,玄垢师兄便道:‘徐长老决不是乔峰杀的!’”神山、神音等都是一惊,齐问:“何以见得?”
玄垢站起身来,道:“我佛慈悲!那日乔峰在少林寺中大闹一场,我们没能将他擒住,给他脱身逃走,我和玄石师弟二人奉了方丈师兄之命,暗中追踪乔峰。那日他在聚贤庄上会斗群雄,只因方丈师兄严命,我二人乃是要查明乔峰的作为与下落,不可出手和他朝相搏战,因此我二人并未参与聚贤庄一役。说来惭愧,见了乔峰的身手后,就算我二人与玄难师兄联手出击,也不过跟他打个平手,不见得能将他打败或擒获。后来乔峰为一名黑衣大汉救入深山中养伤,我二人不敢走近,只在远处遥遥眺望。
“乔峰直养了二十多天伤,出洞后便向北行。那时我二人不穿僧装,改穿了常人衣服,不动声色的随在他后面。乔峰此人十分精明,我们不敢跟得太近,好在他只沿大路行走,倒也不难追踪,即使隔了大半里路,到后来仍能跟住了他。他向北出了雁门关,跟那个瘦骨伶仃的小姑娘会齐了。两人进关后住了客店,第二天出得房来,竟变成两个毫不起眼的大汉。若不是我们亲眼瞧见他二人从那房中出来,还真不知这二人便是乔峰和那小姑娘……”
神山问道:“他二人一路上都同房而宿?”玄垢应道:“是的。”神山又问:“同床没有?”玄垢道:“那就不知道了。出家人非礼勿视,不敢去窥探旁人阴私。”神山冷冷的道:“那么倘若半夜里他二人悄悄的走了,你们也不会知道了?”玄垢道:“小僧和玄石师弟宿在他们隔壁房里,轮班守夜,每人只睡半夜,他们如要溜走,我们有方丈师兄法旨在身,不敢轻忽。”神山道:“请问玄石大师怎么说?”
玄石走上前来,说道:“小僧玄石,奉了方丈法旨,与玄垢师兄负责监视乔峰的动静。乔峰和那小姑娘阿朱会合后,一路上倒也没甚事故。他二人一路向南,我和玄垢师兄远远跟着,尽量不跟他朝相,倒也不费什么力。这天七月初三,咱四人都在渭州的招商客栈中歇宿,听得隔房那阿朱道:‘今儿我包饺子给你下酒,包你好过客栈中做的!’乔峰甚喜,连说:‘好极,好极!’阿朱就上街买肉买白菜,包起饺子来。乔峰不断赞阿朱的手艺好,这天比平日多喝了点酒。只听阿朱在旁劝酒:‘一到河南,酒就不好了,没河东那样好的汾酒。’”
玄垢道:“世上的事,往往越是不经意,越会有出其不意的事来到头上。我和玄石师弟不敢怠慢,仍然只睡半夜,严加防备。那一晚只听得乔峰鼾声如雷,睡到大天光还在打呼。阿朱起身后服侍他洗脸喝豆浆、吃大饼。乔峰那天兴致倒好,说了不少河南的侉子笑话。阿朱不懂,乔峰就给她解说。玄石师弟听到一个笑话时险些笑出声来,我忙伸手去捂住他嘴,才没出事。这晚的事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七月初三。乔峰于七月初四离开渭州,我们远远蹑着,一路上从没离开片刻,在七月初七才抵卫辉。”
神山冷冷的道:“你日子记得这么清楚,只因徐长老是七月初三晚上给人杀害的?”玄垢道:“正是!那天在卫辉客栈中,玄寂师兄说起徐长老的遇害时间。我便说:‘如果是七月初三晚上死的,就不是乔峰杀的,如果是乔峰杀的,那就决不是七月初三!’玄寂师兄道:‘徐长老的儿子和媳妇,七月初三晚上服侍他老人家上床安息,到初四早晨,却见徐长老肋骨齐断,死在床上了。’”
神山问道:“日子没记错么?”玄寂道:“这件事至关要紧,我们是到徐长老家里详细问明了的。”
玄石接着道:“七月初七乞巧节,丐帮在卫辉开吊,祭奠徐长老,我二人也去上祭,盼能听到什么线索。我们叩了头,见灵牌之前供着一根粗大的石杵,上面涂了鲜血。我们请问丐帮同道,原来这根石杵是在徐长老家中寻到的凶器,徐长老尸骸上胸背肋骨齐断,就是用这石杵舂断的。我和玄垢师兄辞出后,两人均想:‘乔峰若要出手伤害徐长老,降龙廿八掌一击即可,不必用什么石杵。’
