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这茶味都快飘出大殿了
【证据在哪?】
【证据在和庆王府的狗窝里。】
【狗窝!】
【对。】
【厉害。】
和庆王满心疑惑地扫视着殿内的朝臣们,只觉得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个比一个奇怪。
有人垂着眼,有人偷偷交换着眼色,连平日里最严肃的几位老臣,嘴角都绷得有些不自然。
更让他摸不透的是,从朝会开始到现在,景穆帝压根没提半句昨天在灵若府发生的事情。
难不成,景穆帝是打算把这事压到最后,再突然抛出来发难?
而且今天那些坐在上座的重臣,不知道是集体犯了什么毛病。
上奏的内容更是离谱,翻来覆去就绕着一个“钱”字打转:
刑部尚书率先出列,愁眉苦脸地说监牢的墙体多处开裂,下雨天漏雨不说,部分梁柱都快朽了,再不拨款修缮,恐怕要塌;
工部尚书紧跟着起身,叹了口气说春耕在即,各地急需的菜种、农具钱还没着落,要是误了农时,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受影响;
礼部尚书也急得不行,直言离国公主的仪仗队伍三日后就到京城,可迎接的礼器、宴席、沿途布置的费用都没凑齐,总不能让外邦看了盛国的笑话;
兵部尚书更直接,拿着边军送来的急报,声音洪亮地说军饷已经拖欠了两个月,再不给钱,将士们的士气都要散了。
和庆王越听越糊涂:他们一个个今天是怎么了?
好端端的朝会,竟全都扎堆上前要钱。
盛国虽然算不上富得流油,国库充盈度也能排进周边诸国前列,怎么就突然穷到连这些基础用度都拿不出来的地步了?
他捻着朝珠的手指顿了顿,眼底满是困惑。
台下的君慕尧几人却半点不意外,彼此交换了个眼神,心里门儿清:这群老狐狸哪是真缺钱,分明是想分点汤喝。
就在大臣们还在为经费数额争执不休时,右相忽然从队列中走出,撩袍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景穆帝闻言抬眸,目光扫过右相,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何事启奏?”
“回陛下,前几日臣的女婿去城外向东的密林里采药,意外发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
臣那女婿也是心细,察觉山洞有异便上前查看,竟发现洞内堆满了制式统一的军械,刀枪剑戟一应俱全,数量之多,绝非民间私藏所能比。”
右相顿了顿,又补充道,“臣得知后,当即派心腹暗探去周边探查,结果在那密林十里之外,查到了一座看似普通的庄子。
可那庄子守卫森严,庄内之人作息规律,行动间带着明显的军旅痕迹,分明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
他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却都像重锤,砸在朝堂众人的心尖上。
和庆王眸色骤然一沉,眼底飞快闪过一丝惊疑与慌乱——怎么可能?
那批军械他特意选了最偏僻的密林,还让人用巨石挡住洞口,平日里只派心腹暗中巡查,连他的亲卫都不知道具体位置,怎么会被一个不相干的人意外发现?
还有那庄子,他对外只宣称是收留流民的义庄,内里的守卫都是他从旧部里精挑细选的,行事极为谨慎,右相的人又是怎么查到的?
他自认为把这一切藏得天衣无缝,右相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是身边出了内鬼?
“哦,是吗?”景穆帝原本还算平静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龙椅上的气压陡然降低,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几分,“竟有人敢在京城郊外私藏军械、私养精兵,胆子倒是不小。”
右相迎着景穆帝的目光,再次躬身:“老臣不敢妄言,所有查到的证据都已封存,随时可呈给陛下过目。
臣让手底下的人顺着线索往下查,结果意外查到了和庆王的身上——那处庄子的地契,早年竟是挂在和庆王名下的一个远房亲戚手里,而负责运送军械的车马,也与和庆王府有关联。”
“和庆王?”景穆帝的眼神瞬间转向和庆王,那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剖开,看清楚他到底藏了什么心思。
殿内所有大臣的视线也齐刷刷地落在和庆王身上,有好奇,有探究,也有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和庆王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平静:“陛下,这件事简直是无稽之谈!臣自双腿受创后,便久居王府,不问政事,连王府大门都很少踏出,怎么会去私藏军械、私养精兵?
臣不知道右相为什么要这么说,但既然右相一口咬定是臣所为,还拿出了所谓的‘证据’,那臣就承认了——那些军械也好,庄子也罢,都是我这个残缺之人弄出来的。”
他特意加重了“残缺之人”四个字,语气里满是自嘲。
【好家伙!这茶味都快飘出大殿了!】
沈清沐听得眼皮一跳,差点没忍住当场鼓掌。
和庆王这话说得太妙了——明面上是“认罪”,实则句句都在暗示:你们想栽赃我谋反,那我就顺着你们的话说,可你们总得想想,我一个连路都走不稳的残废,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只要陛下和满朝文武还有点脑子,就知道这里面不对劲!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2259/4375947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