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造个系统做金融 > 118 金融世界的黑客帝国

118 金融世界的黑客帝国


李航的耳机里那串高频脉冲还在持续,波形图在屏幕上拉出一条扭曲的线。他没动,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盯着刚解码出来的第一组字符——是中文。

“他们用我们的语言回传信号。”他低声说。

陈帆站在主控台后,目光从灰掉的交易窗口移开,落在副屏上跳动的日志流。那行中文还在闪烁:【数据校验通过,节点HKG-SC-09已离线】。这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格式,也不是任何标准协议的内容。这是对话,是挑衅。

“不是误报。”周婷调出报文结构分析图,“这串信息绕过了三层伪装,直接注入我们最后一条存活链路的反馈通道。”

张磊蹲在电源柜前,手里的检测仪发出短促蜂鸣。他抬头:“备用线路负载正常,但有间歇性干扰,像是有人在试探接入点。”

陈帆没说话,转身走向隔离终端区。他的脚步很轻,但每一步都踩得稳。李航知道他在想什么——对方不仅切断了他们的通道,还反过来利用被篡改的数据源向他们发送误导指令。而现在,这条断开的链路又被重新激活,送来的却是带着嘲讽的“确认通知”。

“查IP。”陈帆开口。

李航立刻切换界面,将最后一段异常通信拆解成原始包序列。基于本地缓存的时间戳和路由跳转记录,他重建了数据回传路径。三分钟后,三个地址浮现在拓扑图上:新加坡某托管机房、苏黎世一处金融专线接入点、弗吉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动态IP池节点。

“行为模式一致。”李航放大流量曲线,“每次数据注入间隔都是23秒,误差不超过0.4秒。这不是随机扫描,是定时同步。”

“他们在监控我们是否还活着。”周婷补充,“而且……他们期待回应。”

陈帆点头:“那就回应。”

他回到主位,调出“影子探针”模块。这是早期开发的一段隐蔽追踪程序,原本用于测试跨境数据延迟对风控模型的影响,后来因风险过高被封存。探针本身不携带攻击代码,只会在目标系统内存中留下微小的访问痕迹,像一枚看不见的邮戳。

“把探针嵌进行情包。”他说,“用迪拜那条线发出去。”

周婷立即行动。她伪造了一份纳斯达克实时行情更新文件,内容完全合规,格式与真实交易所发布的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在文件元数据的冗余字段里,藏着一段经过多重加密的追踪脚本。

“发送。”她按下确认键。

数据包顺着迪拜信托平台的备用链路悄然流出,穿越三层代理服务器,最终抵达新加坡节点。几秒后,监测程序显示目标主机完成了文件解析,并触发了一次内部缓存刷新。

“进了。”李航紧盯日志流,“但他们反应太快了——不到两秒就启动了深度扫描。”

屏幕突然变红。

防火墙拦截日志疯狂滚动,其中一行让所有人瞳孔一缩:【检测到可疑模块调用,签名匹配  CV-Fan_1998_Module_Auth】。

陈帆猛地起身。

那个名字他很久没听过了。那是他在大学时为校金融协会写的第一版身份验证模块,从未上线,也没有共享给任何人。代码存在一台老笔记本里,那台机器甚至没连过校园网。

“他们怎么会有这个?”周婷声音压低。

“不是偷的。”陈帆盯着那行标签,“是复刻。他们拿到了原始逻辑,正在反向推演我们的系统架构。”

空气骤然紧绷。

如果对手能识别出这种级别的私有代码,说明他们不只是掌握了某个账户权限,而是已经深入到了系统的底层设计层面。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正在模拟整个“金融洞察系统”的运行逻辑,甚至尝试预测下一步动作。

“不能让他们继续读取真实响应。”周婷迅速调出数据出口管理界面,“我启动‘迷雾’计划。”

程序名为“数据迷雾”,本质是一套大规模混淆系统。它会向所有可疑信道批量推送虚假的心跳信号、错误码和系统日志,内容看似真实,实则全部经过变形处理。比如,真实的风控阈值是7.3%,推送出去的可能是6.8%或7.5%,足够接近以骗过初步判断,又足以扰乱长期建模。

“开始注入。”她说。

刹那间,主屏上的数据流剧烈震荡。红蓝交错的信息洪流在虚拟网络图中碰撞、扩散,像无数细小的火花在黑暗中炸开。那些原本安静潜伏的监听节点一个接一个被虚假信号填满,被迫做出响应,暴露位置。