“我二人出得门来,径自又去跟蹑乔峰,遥遥望见乔峰从浚河边停靠的一艘船中出来。我们见那艘船的船身急速下沉,已一半入水,当即抢进船舱,只见谭公、谭婆夫妇和赵钱孙三人都已死在船中。这三人多半便是乔峰杀的,当真罪大恶极!我们赶回客栈,告知玄寂师兄等四位。玄寂师兄道:‘说什么也不能再让乔峰杀害良善,凭我们师兄弟六人,必得阻止他再行凶作恶。’我们抢在头里,要先到山东泰安单家庄,打他个以逸待劳。我们骑了快马,比乔峰早到了片刻。可是我们到时,单家庄中已然起火,我们抢进庄去,见到铁面判官单正、他的两个儿子都已尸横就地,全庄男女数十口,或割去首级、或肩背中刀,无一得免。我们察看单正的尸身,见单正也是胸背肋骨齐断,心肺碎裂,乃是中了极刚猛的拳力而死。”
神山冷冷的道:“是大金刚拳吧?”玄慈方丈道:“不是!少林派中,只老衲一人会使大金刚拳。那单判官绝非老衲所伤。”神山哼了一声,道:“不是方丈所伤?”玄慈摇头道:“不是!大金刚拳也不将人打得心肺碎裂。”
玄垢道:“我们将单判官的尸身放好,帮同救火,不久四邻锣声响起,大伙儿都救火来了。我们当即退出,在庄外远远望见乔峰和阿朱骑着马来了。我们亲眼目睹,杀单正的另有其人,早在乔峰到达单家庄之前两个多时辰,单氏父子和他几十个家人都早已给人杀了。至于去天台山止观寺保护智光大师,方丈师兄另行派得有人。我们见乔峰带同阿朱向南方而去,便不再跟踪,自行回寺。”
玄寂、玄垢、玄石等僧在武林中数十年来威名素著,正直无私,众所周知,他们既这么说,神山等僧听了绝无怀疑。
神山上人问道:“止观寺智光大师命丧少林派‘摩诃指’之下,不知方丈师兄有何解说?”
玄慈合什当胸,缓缓说道:“我佛慈悲!智光大师是服毒圆寂的。他所服毒药是寻常的砒霜,是他弟子朴者和尚从天台县城的仁济药店中,分作十天慢慢取来的。他取药乃奉智光大师的嘱咐,对药店说是师父要合药。智光大师在浙东名闻遐迩,人人敬仰,朴者和尚去药店取药,药店从不敢推辞,亦不肯收钱。”
只见玄渡大师站起身来,说道:“方丈师兄曾派小僧前往天台山查究。智光大师确是服砒霜自尽。小僧细问那朴者和尚,他哭哭啼啼,说不知师父命他取药是要自尽,早知如此,他该用甘草粉冒充砒霜。他说有一位乔大爷和阮姑娘,确是来见过师父。师父对他们客客气气,说了好一会话,他们离开之后,才发觉师父已然圆寂。到了晚上,法身才眼鼻流血。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却见到师父眼珠凸出,后脑骨碎裂,却不知哪一个恶人,半夜里偷偷来残害师父法体。他说没好好保护师父法体,对不起师父,大力掌掴自己。我对他说,残害大师法体之人,武功异常了得,以极刚猛指力点了大师法身的左右太阳穴,就算你拼了命,也阻不住他。不料这朴者和尚自怨自艾,竟尔上吊死了。”说着长叹一声。
神山道:“那乔峰来见智光大师,自是要逼问雁门关外那带头大哥的姓名。智光大师不肯说,他便以‘摩诃指’伤了大师。眼珠凸出,后脑骨碎裂,可不是中了‘摩诃指’的情状吗?”玄慈道:“不是乔峰。”神山道:“还请方丈师兄指点其中原由。”
玄慈缓缓说道:“神山师兄垂询,何以得知智光大师并非中了乔峰的摩诃指力。只因乔峰是在少林派学的武功,他学过降魔掌,便不能再学摩诃指,这两门武功相反,不能并存于一身。”神山缓缓摇头,说道:“少林武功,当真有如此精微分别?”玄慈道:“这中间的分别,本来是有记载的。降魔掌和摩诃指,在敝寺均列于七十二绝技,一者轻柔,一者刚猛,极难并学齐练。玄生师弟,请你去藏经阁,将这两门的法功心要取来,请神山上人和诸位大师指点。”
当年神山上人到少林寺求师,还只一十七岁。少林寺方丈灵门禅师和他接谈之下,便觉他锋芒太露,我慢贡高之气极盛,器小易盈,不是传法之人,若在寺中做个寻常僧侣,他又必不能甘居人下,日后定生事端,是以婉言相拒。神山这才投到清凉寺中,他才能杰出,只三十岁时便做了清凉寺方丈。此人聪明颖悟,算得是武林中的奇才,不过清凉寺的武学渊源远逊于少林,寺中所藏的拳经剑谱、内功秘要等等,不但为数有限,且大部分粗疏简陋,不是第一流功夫。四十多年来他内功日深,早已远远超过清凉寺上代所传武学典籍中所载,但拳剑功夫,终究有所不足,每当想起少林派的七十二绝技,总不自禁又艳羡,又恼恨。是以徐长老一死,便想借故来向少林寺寻衅,于是大邀帮手。但各处高僧一听说是到少林寺兴师问罪,多加推托,不肯参预,神山费了长时期水磨功夫,才邀到大相国寺、东林寺、净影寺各处名寺的高僧。这时听玄慈方丈命人去取降魔掌与摩诃指两大绝技的典籍,心下甚喜,暗想今日当有机缘一见少林绝技的面目。
玄生道:“是!”转身出殿,过不多时,便即取到,交给玄慈。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相距几达三里,玄生在片刻间便将经书取到,轻功了得,身手敏捷之极。外人不知内情,也不以为异,少林寺众僧却无不暗自赞叹。
那两部经书纸质黄中发黑,显是年代久远。玄慈将经书放上方桌,说道:“众位师兄请看,两部经书中各自叙明创功的经历,以及功法的要旨。”说着将《降魔掌法》与《摩诃指秘要》两部钞本分别交给神山上人和观心大师。两人恭谨接过翻阅,见序文中述说两门神功创建的由来,“降魔掌”为少林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师所创,出掌轻柔,若有若无。“摩诃指法”则是在少林寺挂单四十年的七指头陀所创,因系外来头陀,功法与少林派传统功夫大不相同,纯走刚猛路子,书中谆谆告诫,凡已练少林佛门柔功者决不可练,否则内息极易走岔,如师承照护不善,难免呕血,重伤难治。
玄慈方丈待二僧看了一会,将钞本传交道清、觉贤二位大师,等六僧都看了序文,说道:“各位大师,敝寺虽有七十二项绝技,但一来每一项功法均极难练,纵是天资卓异之人,一生亦不易练成一项,何况各项绝技练到精处高处,总之不过在武学上胜人一筹而已,既能以甲门功夫胜人,便不必再以乙门功夫胜人,至于丙门、丁门,更加不必去练了。敝寺历代祖师传法授徒,均以佛法为首,武学为末,僧众若孜孜钻研武功,于佛法的参悟修为必定有碍。就算是俗家弟子,敝寺也向来不教他修练一门绝技以上,以免他贪多务得,深中贪毒。乔峰曾由玄苦师弟授以‘降魔掌’,玄苦师弟自己不会‘摩诃指法’,乔峰亦未跟别的少林僧学过武功,此节老衲深知,决无错误。本寺玄字辈师兄弟以及下一辈武功较高的僧侣,大都自罗汉拳学起,学到降魔掌或般若掌而止。老衲在四十岁上见猎心喜,学了大金刚拳,内力走了刚猛路子,自此练般若掌便生窒碍,至今好生后悔。”
突然外面一个清朗的声音远远传来,说道:“诸位高僧相聚少林寺讲论武功,实乃盛事。小僧能否有缘做个不速之客,在旁恭聆双方高见么?”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各人耳中。声音来自山门之外,入耳如此清晰,却又中正平和,并不震人耳鼓,说话者内功之高之纯,可想而知;而他身在远处,却又如何得闻大殿中的讲论?