李航趁机释放第二波探针,这次附带了可追溯的数字指纹。只要对方系统调用一次伪造日志,就会无意中将指纹带回源头。

就在第三轮混淆数据发出的瞬间,主显示器突然黑屏。

半秒后,全屏弹出一个对话框。

背景是纯黑,中央浮现一行白色文字:**Welcome  back,  Chen  Fan.**

紧接着,一声极短的提示音响起——清脆、熟悉,带着某种机械质感的回响。

是初代“金融洞察系统”的开机音效。

陈帆的手指猛然收紧。

那段音频是他亲手录制的,来源是一段老式电话拨号音采样,仅存在于最初版本的本地调试环境中。它不可能外泄,更不可能被复现。

“他们在放饵。”李航迅速拔下该显示器的输入线缆,同时启动物理隔离开关,“这是诱捕程序,等我们反向追踪就会暴露核心节点。”

“我知道。”陈帆的声音反而平静下来,“但他们忘了,谁才是这段代码的创造者。”

他坐回座位,打开一台未联网的终端,手动编写一段新的指令流。内容是一份伪装成系统崩溃的日志文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看似混乱但实际上有序排列的调试信息。最关键的是,这些信息中嵌入了一个逆向验证机制——一旦被执行,就会悄悄记录下运行环境的硬件特征。

“把这个,”他将文件递给周婷,“通过新加坡那个IP的回传通道送回去。”

她没有犹豫,立即将文件打包进下一波混淆数据流中。五分钟后,监测程序捕捉到一次异常的内存调用行为——目标主机短暂开启了高权限调试模式。

“他们打开了。”李航盯着屏幕,“而且用了原生解释器。”

几乎在同一刻,主屏再次爆发出密集的滚动代码。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双向对冲。红色代表对方的扫描请求,蓝色是他们的反向探测,两者在虚拟信道中激烈交锋,形成一片不断翻滚的数据瀑布。

“撞上了。”周婷看着碰撞频率飙升,“我们的探针正在和他们的分析引擎正面交锋。”

机房内的四台主控终端同时发出警报。电力负荷微微波动,张磊立刻检查UPS状态,确认输出稳定。他没有离开电源柜,而是直接接通了备用电池的手动监控接口。

李航切换到深层协议分析界面,发现对方开始调整防火墙规则,试图封锁特定类型的响应包。但他也注意到,每一次规则更新,都会留下一丝微小的延迟漏洞——那是系统自动同步配置所需的时间差。

“有节奏。”他说,“每十二分钟一次更新,持续三秒左右。”

“够了。”陈帆盯着那片沸腾的代码流,“下次他们改规则的时候,再放一波带指纹的日志。”

周婷点头,已经开始准备下一组混淆数据。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多个虚假模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恢复流程”,其中夹杂着三处隐藏的验证点。

李航则重新部署探针集群,这次的目标不再是获取位置信息,而是测算对方系统的响应延迟和计算能力分布。他需要判断,这背后到底是一个自动化程序,还是有人在实时操控。

张磊站起身,绕到主机阵列后方,检查散热风扇的运转情况。高温正在积聚,但他没关掉任何一台设备。他知道现在不能降速,哪怕只是几毫秒的延迟,都可能导致反击失效。

陈帆依旧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搭在回车键边缘。他的视线没有离开屏幕中央那片激烈碰撞的数据流。那里不再是单纯的代码传输,而是一场无声的博弈——他们在用自己的语言战斗,用过去的痕迹对抗现在的入侵。

突然,主屏右下角跳出一个极小的提示窗:【溯源完成,指纹匹配成功  ——  来源:LUX-SRV-ALPHA】

李航立刻放大该节点的拓扑关系图。它连接着之前锁定的SPV实体,同时也是苏黎世专线的主要中转站。

“找到了一部分。”他说。

“只是开始。”陈帆按下回车键。

新的指令被发送出去。这一次,不是探测,也不是伪装,而是一段完整的反向验证脚本,伪装成系统自检程序的一部分,悄无声息地渗入对方网络深处。

主屏上的代码瀑布忽然加速,红蓝两色交织得更加紧密,仿佛两条缠斗的蛇,在虚拟空间中彼此绞杀。

周婷摘下耳机,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细微的、规律的滴答声。

那是对方系统正在读取他们送过去的“礼物”。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2073/5034421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