玄慈微微一怔,便运内力说道:“既是佛门同道,便请光临。”又道:“玄鸣、玄石两位师弟,请代我迎接嘉宾。”玄鸣、玄石二人躬身道:“是!”刚转过身来,待要出殿,门外那人已道:“迎接是不敢当。今日得会高贤,委实不胜之喜。”
他每说一句,声音便近了数丈,刚说完“之喜”两个字,大殿门口已出现了一位宝相庄严的中年僧人,双手合什,面露微笑,说道:“吐蕃国山僧鸠摩智,参见少林寺方丈。”
群僧见到他如此身手,本已惊异之极,待听他自己报名,许多人都“哦”的一声,说道:“原来是吐蕃国国师大轮明王到了!”
玄慈站起身来,抢上两步,合什躬身,说道:“国师远来东土,实乃有缘。”便为神山、观心、道清等客来大师,玄寂、玄渡等少林高辈僧侣逐一引见。
众僧相见罢,玄慈在正中设了一个座位,请鸠摩智就座。鸠摩智略一谦逊,便即坐了,这一来,他是坐在神山的上首。旁人倒也没什么,神山却暗自不忿:“你这番僧装神弄鬼,未必便有什么真实本领,待会倒要试你一试。”
鸠摩智道:“小僧适才在山门外听到玄慈大师讲论武功,宏法高论,深受教益,只其中一节,小僧却不敢苟同。”玄慈道:“敬请国师指点开示。”
鸠摩智微微一笑,说道:“方丈大师言道,少林寺纵使是俗家弟子,也往往不教他修习一门以上的绝技,以免他贪多务得,深中贪毒。但以小僧愚见,少林寺这项规矩,只怕是太死板了些,限制了才智卓绝之士上窥高深武学之路。在这规矩之下,只怕少林七十二绝技难以发扬光大,再过得千百年,不免仍是如此这般。就拿‘摩诃指’和‘般若掌’两项绝技来说,其实两者兼通,又有何难?就算一人身兼七十二门绝技,也并非决无可能!”他娓娓说来,似乎心平气和,但话中之意,显已对少林武学心生藐视。少林群僧听了,均感不忿。
玄生朗声道:“据国师所言,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门绝技?”鸠摩智点头道:“不错!”玄生道:“敢问国师,这位大英雄是谁?”鸠摩智道:“大英雄之称,殊不敢当。”玄生变色道:“便是国师?”鸠摩智点头合什,神情肃穆,道:“正是!”
这两字一出口,群僧尽皆变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疯了?”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有的专练下盘,有的专练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或刀或棒,每一门各有各的特长,使剑者不使禅杖,擅大力神拳者不擅收发暗器,精于腿上功夫的,拳掌之道不免稍逊。虽有人同精三四门绝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抵触为限。少林诸高僧固所深知,神山、道清等也皆洞晓。要说一身兼擅七十二绝技,自是欺人之谈。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门异常难练,纵是天资极高之人,毕生苦修一门,也未必一定能够练成。此时少林全寺僧众千余人,以千余僧众所会者合并,七十二绝技也数不周全。眼看鸠摩智不过五十来岁年纪,就说每年能练成一项绝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这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都艰深繁复之极,难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练成数项?
玄生心中暗暗冷笑,脸上仍不脱恭谨之色,说道:“国师并非我少林派中人,然则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刚拳等几项功夫,却也精通么?”
鸠摩智微笑道:“不敢,还请玄生大师指教。”身形略侧,左掌突然平举,右拳呼的一声直击而出,如来佛座前一口烧香的铜鼎受到拳劲,镗的一声,跳了起来,正是大金刚拳法中的一招“洛钟东应”。拳不着鼎而铜鼎发声,还不算如何艰难,这一拳明明是向前击出,铜鼎却向上跳,可见拳力之巧,实已深得“大金刚拳”的秘要。
鸠摩智不等铜鼎落下,左手反拍一掌,姿势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慑伏外道”,铜鼎在空中转了半个圈子,啪的一声,有什么东西落下来,只是鼎中有许多香灰跟着散开,烟雾弥漫,一时看不清是什么物事。其时“洛钟东应”这一招余力垂尽,铜鼎急速落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凌厉的指力射将过去,铜鼎突然向左移开了半尺。鸠摩智连捺三下,铜鼎移开了一尺又半,这才落地。
少林众高僧心下叹服,知他这三捺看似平凡无奇,其中所蕴蓄的功力实已超凡入圣,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数,叫作“三入地狱”。那是说修习这三捺时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狱一般。
香灰渐渐散落,露出地下一块手掌大的物事来,众僧一看,不禁都惊叫一声,那物事是一只黄铜手掌,五指宛然,掌缘指缘闪闪生光,灿烂如金,掌背却呈灰绿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这‘袈裟伏魔功’练得不精之处,还请方丈师兄指点。”一句话方罢,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铜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连打几个转,转定之后,本来向内的一侧转而向外,但见鼎身正中剜去了一只手掌之形,割口处也是黄光灿然。辈份较低的群僧这才明白,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慑伏外道”那一招之时,掌力有如宝刀利刃,竟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块。
霎时之间,大殿上寂静无声,人人均为鸠摩智的绝世神功所镇慑。
过了良久,玄慈长叹一声,说道:“老衲今日始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老衲数十年苦学,在国师眼中,实不足一哂。少林寺的旧规矩,只怕大有修正余地。”
鸠摩智不动声色,只合什说道:“善哉,善哉!方丈师兄何必太谦?”
少林合寺僧众却个个垂头丧气,都明白方丈给逼到要说这番话,不但自认少林派武功技不如人,一向自豪称雄的所谓七十二绝技,也不过尔尔而已。而且所定规矩也未必合理恰当。少林派数百年来享誉天下,执中原武学之牛耳。这么一来,不但少林寺一败涂地,亦使中土武人在番人之前大丢脸面。神山、观心、道清、觉贤、融智、神音诸僧也均觉面目无光。
殿上诸般事故,虚竹一一瞧在眼里,待听方丈说了那几句话后,本寺前辈僧众个个神色惨然。他斜眼望看师父慧轮时,但见他泪水滚滚而下,实是伤心已极。他虽不明其中关节,但也知鸠摩智适才显露的武功,本寺无人能敌,方丈无可奈何,只有自认不如。
可是他心中却有一事大惑不解。眼见鸠摩智使出大金刚拳拳法、般若掌掌法、摩诃指指法,招数是对是错,他没学过这几门功夫,自是没法知晓,但运用这拳法、掌法、指法的内功,他却瞧得清清楚楚,那显然是“小无相功”。
这小无相功他得自无崖子,后来天山童姥在传他天山折梅手的歌诀之时,发觉他身有此功,曾大为恼怒伤心,因此功她师父只传李秋水一人,虚竹既从无崖子身上传得,则无崖子和李秋水之间的干系不问可知。天山童姥息怒之后,曾对他说过“小无相功”的运用之法,但童姥所知也属有限,直到后来他在灵鹫宫地下石室的壁上圆圈之中,才体会到“小无相功”的高深秘奥。
“小无相功”是道家之学,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较之佛家武功中的“无住无着”之学,名虽略同,实质大异。虚竹听鸠摩智自称精通本派七十二门绝技,然而施展之时,明明不过是以一门小无相功,使动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刚拳等招数,只因小无相功威力强劲,一使出便镇慑当场,在不会这门内功之人眼中,便以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门绝技。实则七十二门绝技中,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的内功,大金刚拳有大金刚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这虽非鱼目混珠,小无相功的威力也决不在任何少林绝技之下,但终究是指鹿为马,混淆是非。虚竹心觉奇怪的是,此事明显已极,少林寺自方丈以下,千余僧众竟无一人直斥其非。
他可不知这小无相功博大精深,又是道家武学,大殿上却全是佛门弟子,武功再高,也不会去修习道家内功,何况“小无相功”以“无相”两字为要旨,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若非本人也是此道高手,决计看不出来。玄慈、玄寂、玄渡等自也察觉鸠摩智的内功与少林内功颇有不同,但想少林武学源于天竺,天竺与中土所传略有差异,自属常情。地隔万里,时隔数百年,少林绝技又多经历代高僧兴革变化,两者倘仍一模一样,反不合道理了,是以丝毫不起疑心。
虚竹初时只道众位前辈师长别有深意,他是第三辈的小和尚,如何敢妄自出头?然眼见形势急转直下,众师长尽皆悲怒沮丧,无可奈何,本寺显然面临重大劫难,便欲挺身而出,指明鸠摩智所施展的不是少林派绝技。但二十余年来,他在寺中从未当众说过一句话,在大殿中一片森严肃穆的气象之下,话到口边,不禁又缩了回去。
只听鸠摩智道:“方丈既如此说,那是自认贵派七十二门绝技,中间不免大有毛病,甚或根本并非贵派自创,这个‘绝’字,须得改一改了。”
玄慈默然不语,心中如受刀剜。
玄字班中一个身形高大的老僧厉声说道:“国师已占上风,本寺方丈亦自认本寺旧传规矩可改,何以仍如此咄咄逼人,不留丝毫余地?”正是玄止。
鸠摩智微笑道:“小僧不过想请方丈应承一句,以便遍告天下武林同道。以小僧之见,少林寺不妨从此散了,诸位高僧分投清凉、普渡诸处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便欲投身吐蕃国改修密宗佛法,拜于上师喇嘛座下,小僧也可代为设法先容。岂非胜在浪得虚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
他此言一出,少林群僧涵养再好,也都忍耐不住,纷纷大声呵斥。群僧这时方始明白,这鸠摩智上得少室山来,竟是要以一人之力将少林寺挑了,不但他自己名垂千古,也使得中原武林从此少了一座重镇,于他吐蕃国大有好处。
只听他朗声说道:“小僧孤身来到中土,本意想见识一下少林寺的风范,且看这号称中原武林泰山北斗之地,是怎样一副庄严宏伟的气象。但听了诸位高僧的言语,看了各位高僧的举止,嘿嘿嘿,似乎还及不上僻处南疆的大理国天龙寺。唉!这可令小僧大失所望了。”
玄字班中有人说道:“大理天龙寺枯荣大师和本因方丈佛法渊深,凡我释氏弟子,无不仰慕。出家人早无竞胜争强之念,国师说我少林不及天龙,岂足介意?”说着缓步而出,乃是个满面红光的老僧。他右手食指与拇指轻轻搭住,脸露微笑,神色温和。
鸠摩智也即脸露笑容,说道:“久慕玄渡大师的‘拈花指’绝技练得出神入化,今日得见,幸何如之。”说着右手食拇两指也轻轻搭住,作拈花之状。二僧左手同时缓缓伸起,向着对方弹了三弹。只听得波波波三响,指力相撞。玄渡大师身子一晃,突然间胸口射出三支血箭,激喷数尺,两股指力较量之下,玄渡不敌,给鸠摩智三股指力都中在胸口,便如是利刃所伤。
玄渡大师为人慈和,极得寺中小辈僧侣爱戴。虚竹十六岁那年,曾奉派为玄渡扫地烹茶,服侍了他八个月。玄渡待他甚为亲切,还指点了他一些罗汉拳的拳法。此后玄渡闭关参禅,虚竹极少再能见面,但往日情谊,长在心头。这时见他突为指力所伤,知救援稍迟,立有性命之忧,他曾得苏星河授以疗伤之法,后来又学了破解生死符的秘诀,熟习救伤扶死之道,见玄渡胸口鲜血喷出,不暇细想,晃身抢到玄渡对面,虚托一掌。
其时相去只一瞬之间,三股血水尚未落地,经他掌力一逼,竟又迅速回入玄渡胸中。虚竹左手如弹琵琶,一阵轮指虚点,顷刻间封了玄渡伤口上下左右的十一处穴道,鲜血不再涌出,再将一粒灵鹫宫的治伤灵药九转熊蛇丸喂入他口中。
当日虚竹得段延庆指点,破解无崖子所布下的珍珑棋局之时,鸠摩智曾见过他一面,此刻突然见他越众而出,以轮指虚点,封闭玄渡的穴道,手法之妙,功力之强,竟为自己生平所未见,不由得大吃一惊。
慧方等六僧那日见虚竹发掌击死玄难,又见他做了外道别派的掌门人,种种怪异之处,没法索解,当即负了玄难尸身,回到少林寺中。玄慈方丈与众高僧详加查询,得悉玄难是死于丁春秋“三笑逍遥散”的剧毒,与虚竹的掌击无涉,久候虚竹不归,派了十多名僧人出外找寻,也始终未见他踪影。
虚竹回寺之日,适逢少林寺又遇重大变故,丐帮帮主庄聚贤竟遣人下帖,要少林派奉他为中原武林盟主。玄慈连日与玄字辈、慧字辈群僧筹商对策,实不知那名不见经传的庄聚贤是何等样人物。丐帮是江湖上第一大帮会,人数既众,实力亦强,向来又以侠义自任,与少林派互相扶持,主持江湖正气、武林公道,突然要强居于少林派之上,倒令众高僧不知如何应付才是。虚竹的师父慧轮见方丈和一众师伯、师叔有要务在身,便不敢禀告虚竹回寺、连犯戒律之事。是以他在园中挑粪浇菜,众高僧也均不知,这时突然见他显示高妙手法,倒送鲜血回入玄渡体内,人人自均惊异。
虚竹说道:“师伯祖,你且不要运气,以免伤口出血。”撕下自己僧袍,裹好了他胸口伤处。玄渡苦笑道:“大轮明王……的……拈花指功……如此……如此了得!老衲拜……拜服。”虚竹道:“师伯祖,他使的不是拈花指,也不是佛门武功。”
群僧一听,都暗暗不以为然,鸠摩智的指法固然和玄渡一模一样,连两人温颜微笑的神情也毫无二致,却不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的“拈花指”是什么?群僧都知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师,敕封大轮明王,每隔五年,便在大雪山大轮寺开坛,讲经说法,四方高僧居士云集聆听,执经问难,无不赞叹。他是佛门中天下知名的高僧,所使的如何会不是佛门武功?
鸠摩智心中却又一惊:“这小和尚怎知我使的不是拈花指?不是佛门武功?”一转念间,便即恍然:“是了!那拈花指本是一门十分王道和平的功夫,只点人穴道,制敌而不伤人,我急切求胜,以‘火焰刀’运劲,指力太过凌厉,竟在那老僧胸口戳了三个小孔,便不是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本意了。这小和尚想必由此而知。”
他天生睿智,自少年时起便迭逢奇缘,由密教宁玛派上师授以“火焰刀”凌虚发劲的神功,在大理国天龙寺中连胜枯荣、本因、本相等高手,其后更因缘际会,取得小无相功秘笈。此番来到少林,原是想凭一身武功,单枪匹马的斗倒这座闻名当世武林的古刹,眼见虚竹不过二十来岁,虽适才“轮指封穴”之技颇为玄妙,料想武功再高也属有限,便微笑道:“小师父竟说我这拈花指不是佛门武学,却令少林绝技置身何地?”
虚竹不善言辩,只道:“我玄渡师伯祖的拈花指,自然是佛门武学,你……你大师所使这个……却不是……”一面说,一面提起左手,学着玄渡的手法,也弹了三弹,指力中使上了小无相功。他对人恭谨,这三弹不敢正对鸠摩智,只向无人处弹去,但听得镗、镗、镗三响,大殿上一口铜钟发出巨声。虚竹这三下指力都弹在钟上,便如以钟槌用力撞击一般。众僧听了,尽皆惊异。
鸠摩智叫道:“好功夫!你试我一招般若掌!”说着双掌一立,似是行礼,双掌却不合拢,呼的一声,一股掌力从双掌间疾吐而出,奔向虚竹,正是般若掌的“峡谷天风”。然般若掌以“空、无、非空、非无”为要旨,他这一掌狠猛沉重,大非般若掌本意。
虚竹见他掌势凶猛,非挡不可,当即以一招“天山六阳掌”将他掌力化去。
鸠摩智感到他这一掌之中隐含吸力,刚好克制自己这一招的掌力,宛然便是小无相功的底子,心中一凛,笑道:“小师父,你这是佛门功夫么?我今日来到宝刹,是要领教少林派的神技,你怎么反以旁门功夫赐招?少林武功在大宋国向称数一数二,难道徒具虚名,不足以与异邦的武功相抗么?”他一试出虚竹的内功特异,自己无制胜把握,便以言语挤兑,要他只用少林派的功夫。
虚竹怎明白他的用意,直言相告:“小僧资质愚鲁,于本派武功只学了一套罗汉拳,一套韦陀掌,那是本派扎根基的入门功夫,如何能与国师过招?”鸠摩智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倒也有自知之明,不是我的对手,那便退下罢!”虚竹道:“是!小僧告退。”合什行礼,退入虚字辈群僧的班次。
玄慈方丈却精明之极,虽不明白虚竹武功的由来,但看他适才所演的几招,招数精奇,内功深厚,足可与鸠摩智相匹敌,少林寺今日面临存亡荣辱的大关头,不如便遣他出去抵挡一阵,纵然落败,也总是个转机,胜于一筹莫展,便道:“国师自称精通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高明渊博,令人佩服。少林派的入门粗浅功夫,自是更加不放在国师眼里了。虚竹,本寺僧众现今以‘玄、慧、虚、空’排行,你是本派的第三代弟子,本来决无资格跟吐蕃国第一高手国师过招动手,但国师万里远来,良机难逢,你便以罗汉拳和韦陀掌的功夫,请国师指点几招。”他将话说在头里,虚竹只不过是少林寺第三代“虚”字辈的小僧,所会的不过是少林派的入门粗浅功夫,败在鸠摩智手下,于少林寺威名并无所损,但只要侥幸勉强支持得一炷香、两炷香的时刻,自己乘势喝止双方,鸠摩智便无颜再纠缠下去了。
虚竹听得方丈有令,自不敢有违,躬身应道:“是。”走上几步,合什说道:“请国师手下留情!”心想对方是前辈高人,决不会先行出招,当即双掌一直拜了下去,正是韦陀掌的起手式“灵山礼佛”。他在少林寺中半天念经,半天练武,十多年来,已将这套罗汉拳和韦陀掌练得滚瓜烂熟。这招“灵山礼佛”本来只是礼敬敌手的姿式,意示佛门弟子礼让为先,决非好勇斗狠之徒。但他此刻身上既具逍遥派三大高手深厚内力,复得童姥尽心点拨,而灵鹫宫地下石窖中数十日面壁揣摩,更加得益良多,双掌一拜下,身上僧衣便即微微鼓起,真气流转,护住了全身。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1663/2248267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